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作文试题试题一:温暖,也许是个关切的眼神,也许是一双抚慰的大手,也许是一句温馨的话语……生活中,我们时常感受到温暖。请以“温暖”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记叙文。试题二:冰心曾给一本儿童刊物题词: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书是我们生命的力量源泉。在你的成长过程中,也许一本书或书中的一句话,一则故事,曾撞击过你的心灵,使你豁然开朗,甚至影响了你的生活轨迹……请根据上述材料,自选角度,自定文体,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思路点拨试题一:写作这个文题,必须在“真情实感”和巧妙选材两方面下功夫。既然是使自己温暖的人…  相似文献   

2.
在书中行走     
庄华民 《社区》2014,(29):6-6
莎士比亚说过: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天空中没有阳光一样。的确,书籍是我们最睿智的长者、最尊敬的老师和最密切的朋友。当我们遇到疑难问题的时候,一本好书可以让我们茅塞顿开;当我们在工作中遇到烦恼的时候,一本好书能教我们如何去应对;当我们心情烦躁的时候,一本好书更是可以给予我们精神上的慰藉。  相似文献   

3.
一段为生活从小拼命挣扎、历尽荣辱的人生经历;一段为爱情从女佣到艺使学徒再到艺伎的成长历程;一段记忆犹新满是沧桑的往事汇集成无限的回忆痕迹……无奈像我这样的故事也许不应该说的,因为我的话总被人禁止,就像瘟病一样被人躲着,似乎没有什么秘密就活不下去了一样。我当然不是生来就是要做艺伎的,好像生活有很多怪事儿,使我突  相似文献   

4.
正有人说,人的一生要读两本书,一本是在学校读的书,另一本是社会这本书。当我们从学校毕业步入社会时才发现,其实真正的学习才刚刚开始。社会这本书卷帙浩繁,需要我们用毕生的精力来汲取。这本书最难读,她或许会让你心酸、彷徨,但更会让你坚定、向上,这样你才能慢慢成长。  相似文献   

5.
投资人不一定要读万卷书,也不一定要行万里路,但是好书一定要多读几本,多读几遍,只要其中能让你茅塞顿开、改变你人生观和价值观(当然是往好的方面改)的书就是好书。笔者也算是个小书虫,爱书,爱读杂书,但是有好书绝对不会放过。下面笔者介绍几本个人觉得还不错的书,当然也只是个人的观点。  相似文献   

6.
【创新文题】托尔斯泰曾说过:“随着年岁的增长,我的生命越来越精神化了。”泰戈尔也曾说过:“外在的世界的运动无穷无尽,证明了其中没有我们可以达到的目标,目标只能在别处,即在精神内在世界里。”然而精神的成长只能通过实践来磨砺和完善。如同乐器一样,它必须要有人弹奏;如同道路一样,它必须要有人行走。无论是借助阅读、冥想、崇拜或是善行,你都必须让自己向着精神升华的方向迈进。除非你通过实践自己的信仰来展开精神上的磨炼,否则精神的领悟就不能深入。请你以“觉悟”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原文展示】2005年3月18日今天…  相似文献   

7.
语段材料 有人说,没有绝对的平等,也没有绝对的公平;也有人说,生活是现实的,如果硬是要在前面加上一个平等的话,就失去了它原来的味道;专家说,构建和谐社会需要平等理念。你是如何理解平等的?请以“平等”为话题,立意自定,体自选,标题自拟,写一篇800字左右的章。[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我们用图片和文字来寻找属于这个城市的冬日色彩也许你会不屑,说冬天有什么其实一个城市的时令风景在于你是带着怎样的心情去看待那么就会看到一个怎样的冬天冬天萧瑟不温暖但在喜欢它的人眼里却充满阳光和悠然……  相似文献   

9.
听,歌声在飞扬,看,鲜花在怒放,这是生命的旺季,我们将迎来自己的节日——“六一”儿童节。我亲爱的伙伴,你可曾想过,节日,我们该怎样度过? 我要读一本好书,去探索星星的部落,去懂得“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去把那一个个迷宫闯过。我要挥毫泼墨,去赞美可爱的祖国,去描绘美丽的家园,去歌颂那多彩的生活。  相似文献   

10.
毛姆  刘文荣译 《社区》2011,(14):4-4
我要强调的是,读书应该是一种享受。不错,有时为了对付考试.或者为了获得资料,有些书我们不得不读,但读那种书是不可能得到享受的。我要谈的读书.它既不能帮你获得学位,也不能帮你谋生:既不会教你怎样驾船,也不会教你怎样修机器,却可以使你生活得更充实。只是,要想得到这样的好处,你必须喜欢读才行。  相似文献   

11.
书香伴我行     
“最是书香能至远,腹有诗书气自华”。没错,读一本好书就像交了一位良友,所以说读书是非常重要的。 书虽然不会动。像是死的一样,可是里面的知识却是活的,它是一个人生活必不可缺的“调味剂”,是一个博古通今的学问家,也是一把打开知识之门的金钥匙。  相似文献   

12.
当你翻开这本《剪裁人生》的时候,展现在你面前的是由数十位才华横溢的年轻人为你精心打造的充满智慧和热情的作品。也许你正在成才的岔道口徘徊,也许你还在为下面几个问题困惑:学习生活应该如何安排?怎样进行长期准备,才能找到一份好工作……《剪裁人生》揭示了各类背景的在校生从走进校园,到毕业,再到事业成功的历程,描绘了一幅如何成长的宏伟蓝图。  相似文献   

