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文,历来为不少学生所“深恶痛绝”,老师也常叹其立意肤浅,构思俗滥,没有新意,究其原因就是学生心理压力过重。长期以来,我们一些老师一写作就谈审题、立意、构思、技巧等,再加上平时训练不得法和考试难得高分,学生更觉作文“高不可攀”,这样自然产生了谈作文色变的心理;作文是越写越怕,越写  相似文献   

2.
怎样写作文     
第一、审题一、中学生作文审题的重要性在教学实践中,我们痛切感到学生作文不注意审题,写出的作文多数不太切题或根本走题。所以引导学生慎重审题,培养学生审题的习惯,讲一些审题的基本知识,提高他们审题  相似文献   

3.
面对作文题目,学生常常有“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苦闷和烦恼;面对简单的材料作文,学生往往是千篇一律。老生常谈;面对话题作文,许多学生不知从何下手,平时功底较好的学生,也时时有江郎才尽之感。思维枯死。往往是学生写不好作文的一个致命点,因此,如何激活学生的思维,是学生作文得以成功的一个关键。在这个关键中,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是如何去进行审题。这也正是学生思绪飘扬的一个不可忽略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4.
一、体验式作文提出的背景 作文教学是整个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也是最适合发展学生个性的语文实践活动形式。但实际教学中我们发现普遍存在这样问题:学生怕作文,大多数学生写作文都不是出于情感表达需要,而是为了完成老师家长的任务。以往我在作文教学时,总要花大量的时间指导学生审题、立意、选材、构思,  相似文献   

5.
新课标明确指出要培养中学生具有阅读、写作、听话、说话的能力,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可见作文教学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和地位。长期以来,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作文教学模式陈旧、落后,存在着诸多缺陷和弊端。如作文教学由老师代替学生来审题,代替学生选择材料;由老师代替学生谋篇布局,甚至代学生编写写作提纲。这就严重制约了学生的思维发展,限制了学生的写作思路。挫伤了学生的写作积极性,致使学生的写作能力难以提高。所以,在习作课中常常会出现老师图批改省事,越俎代庖,替学生做事;学生怕麻烦,不愿动脑筋,或者不愿写作,害怕写作,还有的写不出东西,作文水平低等严重状况。为了改变这种沉闷的局面,调动学生的写作热情,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和能力,我以“勤写”为突破口进行了改革试验,通过多年来的实践证明,勤写可以较快地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俗话说得好,对于文章,天天读它,知识增加;天天写它,笔下生花。  相似文献   

6.
众所周知,近几年高考出现的话题作文有一重要的特点,就是大大淡化了审题。无论是命题作文还是一度盛行的供材料作文,都对考生的审题能力有较高的要求。考生一旦审题失误,则全盘皆输。纵使所写文章文采飞扬、构思独特,也必被打入“冷官”。话题作文则淡化了审题,试题中一般没有那种弯弯绕、别别窍的迷惑干扰因素,题意一般都是显豁的、直露的;  相似文献   

7.
学生中流传着这样一则“灰色童谣“:作文作文做到头疼,学生怕写,老师怕改。或许每个人听了都会会心一笑。是啊,小学生语文学习中最怕的莫过于作文了。作文课上,我时常看到学生抓耳挠腮,嘴咬笔头,“挤牙膏“的情景。究其原因,是学生头脑中缺乏丰富的写作素材。宋朝理学大师朱熹说:“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如何让学生找到“开源活水“,积累生动的写作素材,我觉得可以尝试以下途径:  相似文献   

8.
众所周知。要想提高作文水平,不仅要多积累还要多训练。我们的作文课堂就是学生训练写作的阵地。可是事实证明,没有多少学生愿意守住这块阵地。因为他们怕作文,不喜欢作文。经调查,发现学生之所以不喜欢作文.不喜欢上作文课.其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①作文难写,因为肚里没货;②作文题老套,不感兴趣;③作文课死板,没有活力。仔细想想,也难怪学生不喜欢写。  相似文献   

