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诗人在九十年代诗歌文本中的消隐,一方面反映了诗人在感物、观物方式的转变,同时也暗示了诗歌写 作面临新的可能。作者在文本逐渐消亡的过程应该始于英美新批评的理论与实践,其中艾略特和理查兹是代表人 物。随着结构主义,特别是后结构主义或解构主义的兴起,作者在文本中彻底死去,巴特、德里达和福科的论述值 得研究。  相似文献   

2.
祥林嫂之死     
秋风一天凉似一天,街上渐渐少了行人,一个身影在瑟瑟的秋风中踽踽独行。她左臂挎着竹篮,右手提着竹竿,衣服已经破烂不堪,本已花白的头发好像又染了一层霜。祥林嫂已被鲁四奶奶扫地出门,完全成了乞丐了。  相似文献   

3.
富翁之死     
刘墉 《社区》2009,(32):25-25
有个富翁在急流中翻了船,爬到水中的一块石头上大喊救命。  相似文献   

4.
三国昌最出名的帅哥是谁?相信很多三国爱好者用脚板想都能答得出来:吕布!  相似文献   

5.
《推销员之死》被许多人解读成美国梦的破灭,或被解读成犹太性的异化,还有人认为《推销员之死》是反映小人物的悲剧人生。但无论从任何方面解读,《推销员之死》带给人的震撼是共同的,它那悲剧史诗般的地位,证明了它在美国现代戏剧和现代社会学上无可替代的作用。《推销员之死》的成功是悲剧的极大成功,其悲剧效果的浓郁是几个方面共同推进的。文章从隐喻、美国梦时代、人性等三个方面来探寻《推销员之死》强烈悲剧效果的缘由。  相似文献   

6.
《推销员之死》被许多人解读成美国梦的破灭,或被解读成犹太性的异化,还有人认为《推销员之死》是反映小人物的悲剧人生。但无论从任何方面解读,《推销员之死》带给人的震撼是共同的,它那悲剧史诗般的地位,证明了它在美国现代戏剧和现代社会学上无可替代的作用。《推销员之死》的成功是悲剧的极大成功,其悲剧效果的浓郁是几个方面共同推进的。文章从隐喻、美国梦时代、人性等三个方面来探寻《推销员之死》强烈悲剧效果的缘由。  相似文献   

7.
8.
《推销员之死》(Death of a Salesman,1949)是美国著名剧作家阿瑟·米勒(Arthur Miller,1915~2005)的代表作品,也是美国戏剧史上最具影响的剧本之一.米勒通过表现主义、象征主义、意识流等文学创作手法,结合灯光、音乐等舞台手段,将过去与现在、虚幻与现实有机结合,凸显了一个家庭成员之间的矛盾冲突及其在社会生活中所面临的现实问题,作品触及了美国民众的价值观以及现代人的生存困境.  相似文献   

9.
《推销员之死》是美国现代戏剧乃至现代文学中的经典作品。一直以来,评论文章都集中于探讨该剧主题、表现手法以及它是否正真意义上的悲剧等,而很少涉及剧本的结构和技巧。本文从其节奏入手,通过分析该剧的人物塑造,进而指出,情节推进的节奏与威利.洛曼在现实和回忆之间节奏性的转换以至最后一步步堕入自己的幻想的吻合,在技巧上深化了主人公在现实社会中无能为力,直至最后梦想破灭这一主题。  相似文献   

10.
斯皮瓦克的《学科之死》在深刻剖析比较文学“垂死”之由的同时,也勾勒出极其理想化的“新生”之路。以《学科之死》为镜,折射出全球化语境中中国文论主体性所面临的双重危机:理论的漂泊和理论的异化。要想从双重危机中突围,一方面要正确认识到自我与他者“何为主体”、“何为参照系”,争取在互为主体的基础上抓住时机,提前发问;另一方面,跨学科的文化研究为中国文论的发展提供了有效的理论资源,但同时必须警惕其研究对象过分泛化,始终坚持以文学文本为中心。  相似文献   

11.
小河马之死     
牧徐徐 《可乐》2011,(1):27-27
每年盛夏来临之时,东非大峡谷里的温度都会急剧上升,高烧不退,河的水位会跟着下降得非常厉害。用不了多久,生活在这里的所有动物都会面临一个严峻的挑战,那就是如何争抢到日益短缺的水,保证自己在下一个雨季到来之前不被渴死。  相似文献   

