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红楼梦》问世后,随之诞生了似乎永无休止的各色解读。家事说是小说流传初期,清人以当朝历史人物敷衍到小说故事情节中而产生的种种说法。论及原由,与小说发展历程以及在小说审美过程中一直不脱历史观念有关。清人周春代表了当时正统文人对小说与历史之间界限不清的解读方式。  相似文献   

2.
《金瓶梅词话》中引用他人作品范围很广,有小说、戏曲、诗词、散曲、佛经等.从引用数量上看,仅小说、戏曲就有二十余种.作者或整段抄录,或部分化用,将这些取自不同作品的片断织入自己的巨制之中,对小说的故事情节、细节描写、人物塑造等均起到各不相同的作用.最明显的是对《水浒传》的引用.《金瓶梅词话》所用的《水浒传》版本已佚,与其最接近的现存版本是清人翻刻的万历十五年(1589)天都外臣序百回本.《金瓶梅词话》直接引进了武松和潘金莲的故事,并将《水浒传》的许多片段广泛地融入全书之中.在《金瓶梅词  相似文献   

3.
王海燕 《学术探索》2006,(6):110-113
清人李绿园所著《歧路灯》一直流传不广,也未受到学界应有的重视。并且在研究过程中,学者们对其争论很大。经过对有关研究资料及小说文本的认真爬梳,可以发现《歧路灯》的思想认识价值并不是很高;但在艺术上,却取得了相当突出的成就。是继《红楼梦》之后一部重要的世情小说。因此,在中国文学史乃至小说史的研究中,决不应忽视此小说。  相似文献   

4.
英国女作家达芙妮.杜.穆里埃的小说代表作《蝴蝶梦》是一部隐含作者价值观问题比较复杂的畅销小说,多年来,一直存在着对这部小说的多种阐释。本文试图通过作者在小说中采用的修辞,该篇小说产生的时代背景与社会环境,以及作者本人的生平事迹等方面入手,探讨《蝴蝶梦》的隐含作者价值观及其衍生的人物和小说类型对隐含作者价值观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清人师范所撰辑《滇系》,汇集前志之精华,内容丰富翔实,但又因多未注明出处,故使用时颇感不便。因此,系统考校该书史料来源及价值特点,就成为整理地方古籍文献一项重要任务。作者以该书中《赋产》篇所辑经济史料为例,作了全面系统的分析。  相似文献   

6.
明代是词学衰微的时代。明人王世贞、陈霆即持此说,如陈霆《渚山堂词话》云:“我朝文人才士,鲜工南词者。间有作者,病其赋情遣思,殊乏圆妙。”清人朱彝尊《水村琴趣序》则迳谓“词自宋元以后,明三百年无擅场者。”究其原因,一是《花间》《草堂》广为流行,导致词格...  相似文献   

7.
《搜神后记》的作者是陶潜吗?白广明《搜神后记》是一部侈谈鬼神、称道灵异的志怪小说,它的作者,旧题为晋·陶潜。陶潜,即陶渊明。将《后记》作者署为陶潜,见于《隋志》,其后两《唐志》、《宋志》等均未著录。早于《隋志》的梁·慧皎《高僧传叙录》有陶渊明作《搜神...  相似文献   

8.
施蛰存佛教小说创作心理透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施蛰存佛教小说创作心理透视唐正华佛教题材小说在施蛰存小说创作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由于现代文学表现佛教内容的小说寥若晨星,使施蛰存的佛教题材小说尤显突出。施蛰存的佛教题材小说主要有《鸠摩罗什》、《黄心大师》、《塔的灵应》、《宏智法师的出家》四篇。作者...  相似文献   

9.
论林语堂小说人物与文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30年代,林语堂以小品在国内博得“幽默大师”的名号。出国以后,又以小说在西方“红透半边天”。其小说创作成就虽不如散文小品,但影响却远在散文小品之上。小说代表作《京华烟云》(《瞬息京华》),是作者献给西方的“福音书”,曾畅销欧美,是作者引以“自豪”,认为可以“传世”的杰作。但是,对这部小说的评价,在西方与在国内却大不相同。西方人认为“《京华烟云》很可能是现代中国小说之经典之作”,“是现代的《红楼梦》”①;在国内,则认为它缺乏真实性而并不欣赏。林语堂小说同他的文化论著《生活的艺术》一样,意在向西方传扬…  相似文献   

10.
关于《水浒传》的作者问题,至今为学术界一桩未了的公案。但总其各种说法,不外有三种———罗贯中著;施耐庵、罗贯中合著;施耐庵著。我们认为:《水浒传》作者为罗贯中,“施耐庵”为罗贯中的托名。有关“施耐庵”为托名的说法前代学者早已论及,清人周亮工就提出过质...  相似文献   

