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4 毫秒
1.
在新中国成立以来60多年的历史发展进程中,怎样探索社会主义道路、逐步实现现代化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构成了现代中国发展的基本脉络.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前途是社会主义,这是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发展进程的抉择,现代中国既有近30年对社会主义道路曲折探索的历程,也有30余年开辟和找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正确道路的历程;实现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型,实现现代化,这是近现代历史的发展趋向,现代中国的发展历经了从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实现四个现代化到现代化建设分"三步走"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振兴中华民族是一个历史性的课题,从"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到努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使中华民族巍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相似文献   

2.
人们一般把现代中国的社会政治和文化思潮分为激进主义、自由主义和保守主义.而民族主义是这三大思潮的并生系统.就"五四"前后的民族主叉与激进主义的关系而言,中国在巴黎和会上的失败,尤其是一战后世界范围内民族自决或解放运动的高涨和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促使孙中山民族主义思想发生转变,即从反满转为反帝,并提出了联合全世界被压迫民族的主张,而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既具有国际主义和阶级斗争精神,又具有浓厚的民族主义色彩.从"五四"前后的民族主义与自由主义的关系来看,一方面自由主义推动了民族主义的发展,尤其是使它更具有了现代性;另一方面民族主义对归属、忠诚以及团结的强调,也推动了自由主义的本土化.但自由主义的民族主义由于在寻求民族独立富强的道路上脱离本国的历史与现状,试图将西方国家实现现代化的传统全盘照搬到中国来,因而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激进主义、保守主义等民族主义思潮高涨之时没有找到自己的位置,成为民族主义的主流.至于保守主义,在激进的社会形势中以更冷静的视角看待传统文化,深刻地提出自己构建现代化民族国家的理论并积极地进行实践.保守主义对文化的民族性与继承性的重视丰富了民族主义的手段,使之更趋于合理.  相似文献   

3.
吴汉全 《河北学刊》2001,21(3):84-88
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中国社会现代化努力的目标。李大钊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指导下 ,密切考察世界现代化的新形势和中国社会现代化实际 ,提出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思想。这一思想的内涵是 ,社会现代化必须遵循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 ,而中国的社会现代化必须首先经过民主革命完成解放生产力的任务 ,然后在社会主义阶段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李大钊的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思想是对中国社会现代化理论的积极探索  相似文献   

4.
中国近代史上的保守主义与激进主义是次生型资本主义民族国家关于发展路径和发展方式的不同选择的理论结晶,是文化的民族主义与文化的世界主义相冲突的产物,是分散的世界历史走向整体的世界历史过程中萌生的人类思想之花.保守主义发生于19世纪60年代,冯桂芬是具有特殊意义的人物.19、20世纪之交从谭嗣同殉难到孙中山革命方略的成熟,是近代中国激进主义的形成期.保守主义与激进主义两者间存在相反相成的关系,并非水火不容.保守主义历史必然性的题中应有之义即历史合理性,但也应当警惕、摒除其感情趋向上的守旧、复古因素.激进主义则引领了近代中国历史演进的方向和速率,推动了现代化进程,但其中的经验教训也是学术理论界责无旁贷的研究任务.  相似文献   

5.
时空观是人类生存模式的一种深刻反映。某一种生存模式总是与特定的时间观念相辅相成,而某种时间观念也总是与一定的生存模式相互契合。人类生存模式与时间观念的相互契合关系深刻体现了时间观念的辩证法。中国现代化建设正进入最关键时期,时不我待,要想完成社会转型的艰巨任务,必须使中国人在时间观念上有一个根本性的转换,走出传统的羁绊,树立现代时间观念。只有这样,才能跨越时间距离,抓住机遇,加快发展,早日登上现代化的前进快车。  相似文献   

6.
鸦片战争后,中国传统社会结构在西方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冲击下逐步瓦解,中国开始了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变.但由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与中国封建统治阶级相互勾结,对中国人民进行残酷的剥削和压迫,不仅使中国人民的生活状况十分悲惨,而且严重地阻碍着中国现代化的顺利发展.因此,通过革命的手段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实现国家政治的现代化就成为中国人民面临的首要任务.辛亥革命作为一次伟大的社会革命,较为成功地完成了上述任务,对于中国的现代化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7.
现代化理论与中国的现代化道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方俊 《齐鲁学刊》2007,(5):136-139
西方对于现代化的研究已经有200多年的历史,20世纪60年代出现了以"现代化理论"正式命名的理论。现代化理论回答了国家从传统向现代转变的特征以及路径,并且在与诸多社会发展理论的交锋中修正发展。中国的现代化道路在借鉴现代化理论的同时,主要是对其理论的扬弃,发展出具有中国特色的发展思想,现阶段主要是面对各种社会矛盾,力图建设和谐社会,实现中国的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8.
现代化乃近代中国的绝对主题.和绝大多数时人主要关注自上而下政治权威的现代转换不同.梁漱溟坚持并且践行了一条自下而上从社会入手的另类现代化道路.的确,从"国家一社会"的视角看现代化,实际上包括自上而下的政治权威转型与自下而上的市民社会建构的双向过程.而中国现代化进程之所以一再受挫.就因只单向度地注目政治变革,独立的、自治的社会一直没有得到充分的培育,以至国家与社会二者之间没有形成适宜于现代化发展的良性结构.从这个意义上言,梁漱溟自下而上"造社会"之现代化路径探索,值得珍视.  相似文献   

