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在网络和课堂的双平台下,学生自主学习资源的设计与开发占有重要的地位。针对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的需求,结合现有资源的分析,提出了在新环境下,信息资源在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设计方式,并阐明了选择Flash作为开发工具的优势。  相似文献   

2.
中考的古诗词鉴赏题。不仅初中生觉得难解,连语文老师也缺乏把握。因为以往只要背诵积累,习题仅限于若干诗句的默写填空而已,现在却要求学生从思想内容、表现手法等方面来鉴赏古诗词。中考和高考试卷上出现的古诗词鉴赏题,分值也不小。初中生没有足够的古代文学史乃至历史知识,更缺乏古典文学阅读积累,无法去“知人论世”,全面了解作者创作初衷及其所处的时代背景。凭初中生的理解能力和生活阅历,他们无法对古诗词作比较全面深刻的理解,更难以用旁征博引的考据式的方法来鉴赏古诗词。而只能凭借他们的实际能力来求得零碎的、浅表性的认识或理解。这显然与比较高的应试要求产生了矛盾。  相似文献   

3.
古琴艺术和古诗词艺术歌曲同为中华民族音乐文化体系的结晶,都具有文脉悠久而意境独特的文化特征。古琴音乐是中华民族音乐审美和人文精神的典型代表,古诗词歌曲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学与音乐的结合,两者的艺术特征均源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抒情咏志”。在时代语境中,当代音乐文化艺术的发展,需要古为今用,吸收古代扎根传统文化底蕴的精髓,去其糟粕,对古诗词艺术歌曲与古琴音乐的融合加以研究,能够当今音乐创作提供相应的借鉴。  相似文献   

4.
人类、文化与环境之间有着较紧密的关系,文化是连接人类与环境的中介,作为一种适应方式和调适机制,文化在人类与环境的互动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汉语古诗词是作者情感、思想写照的浓缩,短短数字,却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内容和强烈情感。叠词在古诗词中起了重要的作用,使诗词的意境更加形象、生动。本文在探讨叠词在汉语古诗词中的功能作用以及汉语古诗词中常见叠词的分类的前提下,分析了“三美”理论关照下如何实现含叠词诗词句的“意美、音美和形美”的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6.
古诗词是我国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它是中华民族遗留下来的宝贵文化遗产,是我国文学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在我国古代历史上,古诗词与音乐的结合,更是宝贵的文学艺术财富。本文就探索古诗词的音乐性并以《大江东去》和《月满西楼》为例,浅谈古诗词艺术歌曲与古诗词的音乐性的融合。  相似文献   

7.
中国古诗词由于体裁的限制,人物对话往往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跳跃性,读者在阅读汉语古诗词时必须弄清作品涉及到的话语角色,识别并补充沉默话轮,这对还原文学作品中人物会话的整个结构,充分理解言简意丰的汉语古诗词致关重要。汉语(尤其是古汉语)的表达偏重意合,这种表达方式导致汉语古诗词中的不少会话角色关系呈隐性,读者需通过上下文逻辑推断,才能理清话语角色、会话相邻对、话轮沉默等。在把汉语古诗词翻译成偏重形合的英语时,一般要酌情增加表明会话角色关系、会话相邻对的词语,甚至补充沉默的话轮,并采用直接引语形式,使译文话轮结构清晰,会话关系呈显性。  相似文献   

8.
古诗词是中华民族璀璨瑰丽的文化宝藏,为了使孩子们能够继承这笔宝贵的文化遗产,我对古诗词教学和写作教学进行了一些思考。在实践中我发现:充分利用古诗词教学资源对提升学生写作水平大有裨益。那么如何巧妙的点化、运用古典诗词呢?我认为有三点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9.
灿若星汉的古诗词,是我们传统文化的瑰宝。我们在课内外积累了许多古诗词名篇名句,这是我们写作的源头活水。在写作时,恰当地引用或者化用一些古诗词名句,形象再现古代文化名人的活动情境,能够让作丈的语言灿烂生辉,增加文章的文化底蕴,令语意丰赡。  相似文献   

10.
古诗词是我国文学遗产中的璀璨明珠,古诗词教学一直是语文课程中的重要内容。如何结合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来领悟古诗词的意境,理解作者的情感?如何以实在的方式让学生既掌握方法,培养能力,也得到心灵的滋润、思维的开发?  相似文献   

