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文化间哲学似乎是成问题的,这是由于哲学和文化本身具有独特的性质.每一种哲学都声称在每一个主题上都没有出乎其批判性反思之外的领地.而文化,依作者的定义,是一个集体在时间和空间中的特定时刻无所不包的神话;换言之,它给予我们以可理解性的视域.为了开启文化间哲学的可能性,作者引入了神话的功能,并以此与逻各斯的功能互补.而不同哲学和文化之所以不可通约,是由于它们处于不同的神话之内.但事实上神话本身具有流动性,这为不同哲学和文化之间的沟通以及它们各自的"去神话化"和"文化间化"提供了内在的可能性.文化间哲学也因此成为可能,作为单一文化主义和多元文化主义之间的中道,为我们在这个文化多元的世界提供了一个合适的选择. 相似文献
2.
文化多元主义的宽容困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曙辉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1(3):68-71
文化多元主义是一种针对文化差异性和多样性的情境为克服种族主义和性别主义等偏见和歧视而强调不同文化独特性的事实或政策.文化多元主义分为描述性文化多元主义和规范性文化多元主义两个层次.文化多元主义阵营内部有薄的文化多元主义和厚的文化多元主义两种观念.虽然文化多元主义取得了相当大的成就,但是它也遭遇了困境.宽容困境印是其一:文化多元主义以宽容为前提,但是却不能保证真正的宽容.宽容困境主要是源于文化多元主义所采纳的狭隘的宽容概念和宽容边界的误置. 相似文献
3.
王晋抚 《新疆石油教育学院学报》2010,11(3)
当今全球化进程使跨文化交际成为一种普遍现象.来自不同民族、国家的人们在交流合作过程中容易因为文化差异导致交往失误."文化中心主义"是跨文化交际理论研究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也是干预人们交际活动的几大类负面影响之一.本文对"文化中心主义"的概念做了释义,并分析其对跨文化交际的影响,并寻求克服其负面影响的办法. 相似文献
4.
沈海梅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29(3):27-32
本文在讨论中把西南研究置于中西方知识体系中加以考察,运用福柯知识生产和萨义德东方学研究的视角,探讨中西方学术语境中的西南研究,反思一个世纪以来西南研究的过程及与西方文化中心主义和华夏文化中心主义的关系,检讨文化中心主义下的西南研究认识论的局限,从而推动学术意识形态领域跨越边界与范式的思考. 相似文献
5.
6.
肖峰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0(1):1-6
信息时代所兴起的信息主义,必然也会在技术哲学中体现出来.技术哲学中的信息主义,表现在对技术的定义、技术性认识的特征、技术活动的转型和技术的社会形成等问题的看法上;有信息主义倾向的技术论者,在技术的定义上,视技术为一种特殊的知识体系以及人的意志的某种体现;在技术的认识特征上,视技术为建构我们经验知觉和信息世界的一种"透明"要素;在人的技术活动的类型上,视当代的技术活动从本质上已成为一种处理信息的活动;在技术的社会形成上,视技术为群体协商即信息交往的结果.信息主义视角体现了技术哲学正在走向研究方法与理论成果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相似文献
7.
高秉江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21(3):31-34
以本体论为核心的希腊哲学中游藏着一种不自觉的主体主义思想倾向,这种倾向表现为在自然哲学中“始基”的语言性,在普罗泰戈拉、苏格拉底那里对人的关怀和柏拉图理念论中所潜藏的有别于事实性描述的主体的应然设定,以及晚期希腊思想对认识问题的关注,尽管这一切都隐藏在一种本体论探索的背后。 相似文献
8.
理论研究的语境选择是任何理论生存的最基本前提,文化哲学研究的理论语境在于对文化和文化哲学的理解.文化是人的本质的存在,人是文化存在的本质.人们通常在三种层面上理解文化学:关于文化的科学,关于文化学的元理论,哲学的文化哲学.哲学的文化哲学是反思近代科学哲学的产物,其基本问题是关于人与文化的关系问题,文化哲学作为哲学是一种以人为本的世界观、方法论和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9.
