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一、文言连词“所以”的存在文言中有如下包含“所以”的句子: A(1)吾先君文王,作仆区之法,曰盗所隐器,与盗同罪,所以封汝也。(《左传·昭公七年》) (2)故若大师文者,以其兽者先之,所以中之也。(《吕氏春秋·君守》) B(3)盖未合能言之时而黄帝即言,所以为神异也。①(4)陛下既知其贤而选之,今不敢遽当。盖器识远大,所以为贤也。(《贞观政要·英宗之正》) 例(1)下杜预注云:“行善法,故能  相似文献   

2.
在鲁国,建国之始就有很多“丑类”(《左传·定公四年》)。到春秋初期,也有“早隶之事”(《左传·隐公五年》)。直至春秋后期,还有赠送大批奴隶的现象存在(见《左传·成公二年》)。可见鲁国自始至终是存在着很多奴隶的。目前学术界对西周、春秋时代的社会性质,以及孔子时代的社会状况等问题,均从不同角度展开了讨论。笔者对有关鲁国奴隶制度的问题作了初步探求,以求教于学术界。  相似文献   

3.
吉人天相     
【典源】《左传·宣公三年》:“石癸曰:‘吾闻姬女吉耦,其子孙必蕃女吉,吉人也,后稷之元妃也。’”《左传·昭公四年》:“晋、楚唯天所相,不可与争。”【典义】“吉人天相”。吉人:好人。天相:旧时迷信的人认为好人有上天保佑。而今多以“吉人天相”,喻有福之人、有德之人、行善之人。【典实】公元前538年春天,楚灵王派伍举去晋国谋求得到诸侯们的拥护。伍举向晋平公传达楚王的命令说:“寡君派遣我前来的时候说:‘从前蒙贵君的恩惠,赐给敝国在宋国结盟,说跟从晋国的结盟国,与楚国结盟的诸侯国,一块互相接见。由于近年来…  相似文献   

4.
“行李”辨正“行李”一词,先秦义为外交使节。《左传·僖公三十年》:“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左传·襄公八年》:“君有楚命,亦不使一介行李,告于寡君。”又作“行理”,如《左传·昭公十三年》:“行理之命,无月不至。”辰星《释“行李”》一文以为“在古代,李、理二字同属来母、之韵(先秦古韵当称‘部’,不称‘韵’,此当为笔误——笔者),  相似文献   

5.
《左传·隐公元年》有“庄公寤生,惊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恶之”一句。对于其中的“寤”字,王力先生的《古代汉语》解作:“寤,通牾,倒着。寤生,胎儿先出来,等于说难产。” 司马迁的《史记·郑世家》也有“生太子寤生,生之难,及生,夫人弗爱。后生少子叔段,段生易,夫人爱之”一节。司马所据即《左传·隐公元年》,左文并无难易说,司马纯系望文生义。 查《说文》,寐觉而有言曰寤。段玉裁注:按周南毛传曰,寤,觉也。《周礼秋官》注:寤,觉也,主夜觉者。  相似文献   

6.
在古代作品中,常见这样的句子结构.例如:“秉国之均,四方是维.”(《诗经·小雅·节南山》)“鬼神非人实亲,惟德是依。”(《左传·僖公五年》)“姜氏何厌之有。”(《左传·隐公元年》)“吾以子为异之问,曾由与求之问。”(《论语  相似文献   

7.
汉高祖“约法三章”新说辨正曦钟《史记·汉高祖本纪》:“(沛公)还军霸上。召诸县父老豪桀曰:‘父老苦秦苛法久矣,诽谤者族,偶语者弃市。吾与诸侯约,先入关者王之,吾当王关中。与父老约,法三章耳: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余悉除去秦法。诸吏人皆案堵如故。’”...  相似文献   

8.
古代典格记载,春秋时期有“赋诗”的习俗.《左传》所记最多.东汉郑立云:“凡赋诗者,或造篇,或诵古.”(《毛诗正义小雅·常棣》孔颖达疏引《郑志》)这段话对我们理解上古的“赋诗”是有启发意义的.据笔者初步考察,春秋时候所谓的“赋诗”大约有两层意思.一、“赋诗”是指吟诵诗歌例如:《左传》禁公二十七年:“郑伯享赵孟于垂陇,子展、伯有、于西、子产、子大叔、二号石从.赵孟日:‘七子从君以宠吾也,请皆赋,以卒君现,武亦观七子之志.’子展赋《草虫》,赵孟日:‘善哉,民之主也.抑武也,不足以当之.’伯有赋《绸之贲…  相似文献   

9.
“若之何”、“若·X·何”解邹晓丽“若之何”、“若·X·何”,这个《左传》中经常使用的固定格式(注),是古汉语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如《左传·襄公三十一年》:士文伯让(责备)之(指郑子产)曰:“敝邑以政刑之不修,寇盗充斥,无若诸侯之属辱在寡君者何。。是以...  相似文献   

10.
《春秋左传》僖公四年,齐桓公伐楚,楚屈完答桓公曰:“君若以力,楚国方城以为城,汉水以当池。”此方城系指今方城县东北之方城山,非泛指战国时期楚所修的以方城山为中心的长城。  相似文献   

11.
公元前七世纪晋国灭取虢、虞二国的具体时间和经过,《左传·僖公五年》有一段十分生动的叙述,现摘抄如下: 八月甲午,晋候围上阳,问于 卜偃曰:“吾其济乎?”对曰: “克之。”公曰:“何时?”对曰: “童谣云:‘丙之晨,龙尾伏  相似文献   

