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建立公共政策议程是公共政策制定的起始阶段,然而公共政策议程在建立中被扭曲的现象屡见不鲜,一些本来应该进入政策议程的社会问题由于人为因素而被排斥在政策议程之外,结果使公共决策偏离了公共领域。本文从这一现象的两种表现形式着眼,指出了其危害性,初步分析了其产生的根源,提出了相应对策,以期对其治理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2.
政策议程设置是政府对政策议题依其重要性进行排序的过程。在政治精英中建立共识,是实现政策议程设置的关键。基于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政策议程设置过程的观察,发现社会政策议程设置过程存在官僚、上书和协商三条路径。在谋求政策共识过程中,这三条路径呈接力模式。这三条路径及其接力模式,显示了中国决策体制的开放性和适应性。这一发现打开了议程设置的"黑箱",阐释了中国场域下政策之窗开启的路径和机制,丰富了金登提出的多源流框架。  相似文献   

3.
当前中国的养老保险政策议程是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互动的过程。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利益状况和结构决定了它们各自的行动标准,地方政府处于信息相对优势地位,而中央政府具有政策议程的决策权。在此基础上构建了由三条不同路径构成的养老保险政策议程模式,并得到了实证检验。  相似文献   

4.
公共问题只有进入决策者的政策议程中,才有得到解决的可能。目前中国阻碍社会问题进入公共政策议程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政府主导型的议程设定模式、特殊利益集团对政策议程的不公平干预、片面追求GDP的经济发展模式。这些因素只能导致社会问题的积蓄和扩大,不利于矛盾的解决。而作为决策形式的协商民主理论,对公共政策议程设定有如下启示:强调公民参与的议程设定模式,提高公民和团体平等地参与议程设定的能力,注重公共利益取向的公共协商能够包容公正、效率、自由和安全等公共政策所应有的价值和目标取向。  相似文献   

5.
政策议程是理解真实时间进程中的政策过程的中间变量,政策行动者对政策问题的主观构建会影响政策议程的设置,政策议程也取决于既定的政治和决策体制如何分配决策话语权。诺斯关于交易费用政治分析的两个命题揭示了政策议程的重要性,区分议程产权和话语权是必要的。我国的公务员养老改革在2008年经历了问题的重新构建,朝向"三支柱"的统一格局迈进,但是我国特定的政经体制决定了中央和地方需要就改革产生的事权支出责任变化导致的预算缺口进行讨价还价,冗长的政策试点过程实际上隐匿着讨价还价议程。  相似文献   

6.
目前我国征地补偿、房屋限购等一些政策存在着漏洞。导致政策漏洞的原因主要有政策问题实质不清晰,政策议程设置不科学,政策方案规划不合理,政策决策不民主等。政策漏洞将浪费国家资源,破坏政府形象,催生不良风气,损害人民利益。完善政策制定,健全法律法规,加强信息反馈,是杜绝政策漏洞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7.
随着老龄化问题的日益加重和家庭养老的日渐式微,由社区供给养老服务在多重因素驱动下应运而生。国家重视及国民习惯、政策共同体关注、社会养老问题凸显和国家指导意见出台是推动政策议程设置的关键要素,政府自上而下的政策指导和地方政府的积极响应是推动政策落地的两大动力,供给不足、质量不高和供需矛盾是当前社区供给养老服务政策中的突出问题。深挖成因发现,社区养老服务现行的收费水平与支付能力间的较大缺口是问题关键,通过构建政策议程、政策行动、政策评估等3个维度的政策驱动模型,探究社区养老服务供给政策的生成逻辑与运行现状,并据此提出失能老人社区养老服务供给应继续发挥政府兜底作用,提供高质量、专业化的社区养老服务,改善失能老人的消费条件。  相似文献   

8.
本文在阐述公共政策一般制定机制的基础上,对我国公共政策制定机制的特征进行了分析:政策议程阶段呈现出"内输入"的特征;政策规划阶段呈现出"单方案决策"的特征;政策合法化阶段呈现出"合法化程序不够规范和完善"的特征,并对我国公共政策制定机制的改进与发展作了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9.
互联网的迅猛发展,网络社会的快速兴起,影响到中国公共政策的议程设定,促使政策议程设定模式朝着更为民主的方向转变.研究和分析"肝胆相照"论坛对政策议程设定的影响这一案例,可知互联网的发展不仅具有促进政策议程设定过程民主化的工具性价值,而且与协商民主的精神具有内在的一致性,体现了推动中国政策议程乃至整个决策过程趋向民主的内在诉求.  相似文献   

