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时代精神与个性心理--高晓声农村小说艺术浅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晓声作品的突出特征是结合作者自身的命运遭际,将时代精神、社会变迁、民族文化与农民个性心理完美结合,形成一种高度浓缩的具有历史文献价值的真实和美学上的浑然大气,再现出中国农民在时代变革中的艰难历程和心态轨迹.同时他的小说在"系列化写作"、用白描手法塑造人物以及对幽默语言风格的追求等方面,都开了八十年代文学创作的先河,达到了新的高度,对后来的小说创作形成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告诉我要杀谁>是2001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维·苏·奈保尔的杰作之一.作品中人物的流亡以对第一世界大都市的幻灭而告终,流亡者从中认识到自身的真实处境.通过呈现流亡者的困境--文化身份的认同危机,作品揭示了前殖民地人民对原宗主国的模仿心态,反映了前殖民地国家独立后本土的文化和精神贫瘠以及思想意识方面对原宗主国的依赖.  相似文献   

3.
张爱玲被称为现代文学史上的“异数” ,她有着独特的以丑为美的艺术感悟。本文浅要地分析了其小说审丑艺术形成的原因 ,审丑艺术的表现以及其审丑美学价值的独特表现形式。张爱玲自身生活经历和文化渊源的影响造就她独特的内心世界 ,更重要的是将其内心世界映射到她的作品中和创作的人物身上 ,在悲剧性的世俗人生中展现人性丑恶的一面 ,并通过“含蓄”、“参差对照”的艺术充分显示了这种艺术方式所构成的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4.
《傲慢与偏见》虽然在表面上缺乏时代特点,却间接地通过对外在的人为价值和内在的自然价值间的矛盾冲突的描写,从人的精神层次上反映了一个变革的时代.而这种矛盾冲突对比的描写尤其表现在主要人物的刻画和情节展开上.因而通过对作品中主要人物和情节的分析可以看到,奥斯汀对于极端的追求人为价值持否定的态度,而对于单纯的追求人的自然价值也是不能完全认同.她认为最理想的解决办法就是走折衷的道路.  相似文献   

5.
《大舞台》是谈歌走出了“三驾马车”心态,以一种超越政治与功利、世俗与道德的自由潇洒的心态完成的一部成功的长篇巨制。作者采用了边叙述边批注评说的一种新的小说写作方式,其精彩的批注或点评,不仅增强了作品的批判意识和思想深度,而且与小说的叙述融为一体,犹如在过去与现在、想象与现实之间搭建起一座座桥梁,使读者跟随作者自由地在其中游走穿行。这是创新小说文体形式的一种成功尝试。在人物塑造上,着重表现人物自身性格的内部矛盾冲突,达到了人物内心的真实和人性的深度,表现出人物命运的悲剧性。  相似文献   

6.
王跃文系列官场小说以对官场道德沦落的尖锐批判、对官场人物心态的细微刻画、对官场文化价值的深刻剖析,使作品具备独特深厚的意蕴和鲜明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张爱玲的创作描绘了普通人尴尬卑琐的生存状态,表达了她对人生、时代和现代文明的悲剧性体验"荒凉世界中的荒凉人生".她认同接受生命的荒凉虚无,并采取人生审美化、生活艺术化欣赏玩味世俗生活,放逐理想主义、理性,在趣味式戏剧式写作中将浓郁的悲剧感诗意化审美化.童年的不幸生活,成年遭遇的战乱及西方现代主义思潮、中国传统的乐生文化心态都使她将悲剧感审美化.其创作因而减少了发人深省的思想深度和净化情感的艺术力量.  相似文献   

8.
有关王昭君的事迹与评价,不仅长期以来在汉蒙等族人民群众中口耳相传,流颂不绝,而且也大量进入文人作品中,虽经历史潮汐的冲洗,至今仍留下许多文彩绚丽、发人深思的作品。然而如果我们仔细地比较一下就会发现,无论是文人作品还是民间传说中的王昭君形象都发生了极大的变异,她的形象随着时代的变迁而不断丰满,也不断复杂化,她实际上代表了不同时代不同阶层人物的不同心态,因此昭君形象在民间传说与古代文人作品中也就显现出不同的特征。  相似文献   

9.
论王安忆作品对人性的探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人性应是文学表现的重要内容。王安忆的作品经历了从人物自我情感的展示上升到人性价值的审视这一过程。她通过性爱这一生命现象和女性生存价值的思索揭示人性的真谛。领悟王安忆营造的人性世界才能理解王安忆作品的真义  相似文献   

10.
张爱玲的小说世界是经验世界与心内世界的整合.这里有动乱时代没落贵族生活的写真;有虚伪男女扭曲人性的曝光;有生之欲望,有爱之叹息.人生蹉跎,作者把握不了过去,也把握不了现在,于惘惘的恐惧中关注着人物和自身的命运.写作是她为心中的都市文明的祭献,也是她救渡自身的方舟.本文试图从对张爱玲身世、性情、自我意识的考察中重新解读张氏的作品.  相似文献   

