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论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特别是1955年万隆会议后中国与中东国家军事交往史和重大事件,如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在道义和物质上(包括军援)支持中东地区的民族解放运动;自1956年中国与埃及建交后,中国在绝大多数中东国家中建立使馆武官处,军事外交工作有了很大进展;军贸工作也取得良好成绩,中国与中东国家的友好合作关系显著加强。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国参加了联合国在中东地区的维和行动,并派海军舰艇赴亚丁湾参加防范索马里海盗的护航行动。  相似文献   

2.
国际体系正处于新旧交替的历史时刻,单极秩序在削弱,多极力量在崛起,中国成为新的世界秩序构建过程中的一支重要力量。在越来越深地融入国际体系的过程中,中国的外交理念与实践也发生变革。在大变革的时代背景下,中东地区政治格局也发生了变化。在外部势力影响有所减弱的情况下,多支力量兴起并日趋活跃。欧美等大国之间的关系演变及政策变化将对中东政治格局产生深远影响。中国的中东外交将变得更加积极和富有进取性,同时也更加重视多边合作及与欧美等大国的协调。  相似文献   

3.
国际体系正处于新旧交替的历史时刻,单极秩序在削弱,多极力量在崛起,中国成为新的世界秩序构建过程中的一支重要力量.在越来越深地融入国际体系的过程中,中国的外交理念与实践也发生变革.在大变革的时代背景下,中东地区政治格局也发生了变化.在外部势力影响有所减弱的情况下,多支力量兴起并日趋活跃.欧美等大国之间的关系演变及政策变化将对中东政治格局产生深远影响.中国的中东外交将变得更加积极和富有进取性,同时也更加重视多边合作及与欧美等大国的协调.  相似文献   

4.
21世纪以来,伊朗核问题就成为世界政治中的重要问题,并牵动中美关系的神经。受国家利益的影响,中美之间在伊朗核问题上的博弈十分复杂。直到2013年,美伊关系有了突破,二者结束了长达34年的僵局,展开对话。伊朗核问题的突破进展以及中东复杂的政治剧变,给中国的中东外交同时带来了机遇和挑战。本文认为,未来十年中,中东地区的主线依然是动荡,中国要积极参与中东事务,有所担当,才能树立大国的形象。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正在积极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大国外交思想。作为新时期中国外交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的中东外交思想经过不断的积累和发展,已经基本上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体系。中国中东外交思想形成的基础涉及到权力结构、利益结构、制度结构、文化基因和情感积淀等五大要素;其内容包含和平与发展、结伴不结盟、正确义利观、中阿命运共同体、政治解决热点问题等五大内涵。在新时期中国中东外交思想的指导下,中国与中东地区国家共建"一带一路"取得了初步成果,中国在中东开展了成功的全方位平衡外交,在中东的贸易、投资和援助大幅增加且结构更趋平衡合理,中阿进入全方位合作的新阶段,同时中国也为解决中东热点问题发挥了独特的第三方调解作用。  相似文献   

6.
本文首先对中东热点问题的类型、影响,热点外交的基本概念进行了理论阐释。在此基础上,本文对中国中东热点外交的演变进行了历史回顾,对中国中东热点外交的核心理念、基本经验及其对中国外交创新的意义进行了总结和分析。  相似文献   

7.
本文首先对中东热点问题的类型、影响,热点外交的基本概念进行了理论阐释。在此基础上,本文对中国中东热点外交的演变进行了历史回顾,对中国中东热点外交的核心理念、基本经验及其对中国外交创新的意义进行了总结和分析。  相似文献   

8.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对联合国维和行动的认知经历了从感性到理性、从片面到全面、从消极到积极的变化过程。中国参与联合国在中东的维和行动是中国参与中东安全治理的重要领域,其过程可分为谨慎接触(1979~1987年)、初步参与(1988~2001年)、机制创新(2002~2011年)和主动塑造(2012年以来)四个时期。中国参与联合国在中东维和行动理念、政策和行为的变化,受中国改革开放不断深化、中国国际地位不断提高、中国海外利益不断拓展和中国负责任大国身份不断强化等四个因素的共同影响。中国参与联合国在中东的维和行动不仅展现了发展中大国对中东安全治理的参与,而且成为中国探索维和外交、运筹与美、欧、俄、非盟和阿盟等大国和地区组织战略合作的重要平台。在维和实践中,如何做到既出钱又出人,既出思想又出方案,是新时期中国从维和大国向维和强国迈进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9.
韩国伊斯兰教因朝鲜战争中土耳其军队参战之故而正式重新传入,历经50余年的发展历程。韩国伊斯兰教在成立合法组织、修建遍布全国的清真寺、完成朝觐功课、翻译韩文《古兰经》以及成立伊斯兰经学院等方面著有成绩,穆斯林人数也有相当数量的增长。韩国中东外交也自1957年因与土耳其建交而开启,韩国主要在中东开展了经济、国际贡献①以及文化等领域外交,在中东地区已具一定的影响力。韩国伊斯兰教团体对于韩国的中东外交在不同层面多有参与,对于官方的中东外交是一种有力的补充。  相似文献   

