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古代社会的基本特征 1、“大同”和“小康”反映了什么? 被学者津津乐道的《礼记·礼运》篇所谓“大道之行也”的“大同”社会和“三代之英”的“小康”社会,究竟反映了一种什么样的历史事实呢?我们就从这个问题的讨论开始。 《礼运》篇以孔丘第子言偃和孔丘的问答形式说:“孔子曰:‘大道之行也与三代之英,丘未之逮也,而有志焉’。”孔丘说他虽然没有亲自生活在“大道之  相似文献   

2.
现代人类学者所提出的酋邦理论与马克思主义不是对立的关系,而是对马克思主义国家起源理论的补充与完善。中国前国家社会即夏以前的社会状况可以用酋邦理论加以说明。在这个问题上,我们完全可以同国际学术界接轨。中国古代国家的产生,也可以按照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提到的古代统治与奴役关系产生的总体论述,结合酋邦理论加以说明。  相似文献   

3.
中国古代国家形成于何时?这一问题至今仍是众说纷纭。主要有三种意见:一是夏之前形成;二是夏代形成;三是夏之后形成。看法如此分歧,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但最主要的恐怕是对国家形成的标志把握的尺度不一,特别是在如何结合中国早期国家的特征来把握国家形成的标志的问题上,更是如此。因此,欲要判定中国国家形成的时间,必先弄清中国国家形成的标志。  相似文献   

4.
环顾世界文明史,可以这么说:就历史记载的丰富多彩和悠久系统而言,名列前茅者,大概要算中国了。仅从拥有约占世界人口总数四分之一的十亿人口这一现实,也可想见中国历史的深广程度,作为世界文明发祥地之一的中国的历史发展,是与人类历史发展的总轨道并行不悖的。然而,不可否认的是,中国历史的发展又有自己明显的个性,而且这种个性在历史发展的共性中是如此突出,以致它与世界史上的任何国家相比,都难以找到共同点。中国历史发展中的个性颇多,其中最为突出和明显的例子,就是本文所要论述的中国封建社会个性的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5.
国家生活中重大事项决定权的法律地位尚未得到普遍认同,重大事项界定缺乏统一标准,制约了重大事项决定权的有效行使.提高对国家生活中重大事项决定权的法律地位的认识,妥善处理重大事项的权力关系,科学界定重大事项的范围,使国家生活中重大事项的决策过程更加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是落实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6.
7.
在新旧世纪交替之际,中国民族学界开会讨论何为中国民族学研究的当务之急等问题,笔者对此颇感兴趣,也想参与。笔者认为,中国民族学研究的当务之急,是解决中国的国家形成理论问题。17年前,著名史学家白寿彝先生就指出:“我们要求青年人爱国,可是他们不知道这个国是怎么回事,让他们爱什么国、又怎么去爱呢?”①意即青年人只有弄清楚今天的统一多民族中国是如何形成的,才能树立正确的祖国观,自觉地去爱国。可是直到今天,我国的民族学家还没能说清这个问题。我国史学界、民族理论界和民族学界现在流行的统一多民族中国的形成理论,…  相似文献   

8.
王明德 《中州学刊》2001,(2):132-135
这里所说的核心区是指国家的发源地和政治文化中心,核心区的确立常以建都为标志,它的形成既受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影响,又是自然、历史发展的结果.中国古代核心区的形成、发展和变迁的根本原因就在于它的独特地理环境的作用和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变化.  相似文献   

9.
本文所说的“中国古代”,是指从国家的形成到秦统一这一特定的历史阶段;“国家形态”则主要是就国家的外部形式和内部结构两方面而言的。目前对中国古代国家形态的研究,存在着两种主要倾向:一是按照传统的大一统观念或所谓的东方专制主义来理解中国古代国家,对中国古...  相似文献   

10.
封建国家祀典的形成及其对古代中国宗教活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我国古代的宗教活动,在佛教没有传入和道教还未兴起之前是很单纯的,“祭祖祀神”四个字就概括了它的全部内容。不过,在当时它不仅是一种不可或缺的国事活动,而且还  相似文献   

