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苏联的集体农庄是社会主义性质的集体农业生产组织,是苏联农业生产的主要支柱。应当承认,在斯大林领导的时鳓,集体农庄经济确有很大的发展,采取全盘抹煞的态度是不恰当的,但是,也应当承认,它的发展远未达到苏联党和政府预定的目标。苏联的农业始终是制约整个国民  相似文献   

2.
20世纪50年代开始的中国农业合作化虽然以苏联农业集体化运动为师,但两者也存在明显差异。在发展路径上,苏联集体农庄的发展完全取决于政府意志;中国农业合作化过程是政府主导和民间需求相结合,更加符合农村实际和农民意愿。在所有制上,苏联集体农庄的土地和大型生产资料都归国家所有,且程度越来越高;中国农业生产合作社则根据不同时期生产实际及时调整,并在公有化程度上逐步退却。在富农政策上,苏联主要通过暴力镇压方式消灭富农,并剥夺其全部财产;中国主要采取行政强制,在农业生产合作社为其留下了出路。在单干户政策上,苏联强迫单干户加入集体农庄;中国则是引导方法单干户入社。在生产管理上,苏联主要实行集体承包制;中国则采取包产到队的生产责任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3.
近几年来,苏联很重视畜牧业的发展,提出了“畜牧业是今天农村的战斗前线”的口号,要求集体农庄、国营农场和各级农业机关,竭尽全力发展畜牧业生产,以充足的畜产品来满足工业原料和居民食品供应的需要。由于苏联强化了畜牧业部门,增加了畜牧业投资,在畜牧业生产上大量采用先进工艺技术和科技成果,努力发展饲料生产,加强品种改良,提高牲畜生产性能,并从七十  相似文献   

4.
广东省改革开放先走一步,农村市场经济的发育和成长均领先于全国。1992年,广东农民人均纯收入1307.65元,比全国农民平均水平高66.8%,这与广东省农村市场经济发展的相对超前有直接关系。一、农村计划产品经济的特征及表现从1956年农村合作化开始,到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我省农村实行的是高度集中的计划产品经济,基本上是仿照苏联集体农庄的摸式。其特征及表现如下:1、农业生产受指令性计划的限制,生产结构极其  相似文献   

5.
第一、苏联货币结算制度的优越性一、苏联的货币结算关系和结算形式在苏联的社会主义条件下,由于还存在着商品生产和流通,因而也就产生了各种各样的货币结算关系。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商品生产和流通,主要是那些消费品和用来制作消费品的农业原料。正如斯大林同志所教导的,“这种商品生产基本上是与联合的社会主义生产者(国家、集体农庄、合作社)的生产有关的”[注一]。它的流通,包括了如下的一些情形:国营企业对集体农庄合作社居民出售  相似文献   

6.
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通过农民生产互助、大生产运动探索了农业合作化。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全面推动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经历了互助组、初级社和高级社,并先后针对党内分歧进行了六次批评右倾或纠正“左”倾的工作,最终实现并巩固了农业集体化。毛泽东农业合作化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创新成果,具有以“地少人多”的基本国情为遵循、以中国封建土地制度和苏联集体农庄实践为借鉴、以建立全部的巩固的中国社会主义为目标等三大特点,其历史价值主要体现在建立了人人平等的农村土地制度、为农村后续改革奠定了基础、农业大兴水利和农业支持工业优先发展等四个方面,对我国当前发展适度规模农业经济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主义农业合作化理论,最早由马克思、恩格斯提出设想,由列宁在苏联新经济政策时期加以系统化理论化,再经三十年代以后斯大林将其教条化,以后一直被苏东国家及我国沿用,作为社会主义农业改造和建设的理论指导。党的11届3中全会以后,我国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农业改革,突破了斯大林集体农庄模式的局限,把马克思主义合作化理论推向一个新阶段。十年改革之后,党的13届8中全会及时总结经验,提出加强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深化农业改革,这是我国在社会主义实践中,又一次对马克思主义农业合作化理论的大发展。  相似文献   

8.
历史时期土家族地区农业结构的演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从部门农业结构和立体农业结构两方面对土家族地区历史时期农业结构的演变进行了探讨。认为历史时期土家族地区部门农业结构的演变实际上是农耕、渔猎和采集并存,农耕生产逐渐占据农业生产的主导,相关农业生产随之演变的历程;立体农业结构的演变实际上是农耕生产由河谷地带逐渐向山坡推进,其它生产部门随之演变的过程;历史时期农业结构存在地区性差异,在开发较早的地区农耕生产占据主导,而在僻远地区处于传统的农耕、渔猎和采集并重的状态。  相似文献   

9.
苏联实行所谓义务交售制等办法,把农民生产的东西拿走太多,给的代价又太低,把农民挖得很苦情况如下: 一、所谓义务交售制 1.苏联国家取得农产品的几种渠道在1953年以前,苏联国家是通过下述办法取得农产品的:①通过义务交售制进行征购;②通过机器拖拉机站向集体农庄收取实物报酬;③采购即用工业品同集体农庄交换粮食(国家对其他农产品也进行采购,对一些经济技术作物则实行予购合同制);④其他办法,如在集体农庄市场即自由市场进行收购。  相似文献   

10.
距今二千五百年前,在古代希腊诞生了伟大的唯物主义和辩证法哲学家赫拉克利特。在赫拉克利特所生活的年代,希腊社会正处于奴隶占有制的形成时期。在向奴隶制社会过渡的过程中,手工业从农业分离出来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并且得到了迅速而普遍的发展。公元前七世纪希腊人发明了熔接铁的方法,铁器的生产和使用已经相当普遍;许多城市在这个时期形成为冶金、纺织、陶器、制革等等手工业的中心。手工业跟农业的分  相似文献   

