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循着古今中外文化学研究的逻辑与路径,指出粮食文化学是研究粮食文化现象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的人文社会学科,阐释了粮食文化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范畴;着眼于粮食文化学与以"文化"为共同属性的学科和以"粮食"为研究对象的学科的联系与区别,阐述了粮食文化学在科学体系中的位置;针对粮食文化学的特殊矛盾性,从哲学方法、一般方法、特殊方法三个认识论层面提出了粮食文化学的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2.
王红茹  郭芳  李雪 《21世纪》2013,(8):54-55
从"南粮北运"到"北粮南运",农业中国经千年形成的粮食分布格局是在最近的30年间被改变的。粮食主产区有的还不能自足"最靠得住的还是黑龙江"在过去的30年里,曾经肥沃的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从传统的粮食主产区,蜕变成了现代的工业城,那些经济相对落后的中西部地区,以及东北部地区则承担起了  相似文献   

3.
美国为维护自身国家利益,主要采取粮食"和平计划"战略、粮食垄断化战略、粮食能源化战略、粮食金融化战略、粮食转基因化战略等手段来攫取大量经济利益、遏制战略对手。在此背景下,中国应积极采取有效措施来应对美国全球粮食安全战略,维护国家粮食安全。  相似文献   

4.
甘肃省粮食安全问题:挑战、思路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肃省粮食安全面临的挑战主要集中在:对粮食安全缺乏正确的认识,继续增产面临诸多制约,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供需不平衡问题开始显现等.确保粮食安全的思路与对策主要有:进一步强化粮食安全意识,树立新的粮食安全观;统筹解决"三农"问题,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健全粮食宏观调控机制;以自求省内平衡为目标,建立规模适当、结构合理的粮食安全储备体系;加强粮食市场预警能力,建立粮食安全预警系统.  相似文献   

5.
清代中叶江南粮食供需与粮食贸易的再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代江南的粮食短缺及其与其他经济区的粮食贸易是江南经济史上一个重要课题。直至18世纪末,作为一个整体,江南的米粮供应缺口不太大,存在严重粮食短缺现象的是江宁、苏州、杭州、太仓州以及松江东部,粮食短缺主要原因是庞大的城市人口的存在,太仓州和松江府东部诸县则是因为"土不宜稻",而其余地区尚有余粮可以供应别地。因此18世纪江南的粮食短缺并不严重,常年数百万石的供给缺口,在丰年基本能够自给。18世纪大量关于江南米严重不足的记载,不是今天习称的"江南"全境。对于这些严重缺粮的地方来说,供给缺口的填补并不是全部依靠长途贩运的米粮,来自江南其他府县的内部调剂也是相当重要的。  相似文献   

6.
我国粮食生产在"十连增"的形势下,粮食进口量却大幅增长,粮食安全问题不仅成为目前的热议,也受到中央高层的格外重视。本文概述粮食安全的概念,分析我国粮食增长与供给的基本特征,揭示狭义与广义粮食自给率概念的差别、计算结果的差异与结论的不同,并对提高今后我国的粮食安全水平提出初步建议。  相似文献   

7.
粮食物流通道指粮食流入和流出的渠道,它对于实现粮食产销地区平衡具有重要意义。粮食物流通道涉及到粮食生产基地、粮食购销、储运企业及其基础设施和配套设备、粮食物流组织、粮食物流信息平台等要素。顺畅的粮食物流通道需要在稳定粮食供给水平的同时,加强节点企业的基础设施建设,培育粮食交易市场,壮大粮食物流组织,创建信息平台,实现粮食流动中的无缝衔接。  相似文献   

8.
"经济新常态"的重大战略判断,深刻揭示了中国经济发展阶段的新变化。多年以来河南粮食生产连续增产,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做出了重要贡献。随着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粮食生产的内外部环境正在发生深刻变化,所面临的挑战也前所未有。转变粮食生产方式,调整粮食产业结构,在提高粮食生产能力上开辟新途径、挖掘新空间、培育新优势,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粮食生产道路,是新常态下河南粮食生产的当务之急和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9.
耕地资源是粮食生产的基础,粮食安全是一个国家整个安全体系的基础,保护耕地的根本目的在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针对著名经济学家茅于轼研究员为代表的部分学者提出的"中国不存在粮食危机论"和"保护耕地错误论",通过深入分析认为,从粮食需求量及基于耕地资源的粮食生产前景分析,在粮食自给率维持在95%的情况下,我国2020年基于粮食安全的耕地需求量约为1.20亿hm2(约18.0亿亩),这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实现全国粮食基本自给的"红线",难以逾越;从国际粮食贸易市场看,最多只能满足中国粮食需求总量的5%~10%;从政治和整个国家安全角度看,也不可能依靠外国人来养活中国人.因此,茅于轼先生的"中国不存在粮食危机论"和"保护耕地错误论"是非常让人费解的,它将危及整个国家安全体系以及中华民族的长治久安.未来中国坚守18亿亩耕地红线、实现粮食自给率95%的难度巨大,但只能迎难而上,别无选择.  相似文献   

10.
河南省粮食生产在全国粮食生产和供求中的地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南省地处中原,农业生产条件好,作为全国粮食生产大省、粮食主产区和粮食生产核心区,粮食产量高,对国家贡献大。河南省粮食生产在全国粮食生产和供求中的地位十分重要,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中负有重要的责任。  相似文献   

