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吕斌 《老人世界》2013,(1):49-49
名菜有的以数字命名,如“一品锅”“二度梅”“三鲜饺”“四喜肉”“五味羹”等;有的以人名命名,如“东坡肉”“麻婆豆腐”“西施舌”“昭君披子”“贵妃鸡”等;有的以动物命名,如“鸳鸯蛋”“蝴蝶肉”“凤凰腿”等;有的以地名命名,如“北京烤鸭”“金陵丸子”“西湖醋鱼”等;有的以物产命名,如“琥珀核桃”“翡翠银芽”“珊瑚白菜”等;有的以多味命名,如“五香牛肉”  相似文献   

2.
“人”同“才”并没有必然的联系。有的人是“人”而有“才”,就叫“人才”。有的人是“人”而无“才”,不能叫“人才”;有的人有“歪才”但没“人味”,这种人更不能叫“人才”。  相似文献   

3.
十字育人法     
胡传坤 《职业》2011,(30):83-83
在多年的班级管理中,笔者探索出了一套十字育人法,即“摸”、“信”、“放”、“勤”、“爱”、“实”、“严”、“公”、“思”“率”。  相似文献   

4.
《打渔杀家》不仅京剧多有演出,而且在陕西、山西、河北、河南、山东等地的梆子剧种中也是常演剧目。清升平署的京剧本是现存较早的戏剧本。全剧由“得宝”“庆珠”“比武”“珠聘”“打渔”“恶讨”“屈责”“献珠”“杀家”“劫牢”“珠圆”等组成。后来,“打渔”和“杀家”两折并成一出,便是《打渔杀家》。  相似文献   

5.
主编寄语     
和几个年轻朋友讨论一个老话题,就是如何“观察社会”。聊来聊去归到一点:观察“社会”其实就是观察“身边的事物”。“身边的事物”和“社会”不是“路径”和“目标”的关系,“身边的事物”实际上就是“社会”。如果忽略了“身边的事物”这个“个别”,“一般”的“社会”还会有吗?宋儒所说的“理一分殊”,费孝通概括的“差序格局”,就从纵、横两个方向提供了观察社会的角度,值得好好琢磨。  相似文献   

6.
于艳 《职业时空》2008,4(7):45-45
“体育”一词的原义,最早被18世纪末德国的J.C.F.古茨穆茨统称为“体操”,而其本名自英文或俄语中译为“身体教育”以来,所含本义不单只有“体”而没有“人”,也不单只有“体”而没有“文化”。体育教育不仅仅指“育体”“健身”,更重要的是还包括“育心”、“育情”和“人格教育”“素质教育”等应有之义。体育及整个教育都只是手段,  相似文献   

7.
《老年世界》2011,(22):42-42
古人的谦称与尊称 中国古人在说话时非常注意称谓,说自己时用谦恭之词,称对方时用尊敬之语。在说自己时,谦称因身份不同而千差万别,如有“鄙人”、“在下”、“小可”、“不才”、“愚兄”、“不佞”、“不敏”、“晚生”、“学生”、“后学”、“小子”等。  相似文献   

8.
“黄黄”仪态万方,“旺旺”活泼乖巧,“花花”慵懒安详一一这就是我家“桃园三结义”的全部“阵容”!“桃园三结义”者,乃吾舍下三只宠物也:“黄黄”是朋友从河北抱来的当地名禽“三黄鸡”,因其名“三黄”,故称“黄黄”;“旺旺”是从朋友家中抱来的一只小狗,整天汪汪不止,故名“旺旺”:“花花”是邻居送来的一只小猫,全身毛色五花相杂,故名“花花”。  相似文献   

9.
前两天看到《上海文学》2010年第1期上郑涌撰写的《哲思与文心》专栏的第一篇《傅雷仍在震撼、颠倒我们》,由此而想到“圣人”与“贤人”、“圣人”与“英雄”、“拯救”与“逍遥”、“启蒙”与“顺性”等问题。先说“圣人”,《说文解字》:“睾,通也。”就是说,圣人是通人。“通人”与我们今天说的“通才”概念似是而非。“通人”是从品德角度定义的,而“通才”是从才能角度定义的。  相似文献   

10.
文华 《老年世界》2006,(20):36-36
京剧的剧目按表演形式划分.可分为“唱工戏”、“念工戏”、“做工戏”、“武打戏”等,按行当划分。可分为“生行戏”、“旦行戏”、“净行戏”、“丑行戏”等。  相似文献   

11.
牙克石渊源     
牙克石位于免渡河与海拉尔河会合处的南部。“牙克石”名称是由满语“稚克萨”音转而来。清代,今牙克石市所在地的名称叫“扎敦毕拉雅克萨”。“毕拉”为满语,“河”之意。“扎敦毕拉”即“扎敦河”。“雅克萨”为满语,意为“涮坍的河湾”。“扎敦毕拉雅克萨”意为“扎敦河被涮坍了的湾子”。这个地名如何而得呢?  相似文献   

