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日本军国主义与大陆政策及甲午战争是相辅相成的关系。本文试图阐述日本军国主义与大陆政策、甲午战争及资本主义诸关系。日本军国主义曾滋长于明治致府初期。政权内的倒幕派就是其主导.致府要人木户  相似文献   

2.
日本军国主义倾向的表现 所谓军国主义就是一国拥有强大的军事力量,并且军事组织控制国家的国防、外交及财政大权,用军事方式解决国际争端并为其社会所接受的以侵略扩张为核心的思想体系。本文所说的军国主义倾向,即今天日本国内标志军国主义基本特征的发展趋向已充分表露出来,其目标就是重新确立军国主义思想。二战胜利结束已经快60周年了,但当人们回想起日本军队在军国主义思想控制下,对亚洲国家进行的残酷侵略行为仍然感到不寒而栗。这种感觉不只是对日本军队所犯下的滔天罪恶的憎恨,更是对今天日本国内军国主义倾向愈演愈烈的极大担心。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大量史料为依据,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具体分析了日本军国主义形成的特点、日本军国主义战争的特性、日本的军国主义教育体系以及日本军国主义酿成的巨大祸害等问题,从历史特征上揭示了日本军国主义的活动规律和侵略本质。文章最后指出,现在日本有些势力还在进行种种活动,妄图复活日本军国主义,这不能不引起人们的严重警惕。  相似文献   

4.
“所谓军国主义,就是以军备和对外侵略为国家的最高目的,一切政策都服从这一目的”。日本军国主义以军部为核心的军阀集团所推行的侵略扩张政策,其对内竭力灌输侵略思想,实行恐怖统治,对外则以军事侵略的高压手段掠夺和奴役其他国家。在近现代历史上,日本军国主义的野蛮和凶残给中国人民留下了难以忘却的惨痛记忆,日本军国主义的形成、发展及其覆灭的过程都伴随着对中国的侵略战争。研究日本军国主义的这一演变过程,总结其历史教训,对于中日两国人民特别是青年一代深刻认识日本军国主义的反动本质,牢记日本侵略者的炮火给亚洲各国人民带来的巨大灾难,从而树立反对侵略战争、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强信念,显然是很有教益的。  相似文献   

5.
日本军国主义的本质是强权政治。强权政治是日本近代以来国家战略的基本内涵。不论是历史上的军国主义,还是今天要成为“普通国家”、政治大国或军事大国,所有这些,都不过是日本强权政治在不同历史时期的不同表现。在这些不同的表现下面深藏的实质性东西,战前战后是一脉相承的。从这个意义上说,日本军国主义是否复活并不是问题的关键,关键是构成军国主义实质的强权政治和地区霸权主义不但从来没有改弦更张的迹象,而且随着日本国力的增强,还有变本加厉的趋势。其对国际政治和东亚地区稳定所造成的影响已经有目共睹。这一点,才是真正需要警惕的。  相似文献   

6.
明治维新时期,日本开启了教育兴国战略,意在通过实施教育改革来实现“富国强兵”。早期的日本教育在完成工业化、现代化和科技化进程中,对于推动日本经济、政治、社会和军事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军国主义思想影响下,日本的教育制度逐渐成为服务于军国主义政治改革的一环。在“脱亚入欧”的口号下,日本效仿了西方殖民主义的发展道路,无可避免地沿着军国主义的方向前进。教育体系也受到了军国主义思想的渗透和塑造,日本的教育目标迅速转变为培养顺从国家意志、服从军国主义的国民。学校教育强调国家主义、民族主义和崇拜天皇的观念,将军国主义思想灌输给学生。随着军国主义的彻底失败,日本近代教育制度也随之终结。  相似文献   

7.
本文主要从国家主义观、国家神道、武士道三方面来论述日本军国主义产生的思想根源,并揭示出三者与军国主义之间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8.
战后日本的军国主义浊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前,日本是一个军事封建帝国主义国家。战后,日本原有的战争机器被瓦解,军国主义受到清算但并未被彻底摧毁。总想重振“大日本雄风”的军国主义势力从来没有停止过活动,而且随着经济的发展、国力的增强,日益变本加厉。这股军国主义浊流的主要表现是:重新建立强大的战争力量,积极开展“改宪”、“扩宪”的活动,曲解、颠倒侵略历史等。它是对世界尤其是亚洲和平的威胁,我们必须对其保持高度的警惕。  相似文献   

