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锦西县东北百余里绵亘蜿蜒的石龙山上,有一座高高的石塔,巍峨耸立,雄伟壮观。在塔下西侧有一块扁平大石,上刻“李口泰和六年七月”是迄今发现该塔修建情况的唯一佐证。“李”可能是建塔人,“泰和”是金章宗完颜璟的年号,“泰和六年”是纪元一二○六年,应是建塔时间,可见该石塔建成距今已七百多年了。石塔高约五米,为六角实心密檐式,仿木建筑形式,全部材料皆为石  相似文献   

2.
唐代石塔     
在扬州新修的石塔路上,有一棵古老的银杏树。树旁,一座石塔昂然挺立。石塔北面路边的邗江县招待所,是石塔寺旧址。石塔原来就在这个寺中。因修筑新路,拆去了招待所的部分房屋,这座古老的石塔和它的近邻——那棵银杏老树便被保存在新马路中央了。这座石塔是唐代遗物,建于唐文宗开成三年(838),离现在已经有一千一百多年了。石塔有石栏保护。石栏分上下两层,共由二十块长方形的石头和十一根石柱建成,  相似文献   

3.
一条弯弯曲曲延伸1500多米的乡村小巷,记录了多少世事变幻、人间沧桑。这条小巷就是闻名海内外的广东南雄珠玑巷。它位于南雄市区北面约6公里的一个古老村落,被广府人视为“祖宗故居“之地。珠玑巷,原名敬宗巷。古  相似文献   

4.
自30年代金毓黻先生《渤海国志长编》问世,提出渤海国上京龙泉府遗址上的莲花石塔“必为渤海所建”后,莲花石塔建于渤海时期已成定论。本文从石塔之形制、塔庙之关系、建塔之技法,以及渤海国上京地区自公元698年以降的约500年的历史沿革和现存的有关文献等五个方面,详细地考察、辨析了莲花石塔当建于辽代或者金代,而不可能建于唐、渤海时期,对半个多世纪以来已成定谳的“渤海所建说”提出了质疑。  相似文献   

5.
从塔身造型、塔体结构、塔檐样式、雕刻艺术以及塔心室构造等方面探析福清瑞云塔的建筑特征,指出其建筑造型上承福建唐、五代楼阁式石塔、受两宋、元以及明代早期楼阁式石塔影响较大,并对福建明末和清代楼阁式石塔具有深远的影响力,真实地反映了明代福建沿海地区古塔的建筑形制与石刻工艺水平,并具有多样化的文化内涵与功能.  相似文献   

6.
现存于云居寺的四座唐代石塔——分别为王璬石浮屠(景云二年)、田义起石浮图(太极元年)、李文安石浮图(开元十年)和郑玄泰石浮图(开元十五年)是北京地区现存最早且最为集中的一批石塔。在综合考察这四座石塔铭文的基础上,主要对其文例的特点进行辨析,对建塔时间所反映的佛教影响和社会风俗进行了分析,对所涉及的折冲府的正补进行了探讨,对"中兴七年"的蕴义及唐朝前期的政治形势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7.
宁德古田吉祥寺塔的建筑特征及其雕刻艺术有着强烈的地域风格,其建筑造型参照了同圣寺塔的建筑样式,同时又继承吴越国时期楼阁式实心石塔的建筑构造,并根据古田地方特色与民风民俗进行适当的改造,是福建楼阁式实心石塔的典范,对福建沿海其他楼阁式实心塔有着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8.
序唐王征东的时候,筑下有名的塔虎城;伴着塔虎城的风水哟,金色的宝龙在此降生。唐王传下了首令,五座石塔压在城东;五百年后石塔已瘫塌,英雄陶克陶在此诞生。这部长达数千行的叙事民歌,产生在陶克陶起义后的郭尔罗斯前旗(1906年——1910年),虽然已过七十几年,至今仍然脍  相似文献   

9.
为人师表,就一定要给学生以生存的营养、做人的营养,哪怕是点点滴滴,对这些珠玑一样的宝贝,他们的学生也许会铭记一辈子甚至是几辈子。  相似文献   

10.
石灯幢     
《牡丹江大学学报》2007,(12):169-169
在黑龙江省牡丹江地区宁安市渤海国上京龙泉府遗址的南部,座落着渤海国时期的兴隆寺,在寺北部三圣殿前,有一个渤海时期遗留下来的精美佛教艺术品,俗称为石灯塔,在不同时期的文献上也有称其为石灯、石塔、灯  相似文献   

