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利用比较宗教学的研究方法,从灵魂观、神灵观和神性观等三个方面对藏族本教、古波斯祆教和我国北方民族萨满教的宗教观念进行对比研究,可看出本教、祆教和萨满教在宗教观念之间的异同及三者都存在的二元论、三界观和多层天界观等文化元素。而原始宗教意义上的本教和萨满教在宗教观念上则具有更多相似点,它们后来的神灵结构也都受到了祆教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藏族本教的巫师及其巫术活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藏族早期的宗教称为本教。在佛教传进藏区并取得统治地位后,本教仍在民间广泛流传。本教没有系统的经典,没有严密的宗教组织,也没有专门的寺院庙宇,只是由各类巫师为某种目的而施行某些法术仪式。也就是说,本教的话动主要通过巫师来进行,因而它反映的是一种人类早期的原始宗教形式。“其俗重鬼右巫”一语,概括了当时本教的特点。这里的“鬼”即为鬼神,“巫”即为巫师,神巫结合构成了本教。关于本教巫师的问题,我们单从文献典籍很难看出其详细情况。本文拟借助于实地调查材料,运用历史文化残余分析的方法,对本教的巫师及其巫术活动作初步探索。本教的巫师虽然种类很多,概括起来可分四大类。  相似文献   

3.
萨满的“飞翔”与“附体”析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及萨满的特性时 ,以著名宗教史学家M·埃利亚德为首的一些学者 ,赞同用“飞翔”的有无作为识别萨满身份的尺度。以社会人类学家M·刘易斯、日本学者佐佐木宏等为首的一些学者 ,则主张“附体”亦为萨满的基本特性。然而 ,“飞翔”与“附体”之间所具有的相互关系并未得到说明。从“飞翔”与“附体”的历史形成入手 ,探讨两者之间存在的内在关系 ,并对萨满教从精灵崇拜趋向神灵信仰 ,这一发展阶段的性质转换作一概略说明。  相似文献   

4.
萨满能精确地判断出致病的原因是精神的还是非精神的、是生理的还是非生理的,并且能巧妙地将巫术和医术区别运用于两种病因的疾病治疗中。决定使用传统医学疗法还是巫术疗法取决于疾病的致病原因。本文以作者对新疆地区蒙古族萨满教治疗活动的调查为基础,将萨满教治疗活动分为生理性疾病的治疗和心理性疾病的治疗两部分进行分析,认为当代萨满教治疗具有宗教性、医学性和巫术性的特征。  相似文献   

5.
“诗”是科尔沁蒙古族对其古老的原始多神教——萨满教巫师的通称。但许多人,甚至有的“博”本人,亦不知“博”尚有“萨满”这一称呼。正如德国学者海西希所言:“从涉及蒙古人的早期史料中,从蒙古联盟时期到国家形成……都能接触有关萨满教的叙述。”古老的蒙古萨满教,对蒙古的历史、军事、文艺、民俗等诸多方面确实有过极其重要的影响。古今中外的蒙古学研究者,无不重视这方面的探讨,目  相似文献   

6.
鬼文化包括鬼俗、鬼魂观念、鬼魂巫术等子系统,鬼文化对《牡丹亭》情节的形成有很大影响:冥婚风俗是人鬼恋故事原型形成的基础,鬼魂及地狱观念是“梦”、“魂游”、“冥判”等情节单元形成的基础,画像巫术、姓名巫术等通魂巫术对于“玩真”、“叫画”情节的形成也有非常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陕北地区拜火遗俗的宗教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陕北地区的拜火遗俗既有汉族巫术的影响,又有萨满教因素的渗透,还有道教信仰的推波助澜这一切源于原始多神教,并与不同历史时期北方少数民族在此地的频繁活动颇有关系  相似文献   

8.
一、神秘的恋爱巫术在形形色色的巫术中,有一种称为“恋爱巫术”,而在这种巫术中,又有一种足以施放“爱药”为条件的巫术。我们从文献记载和民族志资料发现,这种恋爱巫术不仪历史悠久,而且世界七的许多民族和部落都曾经存在过,有些民族和部落目前仍在秘密使用。  相似文献   

9.
巫术与古代医学同源,巫医分离之后,一直还对古代中医药产生影响,这些影响主要在医理、治法和方药方面。古代中医的取象比类思维,就是象思维,这是典型的巫术思维,是通过获取事物的“象”,然后把这种“象”进行“比类”——类比、推理,得出一定结论的思维方法。中医药在治法和方药方面是医疗实践经验的总结,在建构理论体系时,古代中医的理法方药无不受到古代巫术的影响,主要体现为思维方式受到了象思维为主的巫术思维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傈僳族社会生活中的巫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了傈僳族巫术文化的内容和方式,也阐释了傈僳族普遍信仰的“尼”的实质———原始初民的万物有灵崇拜。简要地介绍了“尼”教的组织构成,并以实例解释了法术和医术,它既有迷信的外衣也有科学的内涵。指出把“尼”译为鬼或译为神都是错误的,“尼”非鬼,也并非是所谓的“封建迷信”。今天它仍然影响着人们的生产、生活和价值观念。“尼”、“巫术”从不同的侧面反映着民族精神。我们应该克服“左”的认识,为“尼”正名,正确对待巫术文化  相似文献   