9.
本文论述了日本军国主义的历史渊源、社会基础以及可能复活的气候,并指出要警惕它的复活。  相似文献   

10.
文章考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军国主义政府研制原子弹的动机、方案和过程,分析了其失败的原因,进一步揭露了日本军国主义的面目。  相似文献   

11.
神道教是日本人所独有的宗教信仰。原始神道教经过漫长的历史过程逐渐积淀成日本的民族宗教。近代以来,神道教被奉为日本军国主义的思想理论基础。在日本军国主义的支配下,神道教对内成为毒化和控制日本国民的思想工具,对外成为武力扩张的精神动力。近些年来,日本军国主义有死灰复燃之势,神道教又成为日本右翼势力否认侵略历史的思想基础,这从根本上影响了日本人民对战争的正确认识。  相似文献   

12.
日本近代天皇制军国主义继承和发展中世纪武家军国主义传统,以中世纪军国主义力行者的道德规范、军国主义的精神支柱———武士道,将国民的思想统一到忠于天皇和认同军国主义基本国策上。武士道指导下的“忠君爱国”教育、战争教育,营造战争氛围,激发战争意识,培植军国势力,军国主义物质载体急剧膨胀,军国主义基本国策成为官民一致的共识。在一切权力集中于天皇的军国主义战争体制下,军国主义旗手控制政权,军阀集团为所欲为,疯狂推行军国主义扩张政策。以军国主义作为财富源泉和发展动力,以中国人民和朝鲜人民的累累白骨,换取自己超常规的工业化成就。  相似文献   

13.
侵华战争时期,日本军部派出的"笔部队"作家创作了"他者"这一歪曲和丑化中国人的形象,妄想以此掩盖其侵略战争的罪行和美化日本军队."他者"是法西斯军国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对日本作家干预和渗透的社会集体想象物,有深刻的文化根源.其时,日本国内的女权主义者,在整个民族疯狂于国家主义的时空下变节、转向,以此获得政治、经济和社会地位的畸形提升,建立在狭隘的民族主义意念内的妇女解放观与军国主义达成了共谋.日本近代著名女作家林芙美子的人生经历代表了日本女权主义变异的缩影.侵华战争时期,林芙美子放弃了自由主义个人奋斗的思想转投军国主义,多次身负官方使命前往中国战场采访报导,成为侵华战争的积极协力者.文章以林芙美子寓华期间创作的描写南京沦陷的小说<运命之旅>为例,分析了侵华文学中"他者"形象的成因及日本女作家的战争观.  相似文献   

14.
日本以军国主义为主体的军国政治历史悠久,既有封建时代武士军阀“挟天皇号令天下”的军国政治,又有近代军阀“奉天皇之命”的军国政治。幕府时代绵延近700年的军国政治,军事封建主——武士是行使政治权威的统治阶级,武家统治者以武士道为统治思想,奉行军事至上的立国理念,军权成为至高无上的权力,坚持以战争促发展的发展方式,将武力扩张、谋求霸权作为基本国策,扩军备战成为至上命题,政治、经济和文化教育军国化。  相似文献   

15.
Attitudes toward the role of women in the military require the reconciliation of two often conflicting beliefs: those toward the roles and rights of women and those toward the military. This article explores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positive attitudes toward women’s roles throughout society, or feminism, and positive attitudes toward defense spending, or militarism, both with each other and with attitudes toward gender integration in the military. Results of this analysis show there to be a negative relationship between feminism and militarism, a positive relationship between feminism and gender integration, and a negative relationship between militarism and gender integration. The results of multiple regression analysis show that feminism is the strongest predictor of attitudes toward gender integration, while militarism is weak in its predictive ability. The author argues that the issue of women in the military is more one of women’s equality than of national defense and that policy discussions should be structured accordingly. She is currently conducting research which examines how women in the United States military employ strategies to manage gender and sexuality. This research provides evidence for the claim that gender is not simply a role or an attribute, but that gender is created and recreated through our interactions with others.  相似文献   