10.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对外交战略进行了重要调整,中国的中东政策及其与中东国家的关系出现了积极变化。中国对参与中东事务的态度经历了从"韬光养晦,总体超脱"到"有所作为",再到强调发挥大国作用的转变。中国的中东政策从开始主要宣示原则立场向积极参与地区热点问题解决、提出中国思路和方案,再向提出"和平发展,合作共赢"和"推动建设新型国际关系,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一系列体现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理念的深度发展,中东在中国对外战略中的地位不断上升。与此同时,中国与中东国家的关系也实现了从最初侧重政治上互相支持,到走向政治、经济、文化、能源和高科技等多领域的合作,再到建立全面合作、共同发展、面向未来的中阿战略伙伴关系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1.
石油需求在中国能源发展中以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方式增长。中国的石油外交也成为新世纪中国外交的主旋律。中东石油在中国海外油源中占有特殊地位,中国非常重视发展与中东产油国的能源合作关系。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中驱动国家互动的最基本要素,中国石油外交最重要的考量亦是国家利益,中国对中东产油国的石油外交具有政治与经济利益相辅相成、互动互利的特点。石油对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极为重要,“石油经济”成为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的关键,由此凸现了石油外交对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2.
美国的均势外交思想和实践与其地缘特征密切相关。远离欧亚大陆的地缘孤立以及在多条战线上维持支配地位的需要阻碍了美国有效参与欧亚大陆的权力争夺,均势外交成为美国谋求霸权的“法宝”。冷战结束后,美国的霸权基础更为脆弱;海湾战争以来的美国中东政策偏离了均势外交的要求,转而寻求武力支配中东地区;伊拉克战争更使美国的战略重心向中东地区倾斜,暴露了美国全球战略的缺陷。美国中东政策的困境在于布什政府对美传统均势外交的背离。不管2008年美国大选结果如何,未来美国中东政策将围绕重启中东均势外交作进一步调整。  相似文献   

13.
中东热点问题走向和中国外交政策及其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7年中东地区形势动荡不安,继续成为国际形势变化的焦点。巴以争端、伊拉克问题和伊朗核问题三大热点依然是影响中东局势演变的主轴。由于地区内外因素的变化,热点问题出现了值得注意的新动向。本文探讨了中东地区局势演变的主要动因、最新走向以及中国应对中东热点问题的政策及其实践。  相似文献   

14.
中东动荡历时一年多,导致该地区多国政权更迭,并迅速扩展到叙利亚,叙危机已成为这场动荡旋涡的中心.伊斯兰势力的崛起成为这些转型国家面临的严峻课题.动荡使中东地区格局面临新的调整,地区大国间矛盾和力量消长,将影响有关国家政局和热点问题走向.美国调整中东政策,深刻影响了地区局势走向.中国坚持“不干涉内政”原则,尊重有关国家人民自主选择的原则立场,得到国际社会理解和肯定.中东形势演变对中国中东外交带来重要机遇和严峻挑战,中国应审时度势,积极应对,谋求中国与中东国家关系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15.
伊斯兰世界联盟与伊斯兰合作组织是泛伊斯兰主义制度化的产物,伊盟主要通过朝觐平台间接对伊斯兰国家政治施与影响,伊合则通过推进议题的方式直接对伊斯兰国家政治产生影响;我国历来重视发展与这些泛伊斯兰国际组织的友好关系,并取得了宝贵历史经验与良好的成效;在明确我国与泛伊斯兰国际组织开展人文交流与合作的资源优势、基本目标及其实现途径的基础上,探索我国对中东国家开展“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人文外交的应对之策,旨在进一步提升我国对中东伊斯兰国家的人文外交能力.  相似文献   

16.
冷战后,美国将中东石油视为其最根本的国家利益之一.经济战略利益则是这种国家利益的基础和体现.为了更有效获取和控制中东石油,美国往往通过战争来推进其石油霸权战略.20世纪九十年代以来,美国在大中东地区"牵头"发动四次战争,其实质都是"为石油而战"--以国家利益和"干涉主义"理论为幌子,以武力为后盾独霸中东石油,从而实现其经济战略利益.事实上,美国以军事手段推进的中东石油霸权战略是难以实现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