13.
经常有人问我:你从一个仅读两年初中的人变成著文写作的学者型教师,其间知识是从哪里来的?我认为:好读书,读好书,读书好. "一本好书是一位好老师".小时候我并不爱看书,一放学就和伙伴摸鱼捉鸟,打野仗,捉迷藏.记得在三年级的一个星期天,全家人都不在了,我躲进阁楼偷翻箱子--里面一定藏有集邮本,没想是哥哥的藏书.  相似文献   

14.
爱情的钥匙     
星新一 《可乐》2008,(8):21-21
一天,人类发明了一种新型的锁,它的钥匙是一句话。在皮包上,在汽车上,在自己的房门上,都没有像从前那样的钥匙孔了,代替它们的是像小耳朵形状的东西。只要你把嘴贴在那里,悄悄一说,锁就开了。有人说"郁金香花开啦",锁就开了。有人说"必须牢固些",它也能自动打开。如果有人胡乱说  相似文献   

15.
一纸清欢     
人生百年,恍若一张洁净的白纸,等待着人们用阅历去书写。生活的面目也许不甚温和,但只要保持一个积极达观的心态,亦可从容度过。木心老先生在《西班牙三棵树》中说:"现在变得,当别人相对调笑似戏,我枯坐一侧,不生妒忌。"人世沉浮,拥有淡定从容的气度,便会收获曼妙的一生。有人说世界本就喧闹何必去追求安静,随着世界的脚步走就可以了;也有人说,世界再喧闹也要过着安静的生活。  相似文献   

16.
训练要求 古怪的猫、可爱的雪猴、善解人意的小鸟……这些动物在本组课文里之所以写得如此生动形象,是因为作者悉心观察,同它们结下了深厚的感情。选择一个你喜欢的动物写一写,可以写它的外形、脾气等特点,也可以写它怎样捕食、怎样嬉戏、怎样休息等习性,还可以写你和它之间发生的事情。将这些内容按一定顺序写下来,特别注意写出对它的喜爱之情。 作文指导 本次习作训练是写一种小动物,写作时要注意:1. 不同类动物有不同的生活习性,要抓住动物的生活习性特点写。 2.还要写好动物的形体特征。写的时候可以先写它的整个模样,然后再从…  相似文献   

17.
苏霍姆林斯基说:“少年的自我教育是从读一本好书开始的,并且表现为他能用最高的尺度,那些英勇的,忠于崇高思想的人们的生活来衡量自己。”从苏霍姆林斯基的话中我深知一本本好书对儿童道德教育的重要性。当我问一年级的孩子最爱看什么书时?孩子们齐声回答:奥特曼、蜡笔小新……翻开这些书,内容荒诞,毫无教育价值,心痛之后我开始努力营造读  相似文献   

18.
谈文艺欣赏     
文艺欣赏并不是一件特别了不起的事,大致可以说是一般读者都能做的,因为所谓欣赏,也就是喜欢读作家们的作品,而且读过之后觉得满足.假如象学校里考试前那样逼迫着读书,那就不能算是欣赏,假如读了某种书并不能懂它,或者即使是一本好书,然而它不合你的口味,你不喜欢它,同样也不能算是欣赏.欣赏实在是一种享受,而在享受中又可以得到一种陶冶,一种教养.这是讲读作品.就是唱一首儿歌,听一首民歌,也有欣赏的意义.比如儿童们唱一首歌颂春天的歌,他们就仿佛看见春天田野的景物,一切都活泼而有生趣,因而自己也觉得活泼而有生趣,蹦蹦跳跳,宛如郊野中一匹快乐的小绵羊.听了“月儿弯弯照九洲”这首民歌,即使并无离别之感的人,也会感到在同样的月光之下,人心的欢乐和哀愁全不一致.如果是独居家中的妇人,孤栖在外的男子感受当然更深.这些人的感动,也可以说是从文艺鉴赏而来的.但是,这种感动是被动的.主动的欣赏,还要研究要考察,它为什么能够感动我们呢?这些事物,如果变一个说法,也能感动我们吗?这等问题就涉及到艺术的范围了,而文艺欣赏正涉及艺术的范围.  相似文献   

19.
中考试题读了这封信,你一定会有所触动,也许你会想到自己曾经历过的事,也许你会有所思考,有所感悟,把你的经历、思考或感悟写出来,将会是一篇不错的文章。傅雷给傅聪的信(节选)……有件小事要和你谈谈。你写信封为什么老是这么不neat(干净)?日常琐事要做的neat(干净),等于弹琴要讲究干净是一样的。我始终认为做人的作风应当是一致的,否则就是不调和;而从事艺术的人应当最恨不调和。我这回附上一小方纸,还比你用的信封小一些,照样能写得很宽绰。你能不能注意一下呢?以此类推,一切小事养成这种neat(干净)的习惯,对你的艺术无形中也有好处。因…  相似文献   

20.
动物农庄     
“我说,老兄,”我们的出版商那天对我说,“在你开始写一本新书之前,我希望你明白咱们国家里谁也不再读书啦。”“你说话可别夸张,”我反驳道,“有人说,在海法有一对夫妻每年都要买几本书。”“也许是这样,”出版商说,“我听说过他们的事,可你出一本书总不能全靠这两口子吧?所以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