11.
中国少数民族现存不同类型的宗教 ,遗留有大量原始宗教成分 ,历经文化变迁 ,原始宗教主要表现为两类动态性的流变形式 :一是传承 ,指的是少数民族因文化传衍、交流等缘故 ,既使原始宗教在现有宗教中得到相对直接的保存 ,又在通古斯民族的萨满教、藏族的宗教等过渡型宗教中得到延续、发展和引申 ;二是互动 ,它既指诸如中国上古民族与周边民族、晚近诸原始民族的共同信仰物、相似宗教活动所显示的文化碰撞引发的宗教文化互动 ,也指原始宗教文化与体系宗教文化的互融与互补 ,在我国突出地表现为藏传佛教、南传佛教 ,以及汉地佛道二教及其他体系宗教对原始宗教的各种影响  相似文献   

12.
巫术与人生礼俗--以宋代为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巫术通常利用民俗作为载体,从宋代的催生礼、诞生礼到隆重的婚娶丧祭,无不反映出巫术与人生礼俗的密切关系,尽管其中掺杂了许多有悖礼制、荒谬和非理性的成分,却作为习俗融进了日常生活.  相似文献   

13.
苯教文化是藏族文化的根基和源头,至今仍顽强存在并深刻影响着包括藏族传统法律观在内的藏民族的精神世界、文化生活和行为模式。苯教文化的万物有灵观、三元世界观以及重仪式的观念对藏族传统法律观念、法律意识、诉讼观念产生着深刻的影响。在长期的历史过程中,苯教文化和佛教文化共同造就了独具特色的藏族传统法律观。  相似文献   

14.
藏族文 化由苯教 文化发 展形 成, 象雄 是 苯 教文 化 的发 祥 地, 藏族 文 化 与苯 教 文 化有 着 源流 关系  相似文献   

15.
略论藏族神山崇拜的文化特征及功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神山崇拜作为远古藏族祖先的信仰方式,经历了从原生型苯教到雍仲苯教再到藏传佛教的发展阶段。其间,佛教和苯教都采纳了神山崇拜这一信仰方式。由此,神山崇拜从“自然宗教”过渡到了“伦理宗教”的形态。在这漫长的演变过程中,相应地衍生出了一套独特的祭祀方式,这种祭祀方式逐渐地向民间扩展并不断规范化,又使它超出了宗教信仰的范围,具有了民俗文化的性质、特色和功能。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对云南彝族濮拉人村寨的实地调查,描述了濮拉人的信仰及其仪式状况,并从“魔公”、“龙头户”、驱鬼仪式、祭龙仪式、招魂仪式、祭祖仪式、封财门等几个方面展现了濮拉人信仰生活的表现形式,以此论述濮拉人信仰文化的现状和变迁趋势。  相似文献   

17.
满族原来信奉的萨满教有野萨满、家萨满、宫廷萨满之说。辨析之下 ,野萨满反映了巫的实质 ;家萨满主要是主持家神祭祀 ;宫廷萨满则是皇族从爱新觉罗家的家萨满演化而来的 ,具有国家萨满的象征 ,并仿照汉族的祭祖祭神加以规范。  相似文献   

18.
苯教是青藏高原土生土长的本土宗教,也是藏族文化的源泉;苯教文献是古代藏族人民在人类文明史上留下的辉煌篇章。甘肃宕昌藏族家藏苯教文献,是研究和认识藏族及其文明的极其重要的历史文献资料,尤其是研究7—9世纪甚至5—6世纪以前藏人的思想、哲学、宗教、政治、经济、文化、科学技术等的弥足珍贵的资料,是开掘苯教文化、承续藏族远古文明薪火的重要文本。本文对宕昌家藏苯教写本文书考察和收集进行综合述评,并对苯教渊源考述、佛苯融通及苯教文化的适应谈了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19.
巫术与东北汉族的饺子食俗紧密相连。逢年过节、喜庆时日及日常生活中 ,东北汉族不仅视饺子为美食 ,而且还相信饺子能与神秘的力量发生巫术交感作用 ,对外界客观事物及行为产生影响。于是 ,结合了巫术成分的饺子食俗被巩固、深化 ,而渗透在食俗之中的巫术观念也进一步扩展 ,一代代人将其习俗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