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前一句在写作的定义中告诉我们,作文教学不仅要着眼于学生书面表达能力的提高.而且还要关注学生自我意识发展和精神世界的构建。后一句对写作的要求强调作文教学要真实地展现学生生命的本色。赵谦祥老师提倡的“绿色作文”,就尊重了学生的个性,把精神生命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作文充满生机。其实作文教学需要“绿色”,有绿色也更体现出“阳光”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生物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帮助学生形成生物学概念.获得生物知识和实验技能,培养观察和实践能力,还有助于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文章主要从学生实验兴趣现状调查、妨碍学生实验兴趣发展的原因分析、激发实验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等三个方面阐述了在生物教学中,教师通过以“实”、“新”、“疑”、“首”、“情”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相似文献   

3.
“冰冻三尽非一口之寒”,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写作兴趣的激发,绝不是一朝一夕的功夫,需要学生情趣盎然地投入.有滴水穿石的毅力,教师细致入微地指导。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坚持有序训练与随机训练相结合的原则,从生活中选材,到生活中运用,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写作的内驱力,让训练“顺生活而生,应生活而用”。  相似文献   

4.
为了改变学生怕写作文、写作时或语句表达不清或感到元话可写的现状,我在近几年的教学中,坚持让学生写“快乐日记”。希冀在新“课标”理念下,能以日记为切入点,激发学生写日记的兴趣,培养写日记的能力,养成良好的写日记的习惯,引领学生快乐作文,提高写作素养。  相似文献   

5.
乔晓慧 《可乐》2011,(1):M0002-M0002
我是中学语文教师,看过半年杂志之后,《可乐》成了我教学的好帮手。首先,《可乐》内容阳光、积极、向上,可以放心推荐给学生看。《可乐》中的许多文章,如“流行童话”、“心灵阳光”、“为人处世”等栏目的稿件,富有哲理,观点新颖.能极大地开阔学生的视野,  相似文献   

6.
初中时期是学生人生观、世界观及品德情操形成的关键时期.也是学生为将来自身持续发展奠定坚实文化基础的时期。而这些都依赖于良好的习惯。初一年级上学期开始,我班开展了以“养成良好的习惯,创造美好的人生”为主题的系列班会活动。这是我在班级管理中有意识地把“良好习惯”渗透进学生心中,让良好习惯成为学生成长的土壤,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学习的结果。总是让人陶醉,但其过程却总是那么的“苦”:悬梁刺股、凿壁借光、挑灯夜读。作为老师,也只好以这副对联来勉励学生.无止境地让学生“苦”下去,引发了一系列的恶性循环:糊里糊涂地记下来,费时费力地写下来,最后生搬硬套地“作”出文来。没个性.没真情,没实感,更谈不上什么创造。与外国的学生相比,“作”文的严重弊端暴露无遗。由此可见,语文教学要应用信息技术,逐步实现网络化.已是不容回避的话题。  相似文献   

8.
赫尔巴特认为:“兴趣指的是个性心理观念的积极活动,总是以需要为基础而形成的内在来源。”兴趣能使学习活动随之变得愉快.学生能高效率地掌握知识和技能。所以,激发学生写作兴趣是写好作文的起点。作文教学要取得一定成效,语文教师必须千方百计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让学生变被动学写为主动学写.逐步使他们乐写。那么.我们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呢?下面谈谈我的几点做法:  相似文献   

9.
语文教学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理解正确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学生学语文,不单单是能读懂文章,还要学会写文章。引导学生学会写作,是每个语文老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如果单纯依靠课本上每学期八次的习作训练,是远远达不到教学目标的。如何既不给学生增加负担,又使训练取得良好的效果呢?新“课标”指出:“作文教学要和阅读教学紧密结合。”小学语文教育专家崔峦同志也说过:“在我们语文教学中,一方面要加强阅读教学,另一方面要加强读写联系,做到读写渗透,读写结合。”这些年,我开始在教学中进行读中学写的尝试。我为每篇阅读课文找到一个“读写结合训练点”,在课堂上尽量为学生创造练说、练写的机会,力争每节课都让他们练练笔。实实在在,轻轻松松坚持下来,还真达到了“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学生由“怕文”到“乐文”,习作水平明显见长。  相似文献   

