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刘彦顺 《源流》2011,(1):14-15
2010年5月,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向波兰承诺说,俄罗斯准备解密卡廷事件的秘密文件,以促进两国关系的改善。当时梅德韦杰夫向时任波兰代总统的科摩罗  相似文献   

2.
怀畅 《源流》2011,(1):8-13
2010年5月,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向波兰承诺说,俄罗斯准备解密卡廷事件的秘密文件,以促进两国关系的改善。当时梅德韦  相似文献   

3.
宁淙 《金陵瞭望》2006,(10):24-25
在庆祝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1周年之际,俄罗斯圣彼得堡的共产主义者和老战士,决定开展建立斯大林纪念碑的签名活动。这座纪念碑将设立在列宁格勒州。不久前,萨哈林岛也竖起了一块新的斯大林纪念碑。当地政府公开表态支持竖立纪念碑。类似的消息还有,两周前,图鲁汉斯克区政府宣布,对一处与斯大林有关的纪念性综合建筑进行复原。 在过去的一年半时间里,为斯大林立碑的想法,至少在5个地区刮起了“旋风”。实际上,斯大林正在成为今天俄罗斯人越来越需要的人物。他在相当一些选民中的威信是毋庸置疑的,许多人希望在现任国家领导人身上寻找到类似的影子。  相似文献   

4.
随着前苏联国内部分档案材料的解密和最新研究,"李森科"事件的来龙去脉变得越来越清晰。从表面上看,整个事件的发生是由于国家权力的滥用所致,实质上这一事件的产生除了由于李森科本人趁机利用当时的国内政治形势和意识形态状况达到个人目的外,科学家自身立场的摇摆不定和前苏联国内科技管理的纷乱,是李森科事件发生和兴起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语言文化学角度分析了森林——лес的民族文化内涵。结合宗教、民俗、文学、艺术等方面,分析了俄罗斯独特的"森林文化"与俄罗斯民族性格之间关系,指明俄罗斯"森林文化"研究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已故英国皇家海军著名“蛙人”、王牌特工莱昂内尔·克莱伯被公认是英国作家伊恩·弗莱明“007”系列小说主人公詹姆斯·邦德的原型之一。1956年4月,前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率团乘3艘军舰访问英国,准备在朴茨茅斯港与英国首相安东尼·艾登举行会谈。克莱伯奉命潜入到访的苏舰进行侦察。不料,他入水后,便神秘失踪。14个月后,一具身穿潜水服的无名男尸被冲上英国南部的一片海滩。  相似文献   

7.
《阅读与作文》2011,(3):57-59
俄罗斯哈尔科夫市,1989年1月,电子制造厂经济师娜塔莉娅的住宅中开始发生“幽灵闹剧”事件。  相似文献   

8.
时间一直是最复杂的科学问题,前苏联也曾做过时光倒流绝密实验。密林中的秘密试验:时间机器加速前进著名的俄罗斯科学家内克雷·克兹列夫实施了一项试验来证明从将来返回到过去是可能的。他通过  相似文献   

9.
2007年12月初,统一俄罗斯党在俄国家杜马换届选举中取得完全胜利,随后,该党和其他3个党派联合推出的总统候选人梅德韦杰夫获得普京总统的"完全支持"。至此,外界猜测已久的"普京后时代"俄罗斯政治图景渐渐清晰:梅德韦杰夫当选总统后,将邀请普京出任总理,而统一俄罗斯党则将与"梅普组合"一起,推动俄罗斯继续沿"普京路线"向前走。  相似文献   

