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太玄》八十一卦,每卦九则赞辞共计七百二十九则。赞辞取象密集,围绕卦名展开,句式和音韵上,《易经》不少是整齐的、押韵的,具有一定的诗性特征;衍《易经》的《太玄》以三言、四言句为主,整齐有致,音律和谐,同样富有诗性特征。手法上象征贯穿《易经》始终,《太玄》赞辞也不例外,物象、事象都是象征性的隐语。语辞层面,《太玄》古奥的特色是对《易经》"古歌"的赓续,两者一脉相承,有的赞辞生活化气息浓厚,则是对《易经》"古歌"的新变。  相似文献   

2.
前诗:《易经》卦爻辞的文学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文化本质上,《易经》卦爻辞是用于占筮的筮辞,不是中国诗歌的成熟文本,但它因为运用某些赋、比、兴的"立象"手法,具有"前诗"即"诗歌之前的诗歌"的文学因素。本文对有的学人所谓《易经》卦爻辞"隐藏着一部比《诗经》还古老的诗集"〔1〕的看法提出商榷性意见。  相似文献   

3.
现存《周易》有两大部分:一部分是六十四卦的卦辞(包括卦画、卦名)和三百八十四爻的爻辞,称为《易经》;另一部分是《易经》的最古注解,共十篇,统称为《易传》(旧称《十翼》)。这两大部分的著作时间和内容的性质都不相同:《易经》是西周初期的占筮书,但六十四卦及某些爻辞含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易传》是西周到战国时期的学者借解释、论述《易经》来发挥他们对宇宙、人生等问题看法的言论汇编。它们的内容的性质虽然这样,但《易经》卦画的“象”和爻辞的“象”,确实是一种借物象作形象性譬喻的表现方法,《易传》中关于《易》“象”的某些论述,也确实  相似文献   

4.
现存《周易》有两大部分:一部分是六十四卦的卦辞(包括卦画、卦名)和三百八十四爻的爻辞,称为《易经》;另一部分是《易经》的最古注解,共十篇,统称为《易传》(旧称《十翼》)。这两大部分的著作时间和内容的性质都不相同:《易经》是西周初期的占筮书,但六十四卦及某些爻辞含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易传》是西周到战国时期的学者借解释、论述《易经》来发挥他们对宇宙、人生等问题看法的言论汇编。它们的内容的性质虽然这样,但《易经》卦画的“象”和爻辞的“象”,确实是一种借物象作形象性譬喻的表现方法,《易传》中关于《易》“象”的某些论述,也确实是对这种表现方法作出的理论概括,蕴涵有  相似文献   

5.
西周时,把已成书的《周易》──《易经》六十四卦每卦每交都作解释,叫“卦辞”和“交辞”。为使人易懂,《易经)的这些“交辞”,都用文学语言、散文、韵文的形式写成;就其内容,则反映了当时生活上的婚、丧、嫁、娶、耕、牧、渔、猎;在社会结构上反映家庭\法律;在战争上反映胜利与失败;在宗教上反映神鬼与人的关系等等。虽然成书于统治阶级文人之手,历史上一般都说是周朝文王整理编写的,“西伯囚而演(易)”。统治阶级用它卜资被统治的人们也相信它。《诗经·氓)中不是那个”氓”,在结婚之前,还占I一卦,卦象吉利,才成婚的…  相似文献   

6.
作为汉代经学兴盛时期的诠《易》佳著,《焦氏易林》将《周易》六十四卦演化为四千〇九十六卦、配以四千〇九十六林辞,以独特的文本形式和筮占应用显示其卓异的易学建构。一方面,《易林》融《诗经》《易经》于一体,因易象立文辞、以文辞释卦象,创造出万象缤纷、运舞不休的易象世界;另一方面,《易林》揭橥易象世界之中的恒常天道与非常之变,呈现为六十四卦值日以及四千〇九十六个之卦的易学文本形式,而每一次筮占操作则成为激活《易林》文本的生存论契机。《易林》以六十四卦值日的卦气说统摄纷纭活泼的易象世界,这种易学创制是《周易》在汉代天人之学背景下的创造性诠释,是汉代易学的杰出典范,值得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7.
《诗经》成语的语法结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诗经》是我国现存的一部最古的诗选。汉语成语来自《诗经》可以说源远流长。今天的汉字以甲骨文为最古老,但甲骨文是以占卜之辞为主的文体,到目前为止,没有一条成语源自于它。汉语成语源自《易经》(《周易》)和《书经》(《尚书》)也算古老,但据郭沫若同志考证,《易经》“作的时期也不必是一个时  相似文献   

8.
《易传》(包括《彖辞》上、下,《象辞》上、下,《系辞》上、下,《文言》,《说卦》,《序卦》,《杂卦》,共十篇)相传是孔子所作,实际上是出自儒家后学之手。《易经》是一部卜筮书,形成于殷、周之际。《易传》则是儒家后学以解释《易经》为名,发挥、建构自己的哲学理论,所形成的一部论述世界本源及其运动变化规律的哲学著作。  相似文献   

