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通过对宁波纺织企业节能减排技术创新中面临问题的调查分析,提出了促进宁波纺织企业节能减排技术创新水平的对策:实施财税激励政策以降低企业节能减排技术创新成本;促成纺织企业联盟以增强中小企业节能减排技术创新能力;建立政府干预与市场运作相结合的节能减排技术服务平台。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福建省制浆造纸工业及纸制品生产工业企业污染及治理情况,分析了造纸企业减排存在的有关制约因素,提出了促进造纸企业减排管理的具体政策建议:强化政府的环境管制措施、强化社会公众的监督力度、完善对造纸企业减排投资的政策扶持措施、加强对造纸企业的技术扶持、宣传绿色消费意识,提升消费者的减排关注度、提升企业实力,强化企业节能减排意识。  相似文献   

3.
互联网技术与闲置资源的结合让共享经济迅速兴起,这一经济模式颠覆了传统商业模式,社会经济效益与低碳节能效益均十分显著。针对共享经济模式带来的新变化,借鉴域外实践经验,我国《节约能源法》应当通过制度设计将共享经济模式纳入节能减排激励范围,并从产权激励、财政激励及融资激励等方面完善共享经济模式下节能减排的激励制度。  相似文献   

4.
便捷追踪上市公司碳减排行动的努力程度和成效,揭示碳减排在企业经营决策中的地位,利用文本挖掘方法对2001—2020年44 502份公司年报分析,从结构优化、节能增效、固碳工程和管理保障四个维度对企业碳减排行动开展定量评估,并构建上市公司碳减排行动指数。发现过去20年中国上市公司碳减排行动力度持续上升,且与国家减排政策紧密相关。节能增效行动最早开展,管理保障行动在2020年有爆发式增长。发电行业和终端高耗能行业企业碳减排行动积极,国有企业在减排行动中发挥着引领作用。从行业内部看,发展规模大、经营状况良好的企业把碳减排放在更加优先的位置。减排行动指数揭示了企业对国家政策和时代潮流的响应速度、力度和方式,可为有关部门进一步完善企业减排激励和约束机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节能减排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为推进辽宁省节能减排工作,针对目前辽宁省节能减排存在的问题,深入分析节能减排面临的难点,包括能源消费与能源供给的矛盾严重、产业结构不合理、农村环境污染严重、节能减排基础工作薄弱等,并从发展循环经济、优化产品结构、完善节能减排体系、积极引进市场调节机制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家族企业的困境及对策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家族企业的长足发展需要加强家族企业的自身管理 ,引入现代企业制度 ,包括实现企业资本的社会化 ;进一步明确产权结构以有效激励家族成员 ;经营管理专业化和科学化 ;完善公司的治理结构 ,优化董事会决策机制 ;建立合理的企业文化  相似文献   

7.
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国有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和管理职能不完善、忽视管理成本核算、不重视员工培训工作、缺乏有效的激励手段与科学的绩效评估等问题进行了分析 ,并就转变企业思维方式、推进人力资源管理体制改革、提高管理人员自身素质、构建合理的人才使用机制、建立新的激励机制和加强人力心理资源开发等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节能减排是缓解资源约束和环境压力,构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生产方式的必然选择,是河北省水泥行业实现产业转型升级、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一环.对水泥行业节能减排的策略方法作了归纳和总结,并针对河北省的具体情况提出了一些可行的措施:坚决淘汰落后产能,推动水泥行业结构调整;加快发展循环经济,加强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依靠技术创新,全面推进清洁生产;强化节能减排管理,建立政府节能减排工作问责制;健全法制,加大监督执法力度.  相似文献   

9.
从金属镁生产工艺和污染治理效果等方面简要分析了我省金属镁工业的基本现状,并结合节能减排、工程减排和管理减排要求,从采用清洁生产技术、提高污染治理效率和加强监控制监管等方面分析了金属镁行业节能减排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0.
王雯 《今日南国》2007,(24):9-12
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增强发展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节能减排工作已不再是一项任务,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目标。"十一五"规划明确提出了节能减排目标,这说明,我国将更加注重人与环境的和谐发展。今年9月,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做出了在全区范围内迅速开展节能减排"百日行动"的决策部署,取得了明显成效,全区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较大幅度下降;重点耗能企业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较大幅度下降;工程减排和结构调整减排成效明显。12月7日,广西壮族自治区财政厅表示,广西决定在2008年自治区本级预算中安排节能减排专项资金2亿元,通过贴息、补助、以奖代补等多种方式,对节能减排项目予以安排。同时,要求各地财政加大对节能减排的支持力度。作为社会组成细胞的我们则开始领悟到,节能减排我们谁都不是看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