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杜甫在唐代是一位很有“军事意识”的伟大诗人。他不仅懂兵法、识军机 ,而且很有战争策略的眼光。研究他的这些思想对全面了解杜甫的思想行为和唐代有关的战争以及民族关系等等都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毛泽东”人的因素第一”思想有一个形成过程。早年他崇尚“心力”的作用,并把这种主观精神的放大用在战争年代的“人比武器重要”的思想中。后来他设计新社会的蓝图,着重对人的精神改造,追求人性的完美和“纯粹的人”,故而重视榜样的力量,依道德自律来塑造共产主义新人.当他成为一个成熟的马克思主义者后.他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这个角度高度概括了“人的因素第一”的思想,即把生产关系的三个方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分配关系以及所有制问题放在第一位.毛泽东“人的因素第一”的思想曾经在战争年代和建设时期另起过积极作用,但同时也有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3.
豪威尔斯在《埃蒂莎》中采用多种艺术手法将战争的荒诞性以及残酷本质血淋淋地展示在读者面前,他强烈谴责了那些对战争抱着浪漫幻想以及美化战争的人,他呼吁人类应该超越敌我对抗思维,他倡导一种博爱精神,表达了热爱和平,消灭战争的思想。  相似文献   

4.
林登.约翰逊虽然没有把越南问题看作是美国外交的中心,但是,由于他断然拒绝了越南“中立化”的建议,先后批准了“34A行动计划”和“横滚”作战计划,实施“雷鸣行动”,命令美国海军陆战队在越南登陆,从而将战火一步步烧到越南北方,使越南战争日益成为一场“美国人的战争”。而他本人,由于美国日益陷入越南战争的泥沼,被迫声明不再竞选连任,付出了惨重的政治代价。  相似文献   

5.
非公有制经济的勃兴不是对马恩“消灭私有制”思想的否定 ,而是马恩“消灭私有制”思想在特定历史时期和特定历史条件下的具体展现和发展 ,它的发展也遵循着马恩论述“消灭私有制”同样的逻辑。考察非公有制经济的这一历史进程 ,对我们今天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这一基本经济制度 ,进一步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6.
惠施以“弱于德,强于物”的思想取向为基础,注意探察事物之间的同与异,用他朴素的自然哲学观,深刻揭示了他以“历物”为核心的名学思想,并表现出了与中国古代思想传统侧重社会政治伦理的不同的特征。惠施把名实关系问题的讨论置于对实的同异分辨的基础之上,这种方式和方法对先秦名学的思想内容及其深入发展产生了明显的影响,在更深入的层面上,深化了对名学基础的认识。  相似文献   

7.
20世纪中期,西方社会经历了革命性的剧变。在西方社会与经济发展进入后工业社会阶段之际,其文化形态也随之发生改变。此时,人们开始频繁使用“后现代”一词概括和评价西方现代社会的发展,与后现代有关的思想受到了广泛的关注。让-弗.利奥塔是西方后现代理论发轫之初最重要的理论奠基人之一,他重新思考西方的思想传统,对其进行反思,并把自己的思想用“后现代”命名。他的后现代思想论述了后现代状况的多个方面,其观点在后现代思想领域独树一帜。  相似文献   

8.
邓小平理论是他留给我们的巨大思想宝库 ,其中“两个大局”思想 ,曾经指导我们取得了经济建设的巨大成就 ,从加快东部沿海地区的开放到实施西部大开发 ,无不是邓小平“两个大局”思想的具体的体现。那么邓小平“两个大局”思想的实质究竟是什么 ?如何用邓小平“两个大局”思想统筹四川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 ?本文试图从这个角度来阐述四川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9.
本文论述了伟大的民族诗人杜甫反对玄宗的“开边”战争、呼吁战胜吐蕃入侵和消灭安禄山、史思明的叛乱及赞颂太宗时期的“羁縻”政策 ,这些都蕴含着其朴素的民族平等思想 ,具有开拓性和卓越性。  相似文献   

10.
邓小平发展社会生产力思想的形成和发展是一个历史过程,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一、民主革命阶段。民主革命时期,邓小平十分重视经济工作,他把解放区、根据地的经济问题看作同军事问题同等重要,每谈及军事、政治,必谈到经济。他认为没有经济的发展、就不能支持长期战争,革命也不会成功。所以他十分重视发展生产。早在1943年,他在《太行区的经济建设》一文中就提出:“百倍地加强经济建设的领导,应该是今后始终贯彻的方向。”他认为发展生产是经济  相似文献   

