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茶山恋     
这里——四川省开汪县广福多双河口茶山。这里曾经是鸡不下蛋的秃岭荒野、究山恶水;而今,这里,一级级石梯,一株株茶树,一岭岭茶山,一条条山涧清溪,一栋栋高楼瓦房,连缀在一起,胜过名山胜境,是谁铺垫了这茶山金路呢?他,就是几十年苦苦耕耘在茶山上面被人们誉为“山大王”的丁宜茂。  相似文献   

2.
唐宋茶诗对茶山的审美涉及对茶山环境、茶树、种茶、采茶、制茶和茶山歌舞等方面的审美。在茶山环境方面,对凤凰山、顾渚山、庐山、玉泉山等茶山环境之美作了描述;其茶山茶树之审美主要针对茶丛、茶芽和茶花的美进行了勾勒;其茶山种茶审美包括对茶农、僧人及诗人种茶等方面的吟咏;对茶山采茶制茶之审美则包括采茶季节、时辰以及制茶中的蒸茶、捣茶、拍茶、焙茶等方面的审美;另外旁及茶农采茶歌和"茶山境会"等茶山歌舞的审美。  相似文献   

3.
在今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沪水县的怒江西岸及边外地区,明代曾建立了一个以景颇族为主的茶山长官司。它对这一带地区的开发及景颇、阿昌等族社会的发展进步,曾作出了重要贡献。本文就这个历史过程作一概述。 建置前的茶山地区 茶山地区,定指怒江州怒江以西的高黎贡山,以及小江、恩梅开江流域的广大地区。茶山长官司,以建置于茶山而得名。光绪《永  相似文献   

4.
丁茶山是朝鲜王朝中期著名的实学派学者。对于他的思想及文学、语言等方面,已有不少学者论述,而对其训诂学方面的成就却无人问津。纵览其著作,对经籍的研究占绝大多数,其中有讲经解经的,也有训诂著作。这是他的学术成就中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要全面了解和评价丁茶山,并且了解训诂学在朝鲜的发展情况,就有必要研究分析丁茶山对训诂学的贡献。为此,本文将就丁茶山的训诂理论及实践做分析探讨。丁茶山,名若镛,字美庸,又颂甫,堂号与犹堂、茶山。生于一七六二年,卒于一八  相似文献   

5.
戴震、丁茶山的实学思想丁冠之清代学者戴震(1724-1777)和朝鲜学者丁茶山(1762-1836)是东方实学的两颗巨星,实学的集大成者。他们以“实事求是,不偏主一家”(钱大昕《戴震先生传》,《戴震文集》附录)和“惟是是求,惟是是从,惟是是执”(《...  相似文献   

6.
自称“拉珈”[lak~8kja~3],汉称“茶山瑶”的瑶族,人口一万余人,聚居于广西金秀瑶族自治县境内。他们所操的语言,称“拉珈语”。关于拉珈语系属问题,已故的瑶语专家罗季光先生最早提出:“大瑶山金秀的寨山瑶(亦作茶山瑶)的话跟某一种壮话很相似。”1956年,又进一步说:“茶山瑶语  相似文献   

7.
朝鲜诗人丁茶山是实学派代表诗人,李朝实学之“集大成”者。丁茶山诗论中的文学思想体现在其文学观念、创作思想和审美理想等方面,核心是对文学社会功能的强调。为了更好地发挥诗歌的“补政”功能,丁茶山主张诗人作诗首先要以儒家经典提升志向、以实用之学、民族之学增广见闻、加强修养,而后“触物兴感”才能成就佳作。“抑扬顿挫”、“形似传神”与“清新的民族风格”是丁茶山追求的审美理想。他在诗论中体现的文学思想具有很强的实学色彩和美学价值,这不但成就了丁茶山自身创作实践中的鸿篇佳作,而且在朝鲜文坛上大放异彩,对当时和后世诗人均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茶山瑶是瑶族三个支系中的一个支系。它没有本民族的文字,只有口头语言,叫“拉珈”语,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侗水语支,是瑶族三大语言之一。“茶山瑶”为汉称,自称“拉珈”。“拉珈”意为“住在山上的人”。本文为叙述上的方便,采用“茶山瑶”称呼。茶山瑶主要分布在广西金秀瑶族自治县的中、北部和金秀河两岸的村落,如金秀镇四村、梦村、美村、刘村、田村、金村、社村、六段、六定、长二、长丹、将军、寨保、杨柳、三片、平道、长垌、滴水和罗梦等村。总人口为9060人。和其他民族一样,茶山瑶的生活习俗也是丰富多彩的。其中的“做功德”(此为汉话,  相似文献   

