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7 毫秒
1.
唐传奇一些作品作为素材,散落在元杂剧里,经元杂剧作家的改编,在新的作品中重新散发出光芒,使文学作品具有独特的魅力.元人对唐传奇的改编,是一种独特的文学现象,研究这种现象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元代神仙道化题材相对于爱情婚姻题材或历史轶事等题材,更能体现出与传统儒学精神完全不同的文化气质,它深深打上了元代社会与时代的烙印.文章首先对比改编之作,找出作品与作品之间的差异,从人物情节和主题思想等方面来看;其次分析改编差异,结合元代社会背景和元代文人心态的变化进行分析,探究改编之作所折射出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2.
无所顾忌的真实──元杂剧探胜章子仁在中国戏剧发展史上,元杂剧作为完整的戏剧体裁,一登上历史的舞台就石破天惊,取得空前的成就,成为元代文学艺术的主体,几今后来作为中国文学主体的诗文羞颜。何也?窃以为,此乃元杂剧作家以恢宏的气魄胆识,无所顾忌地表现了元代...  相似文献   

3.
分别从元代统治者对杂剧的干预、元代社会娱乐好尚、杂剧演出的商业化、元杂剧作家地位出路才情等社会的角度,观众对历史题材的欣赏偏爱的观众接受角度,以及历史题材本身的特点、历史与戏剧内在的相似性等文本的角度,具体分析了元杂剧历史剧兴盛的原因。  相似文献   

4.
元代艺妓对元代文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如果说没有关汉卿等一大批优秀的杂剧作家,元杂剧很难兴盛的话,那么,如果没有作为杂剧主要演员的元代艺妓的努力,元杂剧的兴盛同样也是很难想象的。但我们说,仅仅从杂剧演出这一点上评价元代艺妓在元代文学史上的地位还是很不够的。元代艺妓除了直接参与杂剧的舞台演出、和杂剧作家相结合推动了杂剧艺术的发展外,元代艺妓还参与了诗词和散曲的创作、并丰富和发展了歌舞和说唱伎艺,而且其精湛的歌舞和说唱伎艺对杂剧的舞蹈和歌唱产生了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5.
刘竞 《北方论丛》2007,(4):36-39
元杂剧中的贤妇形象塑造有明显的道德化、伦理化倾向。杂剧作家主动提升作品女性的道德内涵,并由此提升她们对戏剧情节进程的影响,这一现象具有深刻的时代原因。元代杂剧作家长期生活在社会底层,他们希望社会秩序得到恢复,理想得到实现,但在困顿之中杂剧作家主体精神已经弱化,他们在希望得到帮助、保持自尊的心理下赋予女性道德化、伦理化内涵,完成虚幻中理想的实现。  相似文献   

6.
理学流变与元杂剧兴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理学流变与元杂剧兴衰佟德真历来戏曲研究者们在探讨元杂剧缘何兴盛时,认为元代统治者对戏曲的特殊喜好,元代废止科举制度,元代“以曲取士”等是政治原因;论其经济原因,则指出元代城市经济的繁荣为元杂剧的繁荣提供了物质和群众基础;在考察其社会原因时,则以元代知...  相似文献   

7.
赵晓红 《东岳论丛》2000,21(3):120-124
女性形象社会地位的下层化,思想性格的平民化,语言的本色性,体现了元杂剧女性形象的审美情趣。元代统治阶级不注重封建教化,客观上有助于异端思想的滋长;市民队伍的壮大、市民思想意识的发展,加上作家思想状况、生活态度的改变,社会地位的低下,是产生元杂剧女性形象平民化审美情趣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正> 在中国戏曲史上,元杂剧的创作分为前后两期,分野约略以1330年为断。王国维《宋元戏曲史》根据钟嗣成《录鬼簿》,大致上依时代先后,将元杂剧的创作分为三期,即 鼎盛时期、衰微时期和尾声时期。归纳起来,这实际上还是前后两个时期。元杂剧创作的前期,活动中心在大都(今北京),关汉卿、王实甫、白朴、马致远等都属于前期作家。元代中期以后,政治和经济中心南移,杂剧也随之在以临安(今杭州)为中心的江浙一带发展了。自此直至元末,当属于元杂剧创作的后期阶段。  相似文献   

9.
刘堃 《理论界》2014,(11):143-146
作为近世文学萌发期的代表性文学样式,元杂剧作品中当然不乏对个人权利和要求的渲染,女性形象对爱情和婚姻的追求是其中的一个重要侧面。但元杂剧中女性形象强烈的依附性人格无法使其承担太多重负,元杂剧作家们在她们身上和相关作品中努力试图的,只是在正统儒学式微的背景下,另辟蹊径,以达到教化的目的。元代婚恋杂剧中的女性形象是中国文学近世性复杂特征的充分体现。  相似文献   

10.
元杂剧作家身分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元杂剧是元代艺坛上的奇葩,也是中国古代文学艺术浩瀚星空中的璀灿的星系。要探测这个星系的奥秘,就需要研究它的创造者——元杂剧作家的身分,即他们的社会地位,他们所托身的社会阶层。本文研究的主要凭据是钟嗣成的((录鬼簿》,明无名氏的《录鬼簿续编》及王国维、孙楷第、隋树森等学者的研究成果。笔者的初步探讨有三方面:元杂剧作家多为儒吏;元代社会的儒吏阶层;儒吏身分对杂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一、元代蒙古族的杂剧作家元代出现了大批的优秀杂剧作家和剧本,钟嗣成《录鬼薄》著录元杂剧四百五十八种,朱权《太和正音谱》著录五百三十五种,《元史类编》云当时文人才士辈所撰杂剧,计五百四十九种,皆“精审于字之阴阳,(音员)之平仄,可以被管弦,协律吕”.这其中既有汉族作家、也有色目作家,同时有蒙古族作家,《录鬼簿续编》所记之杨景贤,即蒙古人.该书《杨景贤传》云:“名暹,后改名讷,号汝斋,故元蒙古氏.因从姐夫杨镇抚,人以杨姓称之.善琶琵,好戏谑,乐府出人头地,锦阵花营,悠悠乐志,与余交五十年.永乐初,与舜民一般遇宠,后卒于金陵.”  相似文献   

