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鲁迅认为“《稻草人》是给中国的童话开了一条自己创作的路”,后来我们大都把这条路理解成为现实主义的道路,有人甚至将其命名为“稻草人主义”。无论是从鲁迅对儿童文学的认识,还是从《稻草人》这部童话集内在特性来看,都可以衍生出这种说法。惟其如此,我们不能将具有强烈现实主义精神的《稻草人》当作童话来看待,因为它所遵循的是事理逻辑而非情感逻辑,并且缺乏童话中的必要的行动性因素。对“稻草人主义”的过分强调,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国内童话创作想象力的伸展,我们今天必须理性地看待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2.
从文学革命到革命文学,“人”的主题被切换为“阶级”主题,这种主题的转换并不意味着人的主题的淡化,而恰是人的主题的深化及具体化。左翼文学运动推动了儿童文学本位观的转向,革命现代性的注入阻滞了纯化儿童观的延展,扭转了儿童与成人绝对“二分”的导向,彰显了儿童文学“生活教科书”的社会功用性。叶圣陶“稻草人主义”所开创的体式被张天翼模式取代,新儿童文学范型消泯了“为儿童”还是“为成人”的两歧性,夯实了现实型文学体系与文类秩序。  相似文献   

3.
叶圣陶是以小说家的身份步入文坛的,他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卓有成就的著名作家之一。与其他作家相比,他突出的贡献在于他是中国现代童话这块处女地的少数几位拓荒者之一,他的第一部童话《稻草人》堪称我国童话创作的一座里程碑。“五四”以前的儿童读物,如《三字经》。《千字文》、《圣谕广训》等,大多充塞着“圣贤大道理”的枯燥t)l诫,将儿童视为“缩小的成人”人]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那时是没有真正的儿童文学的,更不用提童话创作了。“五四”时期是我国儿童文学觉醒与发展的时代,从1921年至1931年,叶圣陶先后创作了近四十篇童话…  相似文献   

4.
三十年代中国儿童文学现象的历史透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0年代中国儿童文学的突出现象,一是左翼文艺运动给儿童文学注入新鲜血液,二是张天翼创作的三部长篇童话把现实主义儿童文学创作推向了新的高度,三是伴随着“科学救国”的思潮出现了科学文艺创作热。30年代的儿童文学体现出进一步强化文学与现实、文学与社会进程的倾向,并注入了“革命范式”的理想主义激情,但也有某种图式化而缺乏审美化的现象  相似文献   

5.
当代“低龄化文学创作”现象重新阐释了儿童文学创作,这一阐释也让我们重新理解以往的儿童文学创作;同时,当代“低龄化文学创作”现象又在重新阐释着文艺学的基本创作理念,这一阐释更进一步催生着当代文艺学学科构建的开放性形态。  相似文献   

6.
八九十年代的新潮儿童文学回归“五四”,继承了“五四”儿童文学“以孩子为本位”的传统精神;幼年文学、童年文学、少年文学“三个层次”的儿童文学的分类,直接激活了儿童文学的创作生产力;重建人的意识、塑造未来民族性格,极大地提升了儿童文学的价值功能与作家的人文担当。这三方面的合力,直接促进了八九十年代中国儿童文学的发展繁荣。  相似文献   

7.
从叶圣陶创作于二十年代初的童话《稻草人》和稍晚问世的冰心散文《寄小读者》,到建国后张天翼的童话《宝葫芦的秘密》、徐光耀的小说《小兵张嘎》和孙幼军的童话《小布头奇遇记》等等儿童文学的优秀作品大量涌现。郑渊洁的儿童文学杂志《童话大王》从1985年诞生以来其总印数已逾亿册之巨且连续刊载24年之久。事实表明,二十世纪中国大陆的儿童文学的发展呈上升繁荣趋势。因此,我们自然就有了如下两个问题。  相似文献   

