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科学主义的内涵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文章在MikaelStenmark对科学主义所作的系统区分的基础上,对各种科学主义的内涵、合理性及相互关系作了深入探讨。这对于明晰科学主义的含义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为科学正名--中国早期科学主义思潮的回顾与反思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中国早期科学主义思潮并不完全等同于西方的科学主义,它弘扬科学精神、倡导科学方法、传播科学理念,为科学正名,对20世纪中国思想进步与科学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对它进行回顾与反思将有助于我们对理论与现实中诸多难题的解决.  相似文献   

3.
二十世纪西方哲学中的科学哲学运动,是科学主义思潮在二十世纪西方哲学中的具体表现,其兴与衰的演进过程正好从认识论和方法论的角度反映了科学主义兴衰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4.
1922年以前,随着历史大潮,徐志摩对科学基本上持肯定态度,认为科学是“近代物质文明的柱子”。从1922年后期开始,他加入“人文”的维度来考察科学,并开始使用“科学主义”的概念,认为机械主义、科学主义奴缚人类心灵的自由。他相信,要解决“纯粹科学”的形而上品格与“运用科学”的功利性沦落这两者之间的矛盾,必须用道德、人文的“圣水”洗涤科学的“斑点”,以人文之手握住科学这把双刃剑。  相似文献   

5.
梁启超是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在“西学东渐”的背景下,他较早地接触到西方近代科学并经过吸收、反思和整合,逐渐形成了具有个人特征的科学主义思想,在理论和实践方面为科学在中国的传播做出了贡献。作为其思想体系重要部分的文学观也受到了科学主义思想的影响,逐渐表现出与传统文学观念的不同,并具有理性内涵和现代性特征。  相似文献   

6.
心理学在其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两种研究取向的心理学。建立在自然科学基础上的科学心理学受其狭隘的科学观的影响,使心理学成为一门缺乏“人性”的科学;人文取向的心理学强调人的存在、价值及意义,使“人性”这一主题重新回到心理学研究中来。心理学要结束危机,成为一门真正独立的科学必须要从根本上彻底改变其唯科学主义的狭隘的科学观,重构一种与自身性质相符的新的大科学观———科学人文主义,以实现心理学科学化与人性化的整合。  相似文献   

7.
体现着科学以及科学共同体精神气质的科学文化是科学的文化标格和标志,以人文学科为基底的人文文化渗透并显现于人文主义或人文精神。斯诺关于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的对垒、分裂与冲突的机智表达适逢其会,而对其历史研究得最为透彻的,非麦克莫里斯莫属。在某种意义上,当今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的对立、实证主义与存在主义的对抗、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的对局、科学与反科学的对阵,都是两种文化对峙的表露。事实上,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的对立不是自然的,而是人为的,两种文化必须融汇与整合。秉持平权的立场、平等的态度,科学共同体与人文共同体必须相互借鉴、彼此学习,科学人争当哲人科学家,人文人力作科学人文家;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亟须各自补苴罅漏,科学文化需向善臻美,人文文化需崇实尚理;综合学科尽力综合,交叉学科尽量交叉;从教育入手,全面推行博雅教育或通识教育或通才教育。通过符号学的、诠释学的、意会认知的、契合的进路,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结束对峙与分裂,走向融汇与整合。所谓的两种文化融汇与整合而成的文化是斯诺所指的"第三种文化",即由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熔铸而成的"合金文化",或由两种文化化合而成的"化合物文化",或由两种文化杂交而成的"杂交文化"。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融汇与整合的有效途径是,走向科学的人文主义和人文的科学主义,即走向新人文主义和新科学主义。这是双重的复兴——人文的复兴和科学的复兴。  相似文献   

8.
科学在近代传入中国,刺激中国科学主义的诞生。科学主义的启蒙功能、由技进而道的价值重建功能、救亡图存功能等,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在其影响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也表现出明显的科学主义化倾向。在当代,要注重还原马克思主义科学精神的实质,并注重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交融。  相似文献   

9.
严复在解释中国传统哲学实践中,表现出浓厚且鲜明的科学主义倾向.严复解释的科学主义倾向,对中国传统哲学中科学哲学资源的发掘具有积极意义,但另一方面却误读了中国传统哲学中的许多观念、命题和范畴.因此,严复对中国传统哲学的解释是一把双刃剑,这对于当今处理中国哲学与西方哲学的关系,是有直接启发的.  相似文献   

