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人无信不立,国无信不兴。诚实守信是政府、企事业单位和个人的基本行为准则,是思想道德建设的重点。加强诚信道德建设,关键是要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公平正义是诚信的道德源泉,只要公道和清明常驻人心,人们就会按照理性和良心做事。公平正义的社会秩序使人之为人本身得到普遍的尊重,从而消除了人与人之间的猜疑与隔阂。这种尊重体现在机会公平、过程公平和结果公平之中。  相似文献   

2.
不良食品生产行为给社会带来的危害应由食品生产者及相关的政府职能部门负担起相应的伦理及法律责任。政府职能部门责任伦理意识缺失、消费者生命健康意识淡薄及社会道德监督机制缺失,造成了政府监管、公众安全认知、食品生产行业的道德与法律风险等方面的不确定性,成为食品安全事故频发的深层根源。只有通过健全食品安全监管制度、建构政府信用问责机制,提高政府监管者的责任伦理素养,培养公众的生命健康意识和食品安全问题防范意识,建立食品供应链道德信用跟踪系统,才能真正解决食品安全问题。  相似文献   

3.
诚信是立人之本 ,立企之本 ,立国之本。当前 ,必须十分清醒地认识到诚实守信对我国市场经济快速、健康发展的极端重要性 ,要大力加强社会诚信体系建设。但是我们也清醒地看到 ,在市场经济发展的初期 ,特别是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的过程中 ,不可避免地出现一些消极现象。尤其是市场经济伦理道德观念“诚实信用”方面的问题更为突出。个人无信不立 ,企业无信不旺 ,政府无信不威 ,社会无信不稳。诚信是市场经济的道德基础 ,没有诚信 ,市场经济就无法形成和发展 ,我们要把加强社会诚信体系建设作为发展生产力的重要举措 ,坚持不懈地抓下去。  相似文献   

4.
在食品供应链条上,各利益相关方在博弈过程中伦理道德缺失会导致利益对健康的侵害。当代食品安全问题的根源在于利益与健康冲突中道德的失范,其实质是利益对健康的侵害。食品道德失范既与食品本身的特性有关,也受到食品从业人员所处社会环境的影响,它是道德主体与实践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要从根本上杜绝或减少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就必须采取多种措施以规避道德风险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企业实施诚信营销的有效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皓 《江海纵横》2006,(1):53-54
古人云“人无信不立、商无信不盛、市无信不兴”。诚信即诚实守信,它是企业的信誉之源、立业之本、发展之基。诚信营销,是指企业依照国家法律规定、市场规程和商业道德规范,在经营管理和市场营运中确立和执行的自律性理念和行为。企业拥有诚信,就等于拥有一份宝贵的无形资产,而  相似文献   

6.
良心是人的一种意识活动,而且是包含善恶成分的道德意识活动,但道德意识并非就是良心,良心只是指向自我行为的道德意识,因而它始终是一种反省的意识。良心与爱好之间存在着一种辩证关系。良心限制了人们的爱好,爱好也妨碍了良心的形成;但是,良心同样可以以义务感的形成来强化人们的爱好,爱好也同样可以促进良心即义务感的形成。良心体现了人们对自身行为的约束,它对人的行为具有最终支配权和至上权,可以通过教育而提高,同时它还具有差异性。  相似文献   

7.
李文海 《中华魂》2012,(10):22-23
我国传统道德一向强调"诚信为本"。所谓"人而无信,不知其可"(《论语·为政》),讲的是守信在立身处世中的重要性;所谓"民无信不立"(《论语·颜渊》),讲的是治国理政中建立政治公信力的重要性。把这二者结合起来,凝聚成两句箴言,叫做"人无信不立,政无信不威"。这样一种传统伦理观念,在清代仍然在人们的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中产生着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食品安全的核心问题是责任权属问题——谁来对食品安全负责?食品卫生安全的责任主体首先是食品生产经营者和政府监管部门。食品安全问题不仅仅是法律意识、责任意识、安全意识淡薄,还暴露出极少数食品企业职业道德的缺失和良心的泯灭,更暴露出政府监管部门的严重失职。企业的责任在于道德自律,政府的责任在于法制监管。在当前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后者的责任更加重要。  相似文献   

9.
食品安全问题是社会治理问题。食品安全的社会治理有三个维度:一是生产者、销售者自我道德约束;二是行业自律;三是政府监管。目前食品安全社会治理存在的问题是过分注重政府监管,忽视行业自律,诚信道德文化缺乏,安全食品生产和消费的机制没有理顺。打造食品安全的长效机制,必须重视诚信文化建设,以"业必归会"为原则组建强有力的行业组织并使之发挥行业自律功能,注重发挥农村专业合作社在食品安全中特殊作用,采取措施理顺安全食品生产和消费机制。  相似文献   

