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广笑府     
《可乐》2008,(10)
饥饿饥猫与饿虎相遇,猫问虎日:"吾以不得食而饥,汝何委顿至此,岂亦乏食耶?"虎曰:"吾向以人为食,近来旷观当世,竞没有一个像人的,叫我从何得食?行将饥饿至死矣。吾乃如是,若汝向来所食者鼠耳。世上无人,  相似文献   

2.
"吾""我"在庄子"吾丧我"这一创造性的表述中有语意上的严格区分,"我"是现象的、特殊的、形而下的存在,它展示的是人作为生物性的"物"和社会性的"角色"的存在状态;"吾"则是本质的、普遍的、形而上的实在.虽然庄子未指明"吾"是什么,但他以"天籁"作比,用否定的方式告诉人们"吾"是对现实中"我"的超越.可以说庄子的"吾丧我"具有深刻的意义疗法的精神价值.  相似文献   

3.
对人本性的洞察以及对自由的体认和追求,构成了<庄子>①两个方面的思想内容.庄子肯定"物性"而否定人心人性,乃在于他对自由的追求.对于自由,庄子同样有其自身独到的体认,并提出以"吾丧我"的方式去实现."吾丧我"是解读<庄子>的"钥匙".  相似文献   

4.
"吾墨竹一派,近在彭城。"是宋代画家文与可评价苏轼画墨竹时说的一句话。文与可是苏轼的表兄,以绘画闻名遐迩,前来索画者颇众。这时,文与可说道:"近语士大夫:吾墨竹一派,近在彭城,可往求之"的意思是,我画的竹子与苏轼相近,你们可到彭城去向苏轼索求(徐州古称彭城,苏轼曾任徐州知府,彭城代指苏轼)。其实,文与可是专职画家,他...  相似文献   

5.
况周颐词论的核心思想凭借几个重要的词学范畴得以阐扬.在对况氏词论与桐城派文论加以比较后发现,刘大櫆提出的"重"、"钝拙"、"大",恽敬推扬的"厚"、"坚"、"大",与况周颐"重、拙、大"之间丝牵绳连.同时,梅曾亮文论、诗论以"真"为核心,强调"吾之诗"、"吾之境"、"吾之性情",而况周颐在其词学理论体系中也设定了一个重要前提即"真",并强调"吾词"、"吾心",两人观点若合符契.  相似文献   

6.
<金瓶梅词话>中的"我"基本上完成了对"吾"的取代、置换."咱"表示复数的用例要大大多于表示单数的用例."俺"主要用于单数,常作定语."奴"(家)的用例超过了"咱",均为女子自称,只用于单数.在三种复数形式中,"俺每(们)"和"我每(们)"一般用于排除式,"咱们"一般用于包括式.第二人称代词"你"、"汝"、"你每(们)"等的出现频率高低悬殊:其中"你"出现频率最高,"你每(们)"就少见了许多,"汝"则极为罕见."汝"同"你"的差异并不是语法上的,而是修辞语用上的.第三人称代词中,"他"的用例最多,是<词话>所有代词中使用频率最高的一个词;"他每(们)"的用例次之,"伊"的用例最少.<词话>的反身代词中,最常见的是"自",其次是"自家",而"自己"则使用频率最低.  相似文献   

7.
本文统计第一人称代词"吾"与"我"在上古典籍<尚书>、<左传>、<庄子>中的使用情况,并进而探讨"吾"与"我"的区别.分析典籍中"吾"与"我"的消长,认为其在语法功能、语用色彩上略有分工."吾"的使用频率日渐超过"我".  相似文献   

8.
千驹教授的新著<模糊修辞学导论>即将付梓,他嘱咐我为之写序.我对模糊修辞学这门新兴学科知之甚少.但千驹教授盛情难却,我就写一点儿感想吧. 我和千驹教授(以下干脆直呼"千驹"吧)很有缘分,我们同一年出生,同一年到"广阔天地"去"大有作为",同一年考上大学,毕业后同在大学里教书,现在又是同行、同事.这几"同"使我们交往、办事多了几分"投机".  相似文献   

9.
王曰﹃汝极错误人之世间贫富随业皆须衣而裹体复借食以养身不纺而何致衣裳不种而何求粟麦至如飞禽走兽大体办然随果报而虽别形仪配业缘而互相食吠鼠为猫之杀害匪自人教蝶遭蛛之网并尽随天使汝莫伤叹此盖常规若劳我之精神又何名为孝道﹄  相似文献   