10.
自现代心理学诞生以来,心理学研究的科学主义取向越来越明显.科学主义取向的主要特征是:实证主义是其哲学基础;价值中立是其价值观;方法中心是其方法论.科学主义取向对心理学的独立和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但也给心理学带来了弊端,导致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研究目的和研究法则的人文缺失.作为一门研究人的科学,心理学应该扩展自己的研究视野,坚持知识与价值的统一、注重研究对象的整体性和方法的多样性,只有这样心理学才能真正成为一门关于人的科学,为人类的生活带来更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11.
中国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科学思潮被定性为科学主义或唯科学主义思潮,似乎已是不刊之论,然而事实并非如此。虽然中国科学思潮与西方科学主义存在渊源关系和相似之处,但是中国科学思潮诞生于救亡图存的社会历史背景,根植于实用理性的传统文化土壤,缺乏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和广泛深入的科学实践,并且存在科学派和唯物派的内在分立,并非真正意义上的科学思潮,而是一种前科学的科学主义。它传入时正当民族救亡之际,填补了五四反传统之后的形而上价值空缺,带有强烈的功利性。五四之后,科学思潮进一步意识形态化,摒弃了求真的精神。中国科学思潮没有实现中西接轨,反而因其失真成为了中国现代化道路上的障碍。  相似文献   

12.
科学主义的核心在于科学精神、科学思维和科学方法.经济法的现代化必然要走向科学主义。认识论上,客观经济事实作为经济法存在的现实基础是可以认识的;方法论上.经济法的基本方法是实证方法和科学解释方法;本体论上。集体有限性作为经济法的逻辑起点,将经济法纳入了理性主义的范畴。因此,人本主义推动经济法的价值目标走自向现代化,而科学主义为经济法的现代化提供了工具、手段与技术。二者的融合是经济法走向成熟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3.
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作为两种在一定程度上相互对立的思潮有其各自独特的方法论意蕴。这种方法论上的差异形成为一种学术传统与文化背景,影响着包括行政学在内的各门科学的发展。在行政学研究历史上,传统公共行政时期的学者恪守科学主义的方法论传统,而新公共行政、新公共管理与新公共服务等时期的学者则不同程度地引入了人文主义的方法论,使科学与人文的整合成为一种趋势。中国行政学的发展要整合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方法,要求我们做到行政学研究方法的多元化,走出价值分析的绝对化和二元对立的误区,注重对影响人的非理性因素进行系统的分析,  相似文献   

14.
科学主义在本体论上拒绝形而上学,在认识论上主张价值无涉,在方法论上崇尚客观、精确、量化及彻底论证。在科学主义思潮冲击下,19世纪下半叶科学主义研究范式被引入教学论研究,对教学论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当前教学论的研究存在片面强调自然科学方法的移植,片面注重系统科学方法的运用,追求教学论的形式化等问题,因此,揭示这些问题的表现和实质是很重要的。  相似文献   

15.
爱因斯坦指出,现代科学的发展使科学精神在很大程度上背离了人文精神。他认为, 人们应当把科学精神纳入始终为人文精神服务的正确轨道。  相似文献   

16.
层出不穷的当代文化危机与科学的发展具有直接或间接的关联,因此对当代文化批判的理论往往被等同于对科学文化的批判。当代文化批判理论的实际对象应当是科技理性的僭越和科学主义的滥觞,而非科学和科学精神。因为科学主义虽然极力推崇科学和理性、贬斥非科学和非理性,但从本源上看,它不但违背了科学精神,而且大大损害了科学精神。当代文化需要科学和科学精神,科学的怀疑批判精神、开放进取精神、平等宽容精神、理性负责精神将为当代文化应对危机、实现转型提供积极有效的文化资源。  相似文献   

17.
科学主义的僭越与科学精神的失落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科学是现代性的重要构成部分,它在洋务运动中引进,在五四时期建立了权威。但是,由于科学对意识形态和信仰的僭越,使科学意识形态化,意识形态科学化。最后在建立现代民族国家的历史运动中,意识形态主义取代了科学主义,建立了霸权,从而使科学精神失落。改革开放以来,恢复了事实求是的科学精神,但建设科学精神仍然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18.
儒家德教思想与医学生医德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医学生医德状况凸显我国医德教育所面临的困境,而导致这一困境的深层原因是广泛存在于医学领域的唯科学主义价值取向。儒家学说蕴涵丰富的教育思想,对今天的医德教育具有资源性意义。儒家所倡导的教育模式、教育方法有助于人们纠正唯科学主义的偏差,为教育者进一步探索医德教育的途径提供重要思路。  相似文献   

19.
近代科学的发展促使人们以科学主义、实证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对待人文科学的研究。自然主义文学思潮力图建立科学主义的“求真”新文学,以科学颠覆文学、取代文学,在极端倾向中走向了歧途。20世纪形式主义学派将“形式”研究落实为文本语言研究,忽视了文学接受过程中社会、人文、主观的因素,造成了理论上的偏颇和疏漏,反科学主义是对科学主义扼杀文学人文精神的反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