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修辞隐喻、认知隐喻和语法隐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隐喻研究中,不同学者从不同角度对隐喻的性质和功能作出了各自的阐释。本文简要介绍一下有关学者分别从修辞、认知以及语法的角度对隐喻理论所作的诠释,进而讨论三种隐喻观的异同点,以期达到对隐喻有更深的认识。  相似文献   

2.
隐喻有其独特的工作机制,它使事物的类属关系或分类空间不再僵化和固定不变,使无法经验和不可言说的事物显示出新的可能与意义。从隐喻的角度来分析"飞马"一词,通过解释"飞马"中"飞"的隐喻意义,不仅可以让"飞马"一词摆脱所谓的空名或空指称短语的指摘,还可以使其内在的逻辑可能性得到合理的解释。  相似文献   

3.
目前隐喻研究已超越了语言学范围,从各自不同的角度,不同领域建立了不同的隐喻理论.运用关联理论的观点来对隐喻的产生、识别和理解进行分析,可以为隐喻的阐释提供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4.
从文化认知的视角谈隐喻的翻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传统的语言学角度来看,隐喻是语言形式上的修辞,是语言装饰的手段,因而隐喻只是修辞学、文学和文体学研究的对象;而从认知语言学和心理学的角度来看,隐喻是人们对抽象概念认识和表达的强有力工具,不仅是语言学的,更重要的是认知的、概念的.文章从文化认知的角度来解读隐喻,把隐喻分成共有隐喻和特殊隐喻两大类,并针对不同的情况提出隐喻翻译的不同方法,以最大限度地提高译文的文化语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借助Fauconnier的概念整合理论,从认知角度对<围城>中虚实喻、互喻、曲喻、博喻等新奇隐喻进行解读.研究发现,不同的隐喻类型,可以在概念整合理论框架下建立不同的概念整合网络,从而为我们分析中国文学作品中一些新奇隐喻提供了一套新的方案.  相似文献   

6.
在汉韩两种语言中有不少与"吃"有关的隐喻,它们既有共性又有个性。本文以语料为基础,运用概念隐喻理论,从认知角度对汉韩"吃"动作的隐喻进行了比较与分析。  相似文献   

7.
隐喻不但是一种修辞手段,更是一种人们认识世界的思维方式。本文试从彭利元教授对Ogden&Richards的经典语义三角修正后得出的新"语义三角"的视角对隐喻进行解读,以揭示隐喻的产生、本质以及分类和功能。隐喻是在人类认识世界并与其相互作用以及创造语言过程中产生的;其本质是从一个概念域(源语域)向另一概念域(目标域)映射的结果;其功能主要表现在认知功能和语言学功能;它对人类认识世界和创造新的词汇和概念产生了重要的作用,并间接地促进了人类思维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隐喻一直是国内外语言学家研究的热点。尽管国内关于隐喻的研究很多,但对于几何中"面"的隐喻研究却很少。本文从认知的角度,分析了几何中由"面"组成的短语的隐喻意义,并在此基础上归纳了其成因。  相似文献   

9.
汉语隐喻的语用综观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语用综观论由比利时学者耶夫·维索尔伦率先提出.该理论以达尔文进化论为思想基础,旨在建立一个统一连贯的理论框架,用以解释人们在语言使用中不断做出的选择现象.从语用综观的角度看,隐喻的使用也是一个不断做出选择的过程.通过引入变异性、协商性和适应性等三个处于不同层次而又相互联系的关键概念,我们可以更好地阐释隐喻的生成及理解:隐喻的生成是发话人以相似性为原则寻求源域,并从最佳个体关联角度对源域进行适应性评价的过程;隐喻的理解也同样充满了变异、协商和适应,释话人需要在可能的范围内选择具有最佳语境适应性的语义解释.以语用综观论为出发点,结合具体的汉语隐喻实例,可以使我们从一个新的角度来认识"人们是如何使用隐喻的".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出发,对"A+N"结构进行全面的考察,包括原型理论、构式、隐喻、成分意义等。指出",A+N"结构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人类认知的体验基础,以及认知遵循的从简单到复杂、从客观到主观的基本规律,而隐喻则是人类认识不断深化的重要机制之一。隐喻具有突破语义限制的作用,其产生的结果可使"A+N"的意义固化,从而形成习语和惯用语。  相似文献   