10.
教育家陶行知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一个孩子就是一本书.我要用心去读懂他们,用心去爱每一个学生.用爱去教每一个学生.以真情、真心、真诚教育和影响学生.让他们在充满爱的环境中愉快地成长.履行着“用心去爱,用爱去教”的誓言。可是.俗话说得好:醉后方知酒昧浓,为师方知为师难。用爱去教.谈何容易?  相似文献   

11.
语文新课标指出:“写作教学应该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这些重要的论述,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和“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思想。  相似文献   

12.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笔者长期从事语文教学,倒不奢望学生写起作文来个个文思泉涌.一挥而就,但一直寻求着让学生不再视作文为一种痛苦。能乐于表达,“懂得写作是为了自己的表达和与人交流”。  相似文献   

13.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手,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这既是对写作教学的要求.同时也是对写作教学策略的原则指导。如何实施写作教学策略,提高作文教学水平和学生作文能力呢?  相似文献   

14.
本文由一则故事引出“什么知识更珍贵”,然后提出让学生通过参与教学过程来展示知识的形成过程,这样知识更容易理解,容易获得更多的情感体验.  相似文献   

15.
《语文课程标准》中对初中生作文的课程目标是这样规定的:“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要“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地表达”。并建议“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同时要“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  相似文献   

16.
雍定芳 《金陵瞭望》2009,(21):49-49
桥林街道“三坚持、三结合”推进拆迁。一是坚持把依法征迁与维护群众利益相结合。积极上门向广大群众讲明、讲透拆迁政策,最大限度地赢得群众的理解和支持:同时坚持规划引领.超前完成安置房建设,确保拆迁“零过渡”.使广大群众正常的生产生活不受影响。二是坚持把和谐征迁与保持社会稳定相结合。街道成立拆迁办公室,纪委监察派驻.积极主动排查引发拆迁矛盾的苗头和隐患,耐心接待上访群众.主动研究对策措施,及时化解矛盾纠纷.使征地拆迁工作在和谐稳定的氛围中加速推进。三是坚持把阳光征迁与切实改进作风相结合。该街道充分发挥“阳光拆迁”的“加速器”和“防腐剂”功能,由监察室牵头.严格政策、提升标准、规范程序.切实维护政策的严肃性、公正性和公平性,真正实现了“拆迁阳光、干部优秀”的目标。  相似文献   

17.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这不仅是一种教学要求,更重要的是反映一种新的教育理念。作为语文教师应紧扣“课标”精神,千方百计寻找写作契机,加大训练力度,以此提高学生写作水平。  相似文献   

18.
西工大党委学生工作部、学生处始终坚持“以学生党建为龙头,以学生全面成才为目标,以学风建设为重点,以干部队伍建设为保障,以安全稳定为基础”的学生工作总体思路,着力构建“三大体系”,即以全面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为基础、全员参与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以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为宗旨的大学生素质拓展体系,  相似文献   

19.
高校经济困难学生问题是高校改革发展中较为突出的问题之一,也是社会广泛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宁夏是我国西部少数民族经济欠发达地区,由于受区域性经济和历史及自然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宁夏高校经济困难学生问题尤为突出,比例更高。笔者通过调查,引入“授人以渔”而不是“授人以鱼”理念,坚持“实事求是、创新、可持续、易推广、参与式”的原则,积极探索能够让更多经济困难学生得到能力提高、终生受益、可推广的经济困难学生群体教育对策。  相似文献   

20.
大一学生心态失衡浅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不适应新的生活环境、录取志愿专业与理想志趣的差异、“理想中的大学”与“现实中的大学”的反差、紧张的中学生活与松弛的大学生活的反差等等,造成了大一学生心态的失衡。教师、高年级同学的关心和帮助,让他们尽早接触大学的学习生活,等等,可以解决大一学生心态失衡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