9.
"五四"新文化运动是中国告别前现代社会而迈向现代社会的一次庄严誓师,从此中国人真正开始了与世界全面接轨的伟大努力."五四"先贤们对中国现代化发展有多方面的重大贡献.首先在中国提出了人的现代化命题,就是他们的一个重要历史性贡献.重新认识这笔内涵丰富的思想遗产并加以发扬光大,对中国现代化的成功实现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出了党的现代化建设的科学命题,党的建设总目标明确了党的现代化建设的基本要求.推进党的现代化建设,是对政党现代化普遍规律的科学把握,是无产阶级政党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的丰富内涵,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题中应有之义,体现和实践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党的学说.  相似文献   

11.
从现代化的视角来看 ,毛泽东构建的新民主主义建国方案是符合中国现代化发展要求的建国方案 ,从而成为中国现代化发展的必然选择 ,新民主主义国家在中国的建立极大地推动了中国的现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12.
中国的现代化道路和经验能否概括为一种"中国模式",是一个国际热点问题和前沿课题,以往研究总的来看没有充分从政治领导的动因上进行深入分析.尽管促使中国现代化发展的动因很多,但我国现代化经验概括地说是一种政治驱动型的后发现代化模式,这一模式的关键性因素是政治领导的决定性作用,发挥了国家对干经济发展的比较优势,不同于西方的世俗一自由主义模式."中国模式"成功的基本经验: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以及一个强有力的政府体系,渐进主义改革策略,经济发展优先策略与政治稳定优先策略的有机结合以及务实主义的对外政策和国际战略等等.  相似文献   

13.
近代以来 ,随着西方的科技如旭日般地照亮世界各地 ,现代化观念成为世界潮流。在中国 ,部分激进主义者高举现代化的旗帜 ,对传统文化遗产作激烈的否定批判 ,认为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传统社会向现代化转型过程中的绊脚石。诚然 ,在现代化进程中对传统文化进行反思是必要的 ,然而对现代化研究不能只局限于技术、经济和政治的课题 ,更重要的是应该揭示自己文化独特的精神特质。一方面 ,从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的关系看 ,任何一个国家的现代化都植根于民族的传统之中 ,都是以传统为前提的 ;另一方面 ,传统文化的现代意义不宜仅仅从一种狭隘的实用角度…  相似文献   

14.
为中华民族找到一条实现民族独立、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现代化之路,是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来,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为指导,从中国基本国情出发,根据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不同时期的不同具体实际,先后确立并实施了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总路线、"四个现代化"发展目标、"三步走"战略、新时代"...  相似文献   

15.
制度问题是国家治理中的根本问题,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实质是实现制度现代化;制度现代化是一个在深化改革中不断完善和逐步定型的过程。确保人民真正享有管理国家和社会的主人权利,是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根本价值指向;民主既是一种国家形态,又是一种国家形式,从根本意义上说民主就是国家治理,与国家发展状态和国家命运有机联系在一起。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历史进程中,民主与法治不可分割,制度现代化与法治现代化相辅相成,统一于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全部实践。  相似文献   

16.
《理论与现代化》2014,(3):F0002-F0002
<正>经协商,拟于2014年9月下旬在北京中关村举办"第十二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主题是"城市和郊区的现代化"。2007年世界城市人口首次超过农村人口,2011年中国城市人口首次超过农村人口,世界和中国都已进入城市社会成为社会主体的发展阶段;目前,部分发达国家郊区人口超过城区人口,中国新型城镇化已经启动。城市和郊区的现代化研究具有全球意义。城市和郊区的现代化是国家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现代化的一种表现形式。现代化运动犹  相似文献   

17.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明了现阶段党的中心任务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有着世界现代化的共同特征和基于自己国情的独有特色,在科技创新和制度改革的核心动力驱动下,经历了从单一进路到全面建设的演变历程。中国式现代化有着丰富的要素、稳定的结构和多元的功能,在增强人民幸福、实现民族振兴、推动人类进步、促进世界大同等方面能够发挥巨大的价值作用。在夺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胜利的新征程上,为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优化演进,必须要把握好系统演化发展的层次转化、结构功能相关、整体优化、涨落有序等规律,不断促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构成要素、结构体系、外部环境和功能作用之间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将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治理从一个学术概念上升到国家发展战略的高度,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理论与实践的重大突破.“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从国家理论上深化了我们对马克思主义国家本质和职能的认识,为实践中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提供了理论指导,为我们破解现代化进程中的治理困境,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规律的认识和把握.  相似文献   

19.
中国目前正处于现代化发展进程中的一个至关重要的时期,一个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急速转型的时期。反观欧洲近代社会发展史,西方国家当初为完成这一社会转型曾付出了惨痛的代价。中国是后发现代化国家,而且是社会主义国家,我们理应从欧洲近代社会的发展中得到启示。一方面,我们应该充分借鉴欧洲国家现代化的成功经验,在比较短的时间里走完西方国家用较长时间所走过的路;另一方面,我们更应该认真研究欧洲国家现代化进程中所出现的各种问题,所遭遇的各种挫折,所走过的各种弯路,以便汲取其中的教训,能够用较小的代价走完西方国家付出巨大代价才走过的那一段路。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现代化"为研究对象,首先从"现代化"概念入手,在纵向的历史维度和横向的国别维度探讨"现代化"概念的演进过程;其次遵循从原理到方法论的思路,辨析"现代化"在不同学科视角下的实现路径与含义,以及映射到指标体系的多元化特征;再次分析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所处的阶段,对未来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道路进行了讨论;最后归纳江苏现阶段的基本特征,为率先实现基本现代化的可行性提供了一种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