11.
1959—1961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上最严重的经济困难时期,尤其是农业遭到了灭顶之灾,生产“瘫痪”,农民们的生活质量出现了历史上罕见的低下水准。本人通过对河南省南阳地区9个村庄的调研,详细的论述了1959—1961年村庄里人们生产的真实状况,通过这个侧面的书写,必将深化学术界对于这段历史的研究。   相似文献   

12.
伟大领袖和导师毛主席,在一九五五年提出用四个至五个五年计划,即二十五年时间,基本上实现农业机械化。这是一个气势磅礴地改造中国农业的雄谋大略。实现这个雄谋大略,就能彻底改变我国农业生产的落后面貌,使亿万农民群众从小农经济的束缚和影响下彻底解放出来,使我国的农业生产以更高的速度向前发展,为整个国民经济的高速度发展和建设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强国打下坚实的基础。为此,毛主席发出了“全党必须为了这个伟大任  相似文献   

13.
我国的农业生产,特别是粮食生产,自1984年创历史最高记录以后出现了连年徘徊。从对农产品需求与供给的矛盾中,使我们看到作为满足人民生活最基本需要的粮食生产并未“过关”。以人均占有粮食400公斤左右,即大体相当于世界人均占有的粮食水平,来控制我国的食物消费水平和食物结构,同时大力发展农业生产,调整农业生产结构,不能不是我国较长一段时期解决农产品供需矛盾的立足点。最近在我国,对农业生产谈论较多的是如何增强农业生产的后劲,实际上是怎样实现农业扩大再生产的问题。本文试对农业扩大再生产的特点和实现农业扩大再生产的基  相似文献   

14.
农业生产结构性矛盾是一个历史问题 ,同时也是一个现实问题。从历史上说 ,我国农业生产多年来处于结构不合理状态。新中国成立之前 ,农业基本上是沿袭世代的传统耕作种植方式。新中国成立后 ,由于几次大的政治运动的影响 ,农业和农村经济没有多少改观 ,虽然搞了多年水利基本建设 ,但对农业生产结构的优化并没有引起重视。改革开放 2 0年来 ,农业和农村经济有发展、有进步、有提高 ,但是并没有从根本上调整和优化农业生产结构。从现实上看 ,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进入新的发展时期之后 ,农业的发展由资源约束转为资源与市场的双重约束 ,农业由解…  相似文献   

15.
金代东北地区的农业生产与地区开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金代是东北地区农业开发的重地时期,本文全面论述了金工东北地区的农业生产与地区开发,并从上京路、咸平路,东京路以及北京路的区域开发特征入手,分析探讨了金代政治、军事等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阐明区内主要农业垦殖区从西拉木伦河流域转向第二松花江至辽东一线的开发历程。  相似文献   

16.
1959-1961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上最严重的经济困难时期,尤其是农业遭到了灭顶之灾,生产“瘫痪”,农民们的生活质量出现了历史上罕见的低下水准。本人通过对河南省南阳地区9个村庄的调研,详细地论述了1959—1961年村庄里人口与家庭的真实状况,通过这个侧面的书写,必将深化学术界关于这段历史的研究。   相似文献   

17.
常德有着 90 0 0年的稻米栽培和生产的历史 ,是目前已知我国最早人工栽培水稻的地区之一。三代以后 ,常德的稻米生产经历了三个重要的发展时期 :一是春秋战国铁器传入时期 ;二是西汉以后牛犁技术推广时期 ;三是宋代以后圩田稻作农业兴起时期。  相似文献   

18.
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农业落后于工业,的确曾是普遍存在的现象。而且从自由竞争阶段过渡到垄断资本主义阶段时,帝国主义国家的农业和工业发展不相适应的现象比以往更加严重,这些都是事实。但是,能否认为这种现象就是资本主义发展整个历史时期的特点呢?关于这个问题,马克思有过一段精确的论述。他说:“一般说来,应该承认,在原始的、资本主义前的生产方式下,农业生产率高于工业……。在资本主义生产蓬勃发展的时期,同农业比较,工业生产率发展很快,虽然工业的发展以农业中可变资本和不变资本之比已经发生巨大变化为前提,就是说,以大批人从土地上被赶走为前提。以后,生产率无论在工业中或农业中都增长起来,虽然速度不同。但是工业发展到一定阶段,这种不平衡必定开始缩小,就是说,农业生产率必定比工业生产率相对地增长得快。”(马克思:  相似文献   

19.
本文准备探討1933年至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时的美国政府反农业危机措施的性质及其对于美国社会经济的影响。作者认为,当前考察这个問題是有重要意义的。一方面,这一时期正是罗斯福政府以实行“新政”为标榜的时期。与前一历史时期比較,这时美国政府的反农业危机措施已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由此陆续开始实行的限制生产、商品信貸、土壤保护、价格維持等政策,第二次世界大战結束以来仍被历届美国政策继承下来,加以运用,只不过在形式上或具体方法上略有改变。所以对罗斯福“新政”时期的各項反农业危机措施的分析,有助于我們了解战后美国資本主义农业危机的性质和特点,认识当前美国政府施行的农业政策的实质和內在矛盾硪环矫?以凱恩斯主义为  相似文献   

20.
生物质能利用与农业生态环境关系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农业生产与能源的关系角度论述了人类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从事农业生产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并探讨了生物质能的利用在改善农业生态环境方面的作用,重点介绍了中国在生物质压缩成型技术领域的研究、应用及其在促进农业生态环境方面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