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近年来有关油气资源开发中生态补偿机制的研究文献进行梳理,归纳油气资源开发中生态破坏以及补偿机制问题的有关理论观点,在能源经济学、环境经济学、生态经济学的基础上进行评述,对下一步的研究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2.
水土保持生态补偿制度是解决油气资源开发经济利益与水土生态环境利益之间冲突,协调利益相关者之间关系的有效机制。油气资源开发水土保持生态补偿制度的理论源于经济学、法学、生态学、伦理学、系统学等多学科。着重从外部性理论、公共产品理论、稀缺性理论、权利义务理论、环境公平理论、生态价值理论、生态系统恢复演替理论、传统伦理学理论、生态伦理学理论、复合生态系统理论、系统熵理论等角度论证了油气资源开发水土保持生态补偿制度建立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油气资源开发过程扰动资源开采地的原始地质地貌和水文情况,成为影响油气产区生态环境的主要因素之一。当前,我国油气资源开发水土保持生态补偿制度存在着法律体系不健全、补偿主体界定不清、补偿客体未统一、补偿标准有局限、补偿资金来源渠道受限等问题。为此,可以通过完善油气资源开发水土保持生态补偿法律制度体系、从补偿给付主体和补偿接受主体以及补偿实施主体三方面明确补偿主体、确认补偿客体为水土环境生态利益、依据油田永久占地和临时占地面积折损的水土保持生态服务功能价值计算补偿标准、拓宽补偿途径等措施,进一步优化我国的油气资源开发水土保持生态补偿制度。  相似文献   

4.
油煤气资源开发环境管理工作方面的失误、人们的部分错误认识和油煤气资源开发中缺少行之有效的资源坏境生态补偿机制,造成了西部地区资源开发过程中企业与当地农民的利益冲突,表现为水资源使用问题上的利益冲突、开发区的道路毁损严重、油田开发区占用耕地情况严重、土壤污染严重、油煤气资源开发中对开发区生态环境破坏补偿机制的冲突等。可通过加强宣传教育、完善环境监督管理措施、建立资源开发补偿体系等来理顺西部地区资源开发过程中的利益协调机制。  相似文献   

5.
建立科学的生态补偿机制是解决矿产资源开发中生态保护问题的有效途径.当前,江西铀矿资源开发在生态补偿上面临资金不足以及企业生态环境治理的积极性不高的问题.创新机制,使投融资模式多元化,改变惩罚性补偿手段,以利益驱动生态环境治理,强化法规制度建设,必能有效地解决江西铀矿资源开发中的生态补偿问题.  相似文献   

6.
油气资源开发在获得经济利益的同时可能对生态利益造成不利影响,明确油气资源开发生态补偿法律关系的主客体,是实施油气资源开发生态补偿的先决条件。从法学层面定义生态补偿,按照补偿行为的相对性将主体分为应当支付补偿的主体、接受补偿的主体和具体实施补偿行为的主体。国家、企业法人是油气开发生态补偿主体,而自然人目前不能成为补偿主体;油气资源区居民成为受偿主体也即补偿对象;油气资源区政府作为实施主体是嫁接前两者的桥梁;客体为实施生态补偿的行为而非油气资源本身或者自然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7.
矿产资源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基本物质条件,推动人类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过度使用带来了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为内化过度开发利用引发的生态负外部性,实现生态公正,有必要构建矿产资源开发生态补偿制度.通过概述矿产资源开发生态补偿制度,对现存的矿产资源开发生态补偿制度的问题进行剖析,建议从加强顶层设计、完善现有补偿制度和建立生态环境损害评估机制三个方面来构建中国的矿产资源开发生态补偿制度.  相似文献   

8.
在国内外,生态补偿机制已在农业、资源开发、河流治理等领域得到广泛实施,较好地解决了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问题。东营是黄河三角洲开发建设的主战场,生态环境存在较多问题,保护和建设资金匮乏,急需构建运行合理、兼顾多方效益的生态补偿机制。根据东营市的生态环境情况,应本着"谁破坏谁修复,谁受益谁补偿"的原则,重点在油气资源开发、湿地保护和林地建设等领域,依据合理的生态环境补偿标准进行生态补偿。可通过争取国家加大财政支持力度、以税费方式向破坏主体和受益主体征收、市场化融资等方式筹措补偿资金。  相似文献   

9.
生态市场补偿制度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人类活动给生态系统及环境资源造成的破坏和污染后果是严重的,必须寻求有效的制度加以补偿、恢复和综合治理。生态市场补偿制度正是在其他制度如生态政府补偿制度规范失控的情况下引入的,它具有利用市场自发调节和主体多元、内涵丰富等特征,所以该制度的引入不仅丰富了生态补偿制度的内容,也使得生态环境的保护更为切实有效。  相似文献   

10.
资源枯竭型城市生态补偿机制研究——以辽宁阜新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量"掠夺式"的开采导致资源枯竭型城市的生态环境破坏严重,采空塌陷等人为地质灾害频发.由于资源枯竭型城市地方财政入不敷出,大量职工处于贫困状态,产业结构单一,经济总量小,煤炭资源逐渐萎缩等,生态补偿机制的建立存在太多障碍.资源枯竭型城市生态补偿机制的建立不仅需要采用财政转移支付,矿山环境损害行政补偿,对环境污染和环境破坏者实行征税、收费或罚款,发展替代产业等政府调控手段,还应当采用BOT融资,发行生态彩票,建立生态补偿基金、矿山环境恢复治理保证金制度,培育和完善探矿权和采矿权市场等市场调节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