10.
食品安全与道德风险规避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食品供应链条上,各利益相关方在博弈过程中伦理道德缺失会导致利益对健康的侵害.当代食品安全问题的根源在于利益与健康冲突中道德的失范,其实质是利益对健康的侵害.食品道德失范既与食品本身的特性有关,也受到食品从业人员所处社会环境的影响,它是道德主体与实践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要从根本上杜绝或减少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就必须采取多种措施以规避道德风险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食品安全事故的伦理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食品企业的安全生产关系到老百姓的生命健康,责任大如天。近几年我国不断发生食品生产重大安全事故,造成这些事故的主要原因是:功利主义过盛、诚信缺失、社会责任消解。加强食品生产企业的伦理道德建设,树立"义利结合"、讲诚信、责任担当的企业伦理思想,对于规范食品企业的行为,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长株潭“两型社会”建设过程中,企业家的环境道德责任主要体现在节约使用资源、友好善待环境、大力创新科技、践行公平原则等方面,其道德属性与特征主要有自觉自愿性、无偿性与预防性.需要通过回归良心、坚定道德信仰、进行绿色生产、建立与完善道德诚信及社会监督体系等举措,才能有效促使企业家的环境道德责任在长株潭“两型社会”建设中良性运行.  相似文献   

13.
人无信不立,企业不讲诚信同样会失去精神根基,偏离前进中的正确方向,随时可能翻船。诡道常见于兵法和军事战争中,敌对各方不惜一切运用欺诈之术置对方于死地或降服对方。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商场如战场。正确领会“诡道”的本质要义,在符合法律、制度的前提下,可以应用奇谋妙计,灵活多变地进行商业竞争。片面强调“诚信”或胡乱使用“诡道”,都会使企业陷入困境之中。因此,如何正确处理二者的关系是值得企业管理者们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构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诚信机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人无信不立,家无信不睦,业无信不兴,国无信不宁.诚信,是一种代代相传的经验法则,是现代社会中每一个成员都必须遵循的基本规则和社会义务.诚信不仅仅是道德范畴而且是法制范畴,是一种人格、制度和法律规范的统一体.坚持诚信为本的原则,是人们安身立业之本,是市场经济基石,因此,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重塑诚信,建设诚信社会,一方面,要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强化诚信功能,体现个人社会需要,提高政府公信,合理实现利益均衡,不断加强对全民的诚信教育,培育社会的诚信人文环境;另一方面,应加强诚信立法,规范诚信法制社会,建立健全社会诚信机制,构建社会信用制度,加大诚信激励,鼓励守信,惩罚失信,规范取信,给诚信以法律的定位.以德养诚,依法护信,德法相济,构建完善的社会诚信机制.  相似文献   

15.
人无信不立,企业无信不长,社会无信不稳。这是人所共知的。可见信用在社会各个领域是极其重要的。可是在目前的中国,信用缺失日益严重。本文主要从企业、消费和人际关系这社会生活的三大方面探析信用缺失问题。力图找出症结所在,并“对症下药”。  相似文献   

16.
古语曰:“修辞立其诚”。中国的修辞,从古代以降直至今日,一直关注道德与诚信。道德与诚信的基础是实事求是,说真话就是最好的修辞表达。修辞的研究,必须对涵养优秀的人文道德精神作贡献。不仅在中国,就是在世界上,道德与诚信也是修辞学的主流,譬如,不论是以博克为代表的新修辞学所提出的“认同”说,还是“视觉形象修辞观”,起作用的内在因素皆是道德与诚信。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习俗等非正式制度道德评价的脆弱性、现代“理性”面前良心评价的脆弱性以及健全制度的滞后导致舆论监督的脆弱性三个方面揭示当代诚信危机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18.
创监与诚信     
苏生 《成才与就业》2009,(10):52-52
人无信不立,业无信难兴,政无信必颓。创业之初的小老板靠什么吸引稳定的客户群?靠的是诚信。诚信,即诚实守信。困难时能够得到多方援手,那是诚信带来的嘉奖,做事业的人,诚信能使其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诚信不是一种盲目的冲动,而是一种理性的升华。在中国历史上,“信”一直被人们看成立身之本,奉诚实做人、本分做事是成就大事业之基础为信条。信誉对商人来说,就像水对鱼那么重要  相似文献   

19.
礼仪与道德是互为表里、相得益彰的辩证统一关系,礼仪是道德的外在表现,而道德则是礼仪的灵魂,二者统一在一个人的思想和行为之中.学习礼仪,开展必要的礼仪活动,对规范人们的言行举止有着重要的作用.要提高礼仪水平,必须加强道德修养,使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和"三德"规范内化为人们的道德良心,体现在人们的讲礼重义的行为上.  相似文献   

20.
论“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信”是主体自我确证和人与人、人与社会良性互动关系得以维系的重要道德范畴。吸收中外伦理学史中关于“信”德研究的优秀成果并赋予其符合时代要求的新内容,以增强全社会的诚信观念,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运行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