9.
刘敏华 《新天地》2011,(8):120-120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蜀道畏途,在农村中学中更是如此。多年的农村高中作文教学中,我最大的感触是:写作文难,教作文难,师生皆难,学生怕写,教师怕改作文,师生皆怕。有时,老师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学生却无所收益,作文教学效率低。  相似文献   

10.
一说起作文。同学们就愁眉苦脸。为什么他们怕作文?原因在于:(1)头脑中是空的。没有积累大量的素材:(2)语言贫乏。无法用自己的语言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为了彻底改变这种状况。变学生“苦学”为“乐学”。要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广泛地搜集素材,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培养其创新精神。我们从以下六个方面作了一些探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相似文献   

11.
教语文难,教学生作文更难。大部分学生的心理上明显害怕作文.把作文当成一道“不可逾越”的大坎。造成学生怕作文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在于老师指导不得法,或只给文题,不作指导。学生不知怎么写;其次,学生的阅读面窄,社会实践少,生活豳子小。难以拓宽作文的思路;再次,初中、小学阶段的作文题一般仅停留在学校和家庭圈子里.有些题目内容相似,有些题目多年不变且每年写一次,学生觉得枯燥无味,难以写出真情实感来;最后,在处理作文数量上老师很少变通.有些学校大作文、小作文、日记、课堂练笔、片断描写名目繁多,天天都有作文,忽视了作文创作过程长的特点,以致学生由繁生厌,由厌生惧,形成恶性循环。  相似文献   

12.
审题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考试作文不设置障碍不等于不要审题.审题是作文的第一步,是写好作义的前提。所以,同学们不应忽视审题,审题不慎,则前功尽弃。  相似文献   

13.
作文作为学生的一项独特的作业,是他们所有作业中最富创造性的一种.然而学生怕作文,这是老师经常遇到的现象。对此怎么办?答案很简单。要使学生由怕变为不怕,进而喜欢作文.这要靠老师发挥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14.
材料作文的审题,一直是中学作文教学的一个难点。本文强调了材料作文审题中读写结合的特性,着重从思维的角度,讨论了文题材料与题旨的联系方式,审题过程中的思维操作方法。  相似文献   

15.
作文难,怕作文是现在存在的普遍现象,我们常常能听到学生为写不出作文而叹息的声音,看到学生因为作文而犯愁的脸庞。如何让学生重拾自信,消除“怕”的阴影?我从实践中得到一点启示。只有抓住一个重心,掌握一条命脉,才能真正还学生一片绿洲。这里面我仅就自己的收获具体阐述如下:  相似文献   

16.
在作文教学中普遍存在着学生怕写作文的现象,许多学生“谈写色变”,作文成了老师和学生双方都头疼的事。这种厌写、怕写的心理状态,不利于打开学生的写作思路.有碍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致使写作训练事倍功半,收效甚微。  相似文献   

17.
作文小结,是指一篇作文或一个阶段作文训练结束之后,引导学生就训练目的。或从审题立意。或从选材谋篇,或从语言表达等方面进行分析归纳,谈感受发议论,总结成功经验,分析尚存差距,明确进一步努力的方向。它不同于一般的作文讲评。实践证明,引导学生进行自我作文小结.是落实作文训练效果,扎实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本文试从学生作文心理角度探讨作文小结及其功能。  相似文献   

18.
学生作文过程是客观事物与主观情感互化之后.以语言文字符号的形式,在学生头脑中进行的一系列信息编码加工过程;是学生运用注意、记忆、思维的策略逐步改进自己的认知系统,物化主体内心感受的过程,这无疑关涉到学生深层的心理活动。长期以来。学生面对作文普遍产生紧张感、厌倦感、苦闷感,甚至畏惧感。究其原因,分析起来大致有如下几方面:  相似文献   

19.
新材料作文已是近几年高考的主要命题形式之一,在备考中我们要重视这种作文题型的审题立意方法、策略的训练和指导。首先,生活中要优化阅读质量;其次是教学中要注重思维能力训练与审题立意方法指导相结合。  相似文献   

20.
话题作文以一段提示性语言启发学生思考,激发想像,限制学生的作文范围,具有降低审题难度,淡化文体要求,倡导张扬个性,注重素质考查的特点,它以其空前的全面开放的特征而成为备受欢迎的崭新题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