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边销茶是指以黑毛茶、老青茶、红茶末、绿茶为主要原料,经过发酵、蒸制、加压或者压碎、炒制,专门销往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紧压茶、方包茶(马茶)。由于该类茶叶的大宗品种主要销往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故于商业经营中称为边销茶。边销茶是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少数民族同胞的生活必需品,也是事关民族团结和边疆地区社会稳定的民贸产品。  相似文献   

2.
边疆少数民族大学生是该地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生力军,他们是否具有健康优秀的人格,对于边疆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具有深远影响.用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构建少数民族大学生的优秀人格,体现着时代要求,对于培育服务边疆的高素质人才及实现边疆团结稳定、社会和谐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二月下旬,在风景如画的北京西山,我和民革的几位同志,参加了民主党派为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四化建设服务的“智力支边”挂钩会议,深受教育和鼓舞。这次会议,使我同边疆少数民族同胞在思想感情上挂上了钩。边疆少数民族地区,资源丰富,但人才极缺。开展“智力支边”,事实上是各民族间的互相支援和交流,是携起手来,开发祖国的丰富资源,提高少数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发展少数民族经济,达到各民族共同繁荣,从而也促进各民族的大团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西南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宗教对少数民族国民教育和民族教育有着不容忽视的影响.正确认识和处理西南边疆少数民族的教育和谐问题,以人为本,促进西南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国民教育与宗教教育和谐相处,共同发展,成为民族教育中的一个十分关键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活跃在艺术市场的基本上是民间美术人才,科班美术人才绝大部分在中小学任教;在民族美术作品生产的数量和民族文化传承的力度上,民间美术人才的贡献大于科班美术人才。这种就业局面对包括西藏在内的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美术教育事业的科学发展提出了挑战:在非遗保护和文化产业大发展的背景下,如何培养顺应社会发展趋势和地方特色的美术人才,以担负文化传承和发展的使命,为实现"中国梦"尽行业之力。因此,建立以社会需求为前提,以美育为基础,以文化传承和发展为使命,以非遗保护和文化产业为导向,以民族绘画雕塑和工艺美术创新为核心的美术人才培养模式,是科学发展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美术教育事业的可行之道。  相似文献   

6.
“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工作不出事就行。”许多人似乎都这么说。安定团结,不出事,确是边疆少数民族地区顶重要的大事。可话又说回来了,何只边疆民族地区,全国哪一个地方不需要安定团结呢? 对边疆民族地区的工作要求“不出事就行”,那么,边疆民族地区的什么生产呀,什么建设呀,什么文化呀,什么教育呀,是不是就可以干好,也可以干不好呢?是不是你那里只要不出事,就算你有“成绩”呢? 安定团结要有物质基础。经济文化建设搞不上去,人民生活不改善,实际工作中问题一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国家组织了先进省市对少数民族地区进行对口支援。许多省区在开展这项工作的过程中,从对口支援进一步发展到双方实行经济联合。这种联合,主要是在东部汉族先进地区与西部边疆以及南部、北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之间进行的,我们可以统称  相似文献   

8.
民族地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除汉族外,有55个少数民族。由于历史的原因,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边疆、山区,大部分人口居住在农村牧区,从事农牧业生产,农村经济在民族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农村经济的发展直接关系到大部分少数民族的利益。农村经济在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农村是少数民族人口的聚居地,农业是其主体产业。我国少数民族人口的分布在平面上以边疆为主,在垂直分布上以山区高原为主。这些地区无论在历史上还是现代,都远离经济文化中心,很难受到经济中心的辐射,发展现代经济的生产成本和交易成本远远高于内地和平原…  相似文献   

9.
我省是一个多民族的边疆省份,全省少数民族人口共有一百六十多万,大部分居住在农村,从事农业生产。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有很大的发展,人民生活获得了很大的改善。但由于历史的原因和长期“左”的干扰,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基础还很薄弱,和汉族地区比较,发展比较缓慢,有些地区的群众在生产生活上都还有一定的困难。为了帮助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得到较快的发展,开创民族地区经济工作新局面,实现各民族的  相似文献   

10.
刘额尔敦吐 《民族研究》2022,(5):107-114+138
明朝时期的少数民族文化教育政策,尤其是西南少数民族人才选拔政策,以“华夷无间”“因俗而治”为价值取向。本文梳理了明朝兴建学校,保证少数民族子弟入学,国子监优待招录和保证应举中举等少数民族人才选拔政策,指出其具有“教化”少数民族,稳定边疆和规范秩序,加速民族间的交融及增强国家认同等多重意义。  相似文献   

11.
黑龙江省是多民族杂散居的边疆省份,有少数民族二百万人。在过去一年里省直部门从巩固和发展民族团结、祖国统一、社会稳定的大局出发,积极为少数民族排忧解难,办了10件好事实事,深受各族干部群众的称赞。现分别记述如下: 第一件,1991年春节前夕,以陈云林副省长为团长的省政府赴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春节慰  相似文献   

