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民间组织研究的多维理论视角析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二十几年的民间组织研究是多学科共同关注的焦点问题,涵盖了经济学、社会学、政治学、公共管理学等学科领域,研究的多维理论视角可以分为宏观、中观与微观三个层面.宏观层面有市民社会理论视角、法团主义理论视角和治理理论视角,中观层面有组织分析理论视角,微观层面有社会资本理论视角和社会交换理论视角.我国社会转型期经济领域改革所带动的社会领域改革营造了多学科进行民间组织研究的需求,民间组织的研究需要采取"学科综合-视角整合"的立场.在当前的和谐社会的建设中社会整合理论将在民间组织的研究中焕发新的活力,使民间组织的研究呈现更加多元的视角.  相似文献   

2.
少数民族婚姻多样性的习惯法规范与国家《婚姻法》的规定存在冲突,忽视这些冲突不利于国家法律的实施和少数民族特殊性的保护。利用法学、文化人类学和社会学等多学科理论视角,对少数民族多样性婚姻与《婚姻法》在原则层面、实质要件层面、形式要件层面产生的冲突以及调适的可能和办法进行探讨,将为现实中少数民族婚姻法制问题的解决提供理论支持,同时_也必将为和谐社会在少数民族地区的建设提供法理支持。  相似文献   

3.
基于循环经济视角的产业集群生态化探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循环经济视角来实现产业集群生态化是现阶段探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命题.本文一改从宏观机制和政策原则层面的主流研究路线,而是采用系统分析和生命周期分析的方法,类比自然生态系统,从理论角度研究我国产业发展的集群生态化问题,进而在实践层面为实现产业集群生态化提出具有针对性和操作性的设计思路.  相似文献   

4.
从文化企业视角看我国文化产业结构调整面临的矛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企业在文化产业结构调整中处于微观主体地位.人们在对文化产业结构调整的研究中,更多的侧重于宏观分析,而较少注意到微观层面.文章从文化企业视角剖析我国文化产业结构调整面临的矛盾,分析了我国文化产业结构调整与我国文化企业制度、文化企业行为以及文化企业生产要素之间的矛盾.  相似文献   

5.
杨筠  傅耀华 《天府新论》2015,(1):154-158
婚姻挤压与人口安全问题属于结构复杂、影响因素众多、变量之间关联性强的问题,具有高度复杂性.传统研究范式从人口主体安全和人口客体安全两个维度展开,人口安全理念对婚姻挤压的传统研究范式提出挑战.新的研究视角引入婚姻场域视角、社会性别视角和流动性视角,从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次,提出一个具有系统性、多层次、跨学科的婚姻挤压与人口安全问题新研究范式,并用结构图的方式呈现出其体系结构.  相似文献   

6.
杜林致 《兰州学刊》2009,(12):63-66
首先简要介绍、评析了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理论视角对腐败成因问题研究的特点。然后从综合治理腐败问题的视角出发,提出运用“系统综合分析法”分析腐败成因的新思路;接着分别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具体分析了当前我国腐败问题的成因。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政治文明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霞 《中州学刊》2003,(6):19-23
政治文明研究已经成为近年来学术界的热点课题。已有的研究利用了多学科的视角和方法 ,着重探讨了政治文明的定义和内涵、政治文明的特性、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原则和路径等问题。但总的来看 ,政治文明研究在国内尚处于起始阶段 ,基本停留在宏观层面 ,主要关注思辨性的问题 ,下一步应该开拓视野 ,注重微观和中观层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改革开放以来,教师职业从"臭老九"到"香饽饽",教师教育逐渐成为教育事业发展的关键环节。聚焦教师队伍建设探讨教师发展,成为近年来教师教育研究的突出特点。从国家政策视角,我国改革开族以来的教师教育产生以来进行分析,可以看出:教师教育研究理念层面从综合大学办教育的提出到合格教师的发展和完善到从合格走向卓越;政策层面从宏观到微观,从重视教师教育数量到重视教师教育质量;实践层面从旧三级到新三级递进,从职前职后教育分开进行到职前职后教育一体化。这些无不体现我国教师教育研究真正意义上从合格走向卓越。  相似文献   

9.
大多数关于个体工作绩效影响因素的研究都聚焦于个体特征和态度层面的微观变量,却忽视了组织特征层面的宏观变量.从角色外行为的视角分析组织内社会网络对个体工作绩效的影响,并提出社会网络影响个体工作绩效的机理,为后续的实证研究提供必要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
认同是一个现代性问题和学术热点问题.在当代认同问题研究上,我国学术界应当从对微观叙事的偏好有意识地转向对宏观叙事的重视,研究的着力点应当从以个体的身份感和体验为主要内容的自我认同适当转向对以国家认同为主要内容的社会认同的探究上.从西方认同问题研究的情况来看,当代认同问题研究焦点的转换和话语方式的改变是一个必然的态势.我国学术界对个体和自我认同的关注以及对微观叙事方法的重视有其学术上和现实上的根据,而且,认同问题的微观层面的研究也为宏观层面的探索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准备.文章以认同的关键特性为例,分析了微观考察对国家认同的宏观考察的建设性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