9.
《易经》究竟成书于何时,是关系到正确认识、研先、评价《易经》的重要问题。本立提出了一个新的观点,认为《易经》最后成书当在春秋早期。文章着力于内证,在六十四卦中远出益卦、旅卦、鼎卦三个具有代变性的卦,作为考察对象,运用比较分析的方法分别从《易经》所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商业和日常生活用具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考证。其结论是:益卦六四艾“为依迁国”是指西周末年郑国东迁之事;诱卦所触及的远地行商具备西周末年,尤其是春秋早期,远地行商刚刚起步、正待风行的时代特征;鼎卦中的鼎,究其形状和铸造方式,显然属于春秋早期,而它能作为一般的煮食之器出现在依神而存的《易经》里,更是春秋早期礼制遭到破坏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
《易经》卦爻辞不是韵文,但间用韵语,这些韵语主要包括同卦诸爻用韵和同一爻辞内部相韵两种情况。查找出卦爻辞的韵语,有助于确定卦爻辞的句读和不同版本的异文,对于正确理解《易经》是有积极意义的。  相似文献   

11.
《诗经》六首“有义无辞”之作实为“有声无辞”之作,束皙为其所作的《补亡诗》在句式和语言上都更趋近《诗经.小雅》的特色。束皙将自己真切的生活感受融入到诗中,诗作看似拟古,实为写今,从而深化了诗的主旨。诗作中蕴涵的贴近百姓的深切感情与其赋作是完全一致的,二者都体现出作者浓厚的民本思想。  相似文献   

12.
黄道周在奏疏中大量引用《周易》,分别有引用《易经》卦名和《周易》经传文辞、综合运用《周易》的象数及义理之学等情况,并对其谏诤产生重要作用。奏疏中用《易》体现了黄道周浓厚的史官意识,其中蕴含着《易》—智—讽谏的传统范式。  相似文献   

13.
《诗经》中的取象思维方式源于《易经》 ,是《易》学文化精神在中国文学 ,尤其是在中国古代诗歌欣赏中极具价值的部分。从思维角度去解读《诗经》 ,能更准确地揭示出诗歌的主旨。  相似文献   

14.
针对《易经》六十四卦中“谦卦”所蕴含着的礼貌内涵进行探讨,进而基于汉语本土文献回应国际语用学界“解放语用学”的呼声。结果发现,谦卦中蕴含着丰富的礼貌内涵,并且在卦象、爻辞和象辞三个维度表现出像似性、系统性和全息性特征,最终表现出西方礼貌思想所不可比拟的先进性与超越性。文章认为,具有汉语民族化特色的本土文献研究将会在“语用学解放”的谋划进程中找到自身的用武之地。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对《易经·井卦》卦爻辞的解析,阐明了“井”卦的“法治”义,论证了以往以水井为卦象立说取喻之非。  相似文献   

16.
本文着重论述王粥摒弃迷信,以理性治《易》的学术思想,即:从理论上正确地解决了《周易》卦象与卦的内容之间的关系以及卦交辞文字的譬喻性的问题,且在具体的释卦中有所运用。但是,由于他服膺《周易大传》的“象数说”,导致了释卦中的某些失误。随之论述了王弼以“无为”解决了“会通孔老”的时代课题,从老子道的作用层上发掘其理论的价值。这对我们今天进一步开展“老学”研究,亦有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7.
在《诗本义》中,欧阳修创造性地运用了以人情说诗的方法,通过人情、人事、物理等对诗歌特别是所谓“淫奔之辞”作出大胆而合理的解释,对传统而权威的《毛传》、《郑笺》等说法作了批驳,求得了《诗经》中一些诗歌的本义,对《诗经》研究作出了开创性贡献。  相似文献   

18.
《易》之"象"与《诗》之"比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易传》的阐释下,按照《易》之所成及所指,《易》之"象"有以下三类含义:一、卦、爻以及其征象;二、象征,模拟;三、物象,意象.《易》之"象"与《诗》之"比兴"相类.《诗》之"比兴"离不开意象,某些意象具有原型的意味,内涵丰富.《易》以"象"认识自然和社会,《诗》以"象"表情达意,它们以取象思维为基础,对中国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易经》解卦的“解”通獬豸的“獬”,其代表的是上古传说的专司裁判的独角兽。解卦实际上是一则关于狩猎所得猎物归属权问题的神判筮例。解卦《象传》“雷雨作,解。君子以赦过宥罪”已经为我们揭示出解卦的獬豸神判的本质,解卦上六爻“公用射隼于高墉之上”则说的是审判官对疑难案件通过射隼的天意神判的方式来裁决。《序卦传》“解者,缓也”和《彖传》“天地解而雷雨作,雷雨作而百果草木皆甲坼”均是对解卦义理的发挥,不代表解卦的原初本义。  相似文献   

20.
《易经》解卦的“解”通獬豸的“獬”,其代表的是上古传说的专司裁判的独角兽。解卦实际上是一则关于狩猎所得猎物归属权问题的神判筮例。解卦《象传》“雷雨作,解。君子以赦过宥罪”已经为我们揭示出解卦的獬豸神判的本质,解卦上六爻“公用射隼于高墉之上”则说的是审判官对疑难案件通过射隼的天意神判的方式来裁决。《序卦传》“解者,缓也”和《彖传》“天地解而雷雨作,雷雨作而百果草木皆甲坼”均是对解卦义理的发挥,不代表解卦的原初本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