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百年来汉语量范畴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研究范围较广,不仅涉及词汇层面,还涉及语音层面和句法层面;研究视角较宽,除了进行大量的事实描写之外,又在一定程度上作了理论提升,同时还尝试构建了量范畴理论框架。今后应侧重从主观性角度,进行专题化研究,并给以一定的理论解释。  相似文献   

2.
本文认为,主体具有实体和功能二重性,是客观性和能动性的统一。因而,主体是属于物质的一类,是“能动的物质”,对“人化自然”具有本体论意义;把主体纳入本体论。  相似文献   

3.
色彩的演变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色彩是油画艺术中的核心和灵魂 ,是最具感染力的绘画语言。色彩演变总的来说是从单一到多彩、从平静到激情表现、从被动描写客观到主观的色彩表达。色彩的自由性、随意性、主观性和表现性成了现代画家的最终追求。  相似文献   

4.
深刻理解实践的本质和丰富内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教材和一些论著,对实践概念的界定都过于简单,不能涵盖和体现实践概念的深刻含义和实践活动的丰富内容,自然也就无法用以说明实践观点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成中的重要作用及其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中的重要地位。本文依据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原著,从以下三个方面论述了实践的本质:第一,实践是人的感性活动,不能把思想活动和认识活动当作实践活动;第二,人是对象性存在物,实践是人的对象性活动;第三,实践是人的有目的的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人在活动中必须服从自己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本文较系统地阐释了认识主客体的含义、(形式和本性以及主客体与主客观的关系,坚持对主客体作出认识论意义上的界定。在主客体的形式上提出了新的划分,指出主客体与主客观是对立统一关系并给以形象示意,那种认为主客体与主客观等价或单向包含的观点是不成立的。本文将有助于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认识主客体范畴的规定性有一个完整准确的理解和把握。  相似文献   

6.
客观派、主客观统一派和实践派美学从主、客二分的思维方式理解审美关系,创造美学把美的规律混同为艺术创造方法,都未能对美的规律作出科学界定。从主体对象性感性活动的过程来揭示审美关系的生成,从主体本质力量的确证来追溯审美关系展开的根源,从主体生命活动形式与其情感应答的内在联系来考察审美关系的形态,从主体间性来理解审美关系的本质,美的规律应当是:确证主体先进本质力量的实践活动的感性形象、形式,与主体心理快感之间的本质、必然联系。  相似文献   

7.
本文阐述了玻尔根据微观世界的特点所提出的认识论思想:坚持用统计描述方法来描述微观规律;用互补思想来整合互斥图象;由于主体参与客体,在描述微观现象时,必须说明认识条件。  相似文献   

8.
第一生产力的认识论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主体对客体的认识必然经历从自然物质世界到人和社会自身,再到人类精神的客观产物的变化过程。科学技术是人类精神的客观产物,越来越成为人类认识的主要客体,这正是客体自身否定之否定逻辑发展过程的必然结果。清醒认识和主动把握认识客体向科学技术转移的发展趋势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指类句是指明某一类事物的某一特征的句子,规律指类句是其中较有代表性的一类。根据原型范畴理论,规律指类句指的是事物的经常性的规律性表现;多用于刻画和表达某一类事物的某一特征和属性,常见于科普文献、启蒙教材和人文著述之中;常用基本范畴词汇来指代"类"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
本文否定理论界把“实事求是”当作客观范畴来使用 ,切断它与“人”之间的联系。主张从主体客体、主观客观角度 ,在“实事”、“求”、“是”三个层面 ,论证“实事求是”的两重属性及其意义  相似文献   

11.
论经济法学的特异性范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经济法范畴一般由特异性范畴和非特异性范畴组合而成,本文提出并提炼了经济法的特异性范畴,将其分为原生范畴和衍生范畴,并将原生范畴再分为主导性范畴和辅助性范畴,由此可以揭示经济法的范畴层级和范畴体系,推进经济法学乃至相关法学领域的范畴理论研究。  相似文献   

12.
为了应对全球生态危机、经济危机,作为上层建筑的法律如何作为?法律界提出了法律生态化的主张.经济法作为国家管理经济和协调经济运行的法律,经济法生态化本体论应如何构建?从法律生态化的概念入手,剖析了法律生态化两大传统学说即立法理念说和趋势说,考辨了范畴与范式等法哲学概念,提出了法律生态化本质是一种范式,经济法生态化是一种范...  相似文献   

13.
色调是一幅画的主旋律,色调是客观存在的,色调是客观存在与主观反映的产物,人的主观因素是色 调形成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信息法学已是信息社会迫切需要的学问,实践中与此相关的信息立法、司法、学术研究与高校课程教学也有所展开。但是,由于其学科地位未得确立、学科归属不明,这不仅导致一些课程开设与学术研究的模糊与混乱,还阻碍了信息法学的纵深发展,不利于从信息法治的角度为我国的信息化进程提供有力保障。因此,应赋予信息法学独立的学科地位,并将其归属于法学学科、定位为新兴的二级分支学科。  相似文献   

15.
作为近年来在我国逐渐发展成型的一门边缘性学科,财务管理有着良好的发展前景,但在诸如课程体系设置等方面仍存在许多争议。财务管理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必须科学合理、系统地设置专业课程,而正确界定财务管理学科的范畴就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本文尝试从分析财务管理与其他相近学科的关系来界定其学科范畴。  相似文献   

16.
经济法的基本方法论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通过对有关法学方法论研究的反思,认为最能体现法律部门特性的方法论范畴有两对,即个体主义与整体主义、冲突辩证与和谐辩证.而从经济法产生背景和制度特征以及所取得的理论共识来看,最能体现经济法部门特性的方法论范畴有两个,即整体主义与和谐辩证法.  相似文献   

17.
法律解释中的话语主体和主体话语的理性化是法律论证的当然前提。区分法律解释主体、法律解释中的话语主体和法律的话语主体三个概念,有助于把握法律解释中的话语主体问题。法律解释中的主体话语具有交往性、时限性、规则性、程序性、封闭性以及法律文本的决定性等特点。我国法律解释中的话语主体和主体话语存在诸多问题,我们应实现话语主体的理性化、话语权利的现实化和话语交往的自治化等。  相似文献   

18.
社会规律与主体选择都有其各自的辩证性质 ,同时 ,二者又是辩证统一的。社会规律从根本上制约着主体选择 ,但社会规律作为一种可能性的总和 ,又为主体选择提供了客观前提和广阔的余地 ;主体选择受社会规律的制约 ,但主体选择绝不因此而失去意义 ,它是社会规律得以实现的契机和不可缺少的环节。逻辑的统一性根源于历史本身的统一性 ,主体选择与社会规律统一的中介是历史主体对社会规律的正确认识  相似文献   

19.
个人是否具有国际法主体资格,是一个颇有争议的话题。在法学理论界很早就被提出,对于答案则莫衷一是,尚无统一定论。在个人发展权日益被关注的今天,探讨个人的主体地位.有利于更好地维护个人利益,促进国际法的相关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