11.
卡尔霍恩系统地提出了"海军第一"的军事思想,把海军建设放在军事建设的首位。他全面论述了"可扩大的军队"的思想并制定了相关计划,要求对民兵加强训练,加强美国的战备工作。他在任期内对美国的军事体制进行了多项改革,促进了军队的职业化建设。  相似文献   

12.
陈仪系辛亥革命时期浙江省风云人物,在国内外求学期间接受了民主革命思想洗礼,曾经出任浙江省都督府军政司司长。主要负责后勤武备等事宜,保障浙江省内驻军军需供给,以及促进社会平稳转型过渡,表现出优良的军事政治素养与干练作风。袁世凯准备称帝时,他暗中抗命放行蔡锷,促其离京辗转赴云南起兵讨袁,续写辛亥革命之一奇功。  相似文献   

13.
日本近代天皇制军国主义继承和发展中世纪武家军国主义传统,以中世纪军国主义力行者的道德规范、军国主义的精神支柱———武士道,将国民的思想统一到忠于天皇和认同军国主义基本国策上。武士道指导下的“忠君爱国”教育、战争教育,营造战争氛围,激发战争意识,培植军国势力,军国主义物质载体急剧膨胀,军国主义基本国策成为官民一致的共识。在一切权力集中于天皇的军国主义战争体制下,军国主义旗手控制政权,军阀集团为所欲为,疯狂推行军国主义扩张政策。以军国主义作为财富源泉和发展动力,以中国人民和朝鲜人民的累累白骨,换取自己超常规的工业化成就。  相似文献   

14.
最早系统提出“大东亚战争肯定论”的,是战后被判为文化战犯嫌疑人的老牌右翼文人、作家林房雄。他在《大东亚战争肯定论》一书中提出了“东亚百年战争”的假说,认为日本算不上是“帝国主义”,也不存在“天皇制法西斯主义”;日本的“大东亚战争”是“自存自卫”的战争,“是民族解放战争”,是“纵然失败却是无悔的战争”。该书全面肯定和美化日本的侵略历史,是战后右翼思潮及军国主义史观死灰复燃的显著标志之一。  相似文献   

15.
论汉武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汉武帝时代的汉朝是一个彪炳史册、震烁中外的朝代。汉武帝即位以后,对内改制,对外征伐,使西汉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强盛的国家之一。汉武帝以其文治武功奠定了他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曾被誉为"功至著"的汉家天子,"冠于百王"的千古一帝。汉武帝之所以能够如此,是历史时代的造就,也与他的才识性格和善于用人有关。  相似文献   

16.
陈云对长征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在长征途中担任了红五军团中央代表、军委纵队政委、渡江指挥部政委等职;他坚决反对“左”倾错误军事路线,拥护毛泽东的正确领导;他最先向全世界宣传长征,并对长征进行了全面总结。  相似文献   

17.
明清之际的著名思想家唐甄不仅高度关注现实问题,同时还对军事问题有着非常深入的研究。唐甄努力构建的“全学”,也即“全能之学”,主张同时观照儒学和兵学。他一面依据儒家立场,坚持“仁胜天下”的战争观;一面大量借鉴兵家的治军理论和谋略思想,认为要建成仁义之师,应做好“自固之计”与“内外两权”,并主张“立谋尚诡”与“得机而动”。他的这些思想体现出很强的务实精神,并表现出兵儒合流的特征。  相似文献   

18.
杜佑的《通典·兵典》以《孙子》的说法为经,以历代的相关见解、战例、军事设施、器具等等为纬,来布局谋篇,因而对于军事制度的考证显得十分薄弱,达不到全书中其它制度那种溯源明流、贯通古今的效果,但依然给读者了解和研究古代军事诸多方面提供了方便。杜佑认为军事附属于刑法,美化府兵制,否定募兵制,对安禄山叛乱的必然性作出机械的解释,是其不足之处;但对迷信运用于战争持批判和分析态度,闪烁着唯物主义的光芒。  相似文献   

19.
根据西周金文和周代文化考古的成果,结合文献研究,可发现老子在西周担任过柱下史职务,就是御史,后改任收藏史,负责盟誓、法律法规的管理工作,都是司法职事。晚年,他著《老子》一书,其中充满了批判精神,也包含着丰富的法律哲学和思想。他的法律思想的核心是天下有道,法制理想是善政爱政,提倡做人、为政都要“正”,认为战争和犯罪的根源是社会的不公平。老子很多的法哲学见识,如“天网恢恢,疏而不漏”等,至今仍有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