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 毫秒
1.
频繁发生的未成年人在校伤害案件使家长与学校的纠纷越来越多,准确界定学生伤害事故的概念是正确处理该类案件的前提。由于学生这个群体的特殊性,学术界对此尚无统一定论,社会上对其认识更是大相径庭。为求对学生伤害事故做出一个准确、完整的界定,除了结合现有相关规范的规定之外,还应当从学生伤害事故的法律特征方面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
频繁发生的未成年人在校伤害案件使家长与学校的纠纷越来越多,准确界定学生伤害事故的概念是正确处理该类案件的前提.由于学生这个群体的特殊性,学术界对此尚无统一定论,社会上对其认识更是大相径庭.为求对学生伤害事故做出一个准确、完整的界定,除了结合现有相关规范的规定之外,还应当从学生伤害事故的法律特征方面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3.
论西方教育管理思想的共同点及其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曙光 《学术论坛》2003,(2):153-157
西方教育管理思想有三个共同点 ,即要尊重学生的人格 ,矫正学生的不良行为和构建系统的管理体系 ;指出教育管理者侮辱、体罚学生 ,校园吸毒及枪击案件的增加以及社会、学校和家庭教育的分离等教育现象的出现 ,是促使教育管理不同流派形成上述三个共同观点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论学生伤害事故的界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生伤害案件名称以学生伤害事故为佳;该事故仅包括学生在校期间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受到伤害的情形;侵权法对学生伤害事故进行规制的目的在于保护学生而不论其成年与否,学校的范围不应限于中小学、幼儿园,无论公立学校还是私立学校,对学生都负有安全保护义务。  相似文献   

5.
我国<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7条第2款规定了学校侵权补充责任,即第三人侵权致未成年人遭受人身损害时学校有过错应当承担相应的补充责任,但是这样的规定却很不明确,没有把补充责任如何承担及承担的范围清楚明白的表述出来,造成了两种不同的解释.解决学校与第三人的责任承担问题并且正确理解及适用补充责任,应该结合过错程度和原因力理论分析责任形态及责任范围,区分过错的大小与原因力的大小.不同的过错应采用不同的责任形态来划分学校和第三人的责任范围,兼采按份责任形态与补充责任形态来处理学校侵权补充责任案件对学校、第三人更为公平.  相似文献   

6.
申诉权是受教育者的一项法定权利。《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42条规定:“对学校给予的处分不服向有关部门提出申诉,对学校、教师侵犯其人身权、财产权等合法权益提出申诉或者依法提起诉讼。”2005年9月,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教育部21号令)以部门规章的方式进一步明确了高校学生申诉制度。当前,尽管对学生的申诉权有了一些相关规定,但在实体法立法上仍存有一定缺陷,即没有将受教育权列为申诉范围,没有对学生受教育权提出明确保护。因此,为了妥善处理学生申诉案件,保障学生的合法权益,迫切需要对高校学生申诉制度加以…  相似文献   

7.
加强农村学校的治安基础工作,创造一个稳定和谐的治安环境,对农村学生的健康成长乃至增强整个农民的法制意识都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试以地处湘桂边陲的一所农村完全中学─—江永二中为例,就做好学校治安基础工作问题,作一些粗浅的探讨。一、扶正压邪,让师生有安全感江永二中地处距县城40多公里的桃川境内。过去,由于周边村庄浪崽多,学校公开发生的违法犯罪现象制止不了,暗地里出现的偷盗案件破不了,内忧外患,人心浮动,教师想走,学生怕来,学校领导痛感治安问题已成为管理学校的关键问题。1991年初,经过一番深入的调查研…  相似文献   

8.
林金贵 《理论界》2010,(6):79-80
现行的高等教育法律规范赋予了高校处分学生的权利,然而规定得不是很清楚,随着高校学生权利意识的增强,学生为维护自己的权益而状告母校的诉讼案件逐年增多。研究我国高校处分权的法律监督,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显得尤为必要和迫切。高校处分权行为是高校管理自主权的一个重要内容,学生对高校处分行为的救济要坚持学生申诉前置原则,同时只有影响教育权的身份处分才宜纳入行政诉讼受案范围,这有利于尊重高校的管理自主权,避免司法权过早过多地干预学校管理事务。  相似文献   

9.
生命对于我们每个人都只有一次,生命是不可逆转的,我们每个人都应该珍惜自己的生命,尊重他人的生命。虽然生命教育从开始重视到发展有几十年的历程但还是有很多人生命意识淡薄,就连最近大学校园里都出现了多起自杀案件,一桩桩血淋淋的事件无不彰显了现在学校生命教育还是有所缺失,学生对生与死缺乏基本的了解和思  相似文献   

