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人口年龄结构转变本身具有动态性,与消费的关系也随之变化。文章基于1987-2011年时间序列数据对中国城乡人口年龄结构与居民消费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发现:城、乡居民消费率与少儿抚养比之间均具有显著正相关关系,少儿抚养比越低,城、乡居民消费率越低,但少儿抚养比的降低对城、乡居民消费率边际变化的影响差异不大;现阶段整体来看老年抚养比对城、乡居民消费率的作用并不显著;人口年龄结构对消费的影响具有时期效应,与进入人口老龄化阶段之前相比,我国城、乡老年抚养比相对于少儿抚养比对消费变化的影响更大;此外,少儿抚养比通过家庭收入增长率对城镇居民消费具有显著偏效应,老年抚养比则通过家庭收入增长率对农村居民消费具有显著偏效应,这说明伴随着人口年龄结构的转变,城、乡居民分别在子女照料、老人赡养等方面作出了消费倾斜。  相似文献   

2.
刘铠豪 《人口研究》2016,(2):98-112
文章通过扩展世代交叠模型,考察了人口年龄结构变化对一国居民消费率的影响.基于2000~2013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系统广义矩估计和门槛回归结果表明:在城镇地区,少儿抚养比和老年抚养比对消费率均产生正向影响,且该正向影响都随收入增长率的提高而减弱;而在农村地区,少儿抚养比和老年抚养比对消费率均产生负效应,少儿抚养比的负效应随收入增长率的提高而增强,老年抚养比的负效应却呈现“倒U型”特征.研究结论表明:生命周期消费理论在中国只适用于城镇地区,并不适用于农村地区,人口年龄结构变化影响城乡居民消费率的效应差异十分显著.城镇地区少儿抚养比的大幅下降和农村地区老年抚养比的持续上升是中国居民消费率长期走低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中国居民消费率呈逐年下降的趋势,其原因何在?本文以生命周期理论为基础构建了一个包含人口抚养比的居民消费模型,考察人口抚养比对居民消费率的影响。2001~2011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少儿抚养比对居民消费率有显著性的正向影响,老年抚养比对居民消费率有显著性的负向影响,即少儿抚养比越低、老年抚养比越高,居民消费率越低。因此,促进我国内需持续增长必须改善人口结构和老年群体消费的供求结构。  相似文献   

4.
中国各地区人口年龄结构变动的消费效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霞 《西北人口》2011,(6):74-78
消费是影响一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对于影响消费的众多因素研究,大多基于收入分配不均和收入不确定性视角,而忽略了另外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那就是人口年龄结构变化对消费的影响效应。上世纪70年代计划生育政策的推行和人口预期寿命的延长,加快了我国人口转变及老龄化发展的步伐,这一转变必将改变居民的储蓄消费行为,影响储蓄-消费模式和消费率。基于我国2002-2008年省级面板数据,本文研究了各地区人口转变对消费率的影响。研究表明,消费率与少儿抚养比、老年抚养比之间分别存在正相关关系与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5.
徐媛媛  孙浩  燕彬 《西北人口》2016,(5):112-118
计划生育政策实施以来,我国人口年龄结构发生了剧烈变动,农村居民消费严重不足,扩大内需成为新常态下我国经济发展的战略方向。基于2001~2013年省际面板数据,运用一步系统广义矩估计法,实证研究了西北五省农村地区人口年龄结构变动对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结果显示:西北五省农村少儿抚养比和农村老年抚养比均与居民消费呈同向变动关系,有效地支持了生命周期假说;城镇化水平与农村居民消费则呈负向关系。  相似文献   

6.
中国农村人口结构与居民消费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运用生命周期模型、家庭储蓄需求模型和家庭生育决策理论等分析了人口结构变化对居民消费的影响渠道,并利用2001~2009年中国农村省际面板数据对人口年龄结构、性别结构与居民消费的关系进行了经验分析。研究表明,农村少儿抚养比与农村居民消费率显著负相关,农村老年抚养比与农村居民消费率显著正相关,而农村人口性别比系数的稳健性较差。  相似文献   

7.
熊超 《西北人口》2017,(3):45-52
本文基于生命周期理论,构建了代表性家庭的效用函数,基于效用最大化,理论上得出少儿抚养比和老年抚养比与储蓄率呈反向变化,房价与储蓄率呈同向变化,具体机制是由于少儿抚养比上升和老年抚养比上升会导致家庭中的处于劳动年龄阶段的父母储蓄变少,由于父母有利他行为会为下一代买房而储蓄,从而推导出房价与储蓄率呈同向变化,然后运用2000~2014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构建动态面板方程,运用两步差分GMM方法得出具体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李威 《西北人口》2014,(1):13-17
本文以生命周期理论为出发点.使用中国1990-2011年的省际面板数据和动态面板GMM估计方法。考察了人口年龄结构变化对我国最终消费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少儿抚养比对最终消费有正的影响.而老年抚养比对最终消费有负的影响。我国尚处老龄化的初期,预期寿命的延长使得中老年人减少消费并增加储蓄.以保证退休后的生活水平不下降.这直接造成了我国最终消费率伴随老年抚养比的上升而下降的独特现象。在使用不同的计量技术和识别方法之后,以上结果依然稳健。从人口年龄结构角度看,我国低消费、高投资的经济发展特点仍将持续一段时间.这种情况在长期会逐渐反转。  相似文献   