10.
马维先 《中华魂》2014,(7):55-60
在赫鲁晓夫二十大"秘密报告"发表50周年的时候,美国学者格雷弗·弗出版了他的专著《反斯大林的卑劣行径》。作者是蒙特克莱尔州立大学教授、博士、历史学家。曾与俄罗斯学者合著《被诽谤的斯大林》《1937年。斯大林依法审判。不容申诉!》等。《反斯大林的卑劣行径》一书彻底颠覆了西方某些历史学家和报刊对赫鲁晓夫"秘密报告"的高度评价,不仅推翻了他们关于"秘密报告"是"二十世纪最有影响的演讲"之类的溢美之词,还得出了完全相反的结论:赫鲁晓夫整个"秘密报告""全部由谎言拼凑而成",而他用于直接"揭露"斯大林或贝利亚的论据,没有一件与事实相符。现将作者的主要观点和论据介绍如下,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就"在古代汉语中常表现为运动动词,包含运动动词所具有的语义要素。随着其语法化进程的发展,"就"所具有的运动动词的语义框架仍然被保留,这成为其转变为时间副词的重要因素。在运动过程中,运动主体和运动目标之间的空间差距投射到时间等领域,导致"就"具有不同的语法功能。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70年代初的"台大哲学系事件"有较为复杂的时代背景,梳理事件发生后的系列证据,特别是"台大哲学系事件"调查小组获得的资料,可知:该事件背后有国民党政工系统的干预,且事件本质上反映了继雷震、殷海光、李敖之后新一代的台湾知识分子在保钓运动启蒙下政治上民族民主意识的觉醒与戒严体制下台湾当局思想言论钳制之间的矛盾,是研究台湾社会戒严时期知识分子生存境况非常好的案例。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 90年代中后期 ,俄美两国由于在战略目标上的对立 ,双边关系不断恶化并几乎走向对抗。“9·11”事件之后普京突然改变对美态度并在重大冲突问题上主动让步 ,俄美关系发生转折。因俄罗斯和美国在国际事务中尤其是安全领域有相互合作的需要 ,所以它们会继续推进两国关系发展。然而由于美国不会仅仅满足于俄罗斯支持它的国际主张 ,俄美之间发生冲突的可能性仍将难以排除。  相似文献   

14.
“反全球化运动”的特征及其在“9·11”事件后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了“反全球化运动”的起因 ,阐述了“反全球化运动”的一般特征 ,并对“9·11”事件后的“反全球化运动”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认为 :“反全球化运动”虽然目前出现了分歧 ,但从长远来看具有被整合为全球统一力量的可能。  相似文献   

15.
美国哈佛大学已故教授史华慈是当代最著名的现代中国问题研究专家,其名著《中国的共产主义运动与毛泽东的崛起》是其博士论文并是其成名作。该书中,史华慈首次提出“毛主义”的学术范式,对其形成、内涵和意义进行了最早的论证。他强调:“毛主义”在革命的理念上与斯大林主义有着明显的差异,毛主义是“由农民所进行的革命”,而不仅仅是“为了农民而进行的革命”。前者强调农民自身就是革命的主体、性质和动力,而后者则只把农民利益当作革命的重要目标之一。显然二者的意义有着本质的不同。史华慈的这些论点对西方毛泽东研究领域影响极大。并引起了广泛争论。  相似文献   

16.
“政治机会结构”视角下的中国环境运动及其战略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环境政治学的政治机会结构视角来说,中国的环境社会组织及其活动精英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有利性政治机会环境。大众性环境社会抗争的成功案例和国家制度性渠道的渐趋开放,从理论上说为其展现了比20世纪90年代初宽阔得多的政治成长/参与空间。但在实践层面上,这种政治机会结构却呈现为一种似乎难以消化的政治挑战。绝大多数民间草根性环保社团(对于大量的政府依赖型环境NGO来说更多只是一种资源渠道拓展问题,不具有太多的社会学/政治学意涵)似乎既不太确信这样一种政治机会环境的真实出现,也没有做好相应的心理准备,因而没有选择主动加入或引领近年来明显增加增强的大众性环境社会抗争或环境集体抗议事件,而是采取了一种观望甚至主动划清界限的心态与立场。结果是,这种战略选择在遭到日益激烈的媒体与社会责难的同时,进一步加剧了环保组织的转型迷茫、策略窘境和合作困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