12.
《左传·僖公二十八年》记晋楚城濮之战事中有一段文字是:晋侯围曹,门焉,多死。曹人尸诸城上,晋侯患之,听舆人之谋曰:“称‘舍于墓’。”师迁焉。曹人凶惧,为其所得者棺而出之。因其凶也而攻之,三月丙午入曹。对其中的“为其所得者棺而出之”一句,晋杜预的《春秋经传集解》无注,唐孔颖达等人的《春秋左传正义》亦无疏证。今人的各种选注本或译文,对此理解上并不完全一致王伯祥先生的《春秋左传读本》为此句作注说:为曹所得之晋死人皆棺敛其尸而出  相似文献   

13.
“信、诚、实、果”是古汉语中表示“确实、的确”之义的情态副词.例如:《左传·宣公十一年》:“牵牛以蹊者,信有罪矣.”《孟子·梁惠王上》:“王曰:‘然.诚有百姓者.’”《左传·襄公三十一年》:“小人实不才.”《孟子·离娄下》:“王使人瞷夫子果有以异于人乎.”  相似文献   

14.
“四人邦”把我国春秋末年和战国时期,代表新兴地主阶级政治思想的一个学派——法家和代表设落奴隶主阶级政治思想的另一个学派——儒家之间的斗争,作为贯穿古今中外历史的所谓的“一根红线”,用以篡改奴隶反对奴隶主、农民反对地主、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之间的斗争。为此,他们捏造出:“在反对奴隶主的斗争中,法家、奴隶和农民是一条战壕里的战友”之类的谎言,编造“荀况称颂过奴隶起义的领袖‘盗跖’是盗跖吟口,名声若日月,与舜禹俱传而不息”之类的骗局。  相似文献   

15.
解放前,我国云南边疆的西双版纳傣族地区,还处于封建农奴制度的社会阶段。傣族农奴主为了维护反动腐朽的农奴制度,他们利用一套成文的封建法规①来进行反动的政治统治。这套法规与孔孟之道完全是一路货色。孔老二维护的周礼,实际上是奴隶主阶级“经国家,定社稷,序民人”(《左传))隐公十一年)的根本大法,是“民不迁,农不移,工贾不变”(《左传》昭公二十六年)的等级法规。孔老二鼓吹“礼治”,  相似文献   

16.
释“败绩”     
《曹刿论战》中“齐师败绩”之“败绩”一词,现在通行注为“大败”,其义甚为含糊.这解释可能出自《左传·庄公十一年》:“大崩曰败绩”.在《左·庄十一年》有关“败绩”的一段文字如下:“凡师未陈曰败某师,皆陈曰战,大崩曰败绩,得(?)曰克,覆而败之曰取某师,京师败曰王师败绩于某.”由此可见《左传》并非从词汇意义的角度给“败绩”确定义界的.“绩”在《三体石经》里写作“速”.  相似文献   

17.
《左传·僖公三十三年》所记述的“殽之战”一段文字,是历来传诵的名篇,古今文选选之者甚众。然而,其中栾枝所说的“其为死君乎”一语,却是一个十分难解的句子。所以,从古至今,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今不揣愚陋,试将各种说法作一番辨正,以期获得正确的理解。若有谬误,尚析方家指正。为了便于理解,我们先将此段文字较完整地抄录于此:晋原轸日:“秦违蹇叔,而以贪勤民,天奉我也。奉不可失,敌不可纵。纵敌患生,违天不样。必伐秦师!”栾枝日:“未报秦施而伐其师,其为死君乎?”先轸日:“秦不哀吾丧而伐吾同姓,秦则无礼,何施之为?吾闻之:‘一日纵敌,数世之患也。’谋及子孙,可谓死君乎?”  相似文献   

18.
谈“辅车”     
本文所谈“辅车”一语,指出现在《春秋传·僖公五年》文中的“辅车”。如果结合中国汉字(方块字)的表意性及形声字的构成规律,我们会发现一些大学古代汉语课本中对这一词语的注释有可商榷之处。  一选文中对“辅车”一词的注释情况  王力主编《古代汉语》第一册中《左传·僖公五年·宫之奇谏假道》:晋候复假道於虞以伐虢。宫之奇谏曰:“虢,虞之表也。虢亡,虞必从之。晋不可启,寇不玩。一之谓甚,其可再乎?谚所谓‘辅车相依,唇亡齿寒’者,其虞虢之谓也。”这里对“辅车”的注解是:辅,面颊;车牙床骨。南开大学中文系古代汉…  相似文献   

19.
(一) 晋国为什么作爰田作州兵? 《春秋左传》卷第十四曰:“晋饥,秦输之粟。秦饥,晋闭之籴,故秦伯伐晋。”晋侯“遂使请战曰:寡人不佞,能合其众而不能离也。君若不还,无所逃命。”僖公十五年十一月“壬戌,战于韩原”。“秦获晋侯以归。晋大夫反首拔舍从之。”俘虏“晋侯使(大夫)郤乞告瑕吕饴甥,且召之。”(原  相似文献   

20.
《左传》一书记载了自鲁隐公元年(前722)至鲁哀公十六年(前479)共244年间发生在鲁国及其他诸侯国中的重大事件。我们借助《左传》一书所载“非礼”之事,一方面可以了解春秋诸侯的僭越行为,从而更进一步了解“礼崩乐坏”的渐变情况;另一方面也可以窥探春秋及其之前的社会生活风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