12.
问: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商业为什么叫做民族贸易? 答:民族贸易是对我国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商业工作的简称。建国初期,中央人民政府设贸易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统设国营贸易公司或贸易小组。国营贸易企业,在开展购销活动中,价格合理,买卖公平,改变了旧中国地主、买  相似文献   

13.
明代译字教育述议黄明光明代,由于朝廷同边疆少数民族和同外国交往的日益增多,需要大量的语言文字翻译人才,译字教育便应运而生。搞清楚明代的译字教育情况,不仅有助于我们对明代民族关系史和国际关系史的认识,也有助于我们对少数民族教育史的深入探讨。一、明代开办...  相似文献   

14.
预科教育是民族院校的特色之一。中央民族大学的预科教育自1953年创办以来,已走过了48年的光辉历程。近50年来,伴随着学校的成长与发展,通过几代人不懈的努力,预科教育为民族地区人才的培养,民族高等教育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1953年1月,按照《筹办中央民族学院试行方案》规定,根据民族地区的实际情况和发展需要,学校决定举办预科教育,把它列入当年的工作重点。并明确了预科办学目的是培养边疆少数民族青年,帮助边疆少数民族人民提高文化。学生来源是当年未完全达到高中毕业文化程度,而且具备长期学习条件的边…  相似文献   

15.
黑龙江省是一个少数民族散杂居的边疆省份,现有少数民族48个,人口2O0万。如何在少数民族杂散居地区发展民族教育事业,笔者联系黑龙江省的实际情况,谈一些粗浅的看法。一、发展民族教育事业,必须在思想上提高认识,真正落实民族教育的战略地位。民族教育是整个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民族工作的重要方面。杂散居地区民族经济的振兴,要靠科技、靠人才、靠民族素质的提高,归根到底要靠民族教育。而发展民族教育,关键是提高对民族教育重要性的认识。过去,杂散居地区的民族教育很不容易受到重视。原因有二,一是在整个民族教育中,…  相似文献   

16.
罗树杰 《民族论坛》2011,(7X):38-43
土司制度是历代统治者不断总结统治少数民族的经验,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因俗而治的一种产物,少数民族首领在维护地区稳定和保卫边疆中具有汉族流官所无法替代的优势和作用,中央王朝依靠少数民族首领的间接统治方法同样体现了实事求是和因俗而治的原则,随着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土司制度已日益失去其经济基础,被改土归流实际上也是因事制宜的结果。中央王朝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土司制度,其"灵魂"可以说是"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事制宜"原则的具体运用。  相似文献   

17.
一、请简要谈谈发展少数民族教育事业对实现四化、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科学文化水平的意义. 在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党和国家对民族工作提出了新的任务,要加速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文化建设,建设繁荣的边疆,巩固的边防.少数民族地区面积约占全国总面积的百分之五十到六十,资源丰富,地大物博,我国的草原、森林和许多地下矿藏大部都在少数民族地区.我国搞四个现代化建设,非常需要少数民族的积极支持和参加.同时,在国家四个现代化的  相似文献   

18.
<正>"一日无茶则滞,三日无茶则病",这"茶"便是为边疆少数民族分解脂肪、舒畅肠胃、增加热量,每日不可或缺的"边销茶"。历史上,湖南边销茶由私贩至官销,再至今日产销量已稳占全国一半以上。在此,我们来看看湖南边销茶是什么时候形成?又是何时到达边疆各少数民族地区?历史上的湖南边销茶,一直受到边疆少数民族同胞的喜爱,今天的湖南边销茶,又承载着怎样的时代使命?  相似文献   

19.
三中全会以来,由于放宽农村经济政策,实行农业生产责任制,全国各地出现了一些“万斤户”,少数民族地区当然也不例外。去年冬天,我在云南边疆访问了三个少数民族——傣族、拉祜族、佤族的“万斤户”,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一年翻身的傣族“万斤户”一个细雨迷蒙的日子,我和勐海县农办的同志一道,去勐海公社曼贺大队南列生产队访问。这是县农办同志的建议,他们认为只有雨天才是下乡访问的好时机,因为实行  相似文献   

20.
在我国的现代化建设中,经济建设是重要的一环,而领土面积占百分之六十的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建设,是这一环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我国的55个少数民族大多聚居边疆,地大物博,国家现代化离开它是不可想象的.目前的现实是,少数民族地区虽具备许多有利条件,但由于历史原因,在经济上仍然大大落后于全国的平均水平,而且差距也在日益拉大.在我国的近7000万少数民族中,有1500万人的温饱问题还没解决,如果除去城市的600万,这个数字就很可观了.总之,我国少数民族的经济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那么,少数民族经济发展缓慢的症结何在?如何利用现代科学理论探讨民族经济发展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