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卢卡奇在<历史与阶级意识>中认为马克思的辩证法在本质上是一种方法,这一方法的核心范畴是总体性辩证法是主体和客体间的相互作用;在自然界没有辩证法.卢卡奇对辩证法的认识带有人本主义的痕迹,并不完全符合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  相似文献   

2.
黑格尔的思辨辩证法虽有意识地叙述了辩证法的一般运动形式,但它严重脱离了实证世界;实证辩证法实为实证科学规律的总概括,因而不能表达思维主体对实证世界的批判超越态度。马克思对黑格尔的思辨矛盾学说进行内容置换,实现了思辨辩证法与实证辩证法的理论重组,创立了合理形态的辩证法。马克思主义合理形态的辩证法是实践主体寻求超越的思想试验。其思维进程大体经过思辨启动、矛盾客观化、对立面融合成新范畴、实证检验和实证完成四个阶段。  相似文献   

3.
人类在实践的基础上运用范畴与规律对现象世界的内在本质与必然联系进行概括,形成了把握世界之网的网上纽结。从思维发展对应于文明进步的客观事实看,范畴与规律的历史演变记录了人类由野蛮状态走向文明时代的轨迹。而依据范畴与规律所建立起来的主观辩证法则反映了现实世界中客观辩证法的内容,标志着人类改造世界的实践和认识世界的活动从自发走向自觉。  相似文献   

4.
科学发展观是对以往现代化发展理论的批评性的反思,是人类实践活动过程中的一个否定性环节。它通过对发展实践和人的发展的批判,用"中国的声音"表达了中国人民对发展的理解:发展是历史辩证法主体与客体的统一,是一种总体性的辩证法,是对现代文明的扬弃,从而科学回答了科学发展观在中国何以可能,它如何影响和改变着人、世界以及人与世界的关系,它以何种方式深化人们对马克思主义历史辩证法的认识和发展等问题。  相似文献   

5.
工程中充满辩证法。本文从工程中的联系与发展,工程中的规律与范畴,工程中的认识辩证法,工程中的社会辩证法,工程师的辩证法五个方面纲要式地论述了辩证法与工程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关于灌输的思想具有深厚的辩证法底蕴。灌输概念蕴涵着需与输的辩证统一。灌输过程包含着他人灌输和自我灌输的辩证统一。灌输本质内含着主体性和客体性的辩证统一。深刻认识灌输的辩证法,有助于厘清对灌输教育的偏颇认识,走出灌输教育的误区,正确发挥灌输教育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美学上的主客体辩证法用以揭示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这种辩证关系表现为,人作为前设的主体与对象作为前设的客体,二者由对立走向统一。本文以西方古典至现代某些主要美学家的思想流变为线索,对美的辩证法的内在发展作了探讨,指出审美主体和美的客体的前设已经脱离了“存在关系”的原始根基,从而导致美的辩证法走向终结。这种追索或许对人们重新思考美的问题有一些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科学和哲学范畴是人类认识的成果,又是我们认识自然客体和社会客体的工具.人类认识的目的在于理性地把握客观规律并在实践中依据客观规律去改造世界.对规律的认识是理性的抽象,并以判断来表达,然而判断是由概念组成的,范畴就是科学的概念.因此,对客观规律的科学把握都离不开范畴.在一定意义上讲,规律包含范畴,范畴也体现规律,范畴及其关系的展开,就构成了规律.笔者认为,范畴在反映和表达客观规律时,依其概括的对  相似文献   

9.
随着对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研究的逐步深入和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实践,人们提出事实真理、价值真理等新概念,对于加深真理问题的认识无疑是有益的。这些新概念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真理论究竟是什么关系,拟就这一问题谈点个人浅见。什么是真理?按照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以及绝大多数同志的看法,把真理定义为“是客观事物及其规律在人的头脑中的正确反映。”首先,真理是一种认识,是一种反映,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它体现着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反映和被反映、改造和被改造的关系。因此,真理同人们的认识有关,真理是关系范畴,而不是实体范畴。所以,只有主体或客体一方都不能构成真理,都是与马克思主义真理观相背离的。只有主体而没有被反映的客体,那么,这种认  相似文献   

