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满族女神神话与满族母权社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满族神话中表现出来的对女神崇拜的厚重现象,构成了满族原始文化的独特景观,它向世人展示了一幅张扬女性权威的历史画卷,满族女神神话不仅是满族母系氏族社会的客观反映,同时,它作为一种社会手段,以其独有的社会功能调节满族母权社会的长期稳定,并对满族母权制度的长期存在起到了一定的维佑作用。  相似文献   

2.
寻找满族——思考“少数民族社会历史大调查”及其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7世纪中叶清军入关、定都北京之际,"满族"就已经成为一个"都市民族"。这种状况延续了三百年,至少到1949年前后,尽管历经沧桑,他们大多并没有回到农村。然而到了20世纪50年代进行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的时候,这个调查对象不是选在城市,反而是在农村,不是在北京,反而是在东北。而近年满族人口的迅增,则又从另一个角度促使人们认真思考当今满族共同体对传统的重构问题。  相似文献   

3.
满族神话以其特殊的民族文化特质伴随并参与了民族的历史发展与族群建构。通过对满族神话发生学与叙事学视阈的追根溯源,在历史碎片中可以努力寻找满族神话的叙事内涵与历史踪迹。在满族神话中,不论是口传神话还是文本神话,都影响着族群成员的内在精神塑造,也成为凝聚族群共同体、建构社会组织意识形态的文化表征。基于这样的考察,不但有助于我们了解满族的历史文化发展轨迹,更有助于我们探究满族共同体族群精神认知的建构与本体意识的文化想象。  相似文献   

4.
在当代中国社会,由国家正式认定的民族成分,代表了在族群分类上的国家话语.然而,在具体的生活世界中,关于族群符号分配的国家话语和乡村社会关于族群身份识别的地方性知识之问,可能存在某种张力.20世纪80年代,由于国家设立满族自治单位等原因,在乡村满族社区出现一种现象,相当规模的汉族人口将民族成分正式变更为满族.为此,乡村草根社会针对混淆的族群身份创造出独特的文化策略,用以区分当地人视野中不同类别的“满族”.本文以吉林省吉林市乌拉街满族镇为例,分析了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及其文化机制.  相似文献   

5.
满学是以满族为中心、以满族为研究对象的学问。满族作为清朝的创立者,对于祖国的缔造和版图的拓展做出重要贡献,为后世留下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引起全世界学者的广泛关注。长期以来,国内外学术界对于满学研究给予足够的关注,这包括满学研究机构的设立、满族档案的收集和整理、满学、满语研究专著及论文的大量涌现。满学研究所创新应以文化研究开发为主要操作方式,并通过独特的工程化战略:满族文化遗产调查与保护工程,满族语言文字、文献资料收集与研究工程,满族文化资源开发与产业转化工程,来将满学研究进一步推向深入。  相似文献   

6.
在社会转型期,我国民族服饰发生了巨大变化。20世纪80年代,国门洞开,西方文化包括服饰文化涌入中国,国人对其无比崇拜,民族服饰因其意蕴风格、设计水平的落后而被冷落。20世纪90年代初,西方人将目光投向东方,而国人此时正忙于追赶西方,对民族服饰认识不够,设计师设计水平和创意完成度都处于较低水平,这些都制约了我国民族服饰的发展。上世纪末,由于西方设计师的引领以及国人对本民族文化自信心的重建,使中国民族服饰开始被接受,在新的世界环境中,我国民族服饰将进入全新的发展时期。  相似文献   

7.
满族建筑文化的旅游价值与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域文化资源优势与时代社会经济文化发展需求,都决定和期待着全面而深入地进行满族文化研究,并使之与当代经济发展密切结合。尽管此前学界在满族文化研究方面已做出可贵的努力,并积累了丰厚的成果,但从与时俱进的学术要求看,既往的满族文化研究,还大都侧重于建筑阐释、民俗描述、文物保护、文献整理,以及文学史与文学现象研究,而将满族文化与当代社会发展紧密联系、深层次地开掘满族文化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军事外交、文化旅游等方面的价值,并使之为当今社会经济、文化旅游发展提供理论规律、文化支持等方面的研究,尤其是直接为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服务的实用性研究尚极少见。在此学术背景下,本期推出满族文化资源与发展研究笔谈,以期抛砖引玉。本组笔谈特邀辽宁省民族研究所所长张佳生研究员为审稿人。  相似文献   

8.
有清一代,随着满族社会的不断发展,民族交往的不断扩大,满族人民不同程度地受到了佛教的影响。乾隆时期,章嘉国师若必多吉在清朝上层的支持下,兴建满族寺庙,翻译满文经典,创制满文经咒新字,不仅为保存、弘扬佛教文化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同时也加速了藏传佛教在满族社会中的传播,促进了满、藏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丰富了满族文化。  相似文献   

9.
民族服饰文化与宗教文化关系初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民族服饰和民族宗教虽然分属于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两个不同的范畴,但它们在许多方面又有着不可分割的关联。该研究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论述:一、民族服饰文化对宗教文化具有折射作用。二、宗教文化对民族服饰文化的影响。三、以萨满服饰为例解读民族服饰文化与宗教文化的共通性。  相似文献   

10.
地域文化资源优势与时代社会经济文化发展需求,都决定和期待着全面而深入地进行满族文化研究,并使之与当代经济发展密切结合。尽管此前学界在满族文化研究方面已做出可贵的努力,并积累了丰厚的成果,但从与时俱进的学术要求看,既往的满族文化研究,还大都侧重于建筑阐释、民俗描述、文物保护、文献整理,以及文学史与文学现象研究,而将满族文化与当代社会发展紧密联系、深层次地开掘满族文化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军事外交、文化旅游等方面的价值,并使之为当今社会经济、文化旅游发展提供理论规律、文化支持等方面的研究,尤其是直接为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服务的实用性研究尚极少见。在此学术背景下,本期推出满族文化资源与发展研究笔谈,以期抛砖引玉。本组笔谈特邀辽宁省民族研究所所长张佳生研究员为审稿人。  相似文献   

