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无论是我国 2 0 0 0余年的方志史 ,还是辽宁 70 0年的方志史 ,在浩如烟海的志书中 ,没有哪部志书将社会科学单独设篇成章 ,更无将其设成专志者 ,专载一方社会科学之全貌。自《汉书》首创“艺文志”以来 ,史书和志书因袭沿设“艺文志”或“经籍志”,但多为记载一方著述之名录 ,且大都为诗文之作。民国以后所修志书 ,虽有所变化但基本仍沿袭古法。如《奉天通志》中《艺文志》的编纂方法 ,既不完全沿袭盛京旧志 ,又有别于章学诚提出的“方志立三书”之议。奉志在《艺文志》的小序中说 :“今分艺文为二部 ,一曰书徵 ,专载书籍目录 ,一用解题提要…  相似文献   

2.
民国日文版《山西省志》的几个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国初年,日本人运用中国地方志体例,使用日本语编纂出版了《中国省别全志》18卷,这的确是中国方志发展史上的大事,也是中日文化交流方面值得关注和研究的重要课题。日本人为什么要编纂中国的省志系列丛书,他们的目的是什么?日本人编纂的省志有什么特点,它对中国现代方志的发展产生了哪些重要影响和作用?本文主要以日文版《中国省别全志》第17卷的《山西省志》为例,从分析该志的体例结构入手,对其特点和不足之处进行了研讨,强调指出:以编章节目谋篇布局;运用总论、概述和无题小序,加强志书的整体性和综合性记述;使用互见法解决处理志书的交叉重复问题,在内容撰写方面坚持述而不论,采用形式多样的图表与文字相辅相成,完全采用调查报告材料编纂省志等等构成了日文版《山西省志》的重要特点。因为日本人不想把《山西省志》修成"集大成的著作",所以该志的上下时限特殊、篇目结构特殊、收录材料特殊、所记内容特别,使用对象也是一个特殊群体的特殊个案,这不仅是日文版《山西省志》与民国时期所纂修的省市县志所不同的主要方面,也是日本人为简化志书结构、尽其所能以最少的篇幅和文字以提供最多信息和有价值数据而进行的一次尝试。  相似文献   

3.
<正> 一、楔子 著名修辞学家郑子瑜先生的《中国修辞学史稿》是“第一本的中国修辞学史”,它为汉语修辞学史研究树立了第一块里程碑。全面地研究、总结这个“第一”的特色和这块“里程碑”的价值,对于开拓汉语修辞学和汉语修辞学史的研究新局面,无疑会在多方面,包括研究方法和写作方法等,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中国修辞学史稿》(以下简称《史稿》)的结构格局严整而奇特,可以说是匠心独运。《史稿》第一篇为“绪论”,第十篇是“结论”,中间各篇为正文;除第一、第十篇外,中间的八篇均前有“楔子”,后有“小结”,中间为正文。这种精美的谋篇艺术,浸透着作者的创造精  相似文献   

4.
《新安志》是安徽省留存下来的唯一的一部南宋时期的地方志,体例完备,结构严谨,为南宋定型方志的典型代表。《新安志》中阐述的“同民利”主张,提高了方志经世致用的价值。罗愿在编撰方法上提出的方志是著述志书的见解和志书编纂执笔者应该具备一定学术水平的主张,为届世方志学的建立开拓了道路。另外“扬善隐恶”的著述笔法,一直影响着后世方志的撰写。后世学者对此志评价甚高,清朱彝尊赞其“简而有要”  相似文献   

5.
《(乾隆)银川小志》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对清代第一部志书《银川小志》的作者、编纂目的、编纂体例、付刻与收藏、小志名称、史料价值、著述特色及编纂缺陷进行了述评。  相似文献   

6.
《通榆县志》于一九九四年十月由吉林人民出版社出版,到目前为止是省内唯一获省政府颁发的省级社会科学成果奖励的县级志书。该志以概述开篇,大事记和附录殿后。志书主体部分设27篇142章340节,计155万字,对通榆县建置以来的自然地理、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和社会等方面的历史和现状,都作了充分反映,堪称一部很好的地情书。该志体例完备严谨,采用志、记、述、传、图、表、录等形式,以志为主,坚持以类系事,横排纵述,符合志书科学性的要求,在继承旧志优秀传统的基础上多有创新。一九九五年获吉林省第二次优秀新志书一等奖,同年,获吉林省第三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通榆县志》是一项重要的社会科学研究成果。全县先后有200余人参与资料搜集工作,历时十年之久,查阅各类档案41497卷,复印、抄录史料3500万字。在此基础上,核实筛选,去伪存真,内容充实深刻,反映事物既有广度,又有深度。如农业篇中“生产关系变革”章,通过不同时期生产关系变革的事实,揭示出实行土地改革是历史的必然;农业合作化是大势所趋;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迎来了新的历  相似文献   

