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萧凤霞:《华南的代理人和受害者:乡村革命的协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姜振华 《中国学术》2001,3(1):349-352
对于国外研究汉族的人类学家来说,新中国建国后近三十年的国门紧闭无疑是致命的打击。失去了在中国内地田野作业的机会,深入的研究便无从谈起。把港台地区作为大陆的实验基地,只是一种无奈的选择而已。交流的障碍,时代的隔膜,使得大陆那段历史在国外学者的眼中蒙上了神秘的面纱。由此方见出美籍华裔人类学家萧凤霞(Siu,Helen F.)的幸运。  相似文献   

2.
一曾经有人提出,意象这个范畴,是我国古代美学固有的,并不只是外来语image的译名。这样说有一定道理,不过问题还有另一方面。随着历史条件的变化与认识能力的深入,思维的范畴,包括美学的文艺学的范畴,其实都在发展变化之中。有时候,范畴名称一沿其旧,但其内涵外延已不同于历史上的情况。意象这个范畴也是如此。说得更确切些,今天我们所谓的“意象”,实际上是我国传统美学概念与西方二十世纪观念的结合与互补。我们既站在自己的美学与文学的遗产上接受与解释了image这个外来词,同时又从当代的审美水准出发理解与阐述着古老的意  相似文献   

3.
浅谈日语外来语中欧美外来语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日本在科技、医学、文化、艺术等方面不断引进国外先进的技术与理念,使日本经济得以飞速发展的同时,在日语语言上也不断地引进外来语,以扩充日语词汇,满足使用的需要。但当今日语中,外来语不仅仅局限于“拿来就用”上,有大量的外来语在使用的时候会发生一定变化,这种变化的形式与原因都是多种多样的,了解其中的规律,对于外语学习者来说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4.
胡逢祥  李远涛 《河北学刊》2004,24(2):149-154
五十年来,中国港台地区的史学史研究成绩斐然,在资料、观念、研究视角以及西方当代史学理论与方法的引入方面都颇具特色。本文分三个时期对20世纪50年代以来港台地区的史学史研究成就和特点作了评述。指出,在60年代以前,其研究仍属40年代大陆风格的延续;至70年代中期后,始进入较大发展时期,研究队伍扩大,视野日见开阔,方法上亦一破过去偏重文献考证的路数,趋向于多元化;90年代以后,除研究广度有显著推进外,更因政治格局和文化思潮的变动而显示出一些值得注意的新特点。  相似文献   

5.
汉语外来语音意兼译方式及其文化心理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不同文化背景的语言接触日益频繁,汉语对于外来语的吸收,也有了新的变化,即更多地采用了音意兼译的译名方式;同时,汉语还以一些外来词作词根,造出了一系列的新词语.外来词能否融入汉语词汇系统,还要受到民族文化心理中的求新心理、求美心态的制约.  相似文献   

6.
略述民意研究、民意测验的沿革及其在中国大陆的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民意研究和民意测验在西方国家以及中国的港台地区开展的比较早。也很发达,形成了其从初步探索到日臻完善的阶段划分。在中国大陆,专门化的民意研究和民意测验开展的都比较晚,但是,近年来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民意研究、民意测验以及类似的舆情研究和舆情调查都迅速发展起来,并初步确立起它们为中央和地方党政机关提供决策咨询和智力支持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7.
中文“令状”是一则外来语。令状在不同的国家,有着迥异的叫法。普通法上的令状与罗马法上的令状相类似,但并不同一。令状类似于手令(授权状),但并不是手令(授权状)。令状的内涵在不同历史时期,并不相同。本文旨在正本清源,对令状的含义与翻译进行考证。  相似文献   

8.
芦力军 《中州学刊》2007,(5):249-251
在跨文化交际中,外来语扮演着一个重要角色,它们不但带来了第三方的文化,而且其语言特征对交际者双方的语言和文化都是一种冲击。从跨文化交际角度看,使用外来语会加深交际双方对不同文化的认识,丰富我们的语汇,但过多地使用外来语,不但会影响到本国文化的传承,而且从某种意义上讲,不规范地使用外来语对本国语言的句法体系也是一种冲击。  相似文献   

9.
屈文生 《学术研究》2012,(11):122-129
近代中文法律新名词多从日语翻译而来,且大多直接借用和制汉语的书写形式,其辗转形成的轨迹是西方法律词语的跨语际实践过程。清朝末年及民国初年的法律辞书编纂之于现代汉语法律译名的形成及变迁的意义在于,作为时代语言的记录者,它们在内容上较为真实客观地反映了西方法律词语传入中国时的最初汉语形态。法律辞书是法律译名在现代法学话语体系中获得合法性的证据或证明。研究近代史上法律辞书编纂、法律译名的中国化及新旧法律名词之间的冲突问题,对消解今日辞书中法律译名的不统一和失范问题,仍具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0.
杨平  孔毅 《理论界》2004,(4):320-320
我们所说的外来语,主要是外来词及少量的外来固定短语。外来词是外来的词,是由外民族首先发明并凝聚了词的概念,更重要的是由外民族赋予了特殊的形式,或者是语言形式,或者是文字形式。而借入汉语之后,又经过不同程度的再创造,在语音形式上或文字形式上进行适合汉语的再创造,从而融入汉语词汇,成为汉语的词。下面将从两个方面谈及外来语的流行。 外来语的绝大部分都是从不同行业与其他民族文化、技术交流中引进的。何以在大众中流行,应有其特定  相似文献   