11.
长期以来,提及萧红,人们往往谈论的是她传奇的生活经历,或是“左翼女作家”的身份,对她的作品与才华反而鲜有涉及。直至20世纪80年代《萧红评传》的出版,才真正揭开了全面研究萧红的“扉页”。萧红在其近十年的创作生涯中,既超越了时代写作的局限,又突破了女性写作的藩篱。在女性自我与人类的平衡木上,她成功地找到了表达自身体验与抒写人性的契合点,在自我审视中贯穿着对人性的思索与拷问,在深刻洞察中又浸润着个人情感,既立足于自身又站在更广泛的“人”的层面上,保持着心灵的自由与敏锐的文学创造力。  相似文献   

12.
玛格丽特.杜拉斯前期作品的风格与后期作品的风格并不一致,但都不同程度地渗透着一种情绪,从而使情节淡化。她用独特的情绪在被异化的世界中追寻人的本真,颠覆现存的状态去寻求真正合理的秩序;同时她又以强劲的笔力与新颖的思想为基础,为创作带来强大的生命力。杜拉斯实际上是用另一种方式追求人性的本质。  相似文献   

13.
自然、死亡与爱情是美国著名女诗人艾米莉·迪金森一生反复吟咏的主题。她是基督教的叛逆者,却构想着自己心目中的上帝;她热爱自然又害怕自然;她追求真爱却一生独身。本文在对女诗人几首具有代表性的诗进行具体分析之后,揭示了其诗歌中所表现出来的对自然、死亡与爱情的双面观。  相似文献   

14.
埃米莉·狄更森喜欢孤独,其潜意识中充满了记忆和感情,象一口深深的井。她孩童时代所需的慰藉,家庭未能给予,母亲的细心照料未能满足她内心强烈的求知欲望;成功之后,她对世界感到失望并厌倦了它,她总是被胡思乱想所折磨,内心冲突最终变成了危机。所以她最终将自然作为她诗歌的永恒主题,自然成了她唯一可去的地方,在自然中她找到了和谐,她所崇拜的自然体现。  相似文献   

15.
冰心不仅从事文学创作,也翻译了大量的外国优秀作品。纵观她的翻译作品,冰心翻译的"读者意识"始终贯穿于她的整个翻译过程,而且具体落实于指导其翻译的"信、顺、美"三原则之上。文章简要概述了冰心先生的"读者意识"翻译思想,并结合其翻译实例分析了她在翻译实践中所奉行的具体翻译原则。  相似文献   

16.
论赛珍珠非小说作品中的文化精神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赛珍珠是一位精力充沛因而多产的作家。除创作出成功改变了西方人心目中的中国和中国人形象的小说,她也写过许多非小说作品,发表大量的演讲辞。这些作品在精神上与她的小说创作的宗旨是吻合的,它们体现了她毕生所倡导的差异共存和互相尊重的文化精神。  相似文献   

17.
李清照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女作家。她突破桎梏,有远大的志向;喜欢争强好胜,有超群的见识;遇事敢作敢为,光明磊落。这几方面构成了她英雄情结的具体内涵。这种英雄情结使其作品既增加了历史厚重感,又富有强烈的时代色彩。  相似文献   

18.
爱怜少子是人们的普遍心态,因爱而较量则是一种另类母爱表达,是文学经典中的一道独特的风景线。爱是较量的动机,较量是一次爱心行动、一种爱心表达。爱心无可厚非,而爱心表达则因人而异,境界有别。孩子高于一切,不顾一切地保护孩子,是古往今来大多数母亲的共同心理。  相似文献   

19.
苏沧桑以心灵书写的方式描摹家乡、寄托乡思,以其女性独特视角努力守护家园,追求自然生态和精神生态的和谐。她看到了人世环境的痛苦与梦想,碰触到了当下人们心灵的柔软之处。将理性精神导引的家园意识、重估人与自然关系的生态良知,以及自由意志、终极关怀等现代精神引入写作,她的散文呈现出温暖唯美、真纯向善与灵魂书写特征,于刚柔并致、清纯内敛中释放恢弘精神格局。  相似文献   

20.
赛珍珠的跨文化理想(英文)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毕生致力于中美文化交流事业的美国女作家赛珍珠在她众多的作品中揭示了自己"一个世界"的跨文化理想,即异质文化之间互相尊重,求同存异,吐故纳新,和谐共处的文化理想。小说《帝国女人》中描述了以慈禧为代表的守旧派在与外国使臣交往中发生的一系列文化碰撞和冲突,本文通过对这些文化冲突的分析,揭示了赛珍珠跨文化理想的历史和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