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俗文化研究[美]M.托马斯·英奇肖俊明译通俗文化领域,作为一个值得批判考察和学术研究的合法课题,其在美国的发展始于吉尔伯特·斯莱奇在1924年发表的《七种活艺术》一书。斯莱奇在这部大胆的富有创始意义的著作中宣称,“无处不在的高品位的娱乐往往与艺术毫...  相似文献   

2.
文化平民主义与通俗文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化平民主义在颂扬通俗文化 ,推崇消费的快乐的同时 ,把文化研究带入了新的“范式危机”。在如何看待通俗文化的问题上 ,新修正主义与新精英主义延续着以往的论争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大量的讨论集中于对文化表现材料的反思,尤其集中于对大学文学必修课内容的反思方面,这些反思已被当成新的正统主题。在这方面肯定有着某种非常自然而尚未触动的东西。社会政治事件的变幻,理智和学术主题的演变,无疑能够引起人们对各种新文学作品的兴趣。在文化材料方面,一种保守的正统教条很快就和学生的现实生活及其社会失去联系,因此,它甚至不能与那些好思的神学家们(从T.S.埃利奥特到阿伦·布鲁姆)反复断言的东西保持内容上的连贯。相反,仅仅通过对这些文化表现材料的不断重新评价,通过个性、传统和道德价值所进行的反复考察,社会就能够进行有效的自我审视,认清自己可能选择追求的目标。文化——准确地说,因为它是一个自由的领域——总是同目的论的想法纠缠在一起,而目的(telos)却从来没有被完全或详尽地表述清楚。  相似文献   

4.
商业社会中的高雅文化和通俗文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商业价值与审美价值的冲突在西欧商业社会发展的早期,艺术家和高雅文化的拥护者们就已宣称:他们认为的商人价值和美学精英的价值之间存在着战争状态。艺术家和知识阶层提出了战争措辞并抢先占领了表达阵地;而商人和行政人员则以毫不介意的冷淡而不是对艺术家的残酷迫害来介入这场战争。尽管艺术家过去和现在一直在抨击商业体制的许多明显的特征(物质商品的积累,强调金钱是个人及其工作的尺度,工厂纪律刻板的效果,极力强调成就实现的狭路),但以下情况可能是真实的:基本的争端过去是现在仍然是价值的抽象结  相似文献   

5.
洛文塔尔的通俗文化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洛文塔尔的通俗文化观陆小宁自90年代以来,国内知识界对大众文化的关注与日俱增。一方面,大众文化以极快的速度扩张开来,成为当代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景观;另一方面,学术上的关注和理论上的批判蔚然成风。在对大众文化批判的理论阐释中,我们看到一个显著倾向,即法...  相似文献   

6.
1 在当前商品经济大潮的冲击下,许多传统学科都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以往事为研究对象的史学可谓首当其冲。如果说80年代当开始有“史学危机”这一提法时,不少人还不以为然的话,那末,今天“危机”二字已经远远不足以表示史学所面临的窘境了。之所以出现这种状况,倒不是因为时代已经不需要史学,也不是由于史学丧失了其本身的存在价值。问题的关键在于,中国史学的现状与整个迅猛发展形势的严重脱节。记得早在1988年举行的中国史学界第四次  相似文献   

7.
哲学家与通俗宇宙学[英]S.克拉克这10年是我们进一步探寻创世大爆炸线索的10年,是各种科学家表达他们对上帝、宇宙及万物的看法的10年。生物学家过去通常比物理学家更是无神论者:今天,一个现代物理学家就难以板起面孔抱怨说神学讲道总是含糊不清或明显地自相...  相似文献   

8.
李宗桂先生的《中国文化概论》是国内建国以来第一部从宏观上、总体上对中国文化进行探讨的论著。它既是一部通俗而简明的教材,又是一部颇独到而新颖的开拓性著作。综观全书,作者做到了这两方面的统一。在作者看来:“文化是代表一定民族特点的,反映其理论思维水平的精神风貌、心理状态、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等精神成果的总和”。(页8)从这一定义出发,作者着力探讨了中国文化的流变和分期,中国文  相似文献   

9.
改革开放以来,以港台流行歌曲为主体的通俗音乐会象一个新生的混血儿在华夏乐坛上诞生了,并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魅力赢得了青年观众的青睐。然而,只几年光景,它就呈现出风烛残年之势,不少歌舞团首场演出只能卖出一半票,第二场能卖足1/4就算好的了。笔者在江苏某市的调查表明:1989年流行音乐会观众的平均上座率占40.6%,比上年下降25.8%。此类音乐会在全国其它地方也颇不景气。那么,曾经风靡全国的通俗音乐会为何落潮呢?原因何在? 就演出主体而言,其症结所在: 一是组队形式的拼凑化。一台成功的音乐会,首  相似文献   

