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蔡亮 《华人时刊》2008,(6):62-65
回首2007年的中国产业发展状况,制造业最是令人唏嘘不已。一个明显的例证是,就连12月6日启动的2007CCTV中国经济年度人物评选活动,也正试图以"谁是中国制造的脊梁"——这一较之以往七届更为鲜明的主题——来追寻过去一年的经济领袖。回首2007年的中国产业发展状况,制造业最是令人唏嘘不已。一个明显的例证是,就连去年12月6日启动的2007CCTV中国经济年度人物评选活动,也正试图以"谁是中国制造的脊梁"——这一较之以往七届更为鲜明的主题——来追寻过去一年的经济领袖。不过,在评选活动愈演愈烈的表象之下,深层次的意义也呼之欲出:发端于1998年左右  相似文献   

2.
资讯ABC     
《老友》2015,(1):27
让宪法精神成为国家精神2014年12月4日是我国首个"国家宪法日"。这是专属于宪法的一天,也是彰显法治中国核心价值的重要节点。"国家宪法日"的设立首先对各级党员领导干部提出了要求。各级党政领导干部要带头学习宪法、崇尚宪法,自觉维护宪法的权威与尊严,自觉把权力置于宪法法律之下,依法行使权力,不断提高执政能力和水平,推进各项治国理政活动制度化、法律化。"国家宪法日"的设立同时也对全体公民提  相似文献   

3.
近代学者用"法难"一词概括中国史上重要排佛事件。唐代初年,在佛教与政治出现紧张关系的背景之下,道宣(596-667)多次提出"法难"观。武德时期,有全国范围的限制寺院行动,道宣师徒居住的日严寺也被合并,他产生政治上的压抑感;高宗时期,随着道宣成为长安僧团领袖,历次排佛事件成为道宣争取朝臣同情以及整顿僧团秩序的历史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前,中日钓鱼岛争端问题日益突出,本文将针对中日钓鱼岛争端中"美国因素"进行历史探究。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的日本政策与钓鱼岛问题的产生、发展及其变化息息相关,密不可分。在冷战的国际背景下,美国政府依据托管琉球与"第27号令"将中国钓鱼岛正式纳入其托管之下,之后于20世纪70年代,美国将钓鱼岛的施政权"归还"日本,为中日发生钓鱼岛争端埋下了伏笔;冷战结束后,美国又在钓鱼岛主权归属问题上处于"模糊中立";截止当今阶段,美国政府"小心翼翼"的介入中日钓鱼岛争端,持观望状态。  相似文献   

5.
以《新编中国哲学史》三卷四冊享誉汉语学术界三十馀年的劳思光,一直被误称为新儒家。但从劳氏与新儒学代表人物的立论与哲学方法的同异看,劳氏并不是新儒家。虽然劳氏认同先秦儒学作为成德之学能直接把握价值根源,但从不讳言儒学是现代民主政制的障碍。同时,在梳理宋明儒学六百年的思想发展之际,劳氏是从哲学理论效力的高度,来区分与评估不同阶段的宋明儒者的理论贡献,从而得出其著名的"一系说",而有别于新儒学代表牟宗三的"三系说"。此外,劳氏与新儒学的另一显著差异,就是从批判视角,以"历史动态观"考察中国文化,且从不回避传统中国文化在现代文化冲击之下失效的问题。把中国文化放在现代性与后现代处境之下探讨,就令劳氏以世界的视角来看中国,而不是以敌对的眼光来看世界。"在世界中的中国,而不是与世界对抗的中国",这就是劳思光的格言。  相似文献   

6.
<正>汉字在中国传统社会中拥有崇高的地位,"仓颉造字"虽是一个传说,"敬惜字纸"却是实实在在的传统,但到了鸦片战争,"天朝上国"连同承载其文明的文字一起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怀疑。1858年,清政府在列强炮口之下  相似文献   

7.
:近百年的乡土文学承载和记录着乡土中国的沧桑巨变,维系着乡土话语的血脉和声音.但在知识经济时代,"专业主义"和"冷漠美学"导致了乡土作家与乡土的隔膜以及代言热情的缺失;<妇女闲聊录>等代言乡村"底层"的作品,在"话语技术化"的操控之下,凸显了代言的虚妄.而代言底层乡土的"乡村型"知识分子和"新阶级"在"断裂"的中国已经难以生成,"80后"代表作家李傻傻的小说表征着"新阶级"谋求代言的话语权与获得"文化资本"之间存在的悖论性两难;揭示出创作主体在"新意识形态"的规训之下,深陷"自我殖民"的困境,窒息了乡土文学,乃至整个中国的发声.  相似文献   

8.
简论1935-1945年日本与苏联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侵占中国"南满"迫使苏联势力退出"北满"。苏联为避免与日本冲突,在获取一定权益后退守西伯利亚东部与中国外蒙古。1941年"日苏中立条约"是日、苏瓜分中国"满蒙"之侵略事件。1945年苏联对日作战是日俄战争以来俄(苏)、日在远东矛盾与争夺在新形势下的继续和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9.
在全球一体化的迅猛浪潮之下,中国的崛起成为当今世界最为引人注目的现象.自2001年日本通产省发表白皮书,首次提出"中国已经成为世界工厂"以来,"中国崛起"、"世界工厂"、"中国模式"等等提法常见诸报端,成为政界、经济界、学术界、主流媒体的热门话题.确实,我国正在迎来新的黄金发展时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也已经成为举国上下的共识.但我们不能不清醒地认识到,在全球一体化竞争越来越激烈的情况下,这一使命是十分艰巨的.  相似文献   