11.
粮食生产对粮食主产区的影响及其 进一步发展的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我国粮食主产区粮食生产现状与经济发展状况进行对比,分析了粮食生产在价格、贸易等方面给粮食主产区带来的不利影响,提出了进一步促进粮食生产发展的有关对策。  相似文献   

12.
在当代,研究中国的粮食民俗,建立适合中国地理环境、社会基础和风俗习惯的粮食生产、粮食消费和粮食管理模式,解释中国民俗在粮食问题上的地位,探讨在现代化的进程中和全球化的冲击下,在从自由经济的农业社会向市场经济的工业社会转型时期保持粮农的民俗权利和人民饮食上的文化多样性的意义,并指出其中可继承的优秀民俗文化,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它有利于反思和发展本民族的传统自养模式,维护国家粮食主权,保护民俗文化遗产,建设节约型的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3.
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粮食主产区的粮食安全问题更具有战略意义。土地流转是经济发展、社会转型不可避免的趋势。土地流转在提高粮食单产、降低粮食生产成本、优化土地资源配置、抛荒地的复耕等方面对粮食安全起着重要的积极意义。同时,土地流转中的"非粮化"、乱用耕地、农业劳动力素质偏低等问题又对粮食安全构成一定威胁。因此,必须审慎推进河南粮食主产区土地流转,确保粮食安全。  相似文献   

14.
中国粮食补贴政策执行效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2004年中国出台一系列粮食补贴政策以来,已初步形成适合中国国情的粮食补贴政策体系,基本实现了粮食补贴政策的目标。但是在粮食补贴政策的实施过程中,也暴露出补贴规模比较小、补贴结构不合理、补贴资金不到位等问题。因此,应在提高农民对粮食补贴政策的认知;完善农业立法,形成粮食补贴的长效机制;突出粮食主产区的作用,完善粮食主产区的粮食补贴政策;完善粮食补贴体系,增强补贴的综合作用等方面不断完善粮食补贴政策体系。  相似文献   

15.
粮食储备补贴与我国民间粮食储备的有效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给自足的粮食生产、农民收入渠道多元化和粮食银行的蓬勃发展,使我国民间囤积了巨大的粮食储备。由于缺乏有效机制,这些储备游离于政府掌控之外,处于分散、损耗严重的状态,难以对维护国家粮食安全发挥积极作用。本文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提出:通过合理运用粮食储备补贴,可以创建一套创新性民间粮食安全储备模式,有效保护民间粮食储备,增强政府对其调控能力,使其成为政府粮食储备的有力补充。  相似文献   

16.
小六必居     
人们大多知道坐落于前门大街粮食店街的酱菜名店"六必居",可是很少有人知道,就在它的附近,曾经有一个不为人知的"小六必居".  相似文献   

17.
中国现行粮食进口量的统计是不完整的。文章区分了粮食显性贸易和粮食隐性贸易,进而构造了粮食真实进口量的测算方法,并基于对粮食隐性进口量的估计,构建了中国粮食贸易平衡表,获得了中国粮食真实进口量及进口结构数据。研究发现:2000—2020年间,中国粮食真实进口规模为153412万吨,其中,粮食显性净进口126463万吨,占82.43%,粮食隐性净进口26949万吨,占17.57%。近年来,中国粮食真实进口规模不断扩大,并呈明显的隐性化趋势。中国粮食进口隐性化,在一定程度上掩盖了国内粮食自给率下降和确保粮食安全之间的矛盾。从口粮看,当前中国人的饭碗仍牢牢端在自己手中,但我国国内粮食市场紧平衡的压力越来越大,亟需切实可行之措施,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的实施。  相似文献   

18.
2008年爆发的全球性粮食危机范围之广、影响程度之深均超过了之前的历次危机。并且,此次粮食危机与石油、金融之间存在密切的联动关系。一方面,油价的上涨增加了粮食产业链各环节诸如生产、运输、加工的成本,从而带动了粮价的高涨,并且美国基于油价高涨大力发展生物能源,人为制造的粮食短缺又进一步加剧了粮食危机。另一方面,美国为解决国内金融危机实施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美元的过剩性流动和美元的贬值推高了国际粮价,而金融资本的投机炒作又加重了粮价飙升。在粮食能源化、粮食金融化的综合作用之下,粮食市场的波动性不断加剧,粮食的能源属性和金融属性逐渐突显。  相似文献   

19.
粮食顺价销售作为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关键性举措对减少国家财政负担 ,将国有粮食企业推向市场 ,实现粮食企业扭亏为盈具有积极意义。粮食顺价销售启动后 ,国内市场粮价将有一定程度回升 ,但只要加强国家粮食宏观调控和市场物价管理就不会引起粮价暴涨  相似文献   

20.
中国粮食市场60年发展历程与变迁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粮食市场与粮食政策60年的发展历程呈现出七大变迁特点:一是粮食市场演进基本是以政府强制性变迁为主导;二是粮食市场经历了由短缺到供求大致均衡、由政府定价为主到市场形成价格的演变;三是粮食产量波动与价格波动既受经济周期影响,又与改革进程高度相关;四是粮食产量与粮食价格呈明显相关性和周期性变化,且价格波动幅度高于产量波动幅度;五是粮食人均产量经历了由不足——基本满足生存——追求更高生活质量的演进历程;六是粮食兼具农产品、工业品与金融产品的属性特征日益明显;七是影响粮食价格波动的因素由"粮食政策调整或供给变动"向更复杂和更多元化的因素转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