高景柱 《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4(4):61-67
宽容观是罗尔斯的国际正义理论中的重要内容,罗尔斯认为自由人民应该宽容正派的等级制人民。实际上,罗尔斯的宽容观难以获得证成:一方面,他在论及自由人民为何要宽容正派的等级制人民的过程中所进行的类比论证是缺乏说服力的;另一方面,他在回应类比论证缺乏可行性这一指责的过程中主要诉诸循环论证,这同样是缺乏说服力的。如果自由人民要真正与正派的等级制人民实现和平共处,那么自由人民仅仅宽容正派的等级制人民是不够的,还应当在真正尊重正派的等级制人民的基础之上,对其所持有的非自由主义的政治学说持一种多元主义的态度。 相似文献
10.
恐怖主义是当代全球化进程的一个衍生物,它是一个现实的社会问题,同时又涉及文化间关系.从文化角度而言,它可谓是某些"非西方文化"对西方文化的全球化战略的极端化、暴虐化、反人道的反攻.与它外显的暴虐性相对应,在全球化语境中出现的亨廷顿式的"文明冲突论",也具有尖锐的进攻性.在这种对峙中,安南、哈贝马斯等人所强调的文化间对话,既显得很有必要,又显得十分困难,甚至已经处于危机状态,因为文化间对话的前提是彼此有诚意、相互尊重、相互理解和相互学习. 相似文献
11.
跨文化交际语境中的文化自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高永晨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4):68-71
文化自觉作为人类对待多样性文明的理性态度,是跨文化交际所追求的重要价值目标。文化自觉是跨文化交际的新境界,体现了文化的平等意识、反思意识、互补意识和发展意识。文化自觉能力是在跨文化交际实践中形成的。 相似文献
12.
论文化意象与跨文化交际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许果 《重庆交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4(3):96-98,108
文化意象是一种文化符号,它们渗透在语言里,具有独特、广阔、深沉的文化内涵。了解和掌握不同文化中的文化意象在跨文化交际中有着极其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康兆春 《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9(6):61-64
文化逆差是当今跨文化交往中众多劣势文化所遭遇的境况。文章撇开经济因素,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来剖析这种失衡的文化交往。文化逆差的产生源于深刻的文化心理,是未能解开‘体用说’的羁绊,也是追求文化资本的结果。在跨文化交际中,文化逆差造成了文化语境的断裂和文化传承的中断,弱势文化的逆差也直接关系到其文化话语的获得和文化身份在全球化语境的构建。 相似文献
14.
姚介厚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11,(4)
跨文化哲学是新兴交叉学科,它既是对跨文化交往的哲学研究,又是对哲学交往的跨文化研究,旨在建树和平合理、包容互补的文明交往观。跨文化哲学有四个维度:对人类文明交往的历史哲学研究;跨文化解释学研究;比较哲学研究;跨文化交往伦理学研究。开展、推进跨文化哲学研究,探讨世界不同文明交往中的各种跨文化理论课题,对促进多样文明共同繁荣与发展、建立和谐世界,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对语言中的文化因素了解越多 ,交际能力就越强。论述、分析、比较了汉英交际言语关于年龄、招呼和问侯、道歉与致谢、赞扬与辞让等方面的文化差异。 相似文献
16.
王浩斌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7(2):88-92
在实现对普遍价值生成语境中西方中心主义与人类中心主义的双重批判的基础上,文化的差异与差异的价值重构构成了普遍价值生成的原初语境;立足于普遍价值生成的原初语境,可以发现文化差异语境中的文化宽容就是普遍价值的生成机制。 相似文献
17.
文化哲学专题研讨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庆云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57(2):206-211
中国的文化哲学研究虽已在许多领域中展开 ,但在理论层面和实践层面都存在有待深入研究的问题。我校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的老师和研究生们就文化哲学和文化观的关系、马克思主义文化哲学研究、中国文化哲学对中国现代化的思考等问题进行了研讨 相似文献
18.
语境是与语言有关的因素,语言是在语境中呈现,在语境中生成意义。人类交际中的社会文化特征是理解语言的重要因素,交际的过程也就是语境建构的过程。由于文化的差异和语境的复杂性,跨文化交际中的顺应比较困难。文化语境成为制约语言理解的各种因素。文化语境是理解交际的认知基础,它有利于我们解读语言交际的性质,消除话语的歧义。 相似文献
19.
人们的一言一行总是要受某种特定文化模式的影响,这就形成了区别于其他言语的独特风格.在跨文化交际中,正确对待交际中言语风格的文化差异,才能有效地达到交际目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