11.
石塔梅景     
梅花是花中君子。她独步早春,傲霜斗雪,冰肌玉骨,凌寒留香的品性历来为人们所钟爱,古今中外有不少文人墨客作诗赋文写梅咏梅,对梅花超尘脱俗的花品和暗香浮动的花韵大加赞赏。我深爱梅花,深深地眷恋着陆河东坑石塔的那一片梅景。  相似文献   

12.
2001年金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中国江苏省镇市内的西津渡古街上“昭关石塔”、“观音洞”和“救生会”这三处妥善保存至今的古迹,授予“亚太地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优秀奖”。顷刻间,镇江这座本已名闻遐迩的锦绣江南的历史文化名城,更加令人瞩目起来——  相似文献   

13.
张大朋先生年愈花甲,谈锋甚健。给人的第一印象是温文尔雅,干练沉稳,语出珠玑,知识广博。张先生是一位香港实业家、江苏常熟市政协委员,这次偕夫人专程回家乡参加市政协十届五次会议,为家乡的建设发展建言献策。其赤子之心可见一斑。  相似文献   

14.
洞庭湖的美丽即将消亡,即使我曾经见过也只是擦身而过;当我目送她的背影时,只能眼睁睁的看着她渐行渐远。我的长篇小说《白吟浪》不只是一条用珠玑串起来的项链,更确切地说,她是一个花圈、一个花篮、一首挽歌,用来祭奠美丽而伟大的洞庭湖。  相似文献   

15.
词发展到两宋,犹如丽日行空,光辉灿烂,跨进到一个黄金时代。晏殊及其幼子晏几道堪称这个黄金时代的两颗璀灿的明珠。晏殊为北宋倚声家之初祖,揭开了宋词发展的序幕;晏几道为宋词小令大师,把宋词小令推向一个高峰。晏殊有妙如珠玑的《珠玉词》传世;晏几道有词  相似文献   

16.
人们往往称羡于文豪巨匠们写作时的洋洋万言如泻珠玑,总以为他们有什么“诀窍”,但临到自己写文章时则苦于无从下笔。其实,写好作文是有规律可循的,从文不加点的王勃到站着写的海明威,写好文章无非四个字“爱、读、思、改”。  相似文献   

17.
闽塔审美     
塔是佛教崇拜的象征,是古老的中国佛教建筑,它是一个充满矛盾的艺术形象。一方面,它浸透佛性意味的宗教崇拜,另一方面却又洋溢着世俗人情的诗意光辉。这一点,在闽塔中以宋代仿木构石塔表现最为突出。本文从闽塔的建筑艺术和构造特征分析入手,探讨了佛教儒学化和佛塔世俗化的过程,说明了我国民族建筑思想和审美观念对闽塔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报纸上的标题,宛如百花园中盛开的鲜花,争奇斗艳,使版面叠彩生辉。好的标题对读者具有磁石般的吸引力,而平庸无奇的货色,却引不起人们的兴致,即或文中藏着珠玑,也显露不出它的光彩。因此,办报的人在标题上所耗费的精力,尤如南北朝时代的画家张僧繇画龙眼睛时那样煞费苦心。  相似文献   

19.
温万  肖锋  赖宝平 《源流》2012,(9):48-51
在近日召开的广东省文化工作会议上,革命老区南雄市珠玑镇文化站荣膺"广东省特级文化站"称号。这是南雄市第一个被评为省特级的乡镇文化站,也是这次获评的韶关市两个省特级文化站之一。"珠玑文化"这朵奇葩在南粤大地上绽放得更加绚丽了。珠玑镇是广东省的中心镇,南雄市的副中心,是南雄市中部地区的商贸中心,农产品集散地。该镇环境优美...  相似文献   

20.
读董桥     
董桥的散文精致水灵得让人不忍释手,尤其是手头的一本《这一代的事》,其中尽是淡雅馨香的篇什,作者骨子里的灵气飘逸如霭岚,晶莹似珠玉。书中那些篇幅不长的小文摆在面前,给人以方寸艺术珍品的赏心悦目之感。不必说书中珠玑般的字句,单看那些精致的题目,就让人觉得那一朵朵水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