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氓》和《孔雀东南飞》两部作品 ,尽管产生的时间、地域不同 ,但其作品的主题和思想内容方面体现出的深刻的悲剧美打动着古今无数读者 ;两个主人公的性格 ,也分别具有阳刚之美和阴柔之美 ;而其悲剧性的结尾 ,更是具有震撼人心的悲壮之美。  相似文献   

2.
《孔雀东南飞》“反封建礼教说”质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就《孔雀东南飞》的主题提出质疑。作者认为,全诗通过刘兰芝和焦仲卿的婚姻悲剧,对违背礼教大义而仅凭个人意志来干涉青年人合法婚姻的封建家长提出批评,它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封建社会中青年男女婚姻的不自由。  相似文献   

3.
《孔雀东南飞》是汉代最具有代表性的长篇叙事诗,除了在思想内容方面具有重要研究价值之外,其较高的叙事 成就也是值得关注的。本文将从叙事线索、叙事者、叙事时间这三个方面对《孔雀东南飞》的叙事特点进行分析,并尝试将《孔 雀东南飞》与其前期及同期的叙事诗相比所体现出来的独到之处归纳出来,从而证明《孔雀东南飞》的叙事成就。  相似文献   

4.
5.
《孔雀东南飞》中焦刘两个家庭的人物存在着对称性分布特点。焦刘两家在父权社会家庭绝对权威缺席的情况下,权力的中心却大相径庭。在封建社会,特别是在独尊儒术的汉代,焦家的行为是与封建礼教相悖的,而刘家则堪称是封建礼教下的模范家庭。同时,两个家庭人物的对称性背后,是诗作维护封建礼教的主旨。  相似文献   

6.
要准确把握《孔雀东南飞》的主题,须突破成见,还原其语境,发掘其物象的深层意蕴,从文学本体审美的角度去观照它。由此不难发现,其主题大抵是作者劝诫人们要 从焦刘悲剧中吸取教训,加强自身道德修养,以保障婚姻、家庭乃至整个社会的和谐。  相似文献   

7.
《孔雀东南飞》并非一向所说的乐府民歌,曹植应为其主要作者,《艺文类聚》和《玉台新咏》的两个不同版本,正应该是曹植分别写作于建安时期以刘勋休妻为原型的抒情诗和黄初后期以甄后之死为原型的叙事诗.两个版本不同的序所载的时间说法不同,前者为“后汉”,后者为“汉末建安中”,留下了不同时间写作的时代痕迹.两作从序到诗作正文,无不吻合于两个不同的题材背景.  相似文献   

8.
希伯来圣经《路得记》里的婆婆拿俄米,在整部书卷里出现了两次发言和两次沉默。在《孔雀东南飞》焦母和刘兰芝的关系视野下,审视拿俄米的发言和沉默,可以看出拿俄米对路得的怨念和排斥。无论希伯来文化还是中国传统文化里,婆媳矛盾是父权制社会普遍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孔雀东南飞》的主人公刘兰芝,在婆家作为儿媳遭到婆婆的虐待,在娘家作为孤儿遭到兄长的逼迫,焦、刘的双双自杀实是由焦母、刘兄一手造成的。可见,婆婆如何善待儿媳,兄长如何善待弱弟孤妹,这实乃是《孔雀东南飞》摆在世人面前的一个十分重大的社会人伦问题。我们只有结合当时儒家的诗教观念,才能对刘兰芝的形象意义作出正确的分析。  相似文献   

10.
通过文献研究阐述了中国古代出妇婚俗,并从出妇婚俗的角度对中国古代文学史上著名的叙事长诗《孔雀东南飞》进行了解读。出妇礼俗是古代婚姻礼俗制度的构成部分,其内容包括“七出之制”即出妻的七种规定,出妇行为遵循特定的礼仪程式进行,出妇享有一定的尊严和财产所有权。《孔雀东南飞》是一首出妇(妻)诗。兰芝被遣属“子甚宜其妻,父母不悦,出。”的情形,诗歌叙写了兰芝被遣的过程,反映了她对自己私物拥有处置权的事实。  相似文献   

11.
12.
《孔雀东南飞》被清代诗学家沈德潜誉为“古今第一首长诗”。 2 0世纪的学者对《孔雀东南飞》的产生年代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或主汉末 ,或主六朝。但他们多从诗歌本身的语言和名物入手进行考辨 ,结论带有极大的偶然性。因为《孔雀东南飞》这样的乐府诗歌在流传过程中语言、诗韵都会发生不同程度的流变 ,而诗歌本身所表现出的文化气息和人物所处的文化氛围却具有极强的稳定性。从诗歌中我们能体会到汉代察举制度、儒学和礼教等汉代特有的文化对人物的思想和行为方式的深刻影响。因此 ,《孔雀东南飞》是一首典型的产生于汉末建安时期的乐府诗。  相似文献   

