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政治文化与中国当代文艺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中国当代文艺学与政治文化的内在关系进行了梳理。文章认为 ,政治文化作为中国当代文艺学发展的重要依据 ,既与当时中国特殊的社会境遇有关 ,又与长期以来我们的文艺思想不可分割。文艺学虽不能从政治文化中分离出来 ,但它必须遵守学科自身的发展规律。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与当代文艺学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核心是以人为本的理念.以人为本的"人",无论是集体的,还是个体的,都是指普遍的、一般的人,因此,马克思主义人学承认人有普遍的、一般的本质,即共同人性.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为考察文学艺术的本质和功能提供了一种视角,而且是更加贴近文学艺术自身的视角.以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指导当代文艺学建设,就要把以人为本作为文学艺术活动的出发点、落脚点和着眼点,把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作为文学艺术的最终目标.首先,应当从马克思实践存在论的高度,认识作为人的基本存在方式和基本人生实践的文学艺术;其次,文学作为人学,其本质是人的本质力量的自由的、想象性和情感性的对象化和确证;最后,文学艺术的功能不仅仅是审美、认识、教育等,其根本目的是为了实现人的自由、全面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开启了生存论视阈中的“生活世界”,赋予人的生活世界的生存论以优先地位,从而发现了真实的历史.在历史唯物主义的视阈中,当代中国的一个重大问题就是如何实现生产力的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这两方面的辩证统一.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是解答这一重大问题的有益探索,既有利于避免实证主义意义上的片面发展,又有利于避免陷入形而上学意义上的抽象发展.  相似文献   

4.
孙民 《东岳论丛》2019,40(5):77-84
历史唯物主义本真精神体现在不断地破解时代提出的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这意味着,历史唯物主义把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视为其生命。最近几年来,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界围绕着历史唯物主义何以可能、发展形态与理论实质、研究范式及其关注现实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推进了当代中国历史唯物主义研究。但是,在取得上述成就的同时,也存在着诸多值得反思之处。只有从理论、现实与历史的辩证关系中反思当代中国的历史唯物主义研究,才能实质性地发展和创新历史唯物主义,从而真正切入历史唯物主义的本真精神。  相似文献   

5.
人类正在走近21世纪的门槛。在这世纪之交,世纪回眸与展望正在成为世界性的热门话题,这是人类性的辞旧迎新心态的表征。我们已经经历了20次的世纪之交,从来没有象今天这样对西方人的时间意象如此敏感。它仿佛造成一种新的现实,似乎我们正处在一个临界点上,将要告别世界、迎接新生活。这种奇妙的世界性的幻觉具有深刻的文化心理根源。因为20世纪对于人类来说是灾难最为深重的世纪。两次世界大战、旷日持久的东西方冷战以及时刻笼罩头上的核威胁等等,都给人类的心灵留下严重的创伤。在中国,从八国联军的炮火惊醒中华民族的帝国梦之后,…  相似文献   

6.
<正>在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复兴道路上,历史唯物主义一直发挥着根本性的指引作用。深入阐释历史唯物主义与当代中国实践之间的内在关系,是学术界面临的重大现实问题。为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推动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发展,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论阐释,以著名哲学家、中国历史唯物主义学会名誉会长、中国人民大学荣誉一级教授陈先达的新著《历史唯物主义与当代中国》出版为契机,12月21日,由  相似文献   

7.
许明 《社会科学》2006,(1):102-105
新时期以来,伴随着时代精神、社会生活的变迁,文学艺术也不断在发生着新的变化。文艺学正是在对现时代文学艺术变化和文学理论自身的双重反思基础上不断发展的。近些年来,文学创作日益呈现出边缘化和多样化的局面,而文学理论则在各种西方理论思潮的影响下不断 "越界"、"扩容"。如何认识文学创作在人类精神文化生产中的地位和作用,如何确认文艺学研究的核心价值及其问题成了当务之急。有鉴于此,2005年10月在中南大学举行的"新时期文学理论回顾与展望"研讨会上,三位长期从事文艺学研究的理论研究者从不同角度审视了中国当代文艺学的历史、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特别结合自己从事文艺学研究和参与文学理论重大问题讨论的情况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8.
性别研究在西方已有100多年的历史,并取得了许多成果.但目前在国内文艺学界,性别研究依然没有得到以男性为主的学界的重视,在文艺学的三大组成部分中女性经验都处于缺席状态.当今的女性主义写作与女性阅读状况,也亟须唤醒女性的主体意识,确立一种平等的学术立场.  相似文献   

9.
<正> 提出建设马克思主义文艺学的当代形态,是我国文艺理论界经过多年反思的结果.如今,这项艰巨的工作已经提到我们的日程上来. “当代形态”较早的提出者、北京大学董学文教授,在他的新著《走向当代形态的文艺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32万字.该书以下简称《走向》)中,展示了他的思路,即上升到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的高度,构建文艺学的当代形态.董学文认为,“所谓‘当代形态'的马克思主义美学体系”,理应是马克思主义美学的“历史形态”(或“原初形  相似文献   

10.
历史唯物主义与当代社会历史现实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马克思主义社会历史理论同当前社会历史现实的关系问题,应当成为当今时代深化马克思主义社会历史理论研究特别的着力点。马克思学说具有强烈的实践本性,历史唯物主义是一种革命的和实践的社会历史理论,它不仅致力于揭示人类社会历史运动的一般性规律,更注重在直面社会历史现实中彰显自己的创造力和价值。今天的人类社会历史现实同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社会历史理论的时代相比,在内在结构、运行方式、发展内涵和问题困境方面都发生了重大的变化。这要求历史唯物主义自觉地完善、丰富或者转换自己的研究视角、研究方式和理论范式,以更加积极有效地面对和应对今天的社会历史现实。在社会现实的内在结构和运行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的语境中,如果不以多样化的微观解读和微观叙事来补充完善历史唯物主义的宏观理论范式,那么,这一社会理论就很难同今天的社会现实建立起真实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12.
20 0 3年 12月 3- 4日 ,全国文艺学博士点及部分硕士点的导师与相关学科博士生导师在暨南大学召开了“第四届全国文艺学及相关学科建设研讨会”。这组短文是根据部分发言整理而成的。  相似文献   