11.
王玉香在《中国石油大学学报》2007年第2期撰文指出,可持续发展的实现离不开人类主体相应伦理的支撑,可持续发展伦理是人类主体伦理建构的最高境界。可持续发展伦理要求人类具有与自然共存互融的环境伦理、注重后代人类利益的代际伦理与平等、和谐一致的代内伦理。在可持续发展伦理建构中人类应该遵循环境权利与环境义务相统一的原则、普遍性与多样性相结合的原则和公正性的原则。  相似文献   

12.
对于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源是什么这一问题,人们的观点大致有两种:一是人类中心主义认为人乃万物之灵,凭借人类的力量完全可以改造、驯化自然为我所用,一切环境问题皆可以依赖各种手段加以解决。二是与人类中心主义对立的生态中心主义,它将人与自然置于同等的地位,承认自然的内在价值,否认人类凌驾于自然的特权,于是,生态中心主义认为“人类中心主义是环境危机产生的根本原因”,并进而主张,要解决环境问题,必须彻底走出人类中心主义。但是,对于这一结论,也有许多学者提出了批评和驳斥,围绕着人类中心主义问题的大论战,至今没有结束。如果能从建设性的角度分析环境危机产生的真正原因,就可以作为解决环境问题的依据。  相似文献   

13.
[摘要]当今世界,人类与自然的冲突危机四伏,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健全的环境法律制度固然重要,然而,对于环境伦理观念的再诠释,则是法律制度必不可少的根基。在对待人类与自然的关系问题上,旧有的观念是“分”,把人类与自然二分化,不同的只是,有的以人类为中心,有的以环境为中心。新的观念之核心是“和合”,它不以权利为目的,而以责任为依归。正是这种责任的担当促使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变得融洽、和谐,自然环境养育人类,人类反哺自然环境,赞天地之化育,与天地参,以德上通天,以责任合内外,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  相似文献   

14.
生态环境问题是当今人类共同关心的世界性问题。为了解决好环境问题,必须从转变人们的思想观念和道德伦理入手,在全民中树立生态意识,以生态价值观念取代传统的人类价值观念;提倡环境道德,把人类道德规范扩展到生态环境中去,从而在人类与环境之间建立起和谐共存的新型关系。  相似文献   

15.
人类环境包括人为环境和天然环境两个方面,其主体是地理环境。人类环境不仅有空间的延伸,还有时间的延续。时间是人类发展的空间。研究人类环境应该具备时间意识,具体为历史意识、现实意识、量化意识和未来意识。时间意识始终使人类环境及其研究处于被质疑和被探索的状态  相似文献   

16.
中国古典诗词意境深远,历来为翻译的难点。本文通过对古诗词中的地名意境分析,借助相关的翻译理论,对古诗词中地名的翻译方法进行了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全国各地许多中小学校在全国中语会、中央教科所等领导机构和学术机构的领导下,掀起了课题研究,其中“导读导写研究与实验”推广得较为普遍。贵州省沿河县民族寄宿制中学通过层层申报,2006年被全国中语会顺利批复为“导读导写研究与实验”基地。该校的子课题为“古诗词导读研究与实验”,因为课题研究的认真开展,在全校掀起了学古诗词的热潮,大大推动了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8.
古诗词作为汉语语言精粹,体现了中华民族最为典型的认知模式和审美价值,其意境更是创作和欣赏的灵魂核心。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将"焦点/背景"理论应用到古诗词研究中,解释古诗词创作通常先以背景烘托、铺陈,才能成就内在焦点的无限咏叹;欣赏古诗词也只有找到从背景走向焦点的过程,才能在外与内之间、景物和情致之间、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之间架起坚固的桥梁,才能更具体地分析古诗词的意境机制及其烘托手法,解决情依何生、情为何系的问题,体会与诗人内心深刻的情感共鸣。  相似文献   

19.
目前,西方许多学者将环境会计和社会会计结合起来构建了社会环境会计进行研究,这是因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归根结底是人类与其所处社会环境与自然环境对立统一、协调共进的动态过程,而我国鲜有人进行这方面的研究。因此在充分借鉴西方学者关于社会和环境会计研究最新成果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实际,就构建我国的社会环境会计进行经济学分析,以推动我国会计理论研究与实践的丰富和发展。  相似文献   

20.
再论环境道德李万古人类是生态系统的重要因子。人类和环境协同发展,环境问题是由人的活动引起的。人类构成了环境的智慧圈,因此,环境问题的解决,需要智慧和人道主义相适应。环境道德,就是人类理性对世界性的环境危机进行反思的一种觉醒和产物。对此,《环境问题的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