10.
议程设置理论与传统决策理论的区别在于,议程设置理论认为政策环境的运作状态不是线性的,即不是一群高层决策者面对出现的问题然后进行决策,而是一些决策者或政策共同体人士早已对一些问题或备选方案青睐,他们抓住某些机会全力向最高层决策者推销自己的方案,使之成为国家政策。以议程设置理论分析1958至1960年间美国对拉丁美洲各国援助政策的调整,可以看到调整的动力来自政策共同体不失时机的大力推动。  相似文献   

11.
公共新闻是美国新闻界出现的新闻现象和新闻改革运动,是对传统观念的革新与颠覆,对媒体、政府、公众三者关系的重新定位,更多体现了公众作为社会主体的属性。公共新闻是在西方一定的社会条件、新闻困境和理论支撑下孕育出来的,引介到国内也具有一定的现实条件。中国媒体运用公共新闻可以构筑信息交流和观点评论的平台,引导舆论,进行议程设置,使政策议程、媒体议程、公众议程三者达到互动平衡。  相似文献   

12.
互联网影响公共政策制定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互联网作为一种新型的传播媒介为公众参与政治提供了一种非常方便和有效的手段和途径,为进一步扩大政治民主、实现普遍民主提供了更大的可能性。随着互联网的逐步普及和公众的触网率的提高,它的作用也因而直接影响到公共政策制定程序的每一个环节,使公共政策制定更趋于理性。互联网所具有的即时性、互动性,快速的舆论聚集和放大效应等特点,使小范围的社会问题在短时间内得到广泛传播,由此形成的舆论压力能够促使政策问题尽快得到相关政府部门的确认、加速政策议程的建立、拓宽政策方案的选择空间和及时调整和改变政策。在这一过程中,互联网是通过五条路径以及三个机制即舆论倍增机制、互动机制和整合机制而对公共政策的制定施加影响的。  相似文献   

13.
政策问题就是经过一定的渠道反映到有关决策部门,成为决策者研究和分析人员分析对象的社会问题或公共问题。社会问题被认定为政策问题,并被纳入到决策机构的议事日程或行动计划的过程,就是政策议程。政策议程实质上是社会公众反映和表达自己的愿望与要求,促使决策者制定政策予以满足的过程,也是决策者综合与平衡不同阶级、阶层和集团的利益,并通过政策制定予以确认的过程。  相似文献   

14.
随着新型服务行政理念的发展,政府应重视公民对公共政策周期的全过程参与。基于政策过程模型,从议程建立到政策制定、执行、调整,再到政策终结,公民应参与公共政策的全过程,使政府和公民间形成良性互动。在这一过程中,存在着政府与公民实时沟通渠道不畅通、官员公开信息不及时、公民参与能力不足等主要障碍。为此,应从完善双方沟通渠道、建立健全信息公开制度、培养公民参与能力等方面着手,促进公民的全程参与。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议程设置、外交决策、国家形象等方面探讨了国际新闻的政治功能.作者认为,在全球化背景下,国际新闻是政府、媒介和公众议程设置的对象和工具,是外交决策的重要信息源之一,也有助于外交决策的透明化和国家形象的提升.  相似文献   

16.
金登的多源流模式理论对“社会问题缘何走向政策议程”这一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并提出了描述政策制定动态本质的多源流分析框架。多源流模式理论倡导的三条独立的溪流——问题溪流、政策溪流、政治溪流相互结合冲开政策之窗,最终走向政策议程的理论模式对我国公共政策制定有一定的启示。在我国政策议程的设置日趋科学化和民主化的过程中,应通过拓宽公众利益表达渠道,增加社会突发事件信息的透明度,丰富政策制定主体等方式完善我国公共政策的制定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选取发生于2001年的中美撞机事件为案例,详细分析了《纽约时报》的相关报道、美国公共舆论对这一事件的看法以及在这段时间内的美国对华政策,从实证的角度探讨了美国的大众传媒、公共舆论与美国对外政策之间的相互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总统设定了大众传媒的议程;政府官员通过大众传媒设定了公众议程;公共舆论的变化是大众传媒的报道增强了公众对中国的成见所致;公共舆论和对外政策似乎存在着一定程度上的重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