13.
首先我们应该正视目前所面临的当代社会文化转型的形势,才能正确认识文艺学学科当前所出现的争论和今后的发展。从社会的角度来说,当前面临的是从传统的计划经济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由农业社会到工业社会与后工业的信息社会以及由乡村状态到大幅度城市化的转变。而从文化角度,则是从印刷的纸质文化到电信与网络文化、由知识阶层的精英文化到受众空前的大众文化、由文化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转变。对文艺学学科而言更为重要的是当代出现的哲学理论形态的转型,即哲学领域由古典形态到现代形态的转型,表现为主客二分到有机整体、由认识论到存在…  相似文献   

14.
5月7日至9日,由《学术月刊》主办的“建设当代马克思主义文艺学美学体系学术讨论会”在上海举行。上海地区和全国部分地区的知名学者和中青年学者四十余人出席了会议。以全苏美学学会副会长多尔戈夫教授为团长的苏联美学家代表团也参加了会议。多尔戈夫教授、曼科夫斯卡娅教授作了专题报告。著名美学家蒋孔阳教授主持了这次会议。他指出,近十年来,我国学术界在马克思主义文艺学美学的研究上已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出版和翻译了很多著作,研究领域和研究队伍都有了很大的扩展。但是,西方的文艺  相似文献   

15.
一、文学理论应该是“灰色”的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学术刊物发表的文艺(此文主要指文学)理论文章、学术研讨会议上宣读的论文、出版的专著与大学的“原理”、“概论”之类的教材,似乎多数形成了一个定势,那就是大建理论框架,大作逻辑的推演,观念新颖,术语陌生,引经据典的注解,是一大片汉译西方理论书目;高谈令人洗耳,阔论往往无边,少见引证中、外文学作品以助其理论的发明、演绎。脱离或远离作家的创作实践成果而空谈理论,企图建构一套凌驾于创作实践之上的宏大理论体系,多年以来的事实证明,不太受广大普通读者和作家的欢迎,除了大学…  相似文献   

16.
历史唯物主义优越于其他西方思想的地方就在于其揭示了经济发展及其背后的逻辑架构:资本增殖的逻辑。资本的逻辑所支配的经济发展必然导致三个悖论:环境悖论、两极悖论与存在悖论,而这是资本主义社会所无法解决的。中国道路的关键就在于如何解决这三个悖论性问题,即社会主义如何驾驭资本的问题。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必须以国家政权支配资本逻辑,通过行政权力和国有资本去调控和引导资本,才能最终避免经济发展的三个悖论,实现社会的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17.
文艺学—美学 ,作为文艺理论的基础学科 ,在当今文化批评风靡全球的浪潮之下并未处于边缘境地 ,却依然故我地占据着应有的地位。究其原因 ,在于它是文艺理论生长的根系之一 ,离开了它 ,即使再时髦、再新潮的文化批评也只能变成末日的恐龙 ,因找不到可以使自身得以成长的营养而灭绝 ,这是源和流的关系。但是 ,发掘带有原创性的文论在“今人的话语都被前人言说过”的时下文坛是极为艰难的 ,它并不像能指的玩弄那样随处可见 ,而是一个求真的元问题 ,需要文艺理论家艰辛而带有天才性的工作才能实现。马龙潜教授新近出版的《当代文艺学—美学观念…  相似文献   

18.
风险范式与历史唯物主义的当代出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哲学研究范式的创新与转换必须遵循一定的要求和原则.按照这样的标准和原则,在审视当代人类实践状况和生活状况时,风险范式越来越清晰地显示出在当代理论思维中的根本价值.从马克思主义哲学来看,风险范式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理论创新对现时代进行深入、透彻的反思和批判的一把钥匙,是实现历史唯物主义当代出场的一种根本路径.由此所形成的理论就是历史唯物主义的风险社会理论.  相似文献   

19.
肖明华 《中州学刊》2012,(3):188-193
20世纪90年代提出并讨论十余年的中国文论“失语症”问题,是一个有意义的话题,但纠缠于此却没有必要.因为这会忽视当今文艺学研究共同体已然迈进了一种反思型的研究范式之中的事实,更会对反思型文艺学研究的特征、效用等进行不必要的忽视.反思型文艺学研究具有从“口头禅”走向“真觉悟”、从平常误识走向科学反思、有自觉的知识建构等重要特点,这无疑可以避免对当下的文学现象与问题作意识形态的屏蔽的局限,并让文艺学研究的范围、对象、方法、范式等都得以转型,同时也捍卫了较为科学的参与性与实践性.虽然反思型文艺学研究也有其局限性,但它依然是文艺学研究的当代形态.  相似文献   

20.
符号消费是消费时代的新趋势。在此趋势下,文学的状况和对文学的思考也就有了新的文化语境。首先,通过指陈当代社会的符号消费的状况,反映它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其次,通过分析符号消费在当今文化生活领域中的表现,确认符号消费已经成为一部分族群文化身份的体现。再次,通过分析符号消费语境下文艺学面临的问题,指出文学可能成为没有具体所指的符号,它的意义不在于指陈了什么,而是这种指陈体现了何种意识,而文艺学对此应该加以积极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