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54 毫秒
1.
"两个必然"原理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核心理论,它指明了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趋势,为实践中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支持。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特别是苏联解体、东欧剧变影响了人们对"两个必然"的信念,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曾面临巨大的压力。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则为"两个必然"原理提供了实践证明。  相似文献   

2.
田杨群 《兰州学刊》2007,1(8):22-24
"两个必然"和"两个决不会"是马克思运用唯物史观,在揭示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对资本主义社会进行深刻分析、对由工业革命推动的资本主义经济全球化进行理论论证而得出的科学结论.20世纪后半叶以来,伴随着科技革命和经济全球化的浪潮,资本主义国家对私有制生产关系进行了局部调整,资本主义非但没有灭亡,反而迎来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发展时期.但是,由于资本主义的本质和基本矛盾没有改变,决定了其历史命运必然是不可避免地走向灭亡.社会主义要超越资本主义必须利用资本主义,这是历史发展的辩证法.  相似文献   

3.
“两个必然”理论(即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是共产党宣言的核心思想,构成了马克思恩格斯全部著作的纲领,是理解什么是马克思主义的关键。20世纪社会主义经历的已太多,从无到有,再到苏联的解体、东欧剧变。我们应该如何正确而全面理解“两个必然”的理论,又该如何认识世界社会主义的前途与命运?历史可能步履蹒跚,但前进的步伐永远不会停止!“两个必然”是永放光芒的真理!  相似文献   

4.
习近平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首次提出了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个相结合”的重大新论断。在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决议》中,“两个相结合”又被总结为我党百年奋斗的历史经验之一。从理论层面看,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从原来的“一个相结合”扩展为“两个相结合”,不仅是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科学内涵及其实现路径的丰富和创新性发展,开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而且也提出了人们普遍关注的四个重点热点难点问题:为什么要将“一个相结合”变成“两个相结合”?“两个相结合”有何区别、联系和重大意义?“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有无现实可能,二者各处于什么样地位、发挥着什么样的作用?在新的征程中怎样继续推进“两个相结合”?这四个问题需要我们联系实际做出理论研讨。  相似文献   

5.
《东岳论丛》2016,(2):103-107
王明回忆录《中共50年》认为"国防文学"与"民族革命战争的大众文学"两个口号是根据中共中央"八一宣言"和"九一九宣言"两个文件提出来的,这种说法是不准确的。"国防文学"口号是周扬在"八一宣言"发表之前提出来的,而中共中央1931年9月19日并没有发表过《九一九宣言》,"民族革命战争的大众文学"口号是冯雪峰根据相关的中央文件与鲁迅、胡风协商后提出来的。历史上的"两个口号"论争表面上是"周扬派"与"鲁迅派"之间的论争,实际上应该是"周扬派""鲁迅派""托派"三方面之间的论争。"托派"的加入改变了"两个口号"论争的性质,从而在政治上使论争上升到了敌对状态。只有将"托派"置于论争的整体格局中,才能理解"两个口号"论争在政治上的严肃性和复杂性,也才能理解鲁迅为什么会下定决心与周扬等人决裂。  相似文献   

6.
“三个务必”是中国共产党人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的基本结论,是应对当前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完成新时代新征程使命任务的必然要求。“三个务必”是对“两个务必”的赓续和拓展,昭示着中国共产党人一切为了人民的政治本色,诠释着中国共产党人自觉、自励、自律、自警的精神风貌和政治智慧。牢记“三个务必”,是中国共产党人历史责任感、使命感的生动体现,也是中国共产党人居安思危、锐意进取意识的集中反映,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坚实的政治保障。  相似文献   

7.
共产党员先进性,就是要发挥“两个先锋队”的模范作用。“两个先锋队”的新表述,是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正确坚持无产阶级政党的性质的一个重大理论突破和创新。它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鲜明阶级立场、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基本原理,也体现了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品质。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 ,“三个代表”是坚持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 ,是中国共产党艰辛探索和伟大实践的必然结论。从这“两个必然”的视角认识和理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本文就此角度进行了初步的阐述和论证  相似文献   

9.
新时代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把握新的时代特征,提出“守正创新”的明确要求,这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顽强奋斗的重要标志,也是中国共产党人把握世界的一种基本方式。在“守正创新”视野中探究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以及“两个结合”之间相互支撑,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方法论意义。在开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大进程中,要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之正、科学社会主义原理之正、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之正,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之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新、人类文明新形态之新,为当代中国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构建光明前景。  相似文献   

10.
“两个结合”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根本的思维方法,是唯物辩证法精神在新时代的展现。“两个结合”及其提出和内在关系的展开,不仅贯彻了历史唯物论的精髓,更体现了对唯物辩证法的自觉运用。为更好地运用“两个结合”这一思维方法,有必要将蕴含其中的唯物辩证法精神贯彻到底:注重调查研究,实事求是,促进思想解放;在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性阐释中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以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为指引,促进“第二个结合”的理论与实践创新。  相似文献   