10.
狄德罗的唯物主义虽然属于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范畴,但是他的思想中包含了丰富的辩证法因素,分别表现在他对自然、认识论和文艺学等问题的认识上.他的辩证法因素,是辩证法发展史上一个不成熟的阶段和表现.但狄德罗的辩证法思想是对形而上学的一种动,对辩证法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欧洲哲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1.
费尔巴哈通过对黑格尔辩证法的批判,从关系的角度对人的本质提出了新的理解,并进一步把人与人之间的自然关系提升为辩证法的解释原则,创立了人本学辩证法。它为马克思摆脱对黑格尔概念辩证法的依傍,从而将辩证法的解释原则导回到人与人的社会关系并进一步通向具体的现实生活道路提供了极其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唯物辩证法思想发展历程的简要回顾,探讨了毛泽东对对立统一规律在辩证法三大规律中的优先地位和决定作用的认识,分析了毛泽东对唯物辩证法的发展和创新。  相似文献   

13.
客观辩证法的生存根基遭遇质疑,衍义进程迫近困境,使其深陷存在合法性争端的尴尬境地。以黑格尔《逻辑学》为中心,从生成逻辑的层面对客观辩证法的生存根基作出尝试性的解蔽,对其生存困境作出可能性的诠释,旨在厘清范畴,为还客观辨证法之本真,彰显辩证法应有的思想意蕴和理论旨趣。  相似文献   

14.
文选德同志<邓小平理论学习笔记>中的三篇哲学论文,构成了他对唯物辩证法本质的理解系列.他从认识论切入,到方法论推进,最后达到本质论揭示.他认为,马克思主义的辩证论是实践唯物主义的辩证法,是世界的实践的历史性的理性思维.这种理解,使他站在了对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理解的当代逻辑尺度上.  相似文献   

15.
经济法的基本方法论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通过对有关法学方法论研究的反思,认为最能体现法律部门特性的方法论范畴有两对,即个体主义与整体主义、冲突辩证与和谐辩证.而从经济法产生背景和制度特征以及所取得的理论共识来看,最能体现经济法部门特性的方法论范畴有两个,即整体主义与和谐辩证法.  相似文献   

16.
工程辩证法由工程计划辩证法、工程建造辩证法、工程物使用辩证法三个基本板块构成的体系。这三个板块是一个递进的关系,反映了工程的全过程,是工程过程三个阶段上一系列问题的哲学辩析。  相似文献   

17.
辩证法作为一种独特的理论思维,有其存在的"本体论承诺".辩证法也就生成于对其"承诺"的"本体"的寻求、批判之中,因而辩证法总是与本体论纠缠在一起的.批判性是辩证法的内在本性,但这一批判本性,决不是一种对事物的简单否定和反驳,而是对其所承诺的"本体"所内含的"矛盾"的反思和批判.正是这一反思和批判,最终实现了马克思以人的生存方式为"根本"的实践批判的辩证法的本体论革命.  相似文献   

18.
在《辩证理性批判》中,萨特认为马克思主义存在人学空场。他试图建构“人学辩证法”,而他的人学辩证法是以个体实践作为历史的原动。其对个体主体地位的不同认识,乃是人学辩证法与马克思主义历史辩证法的主要区别,但在“实践一惰性”逻辑影响下,异化就构成了人的宿命。  相似文献   

19.
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辩证法观"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无论是在哲学史上还是在现实的哲学研究中,辩证法都有多种涵义,但如果研究唯物辩证法,就必须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辩证法观”,即唯物地、辩证地和实践地理解辩证法。辩证法首先是法则、性质和规律,然后才是人们对它的反映并内化为思维方式。理解辩证法要始终坚持对立统一的实质和核心,并要用辩证法的要求反观其自身。人和世界的关系以及实践自身的辩证性质决定了人们必须实践地理解辩证法。  相似文献   

20.
论协调发展     
科学发展观的关键之点是协调发展。唯物辩证法的矛盾学说、系统理论和普遍联系的思想为协调发展提供了哲学依据。协调发展的思想内涵非常丰富,它包含着发展的全面性、统筹性和公正性。实现社会的协调发展,必须要提高人们对发展的认识,端正人们对发展的态度,引导和控制人们的发展行为,这是协调发展的三大运作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