12.
当今一些相关研究,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常常有意无意地将“社区化”与“机构化”对立起来,甚至还出现了将“社区化”与“去专业化”等同起来的说法。在这些说法中,其实已经隐含着价值判断:“社区化”或“去专业化”是“好的”,而“机构化”或“专业化”是“不好的”。但是,在坊间,人们的看法似乎并不买上述“研究成果”的账。  相似文献   

13.
“名牌”木马网上卖 “快乐老家”、“八一软件”、“大小姐”、“刺客”、“大少爷”、“天下无马”、“巴拿马”、“伯乐”、“比翼马”、“皇马”、“温柔马”,看到这么稀奇古怪的名字,一般人并不会想到,这些在网上都是鼎鼎大名的木马病毒。而利用这些木马牟利的组织和个人,已经形成了颇具规模的黑色地下产业。  相似文献   

14.
改造汉字     
菁菁 《职业》2010,(3):70-70
一篇题为《16汉字之错:既不尊重女性,又误导儿童人生观?》的文章出现于多家网站的讨论区,作者叶满天提出,有16个汉字:“娱”、“耍”、“婪”、“嫉”、“妒”、“嫌”、“佞”、“妄”、“妖”、“奴”、“妓”、“娼”、“奸”、“姘”、“婊”和“嫖”,“均具有一定的贬义,让儿童在学习的过程中,让普通人在书写或阅读的过程中,从视觉上觉得这16个字与女性性别有根本的联系,无形中降低了他们对女性的评价。”此言引起网友争议。  相似文献   

15.
“80后”一度被“标签化”而遭受各种“非议”,他们的多数在经历了与其父辈的某种“交锋”之后,径直走进公共生活,成为志愿者的主力和网络行动的推力,“80后”自行“正名”。伴随社会问题的尖锐,他们又在“风口浪尖”发声。认知“80后”已不仅仅在他们而在全社会。认知的多视角为我们提供了“自由思考”空间,从而提供认知的相关性和深刻性。本文选择伽达默尔“诠释学”视角的意图在于论证“80后”的存在方式是基于其“本体性”.即他们“存在并思考着”。认知“80后”是从这一“存在者”开始,又越过此一存在的“现时性”进入对“未来”的担当——谁£起“思想启蒙”这种时代要求。  相似文献   

16.
对于情感而言,“知”与“意”——自由意志和生存意志是原因,是推动力,“情”则只是“知”与“意”的结果而已,而就“情”只是“意”为达到自己的目的而命令肉体做出的物理准备而言,贝Ⅱ说明“情”只是“意”和“知”的奴仆而已,那么,它怎么可以与“知”、“意”并列而构成什么“情、知、意三位一体”呢?“情”、“知”、“意”被错误地并列在一起而创建什么心理学的基础,这足以说明古往今来的西方哲学家、心理学家们并不了解什么是“情”、什么是“意”、什么是“知”。而这些“不了解”统统说明的一点是:他们根本就不了解人本身。那么,我们有什么理由在人文学科领域里唯西方人的马首是瞻呢!  相似文献   

17.
李计伟 《金色年华》2011,(12):42-42
我们常说“言为心声”、“一言以蔽之”,这里的“言”是“话”的意思;但我们也说“五言诗”、“七言诗”,这里的“言”又指单音节的汉字。如果我们混搭一下,把“言为心声”中的“言”理解为单音节汉字的话,那么你会找哪一个字来代表自己的心情和对现实的感受呢?  相似文献   

18.
谈笑     
笑,是反映内心的一种面部表情。“笑脸相迎”,“满面春风”,“满脸堆下笑来”,证明笑和脸的关系。“启颜”,“霁颜”,“笑逐颜开”,文气了些,说的却是同样的关系。“笑面虎”,“笑在脸上,苦在心头”,情况不同了,“反映内心”云云,要重新研究了,可是“面部表情”依然有效。  相似文献   

19.
目前公共关系学教课书中关于“公众”的概念大致有如下几种情况:第一,在所有的“公众”概念中,虽然具体表述有所不同,但都无可争议地指出了“公众”的“同质性”,即“由于共同的利益”或“面临着共同的问题”,换言之“发生相互作用”或“相互关系”时,才形成了“公众”。  相似文献   

20.
为什么会有“报”这样一个命题 与“仁”、“孝”、“忠”或“义”、“法”等汉字不同,“报”字在现代汉语中并不能成一个独立的意义单位,它必须与其他字组合,构成一个词,如“报应”、“报答”、“报仇”、“报恩”或“果报”、“回报”、“酬报”等等,始能表达一定的意义。在中国内地,如果你问一个受过教育或未受过教育的人“报”的意思,他要么会问“你是说报纸吗”,要么认为单独一个“报”字并无确切的含义,只有当它与另一个汉字组成一个确实的词汇,并具体落实到一定的语境时,才能成为一定的意义单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