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建设的成果是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接受传导的内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建设的成败关系着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接受的成败.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接受是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建设与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指导地位的基点,是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建设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积极性的基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接受与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建设之间相互促进.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意识形态问题的诠释是理解社会主义社会意识形态本质、特点和社会功能的理论基础.繁荣和发展社会主义社会意识形态要坚持指导思想一元化与尊重差异、包容多样相统一.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不动摇,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主义社会意识形态方向.  相似文献   

3.
如何认识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性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意识形态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显著特征。从马克思主义的创立过程和实践活动来看,马克思主义具有意识形态性。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性主要表现为一种历史唯物主义的党派性,彻底的实践和批判精神以及马克思主义的阶级立场、观点、方法。正确认识和理解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性,对于加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具有重大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的指导作用体现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意识形态的基本定位、基本认知及在这一过程中马克思主义作为科学意识形态的彰显.意识形态的特征通过其功能得以显现.意识形态结构动态地反映了其特征与功能.基于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的创设与发展,剖析其基本适用、具体适用,分析意识形态之特征、功能与结构是意识形态分析的可能路径.借由这一路径,可以实现对新自由主义意识形态、普世价值实质的科学批判.  相似文献   

5.
对人权问题的认识在很大程度上属于意识形态范畴,要结合人权发展的历史、现实正确认识人权意识形态的属性、功能。在我国占主导地位的人权意识形态是马克思主义人权理论,当今这一主导意识形态正受到来自各方面的挑战,对此应加大对马克思主义人权理论的宣传,坚持意识形态批判与建构的统一,推动马克思主义人权意识形态的中国化,吸收古今中外有利于人权发展的先进理念,以推进我国的人权意识形态建设。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与中国先进文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化包含意识形态。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是中国先进文化的核心与灵魂。创建与发展中国先进文化,必须用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占领思想文化阵地,并不断加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建设。  相似文献   

7.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保障。面对思想文化和价值观念的日趋多样化,我们必须牢牢掌握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权、主动权和话语权。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接受有利于发展社会经济、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当前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接受面临着国际和国内多方面的挑战,我们要正确把握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意识形态建设的内在规律,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坚持以人为本、依法治国、与时俱进,积极探索新形势下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接受的方式方法和途径,以便进一步扩大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阵地,推动和谐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王刚 《兰州学刊》2007,1(9):11-14
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意识形态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中国化的前提和理论渊源;俄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特别是列宁的意识形态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中国化的次生源.中国共产党在长期的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中,把马列主叉意识形态理论与中国实际情况相结合,经历了三个历史时期.实现了两次历史性飞跃,创立了作为党的指导思想的三大理论成果,形成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  相似文献   

9.
用马克思主义理论解决中国在革命时期、建设时期、改革时期所遇到的问题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在要求.如何实现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去解决现实问题即如何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目标,这就需要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去武装人民的大脑,将马克思主义理论内化为个人思想的理论基础即实现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化.当下,在学术研究中,由于西方新自由主义、历史虚无主义等思潮的影响,存在着去意识形态化、意识形态边缘化问题,这不仅曲解了历史的本来面目,还动摇了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领导地位.所以,反思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意识形态存在的问题,有助于我们重新认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要性,科学对待当代各种社会思潮,推进21世纪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发展,构建我国当代意识形态安全.  相似文献   

10.
意识形态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在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中它有指称"虚假意识"与"观念上层建筑"的双重内涵.早期卢卡奇与法兰克福学派继承并发展了马克思恩格斯意识形态"虚假意识"的内涵,提出了社会批判理论,完成了西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研究的认识论转向;而阿尔都塞、齐泽克与詹明信则继承并发挥了马克思恩格斯意识形态"观念上层建筑"的内涵,着力于意识形态与社会现实关系问题的研究与分析,从而完成了西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存在论转向.事实上,马克思恩格斯的意识形态应该是科学性、存在性与革命性的内在统一,尽管西方马克思主义者程度不同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但由于缺乏对资本主义发展的宏观把握和对马克思恩格斯经典文本的系统研究,因而他们无法完成意识形态批判工作.  相似文献   