12.
元杂剧的编创方式,并非传统上所说的“作家作曲、伶人作白”这种形式,元杂剧编演分工不分明,是因为元杂剧的故事间架、说白以及套曲音乐,有大量的口头程式可在表演中创作,所以不必一一写出.杂剧中曲白相生的故事说唱,最终是由伶人在口头表演中完成的.从这个意义上说,一个完整的元杂剧作品是由作家和伶人共同创作完成的,故元杂剧的完成式只存在于伶人的表演之中,每次表演都可谓是一次新的创作,都会有新的变异.因而,现存元杂剧剧本没有一部为作家的原作.  相似文献   

13.
早在1955年,严教易先生于《文学遗产》发表了《论元杂剧》①一文,对于元杂剧与元代统治阶级的关系及其思想性的局限等问题作了多方面的探索,一般都认为此文庸俗社会学的倾向颇为明显.傅璇琮、邓绍基诸先生都写了与之争鸣的文章②.  相似文献   

14.
元代既是一个种族压迫和阶级压迫异常激烈的朝代,也是一个礼乐崩溃和道德沦丧的社会.在这样的社会条件下何以杂剧勃兴?这实在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元杂副的勃兴,固然与元代社会的政治、经济、历史有关,但也不可忽视产生于这一时代的作家的哲学思想、道德观念对杂剧作品思想内容的重大影响.元杂剧作家们既受先儒和朱儒思想的濡染,也受道、佛思想的影响,虽身处下层,却能上观社会的黑暗,因而反映到作品中的道德观念也就复杂起来,究其缘由,与儒、道、佛文化的合流不无渊源。  相似文献   

15.
元杂剧与元代文人心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余勇 《北方论丛》2004,(1):59-61
元朝是由蒙古贵族建立的王朝,民族歧视使汉族知识分子在元代受到了极不公平的待遇,在这特定的历史时期,文人儒士的心态极其沉重.元代文人心态也是近年学术界研究的一个热门,他们的心态在元杂剧中得以展现.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元杂剧研究成就巨大,元杂剧研究更成为一门体系性的学科。关于元杂剧的研究文献相当丰富,研究者从各方面对元杂剧进行研究,如元杂剧的题材来源、元杂剧中所体现出的民俗文化、元杂剧所体现的语法、元代文人与杂剧兴盛相互关系等。总体看来,研究者研究方法的多样性和研究视角的多维性是20世纪元杂剧研究的主要特点。  相似文献   

17.
沈从文与湘西游侠精神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郑英杰 《船山学刊》2000,(4):113-116
湘西自古多侠气。从边城走向世界的现代文学大师沈从文,对湘西的游侠精神甚为推崇,认为“游侠者精神的浸润,产生过去,且将形成未来”(1)。在《从文自传》、《湘西》、《湘行散记》及诸多的小说、散文作品中,都有他对湘西游侠精神的生动描述。在沈从文身上,除了有性格温和的一面外,还有一种重情重义、侠肝义胆的游侠之气。研究沈从文这样的乡土作家,是不能离开生他养他的湘西这块神土的。一、湘西游侠精神的特点湘西游侠精神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做君子不做小人”。湘西人的君子之风,少儒家温柔敦厚、文质彬彬之风,更多地表现为一…  相似文献   

18.
常芳芳 《阴山学刊》2005,18(1):18-23
孔子的"兴观群怨"说和"中和之美"的艺术批评标准对后世产生极大影响,以冲突为本质特征的戏剧长期受到压抑,直到元代才出现戏剧大繁荣。小农经济基础上形成的传统思维方式,也是制约戏剧发展的重要原因。元统治者对文学艺术客观上的放任态度为元杂剧的发展提供了极好的机遇;元代大都市的建立和商品经济的畸形发展是元杂剧兴盛的土壤;元代知识阶层思想意识转变,造就了中国文学史上第一批专业作家群,有力地推动了元杂剧走向繁荣。  相似文献   

19.
康震 《人文杂志》2004,(5):135-139
崇尚武功,舍生取义是长安侠士的行为道德准则.西汉长安"五方杂错"的风习、黄老政治的施行是长安多游侠的文化渊源.唐长安的"恶少"、"英豪"群体是长安多游侠的社会基础.唐长安的多元文化存在是长安多游侠的思想背景.长安豪侠辅助关陇集团克定关中长安多游侠的历史动因.唐长安游侠在唐诗中成为超越世俗、建立奇勋的人格象征.他们逞强好胜,骄纵不羁的个性被诗化为豪迈矫健的英雄行为.唐诗中的侠士超越了横行复仇的个人意气,升华为慷慨的爱国激情,表现出俊逸的浪漫精神,为唐代诗歌注入劲健、刚猛的精神活力.  相似文献   

20.
赵琳娜 《理论界》2007,2(8):208-209
本文主要论述了元代士人地位的沦落对元杂剧的影响,全文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论述了士人地位的沦落与杂剧在元代勃兴的关系;第二部分阐述了元杂剧对现实的批判和士人在杂剧中所抒发的一腔愤懑;第三部分论述士人在杂剧中迎合市民文化,自由抒写性灵的特征;第四部分分析了士人借神仙道化境界以寄托个人情怀的表现及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