11.
《诗经·硕鼠》的作者是晋国私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硕鼠》是《诗经》中一篇通俗而颇具影响的诗 ,从此诗的成因来看 ,它的作者不是奴隶 ,而是晋国私门文人即新兴封建地主。宋人朱熹在《诗经集传》中已约略指明 :“民困于贪残之政 ,故托言大鼠害己而去之也。”可惜朱熹没有展开细说。清人王先谦在《诗三家义集疏》中的引证 ,为  相似文献   

12.
论《红楼梦》的梦幻艺术李广华《红楼梦》以梦幻始,以梦幻终,用奇特的梦幻手法表现出作者的审美理想和审美情趣。因此,研究《红楼梦》的梦幻艺术,对于揭示《红楼梦》作者的创作思想及审美意蕴等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神话传说是中国古代小说的重要来源。在古代神话传说...  相似文献   

13.
《嘉莉妹妹》是美国作家德莱塞的优秀作品之一。在小说中作者大量应用了象征修辞手法来刻画人物和表达主题。通过对小说中金钱、服饰、报纸、剧院和窗户五个重要象征的分析,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欣赏作品,体会作者独到的写作技巧。  相似文献   

14.
1907年发表在《小说林》期刊上的《小说小话》,是一篇具有一定理论价值和史料价值的著名小说论文,一向为中国小说史的研究者们所重视。然而,该文的作者是谁,说法却不一。郭绍虞先生主编的《中国历代文论选》第四册(1980年11月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选录了《小说小话》,题下所标作者为“梁启超”,末后注明选自中华书局出版的《晚清文学丛钞·小说戏曲研究卷》卷四。查阿英同志编的此书,收了《小说小话》全文,但  相似文献   

15.
姜诚 《理论界》2013,(7):126-128
《三国演义》这部历史小说是我国小说史乃至文学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小说是作者罗贯中根据史书《三国志》所载史料加工而成的。史书《三国志》和历史小说《三国演义》对张飞这一人物突出的性格特点都有描述,通过简要对比分析《三国志》和《三国演义》两个文本,发现作者罗贯中在塑造张飞这一人物形象时,既有依据史书,反映历史真实的一面,又有通过艺术虚构和想象,反映艺术真实的一面。小说《三国演义》中张飞性格和命运结局之间有一定因果关系,揭示了作者罗贯中通过对《三国志》中的史实进行艺术加工,实现了历史真实和艺术真实的完美统一。  相似文献   

16.
炫学小说的产生与古代小说观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炫学小说的产生与古代小说观念冯保善一炫学小说是中国小说史上特有的创作现象。所谓炫学小说,指的是小说作者借小说创作炫耀学识才情,卖弄博学多识、广见多闻,用鲁迅先生的话说,即“以小说为度学问文章之具”,“欲于小说见其才藻之美者”。(《中国小说史略》)以文...  相似文献   

17.
才学高卓识精审史义昭然鉴世明——读张显清先生《严嵩传》战继发清代袁枚在《小仓山房集·答兰坨第二书》中指出:“作史者,才学识缺一不可;而识为尤。……作者有识,则不徇人,不矜己、不受古欺、不为习囿。”清人刘熙载在《艺概·文概》中亦称:“认题立意,非识之高...  相似文献   

18.
萧燕 《天府新论》2000,(1):95-96
在中国文学发展的研究长廊里,白话小说无疑是最贴近社会、贴近人生,最拥有读者群的品种,但其发展轨迹如何,古往今来的大体面貌怎样,其内涵以及相关作者群、读者群和研究者群的阶段性特色是什么?……多年来一直少有比较令人满意的描述。怀着这样的遗憾,我在由乔力先生主编的《中国古代文学主流》丛书中发现了一部令我欣喜的论著———《白话小说:从群体流传到作家创作的社会图卷》(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以下简称《白话小说》)。作者在古典文学研究领域孜孜石乞石乞,辛勤耕耘二十余年,出版了诸如《钱起诗集校注》、《…  相似文献   

19.
曹立波 《北方论丛》2001,4(4):67-73
《红楼梦》的创新价值,继鲁迅先生高度评价之后,令人瞩目。然而,《红楼梦》高居古代小说的艺术峰,并非平步青云。曹雪芹是在吸取了世情小说以及其它流派小说创作经验的基础上,而继往开来的。考察作者所处时代的小说创作时尚,我们发现:从小说家的心理特征、小说结构特征、到小说情节特征,都反映出作者对当时小说创作时尚的随顺与超越。在对清代小说创作大潮的趋同中,求新求异,才是《红楼梦》“异军突起”的实际含义。  相似文献   

20.
《斩鬼传》是我国第一部纯以讽刺为目的创作而成的小说。从对中国古代讽刺小说的影响上看,《斩鬼传》的贡献是任何一部作品都无法比拟的。由于当时社会舆论和政治环境的压力,使《斩鬼传》在作者有生之年未能付梓;而在作者辞世之后《斩鬼传》却被广为刊布。《斩鬼传》在创作主旨、艺术手法等方面对中国古代讽刺小说的发展起了引领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