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胡乔木是中国民主革命和中国当代历史上体制内知识分子的一个典型。他身上兼具知识分子的一般特征和鲜明的体制内特征。对他的体制特征要从“文革”前与“文革”后两个不同阶段来考察。对胡乔木一生的评价,则依据他毕生所从事的意识形态工作。胡乔木参与起草的1945年《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他1951年所写的《中国共产党的三十年》和主持起草的1981年《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问题的决议》既是评判中国革命意识形态的主要依据,也是分析胡乔木一生功过是非的重要文献。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民主革命运动中首先觉悟的是知识分子.辛亥革命是知识分子组织发动的一次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它在中国历史上有着显著的功绩.五四运动是知识分子发起和组织的一次彻底反帝反封建的民主运动.五四运动促成了马列主义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奠定了基础,使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发展到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相似文献   

3.
知识分子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推动力量。分析孙中山等先进知识分子在中国近代革命中的作用 ,不仅有助于我们了解中国历史 ,而且对于提高我们对信息时代知识分子的新的更为重要的作用都有十分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文章认为,20世纪中叶出现的"革命历史小说"承载着过于沉重的意识形态功能,因而并未能有效地还原表现20世纪中国现代革命的真实景况。此种情形在"新历史小说"中得到了明显的改善。李洱的《花腔》便是一部相当杰出的在立体整合的意义上对知识分子与革命之间的全部复杂关系进行沉思与表达的长篇小说。  相似文献   

5.
中国20年代保守知识分子在新文化激进反传统所造成的价值迷失与欧战所引发的西方文化危机面前,通过《东方杂志》、《国故》、《学衡》等阵地,努力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现代性转换,他们对中西文化抑有宽容的心态,企求创造出以中国传统为本,融汇西方精髓的新文化。其中最具影响力的是以吴宓为代表的学衡派。20年代保守知识分子与激进知识分子、自由知识分子三派互动、多元发展,积极寻找中国文化自己的归宿。  相似文献   

6.
刘远柱在《理论月刊》2007年第11期发表“毛泽东知识分子观的科学内涵”一文认为,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形成了独特的知识分子观,从而开创了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新局面。毛泽东关于知识分子的阶级属性、知识分子在革命和建设中的作用以及知识分子的团结、利用、改造政策等方面的思想构成了毛泽东知识分子观的主要内容和基本的逻辑框架。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民主革命运动中 ,中国知识分子是最先觉醒的成分 ,五四运动就清楚地表明了这一点。五四时期知识分子觉醒的重要标志是 :从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到认清其真面目 ,从孤军奋战到认识工农群众的巨大力量 ,从面对眼花缭乱的社会思潮无所适从到选择了马克思主义。五四时期知识分子的新觉醒具有重要意义 :正是有了先进知识分子的觉醒 ,才有了整个中华民族的觉醒。同时 ,先进知识分子的新觉醒为中共的创立在组织上以及思想理论上准备了条件  相似文献   

8.
张连国同志的25余万字的博士论文《在理想与现实之间:中国自由主义知识分子的历史命运(1917~1937)》,于2005年5月由红旗出版社出版了。该书通过对1917~1937年间中国自由主义知识分子群体边缘化、保守化和不断分化的历史命运的论述,具体、历史地揭示了自由主义在中国的无根性特征,在一定程度上填补了近代自由主义知识分子群体研究的空白。关于中国自由主义知识分子研究,学术界主要是单个人物传记性的研究,或者是个别地泛泛地对自由主义的研究,但在占有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较为系统地从微观与宏观相结合的角度,从对知识分子群体进行全面的横…  相似文献   

9.
中国传统文化所具有的强大生命力既深刻影响着中华民族,也影响着中国知识分子的文化心理及性格特征。《四世同堂》作为一部抗战题材的作品,表现了众多中国人特别是知识分子在抗战中的不同命运,深刻地折射出传统文化对中国知识分子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夏衍名剧《上海屋檐下》描摹上海底层人民生存境遇的主旨,源于1956年作者的后叙述而定论。在相当程度上,这是大众、作者与意识形态“合谋”之下的“意图谬见”。文本的隐型意义在于中国革命以及1930年代上海知识分子陷于革命、情爱与生存等诸多困境中的“忧郁”情怀。夏衍作为批判者的警醒与冷静,以及身为历史在场者的沧桑与悲悯,逾越了文学史家眼里左翼革命家身份的界限。  相似文献   

