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个小学五年级的孩子写了篇作文给父亲看,想叫他帮改改。可父亲接过一看,说:“不行,怎么写得这么别别扭扭的?我看你像你妈,作文很差。”父亲和母亲原是高中同学,父亲自然知道母亲的底子,她外语很好,但作文较差。于是,他就在孩子面前这样说。 另一个读初二的孩子,上学时经常忘记带东西,钥匙、钢笔、雨伞等多次不知去向。每次忘记,他母亲总会说:“哼,你像你爸,没记性,做事老是丢三落四的。你爷  相似文献   

2.
有些父母会经常说,孩子不听话该怎么办啊?要我说,那得看他是在什么问题上不听话。比如说,孩子喜欢蓝色衣服,你非让他穿红色的:孩子喜欢学电脑,你非让他学钢琴……这不是孩子“不听话”,而是父母剥夺了孩子选择的权利。  相似文献   

3.
婚前·婚后     
老婆:谈恋爱时,你说你不嫌我穷,看中的是我的才华;结婚以后,你成天抱怨我穷,说才华顶个屁用。谈恋爱时,你情意绵绵地在我耳边说:要相伴一生一世。结婚以后,你拧着我的耳朵,恶狠狠地说:早晚把你废了。谈恋爱时,我陪你逛商场,你给我买了一套昂贵的西服,顺便给自己买了一个廉价的胸罩;结婚以后,我陪你逛商场,你给自己买了一套昂贵的裙子,顺便给我买一条廉价的内裤。谈恋爱时,你说咱不要孩子,就两个人开开心心过到老多好;结婚以后你说,要不是看在孩子的分儿上, 你早就跟我分道扬镳了。  相似文献   

4.
对谁好脾气     
那天,参加一个聚会,告别时,几位朋友都对我说:你这人十几年没变,还是那样的好性格、好脾气,和你聊天真是愉快有意思!我微笑。 我的脾气真的好吗?我想起了母亲曾对我说的话:"你这孩子,人能干,心地也善良,就是脾气不好。"老公也说我:"你这人,一辈子全是脾气害了你。"  相似文献   

5.
开心果     
陈强 《快乐青春》2010,(10):80-80
菠菜没铁 冯笛:“妈妈,您要我做诚实的孩子,可您却骗人!” 妈妈:“骗你什么了?” 冯笛:“您要我多吃菠菜,说菠菜里有铁,其实根本没有。” 妈妈:“你怎么知道没有?” 冯笛:“我用吸铁石在菠菜里吸了半天,什么也没吸出来。”  相似文献   

6.
《快乐青春》2010,(7):152-153
唐俊华:《彼得潘》告诉我们,当你不再是孩子,你就失去了想象力,你的身躯会变得日益沉重,那些美好单纯的东西会渐渐忘却,只剩下世俗的纷扰。  相似文献   

7.
前些天到朋友家,朋友的夫人提出了一个在不少家庭普遍存在的问题,现在的孩子不知足,就拿吃来说,几乎没有他们喜欢吃的东西,不知这是为什么?笔者回答,这应该是家长的问题。随后给他们提了一个问题:如果你有一个还不完全懂事的孩子,他最爱吃苹果,而你真的爱他,想给他幸福,你该怎么做呢?答曰:“给他买,让他吃呗!”如果是那样,事情的结果很可能是今天你的孩子早已不喜欢吃苹果了。这就是经济学对幸福的解释。什么是幸福?不同学科从不同角度对其有不同理解,而对幸福的一般理解应该从经济学角度去探讨,因为衣食住行是人们生存…  相似文献   

8.
自信才美丽     
有个小女孩喜欢弹钢琴,于是,她妈妈就给她报了个钢琴班。 上了几次课后,老师对她妈妈说:“也许你孩子不适合弹钢琴,同样学习,别的孩子都弹得非常好,  相似文献   

9.
我知道,你是这世上唯一不会生我气的人,唯一肯永远等着我的人,也就是仗着这份宠爱,我才敢让你等了那么久。可是,我真的有那么忙吗?母亲真的老了,变得孩子般缠人,每次打电话来,总是满怀热忱地问:"你什么时候回家?"且不说相隔千里路,要转3次车,光是工作、孩子已经让我分身乏术,哪里还抽得出时间回家。母亲的耳朵不好,我解释了半天,她仍旧热切地问:你什么时候能回来?几次三番,我终于没有了耐心,在电话里大声嚷嚷,她终于听明白,默默挂了电话。  相似文献   