16.
在战胜日本军国主义的过程中,中国战场和太平洋战争究竟孰轻孰重,一直是中外"二战"史学界热烈讨论的问题。依照军事史研究的自身规律,理性审视这一易带民族情感色彩的话题,美国对日作战的首要贡献应给予客观的评价。其论据主要有四:美国的参战根本改变了对日作战的力量对比;美军消灭了日本武装力量的主力;美军的海空攻击严重摧毁了日本国力;美国主导了战胜日本的法律和外交进程。  相似文献   

17.
学界一般认为武士道是在近代之前形成的一种伦理传统,日本军国主义则是在明治维新之后的近代化过程中逐步建立的一种政治体制,两者之间存在着密切的亲和关系。本文在学习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深入考察了两者之关系的发展演变的具体过程,特剐是以新渡户稻造、井上哲次郎、和迁哲郎和内村鉴三等著名的武士道论者为例,分析指出:武士道和军国主义之关系,不仅有着亲和性的一面,也有矛盾冲突的一面。这种两面性关系的存在表明,要把武士道作为军国主义的宣传工具,必须进行一定的改造,因此,对武士道传统进行军国主义解释的人们的历史责任不容推卸。另一方面,尝试把武士道改造成抵抗军国主义的思想武器的少数人的努力,虽然在政治上完全归于失败,但是其思想史的意义依然值得肯定。  相似文献   

18.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以美军为首的盟国军队用心理战从精神层面打击日军问题,在历史唯物主义的指导下,借助历史学以及其他学科的研究理论和方法,对二战时期美国对日本的心理战战略计划、心理战手段、心理战的成绩及特点等进行研究。研究认为,日本士兵在接受军国主义教育后有“效忠天皇”“皇军不可战胜”等信念,狂热信奉“进功精神”和“武士道”精神;对此,美国在大战略背景下确定了对日本心理战的目标是以揭露法西斯主义的本质和危害性为核心,使日本士兵和民众相信,日本政府发动的侵略战争注定要失败的,并相信美国的宣战和胜利将给日本带来民主自由,同时维护日本天皇的尊严,将发动战争的罪行归于日本军国主义政府,并尽可能减少日本士兵和民众遭受不必要的生命和财产损失;心理战具体的措施有正面的“白色”宣传,一是对日本军队进行广播宣传或阵前喊话,二是向日本军队占领的岛屿或前沿阵地投放传单,还有讲假话的“黑色”或“灰色”宣传,其基本手法是制造和传播假消息和假情报来扰乱日军士兵的心理,再利用日本战俘向原先部队宣传美军优待俘虏政策,向美国投降是“名誉停战”等;为了让心理战术的效果更明显,美军将心理战行为与军事行为相互配合,用空袭和投放原子弹等对日军士兵造成心理威慑,用真假情报信息迷惑日军士兵,使得日军士兵士气低落,抵抗意志逐渐减弱,“跳蛙”战术和心理战攻势节节胜利,心理战在打败日本法西斯战争中发挥了“第四种战争”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甲午战争时期日本军制改革与战时大本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战时大本营是甲午战争时期日本天皇亲自主持的战时最高统帅机构。它不仅在甲午战争时期,而且在此后的日俄战争和太平洋战争中,一直发挥着对外侵略的核心作用。新世纪,对于揭露日本军国主义侵略本质,加强我军建设,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二战后初期,美国为消除日本军国主义的军事潜力,对日本实施惩罚式的赔款政策。但以苏联为首的共产党阵营的扩大使美国将促进日本经济复苏与对抗以苏联为首的共产党阵营相结合,立足于将日本打造成亚洲的经济堡垒,促成了东亚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形成,使日本得以进入以美国为中心的太平洋经济圈。朝鲜战争以及朝鲜战争后美国的冷战思维为日本带来了大量特需订单,保证了日本经济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