11.
日本国家起源的过程出现比较晚,距今只有大约2000年的历史,如果从农耕社会的出现开始算,也只能追溯到距今2400年前。  相似文献   

12.
中国古代国家有管理经济的职能。研究中国古代政治家和思想家关于国家管理经济的思想,是探究中国古代国家职能的重要方面。国家管理农业经济农业是古代决定性的生产部门。历代统治者都懂得:农业生产的情况如何决定着国家的命运。中国古代的农业管理,有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3.
先秦时期形成的服事制和“五方之民”思想是中国古代王朝国家治理思想与实践的源头。尽管“华”与“夷”在中国历史上所指的两大群体存在换位和涵盖范围变化的情况,但追求“大一统”“因俗而治”“华夷之辨”和“用夏变夷”却是历代王朝国家治理思想和治理体系的显著特点。多民族国家中国的形成与发展、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成与发展,乃至中华文明的持续灿烂的深层次原因或许就深藏其中,是中华民族共同体的“精神家园”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14.
15.
中国至晚从秦始皇的统一全国开始,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政体就基本确立了,以后历代相承,不断完善,延续二千一百多年之久。这种政体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学界已有多方面的分析,但中国为什么选择了君主专制政体,又为何能历时久远,却未见有令人折服的解释。作者不揣鄙薄,拟从文化史的角度作些分析,以求教于大方。  相似文献   

16.
取保候审古称责保知在,是刑事司法中普遍采用的限制人身自由的强制方法,是借助于保证人的信誉约束诉讼参加人,以配合司法活动的诉讼保障措施.在中国古代史籍中,取保候审于北齐初见使用,<唐律疏议>亦有条文记栽,两宋时期形成制度.与前代相比,宋代取保候审的规定更加具体,其适用条件的详备程度已达到当今立法水平,甚至有些规定今世未能企及.宋代取保候审制度的完善,可为宋代司法制度发达的又一力证.  相似文献   

17.
本文试图运用所有权理论描述中国古代国家土地所有权的变动方式,并对该所有权的涵义、表现形式进行厘清,进一步论述了其变动方式,认为古代国家土地所有权不同于现代意义上的概念,土地被称为"田”或"田地”,其所有权的变动特点在朝代更替时,国家土地所有权变动取决于政权的替代;在一个朝代下,其变动方式十分复杂.不管何种情况,在本质上均为权力行为.  相似文献   

18.
在中国早期国家的形成中,方国的出现是十分重要的标志,而从分散的聚落向方国的演进过程,则是其最为重要的环节.从聚落群内诸聚落关系的演化到群落的出现,从群落组织体系的形成与群落权力的实现,可以清楚地看到中国早期国家的形成道路,既不能简单地用部落与部落联盟理论解释,也不能一味地套用酋邦理论,而是应当立足于从群落向方国的演进实际,探讨早期中国特有的文明发生之路.  相似文献   

19.
喻磊 《江汉论坛》2004,4(1):132-134
中国民法典是调整我国民商事关系的基本法典。其价值应体现现代民法精神,指导我国民法典编纂(民事立法)、民事司法和民商事活动的全过程。本文初步论证了中国民法典的秩序—安全、平等—公平、自由—效益价值,旨在对中国未来民法典价值进行科学求证,以为我国民商事法治实践提供价值支持。  相似文献   

20.
论20世纪中国国家文化安全问题的形成与演变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胡惠林 《社会科学》2006,1(11):5-18
20世纪中国国家文化安全问题形成于鸦片战争。鸦片战争以后中华民族所面临的生死存亡问题,是中国共产党的文化安全史观的全部历史基础。对中国历史发展的深刻总结和反思,对于共产党自身建设与发展的理论思考,进而对整个中国的前途与命运的系统理论回答和新民主主义理论的提出,奠定了中国共产党关于国家文化安全问题的全部理论基础;内忧外患所带来的社会主义国家生存与发展的需求,构成了社会主义中国前50年的国家文化安全主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