8.
儿童观问题是儿童文学一个根本性的文化问题 ,2 0世纪中国儿童文学的发展思潮 ,集中到一点 ,就是“儿童观”问题。从五四“以孩子为本位”的儿童观 ,到 30年代“配合一切革命斗争”而形成的儿童观与儿童文学观 ,再到八九十年代尊重儿童个性的儿童观 ,它的背后是社会文化产生了变革 ,通过儿童观来影响儿童文学观和儿童文学作家的创作。  相似文献   

9.
理应成为儿童文学大国的中国 ,儿童文学现状并不令人乐观 ,特别是对大胆想象的缺失、对科幻作品的缺失、对大家名作的缺失等令人省思。针对现状 ,必须建设创作队伍 ,繁荣创研园地 ,加强理论批评 ,为儿童文学的繁荣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0.
梅杰的《重写中国儿童文学史(纲要)》将个人立场与历史细部相结合,坚持还原历史,论从史出。这一重写不仅以新的史料质疑了部分儿童文学研究的主流定论,也探讨了中国儿童文学的古今关系、儿童文学与中国现当代文学、“儿童本位”理论与实践的关系,以及儿童文学作家主体性与作品成就之间的关系、作家作品在不同时代的传承影响关系等。这些关系有所区分地整合进了文学史的叙录评断之中,一定程度上形成了中国儿童文学史的一体化书写范式。“儿童本位”论与“泛儿童文学”观的对照书写,突显了中国儿童文学观的历史演变进程及“儿童本位”的重要意义,对此后中国儿童文学史的撰写、儿童文学的创作与批评以及儿童文学的理论建构与实践应用,都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1.
中国原创儿童文学从五四发端至今,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走过了一条曲折艰难的道路。新时期以来,有一些数字表明,中国儿童文学的创作达到了空前的繁荣,许多作家和理论家盲目乐观。从童年生态、作家思想力和表现力、儿童文学阅读现状等几个方面考察可以发现,中国原创儿童文学潜藏着巨大的危机。中国原创儿童文学要想摆脱危机,就必须走向“儿童本位”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2.
发展中的中国儿童文学已经出现后现代文化现象,通俗儿童文学正迅速地从艺术儿童文学中分化出来,其产业化势头越来越猛。在中国儿童文学产业化进程中,需要警惕“数字崇拜”和电视“图像”化写作这两种倾向,因为前者消解思想和艺术的创新,后者难以养成儿童的“阅读”能力,难以由此生成自我意识、想象力和批判能力。作为应对,中国儿童文学应该加强艺术儿童文学的修为,同时,在小学语文教育中张扬“经典”思想、“文字”力量和“深度模式”。  相似文献   

13.
一提起中国的童话创作,人们不能不带着敬意想到叶圣陶,因为他是“五四”以来最早从事童话创作的作家,也是有光辉成就和卓越贡献的一位作家。早在一九二一年,叶圣陶在从事小说创作的同时,就开始了童话创作。到抗日战争爆发时为止的十五年中,他共写了四十篇童话。先后出版了两个集子:其一是《稻草人》,1923年出版;其二是《古代英雄的石像》,1931年出版。此外,在1936年出版的《四三集》中还收有《鸟语兽言》、《火车头的经历》等篇。1956年又从全部童话作品中精选十篇,辑为《叶圣陶童话选》出版。这些童话无论从内容到形式都有独特之点。从思想内容上来说,是当时中国现实生活的曲折反映;从艺术风格上来讲,有中国作风中国气派,为中国的儿童文学创作开辟了新天地。  相似文献   

