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对外新闻是我国对外宣传的重要渠道,其编译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我国国际形象,乃至国际话语权的确立。对外新闻是国家对外讲述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的行为,其编译本质上是新闻再叙事行为。通过尝试在对外新闻编译研究中引入叙事理论视角,以环球时报中英文网的新闻语料为例,从时空建构、选择性采用、标示性建构以及参与者重新定位等角度探讨对外新闻编译中叙事建构策略的具体运用,为提高我国对外新闻编译传播效果探索新的策略和路径。  相似文献   

2.
叙事参与是文本接收的心理过程,是衡量新闻叙事效果的一种途径。为了解融合新闻交互性对叙事参与的影响,运用实验法在大学生群体中对不同交互版本融合新闻的叙事接收过程进行了实验比较,从叙事理解、注意聚焦、情感参与、临场感、分享等多层面探讨了交互性融合新闻的接受情况和叙事参与效果。实验结果发现,用户对高交互性融合新闻喜欢程度显著高于低交互性融合新闻;高交互性融合新闻的叙事参与高于低交互性融合新闻,其中在注意聚焦、叙事理解、情感参与层面,高交互性融合新闻优于低交互性融合新闻,临场维度差异不显著;用户对高交互性融合新闻的分享意愿显著高于低交互性融合新闻,这有助于深层理解新闻参与,对认识新闻交互设计和融合新闻效果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当代新闻深度报道不仅对新闻叙事手法有所突破和创新,同时也借鉴了多种文学艺术手法,形成其独特的叙事艺术,即一方面通过视角和聚焦的“陌生化”,使新闻更具新鲜感,做到“文有别材”;另一方面行文中运用有意味的形式与合式的叙事技巧,做到“文有别趣”,从而使新闻传播的客观公正与叙事的生动感性相得益彰,达到了“真”与“美”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4.
为准确把握中国新闻叙事研究现状、热点与轨迹变化,探寻新闻叙事研究的未来进路,推动新闻叙事理论发展,以157篇CSSCI来源期刊文献为研究文本,运用文献分析法和CiteSpace软件的共词分析法对中国新闻叙事研究进行知识图谱分析。研究发现,近年来中国新闻叙事研究的相关数量和质量都稳步上升,新闻叙事研究已成为新闻传播学的分支学科; 新闻叙事研究的核心机构初具规模,但核心作者群尚未形成; 新闻叙事理论、新闻业务、新闻叙事创新是中国新闻叙事研究的主线,研究视角涉及新闻文本、新闻主体、新闻载体、新闻创新等; 新闻叙事研究紧跟新闻实践活动,媒介融合、数据新闻、虚拟现实、可视化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 未来中国新闻叙事研究可以从内容转向、学科交叉、方法拓展3个方面进行深入,即由静态的文本转向动态的新闻传播活动,通过与语言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多学科的交叉研究拓展其研究深度和广度,同时引入定量研究方法勾连起新闻叙事活动的双方以便于进行有效传播。  相似文献   

5.
表彰报道作为会议新闻的一种,因为其报道题材的特殊性和约定性而呈现出模式化的“刻板形象”。从新闻叙事的角度对表彰报道中存在的缺失进行探析,认为其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新闻叙事的程序化和模式化、干瘪的“伪”叙事以及新闻价值的缺乏等方面。在此基础上,提出通过角色模拟的综合视角运用以及在编辑手法上搭配图表和信息框等途径来加以改进。  相似文献   

6.
叙事聚焦作为重要的叙事技巧,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不同的聚焦方式,就会塑造不同的文学作品.因此翻译过程更应该关注小说本身的叙事聚焦的重构.文章试图运用叙事学中叙事视角理论,深入探讨莫言小说《生死疲劳》葛浩文英译本中如何重构原文本中灵活多变的叙事聚焦模式,从而再现叙事聚焦的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7.
多重的叙事视角是<红字>的一大叙事特色.传统叙事模式常采取单纯化叙事视角,多用全知式或人物式,少见多重复合式.霍桑在<红字>中运用多重可变叙事视角,在编辑性全知叙事的同时,使用戏剧式全知叙事和人物叙事,通过视角的变化来调动读者的鉴赏能动性.  相似文献   

8.
同性恋是一种独特的社会存在与文化现象,目前虽然在法理、医学等方面已被认可,但在新闻报道中仍然存在简单化、污名化等刻板印象,且具体表现在新闻叙事视角与聚焦的选择及由此建构的“真实”与“意义”中。新闻叙事的视角和聚焦选择体现的是对叙述对象的态度,严谨合适的选择不仅能创造新闻报道的文本价值,就同性恋报道而言,同样对社会知识和经验的构建有着进步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围城》中叙事视角的运用颇具匠心。据热奈特的叙事视角理论来看,呈现出零聚焦型、内聚焦型及外聚焦型等多重视角综合运用的特点。而且,叙事视角的运用还有效地参与到文本建构之中,在丰富“围城”意蕴、表现人物方面,达到了恰如其分的艺术效果。文章通过借鉴热奈特的叙事视角理论,从叙事视角的角度切入小说文本,解读作者于作品中营构的“围城”之意蕴,体味作者的人物表现之匠心。  相似文献   

10.
从京派儿童视角叙事的角度探讨了京派小说的审美回忆.童年视角叙事使京派作家适度调解情感的审美距离,收到了含蓄蕴藉的美学效果,并通过儿童的感觉和心理,呈现出纯美的艺术世界--一个人性皆善的世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