11.
张瑞业 《齐鲁学刊》2002,2(3):50-56
马克思、恩格斯基于对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分析,提出了“两个必然”的论断,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二战后,新科技革命引发了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一系列的深刻变化,反映了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长期性和复杂性。但是,在新科技革命的背景下,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依然存在,资本主义高度发展与社会主义因素不断增长且并行不悖,社会主义全面实现的社会物质条件渐趋成熟,印证了“两个必然”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2.
曾庆伟 《晋阳学刊》2008,2(3):71-74
布罗代尔认为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的含义一无所知。他用“资本主义”一词来确指不同于“物质生活”和“市场经济”并在它们之上的领域。他提出了关于“资本主义”的三层分立解释模式。但实际上,马克思对“资本主义”有其恢弘的论述。他从社会形态演进和内部要素矛盾冲突、对立统一的路径展开了对“资本主义”的解构之路,形成了其独特的“资本主义”解释模式。  相似文献   

13.
"中产阶级化"是资产阶级理论家根据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结构、从业方式、收入水平等方面发生的变化而提出的社会发展理论,认为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已经超越马克思两大阶级对立的理论,赋予"中产阶级"独立实体性。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本质的总体性理论,从最抽象的层面揭示了总体资本与总体劳动的对立,从而指出了"中产阶级化"的实质。从总体性理论出发,有助于我们了解资本主义社会的固有矛盾,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坚持共同富裕的根本原则,彰显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4.
"两课"社会实践教学探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社会实践教学是高校"两课"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阐释了"两课"社会实践教学的应然价值,分析了当前"两课"实践教学中普遍存在的现实问题,进而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完善"两课"社会实践教学的若干思考.  相似文献   

15.
周维山 《兰州学刊》2006,42(7):73-76
对“美的规律”内涵的认识,虽然意见纷纭,但是总的出发点是一致的。争论各方都把“美”理解为美的事物,从美的事物出发探求美之为美的规律。马克思提出的“美的规律”是一种生产中的规律,是一种关系规律。它不但包含美的事物的规律,还包含主体审美的规律。由此,“美的规律”的审美之维是一种必要的维度。劳动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而人的本质力量是人的创造能力的总和。作为与真、善相并列的美,对应的本质力量是判断力。只有找到了人创造美相对应的本质力量,“美的规律”才有了真正的存在基础,对“美的规律”内涵的研究才能取得豁然开朗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为了研究资本主义的经济政治事实,写成了很多政治经济学著作,里面有很多法学思想,体现了马克思法学研究的专业性,并从理论形态、现实实践、伦理价值等维度考察了法律。在理论形态上,马克思认为,法律作为一种理论形态是物质生产在国家意志层面的体现,是法律体系和法权关系的有机理论系统;在现实实践上,马克思通过分析商品经济,揭示了资本主义法律与商品经济的关联,认为资本主义法律只是维护统治阶级利益的工具,不能真正为人民群众服务;在伦理价值上,马克思认为,法律中的自由、平等、民主等价值都是不断演变的,资本主义法律倡导的价值具有不完全性,号召无产阶级通过暴力革命消除资本主义私有制及法律,以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的法律。  相似文献   

17.
网络技术下“两课”教学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传统“两课”教学模式忽略了学生主体性,偏离教学目的,缺乏对学生个性的关怀和创造性的培养,因此应确立以网络技术为支撑,建构主义为理论指导的“两课”新教学模式。这种新教学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相似文献   

18.
阿多诺与达伦多夫在1968年关于当代社会性质的争论,是德国战后社会理论发展中的一个重要事件,对我们今天的理论探讨仍富有启发意义。达伦多夫认为,马克思之后的西方社会发生了一系列重大变化,并动摇了马克思资本主义理论的基础,因此西方社会已经不再是资本主义社会,进入了工业社会的后资本主义阶段。阿多诺首先从社会理论的方法入手,认为达伦多夫的非辩证理论忽略了社会的客观结构,固执于个别的和主观的要素,因此不能把握当代社会的本质。按照阿多诺的辩证的社会理论,当代社会仍然处于马克思诊断的有效范围之内,仍是资本主义社会。但由于生产力的发展,资本主义表现出了诸多新的特征,如技术向生产关系领域的渗透、需求被操控、阶级关系的国际化等等。  相似文献   

19.
高校“两课”课件制作是多媒体教学的一种重要形式 ,它越来越受到广大师生的青睐。本文从“两课”课件的使用及其现有模式的分析 ,提出“两课”课件制作应遵循的原则与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