9.
人口老龄化对中国城镇居民消费行为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文章在跨期最优消费理论基础上,以平均消费倾向作为居民消费行为评价指标,建立分析人口老龄化与平均消费倾向关系的理论模型和计量模型,对2001~2008年中国城镇居民消费行为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人口老龄化因素显著影响中国城镇居民消费行为,在控制其他因素的条件下,老年人口抚养比越高,城镇居民平均消费倾向越高;少儿人口抚养比对城镇居民消费影响不显著,可能是家庭未成年人抚养总支出对抚养数量弹性较小。研究还发现,消费习惯是近年来城镇居民平均消费倾向下降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0.
老龄化下的中国未来职工抚养负担的测算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通过建立精算模型对中国未来40年的理论抚养比和实际抚养比进行测算和分析.结果发现,虽然中国人口老龄化会使老年人口抚养比逐渐增大,但由于计划生育政策和人们生育观念的变化而导致少儿人口抚养比逐年下降,最终使得社会总抚养比在未来40年里保持稳定,增长幅度不会太大.由此作者认为,中国人口老龄化趋势不会过分加大未来在职职工的抚养负担,从而不会对现有的养老保险制度产生严重冲击.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研究人口抚养比入手建立人口增长的差分方程组模型,据此推算人口总量和人口抚养比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人口老龄化有一个极限,不会无限制地恶化下去。同时,我国生育率控制指标的最佳调节时机至少还要再等待20年.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仍须维持现行计划生育政策不变,稳定低生育率水平,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  相似文献   

12.
从抚养比变化看东北地区人口老龄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口抚养比是反映社会经济负担的一项重要指标,抚养比的高低主要取决于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老年人口抚养比是反映地区人口老龄化程度的一项重要指标。东北地区的总抚养比在全国处于较低水平,而这种总抚养比较低的现状是少年儿童抚养比较低造成的,东北地区应避免被较低的抚养比误导,忽视低抚养比下老龄化程度的日益加深,要利用当前的人口机会窗口为未来的深度老龄化时期的到来做好准备。  相似文献   

13.
This study presents quantitative, sociological models designed to account for cross-national variation in child mortality. We consider variables linked to five different theoretical perspectives that include the economic modernization, social modernization, political modernization, ecological-evolutionary, and dependency perspectives. The study is based on a cross-lagged effects regression analysis of a sample of 59 developing countries. Our preliminary analysis based on additive models replicates prior studies to the extent that we find that indicators linked to economic and social modernization have beneficial effects on child mortality. We also find support for hypotheses derived from the dependency perspective suggesting that multinational corporate penetration fosters higher levels of child mortality. Subsequent analysis incorporating interaction effects suggest that the level of political democracy conditions the effects of dependency relationships based upon multinational corporations. Transnational economic linkages associated with multinational corporations adversely affect child mortality more strongly at lower levels of democracy than at higher levels of democracy–that is intranational, political factors interact with the international, economic forces to affect child mortality. We conclude with some brief policy recommendations and suggestions for the direction of future research.  相似文献   

14.
河南省农村人口年龄结构对消费影响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1987~2008年年度资料对河南省农村人口年龄结构影响农村居民消费的情况进行分析,发现少儿抚养系数、老年抚养系数与消费存在长期协整关系,并且少儿抚养系数对农村居民消费有显著的正影响,老年抚养系数对消费的影响不显著。因此,提出通过加大农村教育投入、完善农村养老保障、细分市场来应对人口年龄结构变化对消费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针对常用人口抚养负担评价方法的缺陷,构建了抚养负担数量指数和抚养负担质量指数,以便科学反映区域人口的抚养负担。并选取中国为实证对象,进行了有效验证。研究表明:从抚养负担数量指数看,除城镇外,农村和全国的抚养负担都在减轻;从抚养负担质量指数看,农村、城镇和全国的抚养负担都在大幅度减轻。相关分析显示中国非劳动人口比重下降的根源在于农村非劳动人口比重的减少,不过减小人口抚养负担的关键在于增强劳动人口的创收能力,并非仅依赖于非劳动人口比重的下降。  相似文献   

16.
近21年我国自杀人口的性别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润龙 《西北人口》2011,32(1):59-63
文章回顾了近年我国因自杀处理不当而引发的群体性事件,分析了1987-2007年我国历年的自杀人数及构成。分析表明:①近20年我国由高自杀率国家转变为低自杀率国家,②女性自杀率虽下降明显但仍高于世界平均水平,③青少年自杀人数比例下降、老年自杀人数相对比例上升,④农村自杀发生率是城市的3~5倍。最后,探讨我国妇女自杀死亡的社会原因,研究了自杀的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17.
人口年龄结构变动给中国出口比较优势动态演变带来了机遇。本文首先利用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 Michaely 指数和净出口率指数衡量中国2000-2013年27个制造业行业的出口比较优势,发现现阶段中国出口比较优势仍然以劳动密集型商品为主,但出口比较优势开始向资本密集型商品转移。其次,分别利用三种人口老龄化和少子化指标对二者关系进行实证检验,发现无论是从生产还是消费角度来说,人口老龄化程度加剧提高了劳动密集型商品的相对价格,有利于资本密集型商品出口比较优势提升;如果只考虑出口,少儿人口比重下降对资本密集型商品的显示性比较优势有利,但对同时考虑进口和出口的 Michaely 指数和净出口率指数不利。此外,还发现外资流入和能源依赖度提高对行业RCA指数有利,全要素生产率和人力资本提高对Michaely 指数有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