14.
叶圣陶的童话《稻草人》曾受到王尔德《快乐王子》的深刻影响。但是,在中国特有的社会文化背景之下,《稻草人》有意无意地放大了《快乐王子》中微弱的现实主义因素,并演绎成为中国童话创作的主要方法,对中国的童话创作产生了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5.
中国儿童文学的学术化既是实现“文学现代化”的手段,也是结果。现代儿童观这一思想资源的出场,为建构起现代的儿童文学观念及学术品格提供了先决条件,从而拓展了文学范畴及人学的内涵。基于“儿童的”与“文学的”双重特性,儿童文学内蕴的双栖性制导了并非一致的学术化发展路向,思想上的“为儿童”与艺术上的“去教化”使其深陷“纯化”与“泛化”的逻辑怪圈之中。在向外译介、向内整理的一体化体系中,内外两种思想资源互为他者,并汇聚为推动儿童文学创作的复合性学术资源,驱动了中国儿童文学向“民族化”与“现代化”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6.
“为少年儿童书写”,是我国当代著名儿童文学作家严文井反复阐述的儿童文学创作观。他在儿童文学创作活动中始终秉持着这一理念,具体表现在从现实生活中获取童话灵感、诗意与幻想并存的美学追求,以及思辨与童趣相结合的故事内容等,创作出许多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与此同时,严文井在创作活动中不断摸索、总结,形成的儿童文学创作理论与其创作活动相互促进,对我国当代儿童文学创作实践与理论的形成,具有重要的启示性意义。  相似文献   

17.
“儿童本位”论是贯穿于中国儿童文学百年历史的最重要的儿童文学观,它产生于五四时期,经过当代的理论诠释和创作实践,已经成为儿童文学创作和研究中最有影响力的儿童文学思想。近年,儿童文学学术界有学者提出了以“主体间性”来超越“儿童本位”论这一理论主张。本文认为,试图以“主体间性”超越“儿童本位”论的理论主张,没有真正理解“儿童本位”的本义,没有认识到在儿童文学这个世界里,儿童与成人之间,有着其他任何人际关系都不具有的特殊关系。在现阶段,“儿童本位”论依然是远比“主体间性”更具有历史和现实实践之有效性的一个方案。作为历史真理,“儿童本位”论在实践中,依然拥有马克思所说的“现实性和力量”。  相似文献   

18.
女性与儿童文学有着天然的不解之缘。五四时期,女作家就以齐集性的创作为中国现代意义的儿童文学作了筚路蓝缕的开创。本文就这一现象,从历史发展和文化发展的角度,探究现代儿童文学女作家性别意识的文化成因以及女性性别本身对于儿童文学的影响和意义,从而把握儿童文学女性文本的特质。  相似文献   

19.
名家效应与儿童文学晓舟在煌煌一部世界儿童文学史的巨著中,我们不难发现这样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即名家参与儿童文学创作,并为儿童文学留下不朽的名篇的史实。那些在成人文学创作中极有成就地位的名作家,在儿童文学创作中同样表现出非凡的才力,作品成为儿童文学经典...  相似文献   

20.
叶圣陶说过:“郑振铎兄创办《儿童世界》,要我作童话,我才作童话,集拢就是题名为《稻草人》的那一本。”他的第一篇童话《小白船》发表在《儿童世界》第一卷第九期上。1922年,他共在该刊发表了19篇童话,以后又写过20多篇,合计43篇。这些童话分别结集为《稻草人》(1923年)与《古代英雄的石像》(1931年),此外还有《鸟言兽语》、《火车头的经历》等篇收录在《四三集》中。 叶圣陶童话全系作家独创。鲁迅曾赞誊《稻草人》“是给中国的童话开了一条自己创作的路的”;郑振铎认为《稻草人》“在描写一方面,全集中几乎没有一篇不是成功之作”。叶圣陶童话正是内容与形式双美的杰作,它的出现是中国艺术童话成熟的标志。叶圣陶自己也对郑振铎这样说过:“我之喜欢《稻草人》较《隔膜》(叶圣陶的第一个短篇小说集——引者注)为甚,所以我希望《稻草人》的出版,也较《隔膜》为切。”叶圣陶之所以如此偏爱他的童话,因为这是他献给“最可宝爱的后来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