9.
茶山小学,地处广东普宁华侨管理区最偏远处,三面环山。艰苦的条件让一个个老师离去,只有杨福祥在这里坚守25年。25年来,他践行着自己的诺言:“茶山在,学校在,我就在。”茶山小学校长邓喜波说:“杨福祥老师是学校的一个传奇。”  相似文献   

10.
改革开放30年来,广东省信宜市茶山老区镇发生了巨大变化。近年来,勤劳智慧的茶山人依托丰富的山地资源发展特色产业,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如今的茶山镇已发展成为一个集农业、生态、旅游、文化于一体的山区卫星镇。  相似文献   

11.
在隆林各族自治县隆或乡与沙梨乡的交界处有座极普通、极平常的山,它没有天下名山所具有的巍峨壮观和雄奇灵秀的特征,以至于人们早已忘记它曾经还有个叫云盘的名字。然而,茶山、茶树以及生活在山上的茶人却组成了一道永恒的、和谐的、只能用心去解读的风景线。茶山奇,方圆几十里就数它的泥色特别,满岭满坡全一色的金黄。茶山出去的人不消问,只需看一眼裤脚边、鞋面上哪怕就一星半点的黄泥,人家就知道你是哪方人。黄泥是一种酸性瘦质土,玉米五谷杂粮一类粮食作物都有喜肥厌瘦的习性,任凭农人怎样悉心耕耘它都不会给你满意的收成。然而,油茶树…  相似文献   

12.
金秀瑶族自治县境内的瑶族分为五个族系,即茶山瑶、坳瑶、花蓝瑶、盘瑶、山子瑶。前三种族系因蓄长发,又习称“长毛瑶”;后两种族系因居住很不固定,经常迁徙,又称“过山瑶”。本文试就茶山瑶服饰略作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13.
丁茶山《雅言觉非》考[韩国]金彦锺一、序言宋明理学之于朝鲜,影响颇深,此乃众所皆知,而清代学术,对朝鲜别无影响之论。因此清代学术之精华“训诂考证之学”,对朝鲜之影响,实微不足道。若论其中之消息,先举政治上之原因。1636年,后金太宗引众兵大举入侵朝鲜...  相似文献   

14.
在方圆二百多平方公里的广西大瑶山区(包括已划归桂平县管辖的木山乡),居住着5种不同自称的瑶族:拉珈(茶山瑶)、坳标(坳瑶)、炯奈(花蓝瑶)、勉(盘瑶)、甘迪门(山子瑶)。建国前,一些人把茶山瑶、坳瑶、花蓝瑶统称为“长毛瑶”,把盘瑶、山子瑶统称为“过山瑶”。  相似文献   

15.
滇藏茶马古道的宗教文化李旭滇藏茶马古道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它发端于滇南思茅地区、西双版纳州的漫漫云海茶山之中。向南,它顺澜沧江水系间的山道漫射到老挝、越南、泰国等东南亚地区,直通茫茫南海;向东,它贯穿十万大山,通向两广、香港;向西北,它横越横断山...  相似文献   

16.
提出位于茶山北麓的银坑溪,是佛山市范围内一处颇具特色、尚待开发的自然风景区,是发展观瀑旅游的好地方;探讨了银坑溪旅游资源的特征、成因,景区划分、景点描述及其开发等问题。  相似文献   

17.
吴俸学 《今日南国》2006,(18):36-37
在隆林各族自治县隆或乡与沙梨乡的交界处有座极普通、极平常的山,它没有天下名山所具有的巍峨壮观和雄奇灵秀的特征,以至于人们早已忘记它曾经还有个叫云盘的名字。然而,茶山、茶树以及生活在山上的茶人却组成了一道永恒的、和谐的、只能用心去解读的风景线。  相似文献   

18.
论汉儒易象观与茶山的易象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儒本之《易传》,凭借当时自然科学知识,转换话语系统,提出了新的易象理论,重建了偏于天道的象学体系。丁茶山一方面坚持汉易立场,反对王弼义理之学;另一方面通过反思检讨汉代易象学说,实行了对汉代易象的重建,推动了汉代象数易学乃至整个易学的发展。茶山之象学研究,与中国清代乾嘉前后易学研究遥相呼应,形成了东亚汉易复兴的思潮。  相似文献   

19.
程红 《源流》2023,(11):36-37
<正>地名是地域文化的载体,是特定的文化象征。毕节有许多地名都与“茶”有关,道光《大定府志》里有茶山、苦茶园、茶房沟、茶叶沟、茶树垭口、茶店场、茶亭等地名。这些以“茶”字命名的地名,以“茶亭”最为人所熟知。茶亭,顾名思义就是供人喝茶、避雨、歇凉的亭子,内设茶缸、茶桶,煮茶供过往的行人歇息解渴。  相似文献   

20.
“英才恒有道,德望自升腾”,绵绵历史长河中,林氏子孙英才辈出,瓜瓞绵绵。出自茶山的林训明家族,是温州的名门望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