10.
在中日两国学术界中,关于儒学还是儒教的论说由来已久。从"儒学"的原始形态来说,"儒学"并不是现在一般意义上所说的宗教;从"儒学"的展开历史看,中国儒家学说的主流从来没有成为如西方现代"Religion"那样意义上的宗教。把儒学称为"儒教"的表象之下,反映了对西方文化受容的变异。中日两国虽然都用"儒教"一词,但是在这一文化现象的深层,有着两国近代史化过程中社会对待宗教不同态度的痕迹,存在相互认知上的错位。正确认识儒学具有重要的现代意义。  相似文献   

11.
握手史     
正前不久,台湾陆军下士洪仲丘在退伍前被虐待致死一事在岛内引发民怨沸腾。马英九出席洪家于2013年8月4日举行的遗体告别式,当他上完香,想与洪仲丘的姐姐洪慈庸握手时,却"意外"地遭到拒绝。尴尬之下,马英九只能勉强将手搭在洪慈庸的手臂上,以示自己的"诚意"。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上半叶,中国地方主义急剧发展,逐步形成了割据各省的军阀政治格局。杨增新是当时唯一一个进士出身的军阀,他的治疆理念使得"孤悬西域""内外交困"的新疆始终处在中国的版图之下。该文通过爬梳杨增新主政新疆17年在政治、经济、军事、教育等领域多抓共管的"组合拳"举措来探究其治疆理念。  相似文献   

13.
中国为时十年的"文化大革命"是一场空前的文化大摧残和大破坏,使已经走上正规且已取得重要成就的小提琴艺术也遭到摧残和破坏。在文化专制的高压政策之下,却又出现了《阳光照耀着塔什库尔干》这样的优秀作品,这个音乐现象,是很有研究价值的。  相似文献   

14.
WTO多边法律规则曾有效制约了美国对其贸易法中"301条款"的使用,然而,"301条款"在WTO多边体制之外仍然具有广阔的适用空间。2017年美国就技术转让问题对中国展开调查,"301条款"再次成为美国贸易保护的重要工具。在美国的单方行为不受WTO法律规则约束的情形之下,中国应当积极利用"301条款"本身的磋商程序进行抗辩和沟通,防止美国作出错误的认定。同时,中国应通过中美双边投资协定谈判明确国际技术转让的法律规则。此外,中国还应以WTO争端解决机制作为防御美国单边制裁的重要工具。  相似文献   

15.
小卫 《中华魂》2010,(7):17-21
桥陵间气挺人豪,秋水襟怀松柏操。 子关家风天此醉,文山遭遇节尤高。 誓将热血培民主,唤醒睡狮吼怒涛。 告慰先生应瞑目,千章红叶满晴皋。 1947年10月7日,中国杰出的民主革命活动家杜斌丞先生,在蒋胡匪帮的屠刀之下壮烈牺牲了。曾经与杜先生密切交往、共同战斗过的林伯渠同志于1948年10日写了上面这首悼诗。  相似文献   

16.
网议中国     
每一次信息传播技术的进步,都会推进人类社会的政治生活进步。2009年2月28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作客中国政府网,与网民在线交流长达两个多小时。随后开幕的人大和政协"两会"第一次联手国内十大新闻网站推出"网络访谈室",邀请代表与网民在线交流,在普通公民与最高国家权力机关之间搭起了沟通的新桥梁,成为公民政治参与的新通道。2009年,被很多媒体标称为"网络参政"元年。民主、人权,乃至动物权,这些中国政府既热切渴望又心存敏感的事物,在新中国经过60年曲折发展与反复之后,终于在新信息技术和新沟通模式的推动之下,进入了一个全新阶段。  相似文献   

17.
"达"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一个重要的概念.儒家和道家对"达"的理解各有不同.魏晋时期的上层妇女在典型"达"风的熏陶之下,体现出自然放越的道家精神的"达",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相似文献   

18.
大清运动队     
周宏铸 《可乐》2008,(1):68-69
1901年,世界列强为达到瓜分中国的目的,强迫清政府组团参加第一届万固运动会,欲借机盖辱中国人。慈禧太后无奈之下,任命总管太监李莲英为钦差大臣,负责组建"大清帝国运动队"。远赴美圈纽约参加比赛。李莲英和日本公使达成秘密协议,保证"大清帝国运动队"在万国运动会上"只输不赢",日本公使保证帮助大清帝固追杀在美国活动的反清叛逆。  相似文献   

19.
胡适的文化思想存在着明显的矛盾之处,他对中国传统文化时而猛烈批判,时而热烈赞扬。关于中国文明的未来,他既"提倡全盘西化",又强烈要求传统文化的复兴。然而在这些表面矛盾之下,仍然有其内在逻辑。以"价值一元论"为根本的出发点,胡适肯定人类共同的本质和价值追求,并进而确立了人类文化的普遍本质。文化的本质和基本要素都是一样的,中国文化中的优秀成分造就了中国文明过去的辉煌,西洋文化近代以来的核心要素促成了西洋文明当下的先进。这几个观点的相互融合,就是胡适文化思想表面矛盾之下的内在逻辑。  相似文献   

20.
美国华裔作家邝丽莎以中国在美国的代言人自居,认为自己笔下的中国是真实可信的。然而,从后殖民主义理论出发对邝丽莎的历史小说进行文本解读和分析,不难发现邝丽莎笔下的中国呈现两种意象:西方话语体系下的"野蛮中国"和"竹幕"之后的"红色中国"。此外,邝丽莎笔下的中国人依然笼罩在"他者"面纱之下。可见,邝丽莎以中国为背景的小说并不具有代表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