7.
明政府为巩固边防,在边关要地设立军镇卫所,屯兵戍守。延绥为九边重镇之一,万历《延绥镇志》是现存最早的延绥志书,对于该地区疆场城塞、兵马刍粮记载详尽,是明代颇具代表性的关镇志书。《延绥镇志》在万历年间有过两次暴修与增修,万历刻本国家图书馆、北京大学图书馆有藏,已非全帙。该志取材严谨,体例完备,虽为残卷存世,却尤为珍贵。对于研究蒙古史、长城史以及边疆民族关系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8.
周秋光 《船山学刊》2014,(3):103-107
《鄞州慈善志》的纂修其内容尚称丰富且颇具功力。该书以其比较全面的记述,展示了鄞地自古至今慈善文化的传承及其作用。鄞州的慈善史志纂修工作在全国区县一级中具有"三率先"的意义。《鄞州慈善志》在编纂体例上:一是努力凸显鄞地慈善的个性化特质;二是将慈善与公益广泛兼容;三是理解把握慈善专志"资治、教化、存史"三大功能,强调不以"资治"为要,而应以"教化"为首。当今研究和撰写地方慈善志书有必要认识到:慈善志书的纂修,具有悠久的渊源;慈善志书的纂修,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深远的现实意义;认真把握好《慈善志》的编纂体例及内容。  相似文献   

9.
1998年辽宁教育出版社推出“中国地域文化丛书”共24本,其中广西学者盘福东撰著的《八桂文化》可谓是强学博览的力作。一、眉目清晰,结构和谐。近现代文化研究著作超过万种,《八桂文化》体例协调,给人丰富的形式美感。全书14章49节,篇幅匀称,篇篇事备、理...  相似文献   

10.
一、志鉴编修的哲学思维 人的行为受世界观支配,编鉴修志亦是如此。志和鉴是两种不同结构的书刊,志书有比较固定的体裁体例,如述、记、志、传、图、表、录等形式;年鉴也有某些形式与志相类似,但表述方法却有所不同。志书要求志文“横排纵述”、“横不缺项,纵不断线”、“述而不论”,年鉴则不受这些约束。  相似文献   

11.
蒋祖怡先生是我敬仰已久的人,他的有关文章学的著作,如《章与句》(与他的父亲蒋伯潜先生合著)和《文章学纂要》,我老早就拜读过了。1984年,拙著《中国修辞学史稿》由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书中第九篇第五节评述几本谈论到辞格的文章学著作,也特别提到蒋氏父子的上述两种著作,并肯定了他们的论点。如《章与句》一书中说:“修辞学只告诉你一个  相似文献   

12.
一部研究宁夏史地的力作──评吴忠礼《宁夏志笺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忠礼所著《宁夏志笺证》(以下简称《笺证》),已由宁夏人民出版社出版了。这部著作在整理旧方志,即明朱海编撰的《(宣德)宁夏志》时,不仅进行了一般的标点、注解,还把作者对宁夏史地研究的成果,通过笺证这部志书,反映了出来。所以,可以说这是一部研究宁夏史地的力作。其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筹证》对这部志书的作者、编撰时间、重刊者的身份等,进行了考证,纠正了过去着录上的一些讹误。朱海编撰的这部《宁夏志》,是宁夏历史上现存的第一部方志,其价值自不待言。但因此志在明代后期即告失传,永斋万历年间的…  相似文献   