12.
尼采的"上帝死了"指的是人要独立于世界,必须否定那个设定了终极价值和意义的上帝;福柯 的"人死了"指的是随着语言回归自身,18世纪末、19世纪初出现于西方哲学中的"人"的概念将失去意义.在尼采的"上帝之死"与福柯的"人之死"之间有着血缘关系"上帝"和"人"都是人的发明,人借此确立了自身的特权地位;在解构了"上帝"和"人"之后,审美成为人生最重要、最本真的事情.  相似文献   

13.
《弗兰肯斯坦》是公认的第一部科幻小说,对以后的小说和电影创作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玛丽·雪莱在创作这部作品的时借鉴了一些经典文学作品,本文旨在从父子关系的角度讨论《亚瑟王传奇》对《弗兰肯斯坦》的影响.亚瑟王虽然是伟大的君主,却因为不能履行父亲的责任而身亡.维克多·弗兰肯斯坦扮演了造物主的角色,却抛弃了自己创造出来的生命并为其所杀.造物主和父亲的角色并不适合每一个人,对责任和义务的忽视会直接导致灾难.  相似文献   

14.
《亚瑟王之死》是中世纪骑士文学的典范之作,马罗礼通过对亚瑟王及其圆桌骑士们的冒险和爱情的书写来彰显骑士精神。而骑士精神中既包括了对世俗荣誉和爱情的追求又体现了基督教观念的影响,这使得该作品具有鲜明的世俗性和宗教性。  相似文献   

15.
一只虎皮鹦鹉,飞归大自然,几天后却饿死在硕果累累的树林里,可悲呀!  相似文献   

16.
侦察员之死     
教学寓言《亡羊补牢》这一课时,教者启发学生:“学了这一课,你觉得那个羊的主人怎么样?你有什么收获吗?”教者本意是通过这个问题的讨论来揭示出寓意。  相似文献   

17.
《威尼斯之死》是德国作家托马斯·曼较有影响的一部作品,它叙述了作家古斯塔夫·阿申巴赫在威尼斯旅行中偶遇一位美少年,深深被其吸引,着魔般地追随少年的踪迹,最后死于霍乱的经历。纵观阿申巴赫的心路历程,和海德格尔的此在、存在、大道的思想相契合。阿申巴赫的威尼斯之旅就是从沉沦的此在中醒悟,在美的感召下飞升入去蔽的本真的存在,最终经由从容赴死升华到大道的过程。  相似文献   

18.
袁枚等死     
史飞翔 《可乐》2010,(11):45-45
袁枚40岁时,相士胡文炳为他算了一卦,说他63岁生子,76岁寿终。后来,袁枚果然是63岁生子。欣喜之余,他禁不住暗自思忖,若胡文炳的话应验,76岁当是自己的生死大限。想到这儿,袁枚顿时变得惴惴不安。  相似文献   

19.
《飞蛾之死》是弗吉尼亚·伍尔夫关于生命主题的散文名篇。文中,伍尔夫运用了大量的修辞手法,生动而细腻地刻画了一只微不足道的飞蛾在与死神的奋力抗争中所演绎出的强烈生命意识,折射出伍尔夫高超的语言运用技巧和独特的主题表达方式。伍尔夫及其作品,一直深受国内外研究者的关注。然而迄今为止,对这部作品的研究,尚显单薄。本文试图对散文《飞蛾之死》中丰富的修辞手法进行解析,以进一步挖掘作品的主题思想以及伍尔夫的生命哲学。  相似文献   

20.
舒曼作为德国著名的诗人和音乐艺术家,在其传奇一生当中创作了数量众多并且十分受听众欢迎的作品。在舒曼的诸多作品当中,《诗人之恋》是一部在作者恋爱时期创作的经典。这部作品以其独特的曲风和创作意境,在世界音乐史上竖立起来不可撼动的地位。同时在整个时代不断变化的背景之下,作者的这些积极响应时代号召,反映时代变化大趋势的作品也帮助了一批批爱好音乐的青年树立起对自己的现实生活、民族文化和时代使命的全新观点。这些重大的历史意义不仅仅通过这位诗人的优美词句展现在世人面前,也通过整部作品的独特声乐风格,给年轻人带来了更加深刻印象。本文将根据《诗人之恋》当中的曲风和其独特的创作背景分析其中的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