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辛弃疾以豪放词著称于世,所谓“龙腾虎掷”(刘熙载《艺概》)“慷慨纵横,有不可一世之概”(《四库全书提要·稼轩词提要》)……人们也往往将辛弃疾归于豪放一派,赞誉“豪放唯幼安称首”(王士稹《花草蒙拾》)。这是指辛词的风格基调和总的艺术特征,无疑应予首肯。然而,作为一个大家词人,辛弃疾词又呈现着多样化的风格与特色,他还有不少写得词意柔婉、情致缠绵的作品,“其间固有清而丽、婉而妩媚,此又坡词之所无,而公词  相似文献   

2.
文学风格是作家艺术上成熟的标志。没有风格的作家,称下上是优秀作家。风格也是作品成熟的标志。没有风格的作品,称不上是优秀作品。可见,风格是作家的艺术生命,也是作品的生命。风格之于作品,就仿佛血液之于人体一样,离开了血液,就失去了人体;离开了风格,作品就失去了生命。布封说得好:“风格既不能脱离作品,又不能转借,也不能变换”(《论风格》)。  相似文献   

3.
一 风格与文“体” 作为现代文学理论的一个专用术语,风格是指作家作品的个性特征,它是作家作品在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上表现出来的总的个人特色。在我国古籍中,风格一词也时有出现,用于说明作品时,其涵义与现在的用法也比较接近,但它还没有成为具有特定内容的专用术语。风格在古籍中最早出现,大约在魏晋时期,多用来形容人的风采品格等。《晋书·庾亮传》称庾“风格峻整,动由礼节。”《世说新语·德行上》谓李元礼“风格秀整,高自标持。”这里的风格是指人的风采、风貌。《魏书·穆子弼传》称穆“有风格,善自位置,涉猎经史,与长孙稚、陆希道等齐名于世。”《晋书,和峤传》说“峤少有风格,慕舅夏侯玄之为人。”  相似文献   

4.
拙撰《〈文心雕龙〉的风格学》一书对刘勰的风格理论,分几个方面作了阐述。本文主要在说明刘勰对他以前的历代作家作品是怎样从风格方面进行评论的。 从风格方面评论作家,可以说是从曹丕《典论·论文》开始的,但是在评论建安七子时,只有“应瑒和而不壮,刘桢壮而不密”两句话可以说是对他二人风格的评论。但语焉不详,还只能说是风格的雏型。 挚虞《文章流别论》中也偶尔涉及作家作品的风格,如在论赋时说:“前世为赋者,有孙卿、屈原,尚颇有古诗之义,至宋玉则多淫浮之病矣。”在论述“对问”  相似文献   

5.
在文学领域中,文学风格问题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周恩来同志曾经说过:“没有独特风格的艺术就会消亡.”(《关于文化艺术工作两条腿走路的问题》)一种艺术种类,如果没有自己独特的风格,就不可能存在和发展下去.一个文艺家只有创造了独特风格,他才算对文艺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正如英国诗人杨格所说的,独创的作品“扩大了文艺之国,给它的版图添加了新的省份.”(《论独创性的写作》)艺术风格的百花齐放,是文艺事业繁荣和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风格在文学艺术中具有重要的意义.那么,作家作品的艺术风格,是怎样形成并具体表现在哪里呢?风格是作家成熟的标志,是作家艰苦劳动探索的结果.对风格的形成,秦牧曾经有过精辟的概括,他说:“写作特点发展到了一定的高度,就必然形成风格”.(《艺海拾贝》第14页)他认为,只有敢于“酣畅淋漓地流露这个‘我’,才有‘新鲜的艺术风格’”.(同上,第  相似文献   

6.
一“体有万殊,物无一量”。客观世界千姿万态,纷纭繁杂。现实生活的复杂性孕育着艺术的丰富性。每个作家又以其敏锐的观察和深入的思考,对生活进行独特的艺术概括和表现,这就体现在其作品独特的风格之中。钟嵘的《诗品》写道:“汤惠休曰:‘谢诗如芙蓉出水,颜诗如错采镂金’”。这是就谢灵运和颜延之的诗,指出了二者在风格上的艺术美的差异。我国古代评论家曾将风格分种别类,并进行了比较。刘勰在《文心雕龙·体性篇》中把风格分为典雅、远奥等八种;皎然在《诗式辨体有一十九字》中亦谈到诗有高、逸、气等风格的多样;严羽则分九种;司空图更将其细列为二十四品目。可见,作家的风格在整个文学创作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它体现作家  相似文献   