13.
陈桥驿 《学术界》2002,(6):262-270
《绍兴县志》主编傅振照先生以其多年耕耘的巨构《绍兴史纲》嘱序于我。与此同时 ,台湾汉学研究中心邀请我出席今年十月在台北举行的“地方文献学术研讨会” ,这真是一种学术上的巧合。《绍兴史纲》当然是绍兴的地方文献 ,傅先生研究绍兴地方文献 ,成就卓著。其所主编的《绍兴县志》 ,如我在该志序中所说 :“就《绍兴县志》的内容而论 ,在这十余年来各地新修的志书中 ,实属后来居上。”我特别指出 :“综观全志 ,内容完备 ,信息全面 ,而体例严谨 ,尤可独步志林。”此外 ,近年以来 ,我曾在不少学术会议中 (如 2 0 0 1年洛阳“全国历史文化名城…  相似文献   

14.
近年《武汉史稿》、《武汉市志》等一批著作先后出版,再现了武汉昔日的落寞与辉煌,让武汉市民更为熟悉自己生活的城市,但城市通史研究领域一直没有专著.  相似文献   

15.
《临清方言志》评介延杰方言志书专业性强,发行范围有限,非潜心研读不能得其情致。笔者从事语言教学和研究多年,于此类书多有接触,深感张鸿魁著《临清方言志》(中国展望出版社出版)是同类书中极富特色的一本。诚如殷焕先教授在为该书所作的《序》中评价的:“此《志...  相似文献   

16.
《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一书作为梁启超第一本综合评述中国学术思想著作,无论在体例、著述形式、写作模式方面均为彼时独特之创作。该本小著作虽系未完成之作,却打开了一扇关于“吾先哲”精神的独立之窗,其中隐隐透露梁氏学术独立之发端。旧书新读,不但在于回溯过往思想经典,更在于提取学术思想独立之源。  相似文献   

17.
闫宁 《北方论丛》2015,(5):82-89
《宋书·礼志》编纂未依循常见于同时期礼书的“五礼”模式,其体例从总体分卷结构,乃至具体录礼次序来看,与《后汉书》中《礼仪志》《祭祀志》渊源极深。《后汉志》以是否属于神祀区分所收录礼仪性质,由此形成两志并列,同时礼仪、祭祀两分法背后尚隐含了仪注与礼论之别,关涉记录礼制的材料性质。《宋志》沿用《后汉志》所开创这两条重要编纂原则,其卷一卷二与卷三卷四分别对应《后汉书》《礼仪志》与《祭祀志》,又根据实际行礼情况的不同,对此体例做了较多改动,使其更趋完善,最终形成了前二卷侧重仪注形式的“经国诞章”、后二卷主要收录礼论形式的神祀之礼这一历代礼书编纂中极为独特的体例。  相似文献   

18.
宋代的程额、程项及其思想是学术界关注的热点之一。四川省社会科学院蔡方鹿先生近著《程领程颐与中国文化》(贵州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将二程置于中国文化这一宏阔的视野中加以考察,并进行全面、系统、深入的剖析,无疑是一部贯以新的视野、新的方法并得出许多新的认识的优秀著作。该书可分为两大部分,一是对二程思想本身的研究,二是对二程与中国文化关系的研究。第一部分贯穿于全书的第一至第六章,依次为“时代、生平和著作”、“政治经济思想”、“哲学思想”、“伦理思想”、“经学思想”和“教育思想”。与以前所有研究二程及其…  相似文献   

19.
志书是传世之作,记述地方特色是它的本质属性,是寓全国共性与地方个性之中,突出记述由于地理环境、历史变迁、主观能动等因素而先于外地、优于外地的事物,以利于人们在建设中因地制宜、发展优势。我国有悠久的修志历史,现存有8000余种地方志,是一笔宝贵的文化资源,但称得上是佳志名志的还是少数。从上一届志书编纂情况来看,大多数志书都没有很好的记述地方特色,使志书内容大多千篇一律,没有反映出一个地方应有的特色。相反,一些成功的佳志、名志在记述地方特色方面下了很大功夫,  相似文献   

20.
新编《建德县志》,由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在国内公开发行。它是我省第一部社会主义时期新县志,并被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遴选为全国“六五”期间修志优秀成果之一,呈送给中央领导同志审阅,在全国第一次地方志工作会议期间,中央电视台以显著的地位作了介绍。 新志书前有序言、凡例,末缀附录和跋,其主体部分,首立大事记和概述,为全志之纲,反映了建德县古今概貌;继设建置、地理、经济、政治、文化,人物、社会七编,计五十八章、二百零八节、七十五万字;开头和随文附有各种照、图表二百八十二幅(种)。这是对编辑社会主义时期新县志的一次大胆尝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