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社论社评     
一鼓作气抓好收尾工作,就是要更好接地气、顺民心,从群众最关心的问题抓起,从群众最不满意的地方改起,把整改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  相似文献   

2.
正娄勤俭:以重点突破带动各项改革整体推进贯彻落实中央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部署,地方如何准确找到突破口?近日,陕西省省长娄勤俭撰文指出,必须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从群众最期盼解决的问题改起,从制约发展最突出的症结改起,从社会各界形成共识的方面改起,以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突破带动各项改革整体推进。  相似文献   

3.
正作风上要有新的改进。一是对群众的情感上要改进。深入学习党史,真正搞明白我们党"从哪里来,到哪里去,为什么人"的重大问题,真正理解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以满腔热情投入到为人民服务的工作中去。二是为民办事上要更高效。大胆改进工作流程,提  相似文献   

4.
<正>领导机关转变作风,就是要把下属的利益需求和期盼作为开展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实际工作中为基层办实事、为下属解难题,增进感情、改进作风。感悟一:领导干部只有不摘"无花之果",机关才能不开"无果之花"。每个领导干部都应该盯着机关"甜果不多,苦果不少"的问题,改进自身"只看结果,不看过程"的功利主义作风作为领导干部,要善于"把脉",找准单位建设的关节点,抓住机关建设的"短板"和"瓶颈",不搞"政绩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八大后,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以加强作风建设作为开局、起步,深入贯彻十八大精神,中央政治局作出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带头改进作风的坚定决心和从严治党的要求。地方各级党委、政府和各部门迅速掀起了一场改进作风的热  相似文献   

6.
<正>基层干部长期工作在矛盾多、问题多、任务重的地方,承担了几乎所有直接面对群众的纷繁复杂的工作任务,但往往出力不讨好,经常受"夹板气",成为"出气筒"。这些为了完成工作任务和应对日常突发事件疲于奔命、焦头烂额的基层干部,在工作中稍不注意就被领导认为是能力不够、党性不强,被群众指责为作风不实、感情不深,得到媒体舆论"能力低""素质差""贪污腐化""媚上欺下"等负面评价。长期处于"五加二""白加黑"的工作状态和艰辛的付出却无法得到各方面的理解和应有的回报,这种"污名化"的现象  相似文献   

7.
<正>自中央改进工作作风的八项规定出台后,各地各部门都采取了一系列举措进行贯彻落实,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毋庸讳言的是,也有个别地方的部分干部存在避风头的投机心理、等等看的观望心理、落不到自己头上的侥幸心理、难以推下去的悲观心理,对中央抓作风、改作风的决心认识不足,在改进作风上抓而不紧、抓而不实,甚至抓抓停停,堪比一阵风。因此,王岐山同志指出的"改进作风必须持之以恒,咬牙做下去,不搞一阵子,防止反弹",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值得广大党员干部深思和警惕。  相似文献   

8.
社论社评     
转变作风要善于释放上行下效的正能量,发挥"一把手"的表率作用。从自己做起,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先要做到;从自己改起,要求别人不做的自己坚决不做。领导带了头,再顽固的积弊,也能扭转。2013年1月17日《"一把手"要带头》评论员文章人民日报  相似文献   

9.
组工干部下基层,体现了组工干部脚踏实地、求真务实的作风,在实践中,不但要"身下",更要"心下"。只有"心下",才能赢得信赖。只有不事先指定考察点,不打招呼、不搞陪同,直接进村入户搞调研,真正急群众所急,想群众所想,解群众所难,才能增进与群众的  相似文献   

10.
好作风从哪里来?从"严"中来。制定八项规定、加强作风建设,指导思想就是从严要求,体现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各级党委和组织部门要切实履行"管"的责任,贯彻"严"的方针,把从严要求落实到改进作风的各方面、全过程。从严,就要动真碰硬。改作风关键是要讲认真,老老实实地改,真心实意地改,无论制定规矩,还是执行纪律,都严一点、来真格。既不能等待观望、走一步看一步,也不能不痛不痒、满足于过得去,更不能说归  相似文献   

11.
翁仕友 《决策》2006,(6):29-31
王金山省长痛斥了机关的不良作风,痛斥了行政效能低下,政府形象和行业风气之差。“群众戏言机关办事是,群众跑来跑去、领导批来批去,部门转来转去、会议开来开去,最后,问题是哪里来哪里去。此风不改,谈何发展!恶习不除,怎能崛起!”  相似文献   