7.
风格学是《文心雕龙》文学理论的重要部分.风格的含义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根据各类文体的作用与特点,规定相应的文风要求,即文体风格论;二是专指作家与作品的风貌格调,一般称之为创作风格论.《文心雕龙·体性》篇就是着重讨论作家个性与作品风格之关系的一篇专论.  相似文献   

8.
刘熙载是清末学者.一生以治经为主,精通声韵和算术,对子、史、诗、赋、词曲、书法等也有研究。他著述甚富,评论文艺的专著是《艺概》。《艺概》全书分六个部分:《文概》、《诗概》、《赋概》、《词曲概》、《书概》、《经义概》,其中论文学的是前四部分。研究刘熙载的文学思想,这四部分是主要的依据。《艺概》论文学时用“举此以概乎彼。举少以概乎多”的评论方法,对文学现象、作家作品作突出重点的评论,时有精辟见解,受到古代文学研究者的重视。因此,刘熙载的文学思想是值得研究的。本文拟就刘熙载文学评论中的思想倾向作些探讨。  相似文献   

9.
郁达夫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影响深远的作家之一。一九二一年,他的《沉沦》作为中国新文学的第一部小说集一问世,就以其“惊人的取材与大胆的描写”(成仿吾:《<沉沦的评论>)震动了文坛,“引起文坛极大纷争”(《中国新文学大系·史料索引集》)。尽管毁誉不一,但他那独树一帜的小说风格,却风靡了一时的青年,并且直接间接地影响了后来一批作家。  相似文献   

10.
作家人格是其作品风格的内在因素,透视雄壮浑厚的“盛唐之音”背后是盛唐诗人之种种诗化人格,通过对这种诗化人格的分析和把握,能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唐诗。  相似文献   

11.
周立波的《暴风骤雨》是一种阳刚风格的作品,而《山乡巨变》则体现出一种阴柔的风格。作家的两部长篇小说艺术风格为何截然不同? 单从作品的题材和描写的不同内容来解释是不够的,其更深刻的原因在于:写作的时代不同,作者所处的社会历史环境不同,自然写作时的心境也不同。其实,从周立波的个性和情趣来看,他更擅长于阴柔风格作品的创作。周立波在艺术创作上坚持不断地探索和追求,《山乡巨变》则是作家艺术风格成熟的表现。  相似文献   

12.
曹丕(公元187年—226年)的《典论·论文》是我国较早的一篇文学批评专论。在曹丕以前,专篇的文学论文,如《诗大序》、班固的《离骚序》、《两都赋序》、王逸的《楚辞章句序》等,只就一部书、一篇文章进行评述;《典论·论文》则论述的是多位作家、多种文体,并论述了作家的个性、气质和作品风格的关系以及文章的地位价值、文学批评的正确态度,等等。它对建安七子(又称“邺下七子”)作品的评论,是建立在对作家作品作具体分析的基础之上的。这一评论原则,是前无古人的。它对文学体裁  相似文献   

13.
歌德说过:作品的风格就是作家人格的真实写照。强调了一位作家的人格、思想境界的高尚、低劣在其创作中的重要性。读了新时期以来,被我国文坛誉为“大墙文学之父”的作家从维熙的几部反映知识分子在劳改生活的小说,体察到了作家在蒙冤受难之时,虽身陷囹圄,而“不坠青云之志”的伟大人格。此种伟大的人格,集中表现在作家塑造的知识分子形象身上,着意把自我灵魂的审视与对不屈不挠的民族心理的扬厉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作品的格调显得深沉悲壮,哀而不伤,使人强烈感受到了我们民族精神在逆境重压下的熠熠闪光。  相似文献   

14.
马威说:“在当今的文坛上,冯骥才是一位令人着迷的作家。”(《冯骥才代表作》前言第15页)。的确如此,冯骥才是当代知名度很高的作家,是令人着迷的作家。本文不打算对冯骥才的作品作从内容到形式的全面分析,而只想对他的部分短、中篇小说的语言特色略加分析。见微知著,由此可见冯骥才语言风格之一斑。依据的材料是黄河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多卷本大型文学丛书《中国现当代著名作家文库》《冯骥才代表作》卷。  相似文献   