11.
《顺天时报》是20世纪初日本人在中国发行了30年的中文日报,也是于北京创刊最早的近代报刊。作为日本政府的机关报,《顺天时报》在宣传日本的对华政策、控制中国的舆论界等方面影响很大。“五·四运动”后,该报受到中国各界有识之士的批判和抵制。本文通过介绍《顺天时报》的创刊、发行以及中日冲突下两国知识分子围绕《顺天时报》展开的笔战,考察和分析20世纪上半叶两国知识分子对中日关系的不同认识。  相似文献   

12.
毛泽东在民主革命时期就十分重视对知识分子改造.他认为,要处理好党同知识分子的关系,改造知识分子,就必须充分认识知识分子改造的必要性,其由知识分子的地位、知识分子的思想现状、知识分子的作用决定的.民主革命时期毛泽东关于知识分子改造的必要性的分析,极大地调动了知识分子革命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了各项事业的蓬勃发展,为我们党建国后制定正确的知识分子政策奠定了基础,丰富了马列主义知识分子理论宝库.  相似文献   

13.
从民主革命时期到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毛泽东对知识分子阶级属性的认识经历了一个从正确到失误的过程,即从民主革命时期把知识分子判定为“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到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把知识分子判定为“资产阶级知识分子”。这一失误的产生,既与时代环境有关,也潜藏在毛泽东对社会主义时期阶级斗争的认识和判定知识分子阶级属性的标准之中。  相似文献   

14.
《涉江诗》是沈祖棻以血泪写成的一部文化大革命时期中国知识分子苦难心灵的历史.沈祖棻的作品真实地反映了十年动乱的历史现实,反映了当时知识分子内心的时代特色,是20世纪旧体诗现实主义创作的杰作.  相似文献   

15.
论毛泽东在革命年代的知识分子思想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毛泽东在领导中国革命的伟大实践中就已给形成了系统的知识分子思想 ,他认为 ,知识分子属于小资产阶级 ,但不是一个独立的阶级 ;知识分子对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做出了巨大贡献 ,在中国革命中发挥着先锋队和桥梁作用 ,关系着中国革命的兴衰成败 ;知识分子必须走与工农相结合的道路才能成长为完全的知识分子 ;党和政府必须大力吸收知识分子 ,在充分尊重的前提下善加利用他们  相似文献   

16.
因对阶级归属的刻意强调,中国现代少有对"知识分子"的整体性研究,处于意识形态主流的论者认识到知识分子群体的特殊性更属罕见。本文通过对冯雪峰两篇相关文章的分析表明,他早在1928年就认识到了知识分子作为一个特殊群体在"革命"时期所应有的某种特殊性,尽管他并未明言"特殊性"具体何在,但提出问题本身的意义就不可小视。本文将在详细分析其观点的基础上对这一问题作出自己的理解。  相似文献   

17.
吴昕孺的长篇小说《千年之痒》讲述了知识分子乌去纱跨越少年、青年到中年的心路历程。乌去纱的生存变迁实则对应了生于20世纪70年代的知识分子的青春成长史、现代都市中的情爱史,以及在欲望时代中的命运史。《千年之痒》展现了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城乡社会与时代的发展变化,揭示了日常生活的本相和当代人的精神图景。  相似文献   

18.
知识分子,作为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主体之一,在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扮演着不可或缺、不可替代的重大历史作用。在民主革命时期,这种作用突出地表现在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与民族文化的结合,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时代化、实践化以及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形成与发展等方面。知识分子在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的巨大历史作用对于在新时代进一步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也具有重要的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30年代,在农村破产的历史背景下,滥觞于20年代的乡村建设运动迅速走向高涨,聚集在《独立评论》周围的自由知识分子,开始将关注的目光转向广大农村,对风行全国的乡村建设运动进行了考察和评议。他们虽然没有直接参与这场乡建运动,但自由知识分子学术报国的传统,促使他们在详细考察中国农村现状的基础上,对农村破产的原因进行了学理分析,并进而提出了中国乡村建设的措施和建议。以《独立评论》周刊为平台,探讨自由知识分子的乡村建设观,对于把握其政治主张和30年代中国乡村建设运动的发展轨迹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实现"中国梦",离不开知识分子作用的发挥。"中国梦"的提出,是中国知识分子基于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对国家、民族前途和命运进行的思考,为"中国梦"作解,是时代赋予当代中国知识分子无可替代的历史角色,共筑"中国梦",是当代中国知识分子义不容辞的历史担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