10.
余岚 《兰州学刊》2003,(3):103-104,107
近年来 ,“尖子生”弑亲案件的频繁发生 ,已经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本文结合最近发生的两例案件分析了该类学生的人格特点和犯罪心理成因 ,尝试从犯罪心理发展过程的角度 ,找到预防惨案再次发生的措施  相似文献   

11.
采用抽样调查的方式对北京某高校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对高校诈骗的特点与原因进行了深入分析。结果发现,高校诈骗存在着发生时间集中、诈骗方式多样、学生上当率高等特点。高校诈骗分子主要抓住了大学生社会经验少、安全防范意识低、容易轻信陌生人等特点开展作案。而入学前后的安全教育和学生个体的社会阅历是影响其遭遇诈骗后是否上当的关键因素。针对目前高校诈骗频发、危害性大的现象,学校和公安部门应该结合大学生自身特点和诈骗案件特点,开展具有针对性的安全教育和宣传,同时加强联合打击。  相似文献   

12.
目前我国毒品社会问题的新趋势包括吸毒案件上升;贩毒方式零分包售,快递邮送;贩毒方式零分包售,快递邮送;网络渠道传播制毒吸毒信息,新型毒品案件增长较快,毒品案件重点区域南有广东,北有北京;毒品多元渠道流入国内。解决吸毒问题的主要思路是加强国际合作,围剿毒源,切断源头;传统和新型缉毒相结合,堵住流通渠道;对各种吸毒行为加大处罚力度和积极制约;坚持符合死刑罪行核准和重刑;坚持不懈地在学校、社区、单位对青少年开展禁毒宣传。  相似文献   

13.
王颖敏 《南方论刊》2014,(4):100-103
面向非法学专业学生开设的行政法学课程,应该本着以下目标开展:激发学生主动学习,从而掌握行政法的基本知识,进而能够找到解决法律案件所需要适用的有效法律,能够理解这些条文之间的联系,最后形成对案件中法律问题的意见。教学过程中应当考虑到这些学生的法学基础、法律思维和法律实践比较欠缺,大多也不会以法律职业谋生的现实,从教学内容的选择、侧重和深度把握、教学方法的完善以及考试形式评分标准的确定等各个方面进行调整。  相似文献   

14.
学校体育中学生人身伤害事故及相关法律问题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校是学生接受教育的专门机构,学校有依法保护学生人身安全的义务和职责.由于学校体育课程性质与教学活动的特殊性,学校体育活动是发生学生伤害事故较多的教育活动领域.根据民法原理和相关法律以及教育部关于学生伤害事故的有关规定,从法律角度分析探讨学校体育学生伤害事故的责任认定、处理及其依据等基本问题,旨在提高学校体育教育工作者的法律意识,保护学生的合法权益,依法治教,促进学校体育教育活动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5.
高校学生的学校归属感无论是对于学生的个体成长而言,还是对于学校的发展而言,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旨在讨论建立学生学校归属感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分析影响学生学校归属感建立的因素,最后提出如何提高学生学校归属感的措施及建议,从而使他们更愉快地度过校园生活,为将来走向社会和服务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6.
对做好新时期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素彩 《社会科学论坛》2005,(5):123-124,129
学生是学校的生命,是学校的生机和活力之所在。学生教育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又是学生教育工作的核心。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思想政治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和灵魂。如何随着形势、任  相似文献   

17.
学校教育对人的发展起着主导作用,学校作为学生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具有重要影响。近年来,学生在校期间发生的危机事件日益增多,学校认同问题受到学术界的普遍关注。本文梳理总结了迄今为止关于学校认同的国内外研究成果,理清了学校认同的概念与特点、影响因素、培养措施等相关研究现状,并提出了未来关于学校认同研究的几点思考,以期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8.
和谐是人类追求的基本生活目标,作为人口高度集中的学校,更应该培养和谐的校园氛围。本文从学校的三个角度,学生和学生之间、老师和学生之间、以及老师和学校上层建筑之间的和谐关系进行了界定。  相似文献   

19.
校规是学校管理学生的主要依据.近年来高校和学生之间频繁发生的诉讼引发许多有关学校校规正当性的讨论.在学校和学生的法律纠纷中,学校校规成为行政和司法审查的主要对象.通过对校规的法律性质和现有缺陷的分析,从内容合法性、道德价值合理性和过程民主性等方面对高等学校的校规进行剖析.  相似文献   

20.
从供求关系上讲,学校教育既有外部顾客,也有内部顾客。外部顾客包括学生、家长、政 府、用人单位和高一级学校等。其中,学生和家长是学校教育最重要的外部顾客。对于学校教育来讲,使 用顾客概念和方法,不仅是可行的,而且是有效的,有利于学校及其员工增强服务意识,有利于落实学生 的主体地位,同时也为学校处理内外关系提供了新方法,即顾客链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