15.
<正> 风格是作家、艺术家艺术上成熟的标志,是作家、艺术家的个性及显示这种个性的艺术独创性在作品中最高而集中的表现。人们可以发现,有的作家很快就形成了自己的风格,有的则花费了很长时间才艰难地形成了风格,有的孜孜不倦,虽然接近风格的形成,但终在风格的大门之外。这是什么缘故呢?曹丕在《典论论文》中提出了“文以气为主”的学说,认为作家的气质和才能是形成风格的主要原因。刘勰对这个论点颇为重视。他在《文心雕龙·风骨》篇中发挥了曹丕的学说,在《体性》篇中则提出了才(才力)、气(气质)、学(吸取)、习(磨炼)的学说,认为才、气、学、习是形成风格的原因。这就纠正了曹丕只重先天、不重后天的偏颇。  相似文献   

16.
《红旗谱》的语言艺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学就是用语言来创作形象、典型和性格,用语言来反映现实事件、自然景象和思维过程”(高尔基:《文学论文选》);作家情绪的倾向、个性的特征及其表达思想的特有方式等,都是从语言的具体运用中显示出来的。因此,作品的语言特色与作家的创作风格有着密切关系。研究一部作品的文学语言,是研究作家的艺术风格和该作品的艺术性的一个重要方面。《红旗谱》是一部公认的艺术质量较好的长篇小说,它在文学语言方面所取得的成  相似文献   

17.
作家的人格是其作品风格的内在因素 ,往往决定着其作品的风格。我们在研究作品风格的时候 ,不能不关注作家的人格。只有对作家的人格进行全面深入的审视 ,才能更准确地理解和把握其作品的风格。探讨陶渊明的人格魅力及其特征 ,是深入研究陶渊明作品风格的至关重要的途径。从陶渊明的作品中 ,从他的言行中 ,我们可以领悟到他的情趣和胸襟 ,领悟到一种具体的人格。陶渊明自然率真平和旷达的个性特征构筑了他的诗化人格 ,即未经世俗异化的高尚贞洁的人格。这种人格的内在思想根源是自然化迁的宇宙观和委运自然的人生观。这种人格的外在表现形式是他任真自得和固穷守节的行为方式。他的作品中常见的酒与菊、孤松、孤云与归鸟等艺术形象组成了陶渊明诗化人格的象征系列  相似文献   

18.
任何成熟的诗人,他的作品都要表现出一种独特的格调和气派,也就是说,诗人在一系列作品中要表现出他的创作个性和艺术特色,这就形成我们平常所说的艺术风格。一个诗人的风格不是短时间形成的,它是诗人生活、思想和创作实践的产物,因而,布封说“风格是应该刻划思想的”,“风格都是本人”。(均见《论风格》——在法兰西学士院为他举行的入院典礼上的演说)另一方面,诗人的风格往往不是单枪匹马形成的,他往往还受到其他方面的影响。雪莱说:“在任何时代,同时代作家总  相似文献   

19.
作家的人格是其作品风格的内在因素,往往决定着其作品的风格.我们在研究作品风格的时候,不能不关注作家的人格.只有对作家的人格进行全面深入的审视,才能更准确地理解和把握其作品的风格.探讨陶渊明的人格魅力及其特征,是深入研究陶渊明作品风格的至关重要的途径.从陶渊明的作品中,从他的言行中,我们可以领悟到他的情趣和胸襟,领悟到一种具体的人格.陶渊明自然率真平和旷达的个性特征构筑了他的诗化人格,即未经世俗异化的高尚贞洁的人格.这种人格的内在思想根源是自然化迁的宇宙观和委运自然的人生观.这种人格的外在表现形式是他任真自得和固穷守节的行为方式.他的作品中常见的酒与菊、孤松、孤云与归鸟等艺术形象组成了陶渊明诗化人格的象征系列.  相似文献   

20.
朱自清是中国现代抒情散文大师。他的散文真诚朴实,流畅优美,别开生面。著名作家李广田称赞:“他对任何人都毫无虚伪……正由于这样的至情,才产生了他的至文。”(《最完整的人格》)台湾学人周锦评述来自清散文,“富有中国味道,表现着中华民族特有的风格,是不可多得的美文。”(《朱自清作品评述》)《背影》、《儿女》、《给亡妇》是朱自清一组忆念亲人的抒情散文,其感情深沉真挚令人为之动容,而那炉火纯青的优美的口语化语言,又使人拍案称奇。这“情”真,“文”美,恰恰是朱自清散文的基本美学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