10.
通俗艺术对美学的挑战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一通俗艺术历来不受美学家和文化理论家的欢迎,至少在其专业领域中如此。即使不完全将其视作不屑一顾的东西,其典型的态度也是诬蔑其为毫无理性、低级庸俗的垃圾。由于这种对通俗艺术或大众文化的贬低广泛地为那些在社会政治观点和行为上极端不同的文人学者所赞同,它似乎使人非信不可。的确,它为右翼分子和激进的马克思主义者的联手和同心协作提供了一块罕见的阵地。  相似文献   

11.
民国初年,通俗讲演在北京以固定讲演、庙会讲演、巡行和巡回讲演等方式展开,充当了社会教育的开路先锋。政府期望通过通俗讲演达到启导国民、改良社会的目的。通俗讲演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了通达于民众的目的,但是由于经验的缺乏,其运行过程中也存在着各种问题。  相似文献   

12.
100多年来,在香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同英国殖民主义文化以及西方的资本主义文化,既互相碰撞、冲击,又互相渗透、融合,形成了中西文化、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交融的多元混合体。同时,香港文化与内地文化既相互影响,又相互促进,形成两者之间双向反馈。因此,研究它们之间的关系,对创造绚丽多彩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达到文化的共同繁荣,具有一定的意义。一、香港文化对内地文化的影响和作用香港文化是中华文化发展的特例,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过程中,对内地文化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一)香港文化融合中西…  相似文献   

13.
现代化建设离不开文化建设。要做好文化的工作就必须了解、掌握文化作用的方式。文化作用的方式具有弥漫状的"场效应"、以柔克刚的"太极效应",以及判断文化强弱的逆向思维等特点。  相似文献   

14.
抗战时期的沦陷区文化是抗日战争中整个中国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全国文化的策源地,对全国各地抗战文化的生成、兴盛起了积极的作用.沦陷区文化界,以救亡文学、救亡戏剧、救亡电影、救亡音乐等为热点的文化活动如火如荼,深深地鼓舞着全国文化界,她的发展,为全国抗战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精神基础.建立文化界的统一战线组织,坚持抗战文化面向人民大众,激励民众的抗战热情,提高民众的觉悟,为全国提供了文化为抗战服务的经验和样板.撤离沦陷区的文化人分散到全国各地后,成为推动各地抗战文化事业的主力军和"领头羊".  相似文献   

15.
试论当代史学发展中的通俗史学张晓校进入90年代以来,历史科学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冲击。无论学界对“史学危机”有什么样的阐释,危机总是客观的。客观地看,“史学危机”是由多方面因素造成的。市场文化的发达,社会中心价值的解体,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的流行,市场经济...  相似文献   

16.
楼含松 《浙江学刊》2002,(4):134-139
由于受到民间文学和史传文体的双重影响,《三国志通俗演义》的文体特征不同于其他通俗小说。从语言看,作品较多运用文言,有意造成语言的“陌生化”和距离感,以适应历史题材的特殊要求;从体式看,作品尽量削弱通俗色彩,模仿传统著述形式,从史书中借鉴了较多的手法,表现出对小说文学特性的漠视。  相似文献   

17.
一大致说来,新时期文艺有三股潮流:一是拨乱反正后恢复发展了的现实主义文艺,不少人认为这是新时期文艺发展的主潮,也有人用“传统”这个概念来概括它、称谓它;在“传统”之外,是两极,一是先锋派或称现代派,一是通俗文艺的大潮。这两极构成了新时期文  相似文献   

18.
<正> 《北京古今十讲》由北京日报出版社出版了。北京社会科学研究所同北京电视台合编的这本《十讲》,为广大读者,特别是北京的读者学习阅读北京史的知识,又增加了一本具有新特色的书籍。虽然仅是不足十万字的袖珍本,却把从北京远古居民的生存到今天人民首都建设的历史发展浓缩化了。手披一册,不需多长时间就可以读完它。《十讲》是按历史顺序,年代发展分专题简明概述的,主题鲜明,史实连贯,脉路清  相似文献   

19.
本文认为,在制约现代技术发展的诸种环境因素中,文化的作用与影响是不可忽视的。文章揭示了文化对技术的作用机制,主要包括:文化渗透技术构成要素,文化影响技术结构模型,文化控制技术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20.
张计 《学术交流》2007,(9):170-172
中国古琴音乐文化是最具有思想性、艺术性的文人音乐文化,它与中国传统的哲学思想、审美思想进行了完美的结合。它是以儒家"乐教"与道家"道学"为首出的音乐教育思想,讲究"中正平和"的大雅之音,强调"温柔敦厚"的高雅之风,主要培养人的文化底蕴和气质,重视人品教育,提高"大音希声"与"物我两忘"的音乐审美情趣。在现代音乐教育中,由于中国音乐文化主体的错位,使我们不得不对古琴音乐文化的继承而担忧。古琴音乐文化是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精华,是最值得传承的文化思想。古琴音乐文化的传承,能提高学生思想素质和文化品位,能修炼学生的品格情操,能促进中国现代音乐的发展,使传统音乐更具有生命力。因此,重视古琴音乐文化的传承,是我国现代音乐教育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