11.
隐喻的顺应性解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隐喻研究已超越了语言学范围,从各自不同的角度,不同领域建立了不同的隐喻理论。雏索尔伦(Versehueren)的顺应理论(Theofy of Adaptation)从语境关系顺应、结构客体顺应等角度考察隐喻的产生、识别和理解,弥补了传统理论在说明隐喻的成因和工作机制方面的不足,为隐喻的阐释提供了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2.
汉语古诗词中的时空隐喻折射出其"时间空间化"的内在实质,对诗意之"出"起着关键性的作用。从认知的视角考察时空隐喻在汉诗英译过程的转换及其对诗文意境的影响,不仅有效帮助我们理解和欣赏原诗意境,更为优秀汉诗英译提供新的思考角度。  相似文献   

13.
语法隐喻与认知隐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语法隐喻和认知隐喻两种隐喻理论基于对语言的不同理解,对隐喻的研究因此呈现出不同的特点.两种隐喻理论,有四个不同点--对语言的认识不同、研究范围大小不同、对人类经验的分类不同、对"重塑"这一概念的理解不同;一个相同点--都承认隐喻是一种语义现象,都试图解答隐喻如何以其独特的方式表达意义这一核心问题.  相似文献   

14.
从行、知、言三域角度对"都"与"一概"进行分析,认为"都"句倾向于出现在行域,主要用来陈述客观事物。"一概"句不出现在行域,而出现在言域和知域,它的主要语旨用意是用来指令、规定、宣告、许诺、评价等。因此"一概"的主观性高于"都"。据此理论基础对"都"字句和"一概"句的句法结构不同、互换有何规律等相关问题进行合理解释。  相似文献   

15.
隐喻是人类认识世界的重要手段,生态隐喻反映人类对待生态问题的态度。梭罗作品中包含着大量的生态隐喻,对其中的动物隐喻、季节隐喻及处所隐喻进行解读有助于我们挖掘自然文学鉴赏的新角度,带来新的审美体验。同时,梭罗作品传达了一种乐观主义思想,可以帮助我们确定未来生态批评的方向,有益于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相似文献   

16.
二十多年来,隐喻的传统修辞受到了认知语言学的挑战,使人们对隐喻有了新的认识.隐喻并不是一种语言现象,而是一种认知现象.本文试图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对方位隐喻中的"前后"域的隐喻拓展意义进行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7.
由于隐喻的作用,容器方位词的意义范畴从空间逐渐向时间和性质状态发展演化,所以形容词逐渐可以与容器方位词组合。容器方位词的"里"、"中"可以与形容词组合,但是两种结构的偏重点不同。容器方位词"内"、"外"不能与形容词组合,解释这个现象需要从认知功能的角度去展开。  相似文献   

18.
要真正重视并深入开展"文革语言"研究,首先需要解决对其意义和价值的认识问题。"文革语言"研究的意义和价值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对汉语语言学本身而言,无论从共时还是历时的角度,"文革语言"研究都是一个非常值得认真研究的领域,并且为现代汉语研究增添许多新的内容。二是对社会语言学而言,"文革语言"研究也有相当的促进作用,甚至"文革语言"本身的很多内容也都可以归入社会语言学的研究之中。三是对"文革学"及"文革史"而言,"文革语言"研究理应成为其重要的内容之一,甚至可以构成隶属于前者的一个新的分支学科。  相似文献   

19.
随着认知语言学的兴起,隐喻的作用开始获得重新的认识。而且在新兴起的认知语言学中,隐喻占据着中心的地位。认知论者认为,隐喻不仅是一种语言修辞,而且是一种思维模式,是人们用来借助具体事物认知抽象事物的一种有效认知工具。文章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之上,着重从认知角度对英汉空间隐喻进行对比分析,挖掘英汉两种语言的异同,并提出一些翻译的方法,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相似文献   

20.
Charteris-Black在从语言、认知和语用维度阐释隐喻的基础上,综合运用批评话语分析和语料库方法进一步从社会、批评和意识形态角度分析隐喻,并提出一种新的隐喻分析模式——批评隐喻分析。隐喻具有意识形态构建功能,批评隐喻分析不仅可以用于分析隐喻,更应该作为批评话语分析的一种重要补充方法,结合社会历史语境进行意识形态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