12.
正据报载,一些地方、单位的领导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成了夸夸其谈、妙语连珠的"演说派"和姿态很高、落实无力的"虚无派"。这看上去"很美",其实是作风积弊换一种形式存在而已,反对"四风"被异化软化,做了表面文章。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关键要"改"字当头,重在转变作风,敢于在改观念、改"惯例"、改状态上"亮剑",确保扫除"四风"陋习无"死角",大兴风清气正新风尚。要从思想观念上改。作风问题说到底是个党性问题、思想问题。要防止和克服地方和部门保护主义、本位主义、个人主义,决不允许"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决不允许在贯彻执行中央决策部  相似文献   

13.
3月6日上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纪委书记王岐山参加了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北京代表团全体会议,与代表们一同审议政府工作报告。王岐山说,改进作风必须持之以恒,咬牙做下去,不搞"一阵风",防止反弹。(3月7日《新京报》)自中央改进工作作风八项规定出台后,各地各部门采取了一系列举措,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毋庸讳言的是,也有个别地方的部分干部存在着避风  相似文献   

14.
在长期的地方领导工作实践中,我深深体会到,真正做好取信于民的民情调查工作,必须通过领导干部直接到群众中听取意见、帮助群众解决实际问题的方式,实行干部与群众新的"三同"(即同吃、同住、同劳动),才能有力地促进各级领导干部转变观念、改进作风,真正做到想群众之所虑、急群众之所难、谋群众之所求,基层工作中的许多疑难问题也往往会迎刃而解.用民情调查这把"金钥匙",可以打开基层工作和群众生产生活中许多热点、难点问题之锁.从株洲近几年的实践情况来看,领导干部做好民情调查工作要把握好以下三个关键.  相似文献   

15.
魏杰 《决策探索》2013,(2):28-29
会期变短了,材料精简了,内容更实了,2012年年底,各地"两会"上"务实风"、"节俭风"劲吹。不仅是地方"两会",自去年12月4日中央政治局作出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以来,中央领导同志率先垂范,各地各部门纷纷闻"风"而动,许多方面正在发生切实改变。有专家指出,以加强作风建设为贯彻  相似文献   

16.
<正>组织部门担负着抓好自身活动和参与组织指导整个活动的双重责任,要在选用干部、联系服务群众和改进作风上突出"三化",自觉走在活动前列,切实走好走实党的群众路线。选用干部要"群众化"。一要坚持群众公认。组织部门选用干部要充分体现群众认可的原则,把群众路线  相似文献   

17.
人民群众的"脸色"是领导干部工作情况的"晴雨表",他们的脸上阳光灿烂,表明你的所作所为群众是肯定的;相反,他们"脸色"很难看,说明你的工作群众不满意.人民群众的"脸色",也是领导干部形象的"显示器",领导决策水平的高低、自身行为的对错、处理问题的偏正,都能从人民群众的"脸色"中反映出来.所以,作为领导干部,不仅要会看上级领导的"脸色",正确领会上级意图,还要会看人民群众的"脸色".  相似文献   

18.
一些党员领导干部身上因与群众的感情建得不够深、群众观点树得不够牢、群众路线走得不够坚决所导致的讲套话、大话、官话、空话的问题,已经成了干群之间一堵无形的墙,应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党员领导干部要努力从话风改起,学讲群众语言、善讲群众语言、多讲群众语言,以良好话风带动作风,提高我们在群众中的亲和力、影响力和引导力。党员领导干部讲好群众语言需要从温度、厚度、弧度和力度上入手。  相似文献   

19.
"除外事活动外,禁止在领导人外出时组织迎送,张贴标语,敲锣打鼓,举行宴会",这是1980年出台的《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中就有的明确规定,此次十七大报告中再次重申要"切实改进党的作风"、"反对形式主义",但是江苏邳州市最近却举行盛大欢迎活动迎接其市委书记从十七大"荣归",社会反响极其强烈。  相似文献   

20.
《咨询与决策》2001,(11):1-1
作风是一个党的性质、宗旨、纲领、路线的重要体现。作风建设是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作风建设与思想建设、组织建设是相互联系和相互促进的。抓住了作风建设,就抓住了新形势下全面推进党的建设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抓住了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切入点。党的十五届六中全会以邓小平理论和党的十五大精神为指导,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围绕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这个基本问题,专题研究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问题,审议并通过了《决定》,这是党中央根据党的作风状况和要求作出的重大决策和部署,它标志着我们党对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自身建设规律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我们必须按照“八个坚持、八个反对”的要求,紧紧围绕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这个核心问题,把党的作风建设推进到一个新的阶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