11.
生成语法术语不仅数目极其可观,而且还有很多的术语一词多译.同一个术语,多个译名无疑会引起概念上的混淆、误读,给人们在理解和使用上造成费解和混乱.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各界人士必须协同合作,加强术语译名规范化.  相似文献   

12.
经文化部批准,由南充市人民政府主办,中国历史文献研究会、南充市《三国志》研究会、四川师范学院筹备纪念陈寿诞辰1760周年的三国文化国际学术讨论会暨中国历史文献研究会十四届年会,于1993年10月26日至30日,在陈寿的故乡四川省南充市隆重召开。来自中国大陆以及美、日、加、英和港台地区的国内外学者100余人,出席了大会。会议收到论文70余篇,与会者就《三国志》和三国文化等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澄清了一些模糊观念,在有关三国文化和三国史的重大问题上,提出了不少新看法,将这些问题的研究和探讨,大大向前推进了一步。现将讨论中涉及到的主要问题和观点简略叙述如下:  相似文献   

13.
哲学在明末的译名是爱知学、理学或穷理学。明治维新时期,日本学者西周在知晓这一译名的情况下,摈弃理学等原有译名不用而新创哲学译名,是有其文化上深意的。用哲学译名,既与东方语境中人所共知的朱子理学划清界限,又使这门学问具有东方文化气息。哲学在辞典、报刊等普遍使用的情况下,最终为中国学者所接受,但其接受过程并非没有理性的思考,并非毫无障碍。梁启超、严复都曾对这一译名踟蹰再三。哲学译名的确立过程,是东方学者赋予哲学东方意义的过程,西周、梁启超、严复对哲学译名深思、选择的过程,也很有东方特色。西周后创的哲学译名,能够取代中国已有的爱知学、理学而为东方学人共用,是日本在接引西方文化方面超过中国的标志之一。  相似文献   

14.
汉语外来语的社会文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语外来语的社会文化分析唐雪凝外来语,又称外来词(alienword)、借词(borrowin),指一种语言从别种语言吸收过来的词语。语言很少是自给自足的。现代语言学家布龙菲尔德在《语言论》一书中曾指出:各族语言都是相互取长补短的,正像天然物体和人造...  相似文献   

15.
“修辞立其诚”。 这是儒家对于立名的态度。这种慎重,曾经深深影响过开眼看世界的第一批学人。西学译介第一人侯官严复,在译名问题上,就有过“一名之立,数月踯躅”的感叹,真可谓如履薄冰、如临深渊。这种态度,自然不仅是因为译事之难,更是一种对学术人生的敬慎与谨严操守。  相似文献   

16.
20 0 1年 4月 2 5日上午由新疆社科院语言研究所主办的以《外来语对现代维吾尔文学语言产生的影响》为主题的新疆社会科学院 2 0 0 1年学术年会语言学分会在乌鲁木齐隆重召开。研讨会上语言所副所长、副研究员、课题组组长帕尔哈提·吉兰就《外来语对现代维吾尔文学语言产生的影响》课题作了综述发言。他指出 ,从古代到现代维吾尔语一直受到外来语的影响。到了 2 0世纪这种影响显得越来越深刻。外来语在现代维吾尔语中的影响涉及到语音、词汇和语法等领域。语言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库莱西·塔依尔和实习研究员阿依夏木古丽、助理研究员海拉提·…  相似文献   

17.
任何一种语言都有外来语形式的存在,而英语中外来语数量尤其之多,曾有种说法称“英语是古典语言的蓄水池”,这在世界语言中也是一种罕见现象。英语中外来语所占比例最大的是拉丁语和希腊语。了解它们的来源,掌握希腊语和拉丁语词根并熟悉其构词程序对理解英语词汇非常重要。近期传入的外来语大都保持了原有的词形和发音特点,而大部分的外来语已面目全非,但无论是过去还是近期传入的外来语都大大丰富和影响了英语词汇。同时也对英语语法、语音产生了影响。  相似文献   

18.
马奔 《东岳论丛》2011,32(12):73-76
协商民主作为一种参与式治理的民主模式,在大陆与台湾地区都得到了实践:在实践背景方面,大陆与台湾地区存在明显差异;在实践形式上,台湾地区更加规范;在实践效果上,大陆的政府部门决策回应更为积极。但是,两岸也同样面临着把协商民主进行制度化规范等问题。  相似文献   

19.
现代汉语词汇“悲剧”可能是个外来词,原本是日本文化界为翻译“tragedy”而新造的一个日本汉语词.这个词大约在20世纪初被留日的中国学者习得并引入中国.由于未意识到该词外来语的性质,中国学者长期以来对之可能存在望文生义之处,过于重视悲惨故事和悲惨结局在“悲剧”文体中的决定性作用.20世纪初,中国学界普遍的救亡图存的心理对此种中国式“悲剧”观念的流行有着直接的推动作用.因此,当中国学界以“悲剧”指称“tragedy”时,“悲剧”不复是“tragedy”的简单译名,而是将“tragedy”命名为“悲剧”,“悲剧”这个现代汉语词汇自身固有的多种中国式的意涵成了理解“tragedy”的先决条件.由是,产生了学界关于悲剧的诸多争议.就汉语语境来说,“肃剧”是对“tragedy”更为恰切的译名.  相似文献   

20.
浅谈词牌名的翻译——以毛泽东诗词英译本为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国内外流行的《毛泽东诗词》英译本的词牌名翻译主要有三种方式:译意法、零译法和音译法,尚存在译名不统一的问题。词牌译名的统一化和标准化有利于中国古诗词的对外交流传播。研究发现音译加注的方法是词牌名翻译较为可取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