10.
戊戌绝笔书     
我专为救中国、哀四万万人之艰难而变法以救之,乃蒙此难.惟来人间世,发愿专为救人起见,期皆至于大同太平之治。将来生生世世,历经无量劫,救此众生,虽频经患难,无有厌改。愿我弟子、我后学体吾此志,亦以救人为事,虽经患难无改也。地球诸天,随处现身,本无死理。至于无量数劫,亦出世救人而已。聚散生死理之常,出入其间,何足异哉!光绪二十四年八月九日,康长素遗笔。到此亦无可念,一切付之,惟吾母、吾君之恩未能报为可念耳!  相似文献   

11.
释爨及西爨白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依据古籍文献及碑碣资料,对历史上南中大姓的主要代表爨氏家族的历史源流作了全新的考证,并对云南地方史和民族史中颇有争议的学术问题提出新的看法,有较高的学术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逻辑哲学伦》是维特根斯坦最重要的著作,内容包罗万象,是基于现代逻辑方法进行论述的,包括他对"死亡"概念的阐述与分析。利用分析哲学的"分析"方法尝试对"死亡"概念的诠释,并得出以下结论:(1)"死亡"的对立面就是"生活,生存的状态"。"死亡"意味着个体生活世界在他所生活的那个世界里面终止,而整个"逻辑可能世界"并不因此而改变,只是消长;(2)"死亡"和"生活世界"属于不同的世界,人不能体验"死亡";(3)"生活世界"在个体那里是无限的;(4)对于"死亡的灵魂"与"在世的生活世界"的理解只能站在这个世界的外面来理解,但是不可能。  相似文献   

13.
本文着重对“隘、狭、窄”三个词,从西周到元明清的历史文献中出现的频率和原因进行考察,并结合它们在现代汉语方言区中的分布,讨论了这三个词的历时替换及其原因。  相似文献   

14.
"文化研究"日益成为一门"显学",而备受青睐的"意识形态"研究好像退出了文学研究的历史舞台。本文试图在阐明"文化研究"、"意识形态"概念内涵,辨析二者差异、互补关系的基础上揭橥"意识形态"在现时语境下的"改头换面"。  相似文献   

15.
"势"是一个重要的中国古代哲学与美学范畴,人们对它的解释多种多样.势的主要含义可以理解为"力",即艺术感染力."势"具体表现为体势、气势、理势等.体势指结构之力,气势指生命之力,理势指逻辑之力,三者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相似文献   

16.
"前""后"对称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有学者认为现代汉语中的时间词“后”不能指过去,因此时间词“前”“后”在语义上是不对称的。其实,“后”可以指过去,时间词“前”“后”在语义上是对称的。我们有必要进一步探讨“前”“后”对称的语义基础,以指导我们的语言运用。  相似文献   

17.
"日"是《周易》哲学中的重要概念。《周易》卦象中乾、离、震、艮为日。"日"、"实"同义,乾、坤、艮为实。"实"、"是"同义,"是"象征"帝"与"王命"。  相似文献   

18.
研究运用文献资料、逻辑思辨等方法,对体育概念、体育功能以及体育"供给"与"需求"之间的关系进行系统的论述与判别.通过转变视角,得出体育价值由"显"入"微"的价值演变与体育"供给"对"需求"的本质超越.虽说体育"供给"在逻辑思辨与历史实践中完成了对体育"需求"的超越,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仍存在许多不可预测的因素,有效避免或减少不可控因素的发生,不仅需要掌握较为科学的体育锻炼方法,也需要以正确的心态对待体育、参与体育运动.  相似文献   

19.
20.
古书中"堕"和"坠"当"落、落下"讲是同义词,二者都有使动用法,但"堕"的使动用法比"坠"普遍,这对"堕胎"与"坠胎"的出现以及二者使用上的普遍与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堕胎"开始出现于魏晋文献,"坠胎"较为可靠的起源当在明朝,且使用的频率远不及"堕胎"普遍.<现代汉语词典>不收"坠胎",当是出于规范化的要求.今天,尤其是网络上普遍使用"坠胎",从历史渊源上看并没有错,然而从规范化的角度看,这是不合规范的.我们应该自觉地为祖国语言文字的纯洁与健康而奋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