11.
姜华 《北方论丛》2010,(1):129-132
意识形态理论是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的重要主题,对意识形态的研究与关注贯穿西方马克思主义始终。西方马克思主义思想家围绕对文化的关注,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并且在不同的发展阶段,由于对文化的关注有不同的侧重,因此,对意识形态的研究视角和价值取向也不尽相同,其意识形态理论经历了一个从早期争夺文化领导权,到法兰克福学派以文化批判为中心建立其意识形态批判理论,再到阿尔都塞把文化作为意识形态来分析的理论嬗变的过程。  相似文献   

12.
意识形态包括政治思想、法律思想、道德、哲学、宗教等各种具体的意识形式,是“观念的上层建筑”,是社会生活过程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是马恩运用唯物史观对以往意识形态理论进行扬弃的智慧结晶。后经列宁、毛泽东等理论家的进一步深化与发展,为其添入了新的科学成分和指导革命实践的积极内容。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新时期中国化了的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是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航标。  相似文献   

13.
后马克思主义主要是从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入手来重新理解意识形态。拉克劳、墨菲将意识形态看作围绕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落差所展开的霸权的斗争,齐泽克则以普遍性的内在的颠覆性因素——征兆为基础展开了他的意识形态理论。他们的意识形态理论是在后马克思主义视阈下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的新发展,但是另一方面,他们的意识形态理论与马克思的意识形态理论相比也有着本质的区别。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主义作为革命的理论,是无产阶级及广大劳动人民的理论法宝。面对马克思主义所受到的各种挑战,通过对意识形态加以科学的界定,从而把握马克思主义作为意识形态的功能与价值的实现机制。应明确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无产阶级意识形态中的主导地位,才能保证人民万众一心地沿着社会主义道路阔步前进。  相似文献   

15.
纵观马克思主义发展史,意识形态概念经历了从贬义到中性含义的演变,这也推动着意识形态观的视角生发从批判到建设的变化。这是时代和实践推动的结果,也是理论自身内在发展逻辑所致。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观嬗变史对当代中国意识形态建设的启示在于:必须将理论置于现实之中,深刻把握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生成的现实逻辑;必须通过借鉴与批判把握构建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体系的理论逻辑;必须通过自觉与灌输并进推动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运行机制的完善。  相似文献   

16.
社会发展的新变化和各种意识形态的强势传播,不断挑战马克思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话语权。要真正实现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走进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使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为群众所认知、理解、接受和认同,就要不断创新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大众话语表达方式,使之契合大众群体的认知结构与话语特点。对此,可从主体论、客体论、载体论三个维度建构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大众话语方式。  相似文献   

17.
意识形态包括政治恩想、法律思想、道德、哲学、宗教等各种具体的意识形式,是"观念的上层建筑",是社会生活过程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是马恩运用唯物史观对以往意识形态理论进行扬弃的智慧结晶,后经列宁、毛泽东等理论家的进一步深化与发展,为其添入了新的科学成分和指导革命实践的积极内容.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新时期中国化了的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是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叉建设的航标.  相似文献   

18.
郁建兴  陈建海 《北方论丛》2008,1(1):112-118
意识形态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开创性地奠定了意识形态批判的基本框架,也留下了不少悬而未决的问题,这给后世既造成了诸多争议,也为理论创新与发展开辟了广阔空间。马克思之后,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经历了两次重要嬗变。其一始于卢卡奇、葛兰西,并在随后的法兰克福学派那里得到了充分展开,意识形态批判理论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与这一条主线相伴随的还有以赖希、弗洛姆为代表的社会心理研究和阿尔都塞的结构主义。其二是以拉克劳、墨菲为代表的后马克思主义思潮,拉克劳、墨菲通过阐发"接合的意识形态",实现了当代意识形态研究的转型。  相似文献   

19.
土地革命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探索进入了曲折的发展阶段。面对内忧外患的时局与涣散彷徨的人心,中国共产党意识到意识形态建设的时代必要性。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共产党人在继承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思想坚持唯物史观的基础上,着重发展意识形态在社会实践中的建设性与革命性作用,并结合中国国情创新工作方法,明确指导思想,重视教育宣传,以群众利益为现实关切,最终形成系统科学的指导思想,推动实现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中国化的理论创新。  相似文献   

20.
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显著特征之一。基于实践理性,可以从时间、空间、立场三个维度探究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践行能力。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践行能力包括批判能力和建设能力。其批判能力可以从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创立体现出来;其建设能力突出表现在意识形态的整合能力上,包括统领力建设、影响力建设以及包容力和凝聚力建设。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践行能力的批判能力和建设能力的探究,有助于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