10.
那时我在电台做情感节目主持人,痴男怨女的故事听了不少,深知孽海情天就在身边。那一晚,是情人节特别节目,由听众发来短信,我代为念出。短信大多很无聊:我爱你,今天爱你,明天爱你;今生爱你,来生爱你。词汇量贫乏到只有几个字。时至午夜,我疲乏得必须伸个懒腰。广告时段,我看到这样一条短信:"小萌,代问你妈妈好,祝她万事如意。如果你想过来玩几天,你就来,我买个空调放你房间。"我凭直觉判断:离异家庭,两口子曾打得不可开交,可能早就仇深似海,现在只能讪讪地通过第三方传话。当然,也许他根本就没有前妻和孩子的联系方式。  相似文献   

11.
正对100多项研究的分析显示,夫妻对婚姻的满意度似乎在有孩子之后出现了持续性下降。而当孩子长大离家之后,婚姻满意度开始大幅提升。显然,如果养育孩子经常让你脾气暴躁、怒火冲天、疲惫厌倦或者担惊受怕,那么你绝对不是特例。你不是唯一一个有了孩子之后,世  相似文献   

12.
外界事物有侵蚀孩子的一面,也有促使孩子长大的机缘,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家长只有先了解孩子的兴趣爱好,并且让孩子觉得父母是局内人,才有说话的声音和分量。在教育的发言权上,家长唯有一分耕耘,才能有一分收获。7岁的女儿回家,嘴里念念有词,用稚嫩的声音在唱一首怪里怪气的歌。我留心听了听,歌词不是小孩子的内容,便问:"宝贝,你唱的是什么啊?"  相似文献   

13.
“你一定要考上某某大学!”这个目标很可能成为压在孩子心头的大山。“你一定要在班里考上第几名!”有时父母为了一个或几个名次之差而责怪孩子,给孩子造成巨大的心理压力。“12年的学习,关键就在这次考试,你一定要好好把握!”  相似文献   

14.
拾回老父亲     
一天,我陪患病的父亲出去散步。一群老人坐在外面聊天,胖婶颠着小脚走过来,说:“孩子啊,送你爸去养老院吧。你妈知道了,也不会怪你的。这么看着守着,可把你们拖累惨了。”  相似文献   

15.
对于孩子尚小的双职工家庭来说,没有保姆的日子常常是措手不及、狼狈不堪的。产假过后上了班,你不可能一天几趟跑回家给孩子喂奶、换尿布;幼儿园4点半接孩子,你也不可能每天让老师陪着你的孩子在幼儿园门口翘首以盼。假如你要出差,要加班或者生病,你会真正体会到分身乏术、顾此失彼的滋味,无怪乎许多这样的家庭都会想方设法请一个保姆回家。 但是想找一个保姆又令许多家庭烦恼,经常看到朋友家的保姆像走马灯  相似文献   

16.
郝金红 《快乐青春》2014,(11):51-52
接手这个班级时,前任老师告诉我:“你如果能‘制伏’陈涛,就成功了一半!”陈涛,究竟是怎样的一个孩子?  相似文献   

17.
正最近听说一所小学三年级的考试题很有现实意义——爸爸妈妈想要第二个宝贝,你会对爸爸妈妈说什么?答案五花八门,异常精彩。让我似乎看到了每一个孩子在苦思冥想后奋笔疾书的模样。也许你会对孩子的童言稚语一笑了之,也许你会对孩子的另类想法心存忧虑……其实,孩子世界就是大人世界的映射,在孩子的个体表现里都能或多或少地找到家长的影子。所有孩子极端、另类的想法与做  相似文献   

18.
《家庭科技》2014,(2):4-5
人物:冯先生 档案:31岁,浙江台州人,妻子是独生子女,2013年刚育有第一个孩子。 “你会生二娃吗?” 面对这个问题,冯先生淡定地回答:“应该会生吧。”  相似文献   

19.
上了火车,我还在哭泣,从兜里掏纸巾擦鼻涕的时候,突然发现一张字条:孩子,别怪你爸,他也是为你好,记住,第一次洗衣服时跟我说一声。  相似文献   

20.
自己做     
周毅 《快乐青春》2009,(2):74-75
大卫刚懂事的时候,就被父亲告知凡事要“自己做”。大卫哭着喊:“爸爸,我鞋带系不上了,快过来帮帮我!”父亲大声说:“孩子,这事你得自己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