11.
满族服饰文化的变迁(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收集大量历史文献和进行广泛田野调查的基础上,运用历史文献研究法、民族学实地调查法、多学科综合研究法,从满族先祖服饰到金女真服饰,从清代满族服饰至民国服饰以及近现代满族服饰的发展变迁做一历时性的梳理和文化变迁的研究;总结出满族服饰的发生、发展与流变是建立在"实用与审美的结合"符号象征的统一"多元一体与文化自觉"继承与发展、创新与融合"这四个具有规律性的理论平台之上的。  相似文献   

12.
满族服饰文化的变迁(中)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在收集大量历史文献和进行广泛田野调查的基础上,运用历史文献研究法、民族学实地调查法、多学科综合研究法,从满族先祖服饰到金女真服饰,从清代满族服饰至民国服饰以及近现代满族服饰的发展变迁做一历时性的梳理和文化变迁的研究;总结出满族服饰的发生、发展与流变是建立在"实用与审美的结合"符号象征的统一"多元一体与文化自觉"继承与发展、创新与融合"这四个具有规律性的理论平台之上的。  相似文献   

13.
满族服饰文化的变迁(上)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在收集大量历史文献和进行广泛田野调查的基础上,运用历史文献研究法、民族学实地调查法、多学科综合研究法,从满族先祖服饰到金女真服饰,从清代满族服饰至民国服饰以及近现代满族服饰的发展变迁做一历时性的梳理和文化变迁的研究;总结出满族服饰的发生、发展与流变是建立在"实用与审美的结合"符号象征的统一"多元一体与文化自觉"继承与发展、创新与融合"这四个具有规律性的理论平台之上的。  相似文献   

14.
任何一个民族的文化、文学都有其生存的"土壤"和成长的基础,都由多种因素构成,作为满族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满族歌谣也是以此为根基。白山黑水独特的自然环境为满族歌谣提供了生成与发展的"河床",由此切入,可以更深入地了解满族歌谣生成的基础。  相似文献   

15.
满族民间信仰是满族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满族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对满族的心理素质和价值观、满族文化的演进走向以及满族的个性发展都曾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作为满族民间文学重要组成部分的满族歌谣,是满族民众对生活及自身情绪的诗意表达方式之一,朴实、自然、亲切、生动而又不乏真实。当我们透过那些看似浅显易懂的表层文字,向纵深挖掘,不难发现,其文本意象是丰富而又多姿多彩的,并构成了独特的意象群,使得满族歌谣更加独具魅力,那么这些意象由何而来?又有着怎样的特殊意味呢?由此,我们将打破满族歌谣的字面信息传达,试着从歌谣的文本中找到这些意象的来源,并进一步探寻这些意象的触发点、生长点,以利于更好地了解、研究、解读满族歌谣,对深入把握满族民间文学及文化的内在意蕴,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广西苗族是一个特殊的少数民族 ,由于受民族传统教育、地域文化习俗的影响 ,其民族个性的发展有一个历史过程。从远古新石器时期的彩陶到商、周、春秋时代的青铜器都与苗族服装文化有一定的渊源关系 ,通过了解苗族服饰的原始内涵、内涵的转化与妇女在服饰美术的创作理念 ,了解这一民族群体的文化认同和文化发展与这一群体个性倾向的关系 ,对现代教育的借鉴 ,对促进民族民间教育与现代教育的互相沟通有着现实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谚语是流传于民间的一种简练通俗并且具有一定启发、教育意义的语句,是民族文化遗产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满语谚语和蒙古语谚语的内容,涉及事物、现象、道理、规律、知识等等,包罗万象,丰富多彩,它们表达一定的思想和观点,多以判断推理的形式,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因为满语和蒙古语同属阿尔泰语系,语言的表达方式比较相近,谚语反映的内容有许多相似之处,同时因生态环境与社会环境的不同,谚语反映的内容亦有各自特点。满语谚语以反映满族早期骑射狩猎生活内容的居多,蒙古语谚语则以反映草原游牧生活内容的为多。通过比较满语谚语和蒙古语谚语内容及分类,可明显看到这两个民族在语言文化上的共性与差异。  相似文献   

19.
满族女诗人匡文留在三十多年的诗歌创作中,以独特的民族诗学探索取得骄人实绩,其诗既延续上世纪80年代西部诗的阳刚奇崛,又形成以民族风情入画、民俗生活入骨、民族史入诗的诗学风尚,探索“行走的诗学”创作旨趣,诗作结合地域文化、民族风情、民俗事象抒情叙事,具有民族诗学新品格,体现了民间文学的诗歌化与民族诗学的美学化倾向。    相似文献   

20.
路地选择“以俗为雅”为其诗学的美学追求。其“小诗”理念,与民间俗文化“大道至简”的审美观暗合。而“小诗”中的微观元素诸如象、境、韵、体也被其表征为“俗物”“凡境”“合辙韵”“民间文艺体”。但通俗表象充当的只是畅情达意的前提或是通向雅致的过渡。路地真正追求的乃是“以俗为雅”,或说“化俗为雅”。通过哲思的贯注、思理融入伦理、心灵真光的照耀,路地营建了理趣、德趣、灵趣交织的雅境。这种俗象加雅蕴、“以俗为雅”“雅俗共赏”的诗艺取向,既是“宋诗美学”的延续,又是满族俗文学的延伸,是满汉文学传统共同化育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