13.
用历时和共时比较的方法,探讨《孔雀东南飞》一文中“自”、“复”、“见”三个虚词的意义及用法。  相似文献   

14.
诠释与衡定--《孔雀东南飞》百年研究综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20世纪国内(不含港、澳、台)的《孔雀东南飞》研究取得了较大的突破,相关研究论有近400篇。此外,还有各类专、工具书、学史的有关论述。20世纪的《孔雀东南飞》研究大致可以分为三个研究阶段,不同阶段的研究有着不同的研究重点。1949年以前的研究注重于作品产生年代的探讨;1966年前的研究着重于作品主题的分析;而1978年以后的研究则着力于运用新理论、新观点对作品中的人物心理、行为的深层次的开掘。总的看来,20世纪对《孔雀东南飞》的研究呈现出越来越深入,越来越接近于事件本来面目的趋势。  相似文献   

15.
《南都学坛》2019,(5):54-59
阐发研究是比较文学研究中的一种基本类型和方法论系统。在实际的比较文学阐发研究过程中,比较意识由于比较文学学科的隆兴而被热捧,比较意识日趋强化,与之相反,伴随比较意识的强化,阐发研究所依据的普适性原则渐渐弱化,缺乏普适性,比较文学倡导的比较意识也从根本上失去了意义。以《孔雀东南飞》为例,构架于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基础之上的焦母休妻说,构架于原型批评理论基础之上的孔雀神话置换变形说,均具有凸显比较意识,而忽略普适性的诸多弊病,因此,其采用的阐发研究视角与方法也是靠不住的。由此可见,比较意识与普适性犹如比较文学阐发研究之两翼,缺一不可。  相似文献   

16.
文章对近年来红学界以及《红楼梦》影视传播中出现的一些观点,提出了批评,指出“无端拔高”论、“钗黛合一”论、“等量齐观”论,各自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但其实质是相同或相近的。如把错误的观点当真理。就会发生以讹传讹的不良后果。  相似文献   

17.
中国诗歌的叙事传统源起于《诗经》,到了汉魏六朝得到了长足的进展.《孔雀东南飞》是此时期最重要的叙事作品,其中的叙事形式与笔法深远地影响了唐朝以及之后,尤其是清朝的叙事诗传统.《孔雀东南飞》除了在诗歌主题、抒情传统以及社会文化上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之外,在叙事形式,尤其是在叙事声音与观点、聚焦书写形式、系列与情节结构、人物描写上,更是展现出当时诗歇最高的叙事成就,并深远影响着后代诗歌的叙事书写传统.藉由当代西方的叙事理论,就其中的叙事声音、观点以及聚焦形式,来分析这篇作品如何在浓厚的抒情氛围之下述说故事,又如何在叙事之中传递浓郁的抒情气氛,以此来重新探索这篇叙事杰作在中国诗歌发展史上的地位.  相似文献   

18.
关于《孔雀东南飞》的成诗年代,一直众说纷纭。新妇、姥、妾、君、卿、阿(母、兄)等几个称谓词的使用情况,充分反映了魏晋时期语言的特征。魏晋时期的《世说新语》、《搜神记》等文献中称谓词的使用情况能与之相互印证,从而可以推断《孔雀东南飞》的成诗年代是魏晋时期。  相似文献   

19.
哈贝马斯交往伦理尊重知识的客观性,承认理解的合理性。前者决定了译者主体的受动性,后者决定了译者主体的能动性。从哈贝马斯交往伦理的理论视角,对《孔雀东南飞》英译本进行分析,探讨了译者主体性的哲学理据。  相似文献   

20.
感伤作为人类情感的一种特殊形态由来已久,个体的微不足道,命运的不可捉摸,加上理想与现实的矛盾,理智与情感的冲突等等,总会造成感伤的出现,并使之持续不断.如《孔雀东南飞》中的刘兰芝和焦仲卿,《长恨歌》中的唐玄宗和杨贵妃,他们都不能掌握自己的命运,最终都以悲剧收场.虽然他们的身份、社会地位不相同,但他们都同样不能把握自己的命运,都体现出了感伤.究其原因,主要是受时代及自身性格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